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耦合研究

2024-04-10 07:58叶林子杨菲力蔡进昆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4期
关键词:温州产业结构耦合

叶林子 杨菲力 蔡进昆

[摘           要]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立足温州产业发展实际,以温州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为样本,探究温州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数学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测算,探索具有温州特色的高职院校专业布局和调整方案,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同时,提高温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产业能力,推动温州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深度融合。

[关    键   词]  温州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产业结构;耦合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4-0077-04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在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018年1月31日,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1]。2019年,又启动了第一轮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该计划明确指出要围绕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以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2]。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3],提出职业教育作为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一环,肩负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的重担。从职业教育改革本身来看,产教融合目前是重点也是难点。一方面,产教融合能够加快建设实体经济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另一方面,产教融合存在“一头热”“两张皮”“独角戏”现象,合作层次浅、形式单一。究其核心原因是供需不匹配、贡献不对等、主体不明晰、文化不融通[4]。因此,关于专业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的深度耦合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温州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探讨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现状与耦合情况,并提出二者耦合发展的相应对策,以促进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二、现状分析

(一)温州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现状

从高职院校数量来看,由于近几年受到政府重视,温州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自1999年温州成立第一所高职院校至今,目前已建成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职院校。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也不断增长,并在2021年突破了6万人。参照教育部颁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以下简称《目录》)分析发现,2021年温州五所高职院校新增招生人数合计7493人,其中,财经商贸类专业招生1892人,电子与信息大类专业招生1839人,装备制造大类专业招生674人,其他大类专业招生总计为3088人。

从《目录》开设专业情况来看,温州5所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大类涉及面较广,截至2021年,除生物与化工大类未涉及,其他18个大类专业均有涉及。从细分专业布局情况来看,共开设约220个专业,除去重复专业共计开设约106个。按照专业大类统计情况,在温州总体上占据高位的专业包括财经商贸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以及装备制造大类。从专业设置细分来看,专业设置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均有涉及。从三个专业占比情况来看,温州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以第三产业的专业为主;其次是第二产业的专业设置,而第一产业的专业设置占比最低。从专业新增与撤销情况来看,除了2016年撤掉9个专业之外,其余年份均有新增专业,并且新增专业以数字经济、新能源、轨道交通等专业为主。

(二)温州三大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4.1亿元,年均增长4.1%。其中,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单一的传统农业向多元化发展。此外,种植业、林业比重不断下降,牧、渔业比重稳步上升。

第二产业围绕“5+5+N”产业体系,温州积极提升电气、服装、鞋业、汽配和泵阀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和新材料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推进,拥有中国鞋都、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中国泵阀之乡等44个国家级生产基地。

第三产业支撑作用日益增强。温州以商贸带动三产发展,交通运输、批零住餐等传统服务产业发展良好,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传输等新兴产业成為发展新亮点。2013年,温州第三产业实现了“三二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力,呈现出“一产逐步回落,二产迅速发展,三产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这一现象出现与我国正面临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扶植的双重任务有关。温州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着力培育和发展第三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指标体系构建

对温州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首先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使用熵权法计算权重,最终代入数据得到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

(一)专业结构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秉承动态性、整体性、目标导向性及指标构建普遍原则,从专业规模、专业投入和专业产出三个层面构建2013年至2021年温州五所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专业规模包括开设大类专业数、新增或撤销专业数、专业布局总数和在校学生数,专业投入包括专业招生学生数、专任教师数,专业产出情况主要指毕业生数。

(二)产业结构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在遵循“优化、创新、发展”的原则下,从合理化、高效化、绿色化三个维度对2013—2021年温州产业结构进行考量。其中,合理化衡量的是三大产业的构成和占比情况是否与地区发展政策相一致,包括第二、三产业占比、人均产业增加值。高级化指的是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升级程度,包括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比率以及教育事业费的投入比重。绿色化衡量的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温州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温州单位GDP电耗降低率和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两项指标。具体的产业结构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四、耦合协调测度

本研究使用温州2013—2021年的面板数据研究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关系。数据来源于《温州市统计年鉴》、各高职院校官网和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耦合度衡量的是在各个时点二者相互依赖、协调与促进关系的强弱。由于指标评估涉及“产业-专业”系统的x个二级指标量纲不同、类型不同,在進行指数评估之前需要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指数化)和同方向化处理。通过数据同方向化处理将指标数值统一为越高越优型,即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指标越高,说明专业结构设置越合理;产业结构指标越高,说明产业结构升级越显著。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本文正向类型和逆向类型的指标均变为位于0到1区间内的成本型指标。通过熵值法,获得一级指标评价指数及综合评估指数。

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设置不完全一致,但两者的耦合关系可能很强。耦合协调度综合考虑了耦合度与发展水平,能全面反映两个系统间的整体功效和协调情况。本研究借鉴耦合协调度来评判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在不同耦合阶段下的协调关系。耦合协调类型划分标准如表3所示。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综合评价指标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综合评价指数增长趋势明显。从文末表4可知,专业结构综合评价指数起点相对较低,2013年基期为0.025,2013至2021年呈波动增长趋势,到2021年已达0.799;而2020年出现了突增情况,这可能是因为2019年启动的第一轮“双高计划”在2020年得到了落实,对温州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建设产生了影响。产业结构综合评价指数同样起点较低,2013年的基期数据为0.172,2021年增长为0.355。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总体综合评价指数也基本呈持续增长趋势。具体数据如文末表4所示。

(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

首先,温州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地区产业结构的耦合关系整体向好,耦合度除2015年受产业结构调整较大影响失调之外,在样本期内基本呈平稳发展态势。而耦合协调度在样本期内呈平稳上升趋势。

其次,本研究参考以往研究对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发展阶段的划分(徐学和王战军,2021),进行分析。当前耦合度整体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其中,2013年基期和2015年异常期在0.6~0.7之间,即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而其余年份均大于0.8,均处于优良协调发展阶段。2013年和2015年出现异常,可能是因为2013年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同步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2015年则是专业结构滞后的初级协调发展阶段。耦合协调度呈现转型发展向协调发展转变的趋势。其中,2013—2016年耦合协调度在0.2~0.6之间,处于较低的转型发展阶段,但2017年之后,耦合协调度基本大于0.6小于0.8,即虽然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趋势向好,但在当下还处于初级和中级协调发展阶段。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

为了进一步分析专业结构各方面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水平,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联模型进行测度。本研究选取产业结构数据(I)作为参考数列,将开设大类专业数(S11)、新增或撤销专业数(S12)、专业布局情况(S13)、在校学生数(S14)、招生学生数(S21)、专任教师数(S22)和毕业生数(S31)作为比较数列,通过计算,得到结果如文末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温州市高职院校各专业结构指标与产业结构高度关联。在校学生数和招生学生数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度最高,约为0.721和0.716,说明产业结构的发展对温州高职院校的学生招收有积极影响。其次是专业布局情况(0.694)、新增或撤销专业数(0.690)、专任教师数(0.680)和毕业生数(0.607),说明温州产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有积极带动作用。最低的是开设大类专业数,约为0.521,这与高校大类专业设置相对固定有关。为了更好地研究各个评价指标对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本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计算了两个系统各自与耦合协调度之间的关联度系数。根据关联度大小进行排序,得出如下表6所示分析结果。

根据表6,专业结构评价指标对专业和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招生学生数、新增/撤销专业数、在校学生数、专任教师数、开设大类专业数、毕业生数和专业布点情况。其中招生学生数的影响最显著,关联度约为0.682,其次是新增/撤销专业数、在校学生数和专任教师数,关联度约为0.660、0.648和0.646左右。这说明为了促进温州市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融合发展,需要达到一定的师生数量水平,并且控制招生人数、新增/撤销专业数、在校学生数和专任教师数是比较有效的举措。

产业结构评价指标对专业和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单位GDP电耗降低率、第二三产业占比、人均产业增加值、单位GDP能耗降低率、教育事业费、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率。其中GDP电耗降低率的影响最显著,关联度约为0.785,其次是第二三产业占比和人均产业增加值。因此,为有效促进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融合发展,产业的高效发展是重点,在考虑进一步推进温州市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还需重点关注GDP电耗降低情况。

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温州市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但还未达到优良协调发展阶段,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会对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产生冲击;并且产业结构会影响专业结构的设置,具体表现在学生人数的招收、专业的设置、教师的引进以及学生的就业情况。第三,高职院校招生情况、专业设置情况以及师资情况是影响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第二三产业的总体发展以及GDP电耗降低率是推动專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六、结论

高职专业调整必须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对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至关重要。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温州市高职院校应致力于提高学生高等职业技能水平,提高人力资本职业素养,培育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的第一线实用型人才。在人才供给方面,温州市高职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导向”灵活调整专业招生人数,形成人才供给结构调整机制。与此同时,温州市高职院校应聚焦于市级行政区域,充分利用温州民营经济发达、市场资源丰富等初始禀赋,聚焦本院校专业建设优势,积极调整高职专业与产业结构相匹配,走差异化、本土化的特色发展道路,打造高职教育高地。

高等职业教育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预示着社会人才需求的未来走向。近年来,温州市的产业重心逐渐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意味着第三产业人才需求的扩张。温州市政府应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积极指导高职院校设置新兴产业的对口专业,促进高职专业与地区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高职院校要加强自身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通过专业设置的方式以及校企合作等途径,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有效填补温州市产业结构升级引起的人才缺口。

参考文献:

[1]郝天聪.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必要性、内涵与重点任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职教通讯,2019(3):23-29.

[2]张育洋,卢庆林.浅析“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建设的实施路径[J].陕西教育(高教),2021(10):55-56.

[3]赵琳琳.职业教育迎来强劲政策东风[N].中国产经新闻,2021-10-21(002).

[4]曾繁清,叶德珠.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J].经济评论,2017(3):134-147.

[5]徐学,王战军.专业硕士学位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的实证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6):68-76.

[6]侯杰,彭亮.高等教育供给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耦合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1,37(5):74-77.

猜你喜欢
温州产业结构耦合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难忘九二温州行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产业结构
求解奇异摄动Volterra积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
非线性耦合KdV方程组的精确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