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卉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综合思考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境脉学习是一种以情境为脉络,将课堂教学板块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建立脉络、引导思考,将语文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为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提供了实施路径。
关键词:境脉学习;小学语文;跨学科;核心素养
“跨学科学习”既是一种以跨学科意识为核心的课程观,又是一种融综合性与探究性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还是一种以综合主题为基本呈现方式的特殊课程形态[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新课标)将“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列入语文课程内容[2]。它基于语文学科,又跨越学科界限,将多个学科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学语文、用语文。然而,现实的语文教学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缺乏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因此,探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跨学科学习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
境脉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和脉络建立,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让学生真正达成跨学科学习目标。它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将境脉学习作为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施抓手,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境脉学习是一种以情境和脉络为核心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发生与情境的紧密联系。境脉学习的概念和内涵包括学习的情境和脉络的真实性和实践性,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综合能力和跨学科学习,教学创新和方法改进等[3]。境脉学习在思想和方法上为教学提供了新的视野,助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与外化知识,提升学习效率。
其一,境脉学习强调真实性和实践性。学生通过与真实情境的互动和实践,获得具体的经验和技能。这种实践性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落实核心素养培育。
其二,境脉学习关注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学生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情感的体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增强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动机,调整学习的情绪和状态。
其三,境脉学习观照综合能力和跨学科学习。境脉学习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4]。学生在情境中既可以习得单学科的知识技能,又能通过学习活动,综合理解和运用多学科知识,提升运用跨学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四,境脉学习激励教学创新和方法改进。境脉学习可以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鼓励教师设计具有情境和脉络的教学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和脉络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
境脉学习在语文跨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論基础和应用价值。通过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实现以语文学科为主体的多学科融合教学,实现多学科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一,助力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境脉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和建立脉络,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到语文学习中。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时,可以结合科学课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并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原理。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跨学科知识,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
其二,培养跨学科思维和能力。境脉学习关注并运用学科间的交叉点,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综合性学习,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夏天里的成长》中的题为《万物生长》的综合性项目时,学生就需要进行资料收集、数据分析、设计制作等多个活动,需要他们综合运用语文、数学、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其三,促进核心素养学以致用。境脉学习将学习与真实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的实际意义和价值。跨学科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六年级下学期进行《古诗词里的中国》跨学科学习时,教师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合美术、音乐、地理、信息技术等跨学科知识与能力,完成关于古诗词问题的探究,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境脉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建立脉络、引导思考,可以将语文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为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提供了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境:真实而有意义
境脉学习的核心是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积极参与、体验和探索。这些情境应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需求相契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其一,联系生活情境。联系生活情境是境脉学习中的重要热点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将学习内容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造出真实的情境[5]。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兴趣。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时,可以组织一次食物品尝活动。教师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通过让学生亲自制作、品尝腊八粥,从多方位感受和理解课文中对八儿“馋”的描述,还可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更多蔬菜水果,总结其他食物的味道和特点,结合科学知识,让学生仿写自己喜爱的食物,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六个一的环保活动:发一则环保信息;收集一条环保小常识;提一个环保金点子;参加一次社会环保活动;写一篇环保征文(故事,日记,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编一份环保小报。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后,通过身临其境地参与环保活动,不仅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切身体会到了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在学习期间,也潜移默化地实现了“语文+科学”的跨学科学习。
其二,引入问题情境。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开展探究活动,让学习活动真正得以发生。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置“乡村风光”的跨学科学习主题,与数学学科相融合,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如“统计有多少学生的父母来自乡村”“你对乡村的印象是什么”“统计有多少人去过古镇、乡村旅游”等。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迅速建立书本与生活的联系,引导他们主动进入文本;接着,创设一个探究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来解决问题,如“课文中对乡村风光的描述和你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有什么不同”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想一想、聊一聊、写一写,通过与美术、音乐等学科的融合,创作出自己眼中的乡村风光(文配画等形式);最后,激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例如“城市生活好还是乡村生活好”,让学生就该问题展开讨论,互相交流观点和论据。通过合作讨论,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不仅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其三,创造体验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情境,以便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的内涵。这种情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感和思维活动意识,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学习内容所涉及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对文学作品等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一是角色扮演。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时,教师安排学生分别扮演青头和红头,让他们亲身体验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并且画出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也可以画出牛的四个胃的结构图,这样更清晰、更形象。结合学生在科学课上学过的《食物的旅行》,讲讲人和牛消化方式与过程的不同,从而更深入体会正因为牛消化器官的特殊性,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惊险、刺激的故事,实现了深度学习;二是情景再现。教师可以创造一个情景,让学生在其中进行体验。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时,教师布置了一个诗歌朗诵的场景,让学生穿着角色服装,站在舞台上朗诵诗歌。通过这样的情景再现,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表达,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三是实地考察。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内容所涉及的环境和情境。例如,在进行风景主题的跨学科学习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品味语言文字优美的基础上,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带领学生实地寻找当地的美景并寻找相似之处,用上数学知识、科学知识、美术知识等,进行迁移性写作。
(二)建立脉络:清晰而有指引
境脉学习强调将语文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跨学科的学习脉络。通过建立脉络,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涉及到更广泛的知识领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其一,整合跨学科资源。整合学科资源是境脉学习的一项重要策略,通过利用多学科的教材、实验器材、图片、视频等资源,更好地实现跨学科的学习效果。这种整合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实践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6]。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时,教师设计了“语文+科学”的跨学科学习,结合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实验目的、材料、步骤和结果,探究实验的原理和规律。通过与科学实验的结合,学生不仅体验了科学实验的过程,也提高了语文表达和科学思维能力。
其二,设置跨学科主题。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个主题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两个或多个有关联的学科,将它们的核心概念和技能结合在一起,形成跨学科学习主题。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科幻故事单元,要落地“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等语文要素,同时期的科学、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学中也出现了对“科学”“未来”“科幻”这一主题相关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设定了“科幻”的学科主题,引导学生讨论“未来,我们如何学习”,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重心是语文学科,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旨在提升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成为多学科叠加的“大杂烩”教学。
其三,提供跨学科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性的任务,要求他们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利用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将词中的画面画在四宫格中,通过“读———画———议———评———仿”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跨学科融合中,将所掌握的语文知识主动运用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在此期间不仅理解了词意、感悟了词情、体悟了词韵,更习得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同时在模仿创作中进一步感悟古诗词的精炼豁达,也将自己的生活感悟用古诗词表达出来。生活逻辑和语文学科逻辑最终为学习逻辑服务,让跨学科学习无形地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并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三)引导思考:深入而有创造
境脉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能力。学生需要在情境中进行深入思考,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綜合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和呈现。
其一,以开放性任务驱动学习。很多教师为了把控课堂节奏,往往不愿意设置开放性任务。殊不知,开放性任务是助力跨学科学习的有效实施策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有自主选择和探索的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7]。例如,教师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内容,设置“说历史”的跨学科主题,要求学生先交流怎样讲好历史故事,再以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表达,如从某一历史人物视角讲述一个历史小故事、设计一个时光机或者制作一个演讲视频。学生在自主选择和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能将历史故事讲得生动有趣,还能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多样化地呈现出自己对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的思考与表达,培养了高阶思维。
其二,以批判性思维引导表达。培养批判性思维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学习材料,走出被动接受知识的桎梏,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可以从多个学科的角度来分析和评价问题,培养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问题、提供证据并形成独立的观点[8]。鼓励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在表达时展现批判性思维。在上述“说历史”的跨学科学习时,很多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并理解不同观点的背后逻辑和原因,形成独立的观点。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的观点,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有意义的辩论和对话。“说历史”主题学习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我眼中的历史人物”的写作,鼓励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表达自己对喜爱的历史人物的思考和评价。通过写作,学生可以组织观点、整理证据、提出见解,进一步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其三,以多元化评价促进思考。在境脉学习观照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中,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首先,教师应及时地给予学生反馈,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反馈应该具体明确,指出学生在综合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其次,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反馈和指导,自我评估在综合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方面的能力,并设定个人目标和行动计划,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提高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综合素养[9]。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同伴评价,让他们互相学习和反馈。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接受同伴的评价和建议,获得不同角度的反馈和启发。此外,还应注重个别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因材施教,利用智慧教育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保证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基于境脉学习理论实施语文跨学科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教师通过构建创设情境、建立脉络、引导思考等符合学习逻辑的教学理路,引导学生开展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联结课内外知识,拓宽语文学习视野和知识运用范围,在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欲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庄治新.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意义及实践路径[J].江苏教育,2023(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0.
[3]成尚荣.境脉学习回答了三个关于学习的基本问题[J].江苏教育,2022(66).
[4]徐燕萍.境脉学习:一种全域的综合性经验型学习范式: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校的课程改革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2022(66).
[5]王水莲.语文核心素养与境脉学习模式[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6).
[6]徐燕萍.“导生制共同學习”跨学科活动组织要点述析:境脉学习的视域[J].华人时刊(校长),2018(11).
[7]胡静冬.以境脉驱动课堂以任务导向学习:以“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策略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1(20).
[8]王水莲.“境脉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23).
[9]蒋海丰.为学生创设课堂学习境脉[J].江苏教育,2022(66).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