诺贝尔奖得主卡塔琳·考里科:我的履历曾写满失败

2024-04-10 14:04唐中华
名人传记 2024年3期
关键词:苏珊疫苗

唐中华

2023年10月2日,202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籍匈牙利裔科学家卡塔琳·考里科和她的合作伙伴德鲁·韦斯曼因为在mRNA(信使核糖核酸)研究上的突破性发现而获奖。

作为mRNA疗法的发明者,考里科等这一天等了整整四十年。在这条崎岖的科研道路上,她不止一次被忽视、蔑视、解雇、降职,无数次申请经费被拒,经济上窘迫不堪。一度,她还被诊断患上了癌症。有人如此描述考里科的职业生涯:“她的履历中写满失败,除了2023诺贝尔奖。”

考里科也曾在事业上犹豫彷徨,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她的人生信条是:“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无条件相信自己。”

“没有回头路”的移民

1955年,考里科出生在匈牙利东部小镇小新萨拉什。当时,这个小镇人口还不到一万,未通自来水,也没有电,马路泥泞不堪。

考里科的父亲是个屠夫,母亲是簿记员,她还有个姐姐。一家人住在一栋由黏土和稻草砌成的土坯房里,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芦苇。考里科从小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爬到树上去看鸟窝,看邻居家的母牛分娩,还经常蹲在一旁观察父亲杀猪。她在生物学领域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初二时曾获得匈牙利全国生物竞赛季军。十六岁时,她在给老师的信里写道,她要成为一名科学家。

1973年,考里科考上匈牙利名校塞格德大学,就读生物学专业。这所大学创办于1775年,位于匈牙利东南部的中心城市塞格德市,是匈牙利最优秀的公立大学之一。一次,她在学校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第一次听说了mRNA。她了解到这种神奇的分子携带着DNA(脱氧核糖核酸)中的遗传信息,直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承担着“传讯者”的角色。考里科立即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mRNA。

1982年,考里科顺利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并被分配到匈牙利科学院塞格德生物中心生物物理研究所,潜心研究mRNA的应用。遗憾的是,1985年,研究所失去资金支持,她失业了。

那年考里科年届三十,已婚并育有一个女儿。经济窘迫的她不得不四处撒网,寻找工作机会,最终被位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天普大学录用为博士后。考里科與丈夫商议后决定全家移民美国。当时,匈牙利政府对外汇实行严格管制,不允许携带一百美元以上现金出境。考里科不得不在黑市上卖掉自己的汽车,将换来的九百英镑缝入女儿的玩具熊中偷带出境。

多年后,考里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她继续留在匈牙利国内,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充满抱怨的平庸的科研人员。这次远赴他乡,考里科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她说:“我们没有回头路。”

研究遭遇困境,被降职降薪

然而,考里科的美国梦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荆棘和坎坷。

20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疗等概念应运而生,科学界主流研究方向是DNA。而mRNA技术则遇到了很多瓶颈,这主要是因为mRNA技术存在天然缺陷。当mRNA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将它视作敌人而疯狂攻击,这不仅会让mRNA失效,还会使人体产生严重发炎等免疫反应,甚至可能导致死亡。这些问题在当时看来都是难以逾越的科学鸿沟,mRNA领域一度被称为“科学上的一潭死水”。

但考里科坚信mRNA会有更广阔的未来。她认为,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让免疫系统不再攻击mRNA,事情不就解决了吗?可惜的是,这种坚持被当时的同行认为不太符合科学工作规范。

考里科来到美国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天普大学的博士后。这份工作年薪只有一点七万美元,低于美国的平均工资。除了家里的吃穿用度,考里科还要抚养女儿,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她每天精打细算,让家庭每周在食物上的花费不超过三十美元。然而即便是这样的生活,也没能维持多久。四年后,她和导师因对mRNA的理解不同发生冲突,导师一怒之下炒了她的鱿鱼。无奈之下,考里科只得另谋生路。

1989年,考里科以助理研究员的身份加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给心脏病专家巴纳森当助理教授。这份工作虽然挂着助理教授的名,实际上却是一份临时工,无法获得终身教职,但考里科已经很满足了。她整天泡在实验室里,常常从早上6点一直研究到深夜,太晚了就直接睡在办公室,周末和假期也是如此。在别人看来,这很疯狂,但考里科乐在其中。

遗憾的是,不久之后,巴纳森离开学术界,进入了一家制药公司。考里科失去了依靠,再次面临失业。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找到一个实验室挂靠,要么自己申请科研经费。

为了梦想,考里科不得不放下身段,到处申请经费。她每天满怀希冀地寄出一封又一封申请信,但这些信几乎全部石沉大海,偶尔收到一两封回信,也都是礼貌地表示拒绝。就在考里科灰心绝望之时,她曾经的一名同事伸出了援手,向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外科系主任推荐了考里科。于是,考里科加入神经外科系,研究利用mRNA技术治疗脑血栓。可惜的是,之前的故事再次上演,这位系主任后来也跳槽离开,考里科再次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1995年,考里科倾注无数心血的mRNA技术走进了死胡同,她本人则被从助理教授贬为资深研究人员,薪资大幅缩水。宾夕法尼亚大学把她轰出了实验室,在动物房旁边给她安排了一个小房间办公、做实验,校长甚至对她说过“你不是学校教职员工”这样的话。

更惨的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考里科又被诊断出癌症,需要进行两次手术。而她的丈夫由于签证问题不得不滞留在匈牙利,长达半年无法返美。她只能一边接受治疗,一边照顾孩子。这段时间可谓考里科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即使如此,考里科也没有选择放弃自己的研究。她想过去别的地方,研究别的东西,但对于mRNA的满腔热爱使她最终坚持了下来。她将一切归因于自己不够优秀:“我想过,可能是我不够优秀,不够聪明。我努力说服自己,已经万事俱备,我只需要把实验做得更漂亮就行了。”

复印机边遇上贵人

正如一句俗语:“上天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考里科最终康复了,并继续开展自己的实验。更幸运的是,她很快遇上了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1997年,考里科仍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资深研究人员。她没有经费订阅学术刊物,如果要看最新的学术论文,需要去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公用复印机复印。

这天,她在复印机边等候时,与一名也在等候复印的男子攀谈起来。男子名叫德鲁·韦斯曼,毕业于波士顿大学,是一名免疫学专家,之前在美国国家过敏及传染性疾病研究所工作,近期才调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RNA(核糖核酸)创新研究所所长及佩雷尔曼医学院的医学教授。

考里科向韦斯曼透露自己是一名mRNA科学家,并向他讲述了mRNA的巨大潜力。韦斯曼正想研制一种艾滋病疫苗,正在考虑不同的技术,就问她能不能用mRNA做出抗艾滋病病毒的疫苗。考里科回答道:“我能制造任何一种mRNA。”

韦斯曼很快发现,这位级别很低的学者对mRNA疗法的看法与自己不谋而合,于是他邀请考里科进入自己的实验室担任研究员,两人从此成为科研上的长期搭档,考里科负责mRNA改进,韦斯曼负责免疫性检测。

尽管合作计划达成,但真正实施起来仍是困难重重。两人首先要解决的是mRNA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即找到mRNA诱发机体炎症反应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们耗费了近十年时间。2005年,考里科和韦斯曼发现,用假尿苷替换mRNA里的尿苷,就能让合成的mRNA骗过免疫系统,从而绕过细胞的免疫防御攻击。这扫清了mRNA疫苗走向临床的最大技术障碍。

两人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相继投递给了多家期刊。但由于他们的想法过于超前,论文被很多著名期刊拒收,包括世界顶级科学期刊《自然》杂志和《科学》杂志。《自然》杂志更是在二十四小时内就发送了退稿信。最终,考里科和韦斯曼的论文发表在较为小众的《免疫》杂志上。在此期间,两人申请了第一个mRNA相关专利。可惜的是,当时,他们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推动临床转化,2006年,考里科与人合作成立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可惜市场并不看好这项技术,待先期投入的资金消耗殆尽后,这家公司也黯然消失了。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最终有两家生物技術公司——美国莫德纳公司和德国拜恩泰科公司,注意到了他们所做的工作。两家公司都是新兴的科技公司,拜恩泰科当时蜗居在德国美因茨大学校园内,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一个没前途的小公司。

2013年,考里科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又发生一次不愉快。宾夕法尼亚大学认为考里科不具备教授的素质,决定不再续约。最终,考里科选择辞职,加入拜恩泰科公司担任高级副总裁。这一选择遭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嘲笑,他们称拜恩泰科公司是一家连网站都没有、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暗示考里科的选择毫无价值。

对于考里科来说,这的确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整整一个星期,她心情都沉甸甸的,晚上也睡不着觉。她向家人倾诉心中的烦恼:“我决定去德国,去一家没有网站的生物技术公司,把我的丈夫和家人抛在脑后。我到底在做什么?”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丈夫给了考里科坚定的支持,对她说:“你知道,当你最终去德国,会发现也许拜恩泰科是合适的地方,试一下,我确保你不会后悔。”

新冠肺炎疫情与mRNA新冠疫苗

此后整整九年,考里科往返于德国的公司和美国的家之间。其间,她所就职的拜恩泰科公司尝试开发流感mRNA疫苗,但投资者对此并不看好,公司只能艰难度日。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彻底改变了世界医药产业格局。2020年1月11日,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张永振团队在病毒学网站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正式拉开了全球新冠疫苗开发竞赛的序幕。

在这场竞赛中,mRNA技术弯道超车,大放异彩。拜恩泰科公司率先宣布与全球医药巨头——美国辉瑞制药公司合作研发mRNA新冠疫苗,并获得辉瑞公司一点八五亿美元的预付款。半年后,辉瑞-拜恩泰科疫苗三期临床数据出炉,表明mRNA疫苗对新冠病毒具有强大的防护功效,有效率超过百分之九十。

听到这个消息后,考里科悬了许久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她对陪伴在身边的丈夫说:“哦,管用。我就知道是这样。”为了庆祝,她买了一盒包裹着巧克力的花生,一个人不紧不慢地全吃完了。她的合作伙伴韦斯曼则从一家意大利餐厅点了外卖,与家人共同庆祝。

不久之后,考里科和韦斯曼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接种mRNA新冠疫苗。接种现场变成了一场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各路媒体闻风而至,相机闪光灯不断闪烁。当医护人员挽起考里科和韦斯曼的衣袖,准备给他们注射疫苗时,主持人高声宣布:“感谢这两位科学家,正是他们的研究使新冠疫苗成为可能。”现场顿时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考里科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考里科一下子成了热门人物,荣誉纷至沓来。《纽约时报》大篇幅介绍了这位曾经寂寂无名的女科学家。她获得2022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香港中文大学向她颁授荣誉理学博士学位,表彰她在开发疫苗及治疗人类疾病方面的贡献。她和合作伙伴韦斯曼一起获得了有着“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2023年10月2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考里科和韦斯曼因在mRNA疫苗上取得的突破性贡献,被授予该奖项。诺贝尔奖委员会在陈述颁奖理由时表示,这对科研搭档发现了核苷酸基修饰,从而使有效mRNA疫苗的开发成为可能,为人类抵御现代健康史上最严峻的威胁奠定了决胜的基础。

当考里科得知获奖消息时,她心潮起伏,难以置信。十年前的10月,她正被宾夕法尼亚大学解雇。而今,她四十年的努力终于被更多人所看到。

在医学界看来,考里科研发的mRNA技术有着光明的未来。它彻底改变了疫苗学,正式宣告RNA疗法的医学新时代到来,该技术未来可广泛应用在癌症、艾滋病等疑难杂症的治疗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点评道:“mRNA疫苗技术的落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盗火,预示可能会带来生物医药领域的巨变。”

诺奖得主有个奥运冠军女儿

考里科的成功,除了因为她遇到了理想的研究搭档德鲁·韦斯曼,还得益于其丈夫和家庭的支持。考里科的丈夫名叫贝洛·弗兰西亚,是她在塞格德大学的校友,目前担任一所公寓大楼的物业经理。

1977年,时年二十二岁的考里科在塞格德大学组织的一场迪斯科舞会上与贝洛相遇。两人一见钟情,不久便喜结连理。移民到美国后,考里科一心追求事业,贝洛则充当起妻子身后的男人,做好后勤保障,免去妻子的后顾之忧。当考里科在事业上遭遇接二连三的打击时,很多同事和朋友劝她改变研究领域,混个终身教职。她自己也曾犹豫过,但贝洛给予了她最大的理解和支持。他对考里科说,他不怕过清贫的生活,只要考里科内心能获得真正的愉悦。正如他们的女儿苏珊·弗兰西亚所说,“我的父亲是无名英雄,他是家中的磐石”。

女儿苏珊更是考里科的骄傲。考里科的社交媒体上皆是“晒娃照”,她和丈夫、女儿相拥,笑容灿烂。而当年抱着玩具熊的苏珊,如今已经长大成人,并且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赛艇运动员,曾连续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女子八人单桨赛艇冠军。

考里科相信,与其溺爱孩子,不如以身作则,成为女儿的榜样。她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作为一个女性,我想告诉人们,你不必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做选择题,你可以两者兼得,你的孩子会以你为榜样。”

事实的确如此。在苏珊的记忆里,虽然母亲忙于工作,他们家很少像别的家庭那样出去度假,但她看到母亲忙碌辛苦的身影,看到父母各司其职,兢兢业业,内心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感染。

苏珊遗传了父母的体形,身高一米八九。从高中时起,苏珊就热衷于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但一直没有确定专攻方向。直到大学二年级,她才确认自己在赛艇项目上的天赋,并加入大学赛艇队,后来被美国赛艇国家队录取。在国家队的训练非常辛苦,苏珊记忆最为深刻的,是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选拔赛的那两个月。

当时赛事竞争已趋白热化,苏珊的身高优势荡然无存,她只能拼尽全力去争取出线的机会。而每当感到疲惫沮丧时,苏珊就会想起母亲曾教她的一首匈牙利歌曲。这首歌曲名为《钻石和黄金》。歌词大意是,当你费尽辛苦到地层深处开采金子,金子会闪闪发光,但如果金子唾手可得,那其意义也将大打折扣。苏珊从中领悟到奋斗的意义,最后她成功入选国奥队,并和队友联袂在北京奥运会上击败三届卫冕冠军罗马尼亚队,赢得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块奥运金牌。

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夕,苏珊正处在人生的低谷。当时,她椎间盘突出,肋骨還遭遇骨折。持续的刺痛蔓延至她的双腿,疼得她无法入眠,有时她甚至无法从餐桌上端起一盘食物。但苏珊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疼痛,与队友一起卫冕冠军。赛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苏珊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所看到的是我母亲充满激情,永不退缩。所以我想,我需要充满激情,我需要不退缩。”

2020年10月,三十八岁的苏珊结婚了。婚后,小两口迅速实现了“三年抱俩”,儿女双全。随着考里科获得诺贝尔奖,母女俩的身份也发生了互换。过去,奥运冠军苏珊是这个家里的名人,人们称呼考里科是“苏珊的妈妈”,但现在,考里科变得家喻户晓,人们开始称呼苏珊是“考里科的女儿”。

虽然母女二人专攻的领域截然不同,但可谓殊途同归。考里科曾不止一次表示,科研其实和赛艇一样,都是背对着终点前行,虽然不知道方向是否正确,但都需要坚持。最重要的一点是,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你要相信,每一次付出,都会让你距离终点更近。

显然,她们两人都做到了。

猜你喜欢
苏珊疫苗
大大行,我也行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最高贵的导盲犬
修复二类疫苗的进入“门禁”
最高贵的导盲犬
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