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 王光
[摘 要] 阐述了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出发引出终身职业技能系统的更迭和内涵,对“终身”的含义进行了描述。以教育体制限制、培训资源不足、市场需求与供应不匹配、社会观念影响、法律法规不完善、企业参与度低、地域差异以及缺乏激励机制等方面为论点对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形成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我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 键 词]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职业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3-0005-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1]。职业培训是提升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要方式,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职业培训承担着提升劳动者技能素养和提高劳动效率的重要角色,对推动社会经济积极向上发展、劳动者再就业、创业均有着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这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增量提质、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明确了方向。
一、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比较完善,学界普遍认为职业技能培训是对职业教育体系的一种补充发展。Manfred Wallenborn(2010)认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均是一种政府主导的行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于增加从业能力和竞争力[2]。
德国学者 Dave Dhaval M,Reichman Nancy E(2011)将学校培训与企业实操紧密结合的学徒制的培训体系称作“二元制模式”,即参训学员在培训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在企业接受实操训练[3]。Baah-Boateng(2016)研究发现低就业产业部门通过增加对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投资,不仅能够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还能够提高该部门的生产能力[4]。
Anita Sharma ,Kenneth King(2019)研究分析在“技能印度”(Skill India)的新运动背景下,政府能否通过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解决印度劳动者在职业技能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 的目标[5]。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我国的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初級阶段,与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相配套的法律法规、部门管理、评价体系方面还有欠缺。
宁高平、王丽娟(2019)认为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培养上陈旧、滞后,无法贴合现代产业体系,职业院校无法很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培训的作用[6]。刘晓瑞,黄彬洋等人(2020)认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重培训技术质量轻实践检验,劳动者认为对其实际工作帮助不大,参训热情不高[7]。李艳、王朝锋(2022)认为提高企业开展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主动性,构建企业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企业开展职业培训的主动性,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8]。刘沐禛(2023)认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瓶颈的内在要求[9]。
综上所述,进一步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不仅是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和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还对于开发人力资源、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提升劳动者素质以及满足新兴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终身”的含义
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结构的变化、知识型社会对成年人素质和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成年人为何将终身学习的理念根植于心,付诸行动,为何要进行终身职业培训活动以适应时代要求,本文作如下阐述。
(一)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
终身教育的观点很早就有,但其观点成为明确的概念并对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1965 年,法国成人教育学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计划处处长保罗·郎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委员会”的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关于终身教育》的提案,就终身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如下五项基本目标:(1)社会要为人的一生(从出生至死亡) 提供教育(学习)的机会。(2)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实施必须进行协调与统合。(3)对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地区性的社会学校、地区性的文化中心等所发挥的教育功能,政府或社会应当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励。(4)政府或社会应对类似工作日调整、教育休假、文化休假等针对本国公民的相关制度或相关举措的实施发挥促进作用。(5)为从根本上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应使终身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10]。
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该报告有关终身教育的内涵、目的,以及与民主社会相关的一系列观念与见解,成为被后人无数次引用的经典,被视为“理念型终身教育”的最佳代表[11]。由此,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各国在教育改革时的重要理念,为未来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终身学习最初与终身教育关系非常紧密,终身学习的概念在 1972年的《学会生存》和 1976年的《关于发展成人教育的建议书》中的表述与终身教育几乎一致:“教育正在越出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它正逐渐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整个人的各个方面。在这一领域内教学活动便让位于学习活动。虽然一个人正在不断地接受教育,但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是越来越成为主体了”[12]。
由上可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关系密切,并且终身学习在其学习策略上的思维印记有着明显的传统教育制度思维,即终身学习的学习形态更多倾向于正规学校教育形式,在正规学校教育之外的各种非正式的学习活动并未显现出来,因此为了弥补这个缺失,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
(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内涵及其体系的更迭
近些年,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可以满足社会劳动者的学习要求,《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中提到,技能培训要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让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13]。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内涵深刻,本文主要总结如下:(1)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对象的范围广泛,全社会的所有劳动者皆可称为培训对象,如此广泛的培训范围,为全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深远意义。(2)因为是“终身”,故而培训和学习的时间是贯穿劳动者终身的,劳动者从就业前到就业中,从创业初到创业过程中都可以进行职业技能学习,贯穿于劳动者职业生涯全程。(3)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的多样化激励模式在人才评价体系中较为全面地体现出来,充分体现了人性化。(4)就业培训补贴的覆盖范围扩展到终身职业生涯,有效解决了基层单位和员工面临经费短缺的问题。(5)全面、多层次的服务保障体系,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持久稳定的支撑和保障。
职业技能培训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体现在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14]。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其体系的更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从法律法规与政策、培训内容与标准、培训方式与渠道、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方面,对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更迭进行剖析。
1.法律法规与政策
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是推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发展的重要保障。例如,國家层面出台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等政策,地方层面则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如北京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办法》等,这些政策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宏观指导,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2.培训内容与标准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技能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不同的职业领域和岗位需求,设置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同时,为保证培训质量,应建立统一的职业标准,明确培训要求和考核标准。此外,还需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以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培训方式与渠道
随着科技的发展,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方式与渠道也变得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线下培训,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为培训提供了新的途径。培训机构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等工具,开展远程教学、在线课程等,以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此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事业的发展。
4.培训管理与评估
有效的培训管理与评估机制是保障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质量的关键。在培训机构审批和管理方面,需建立完善的审批流程和评估指标,确保培训机构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同时,对于培训效果的评估,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员满意度、培训后的工作表现等,以便全面了解学员的学习成果和培训机构的办学水平。
5.激励与约束机制
为鼓励学员积极参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一方面可以采取物质激励措施,如提供学费补贴、奖学金等,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学分累积制度,使学员在培训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学分,提高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同时,为确保培训质量,还需对培训机构进行约束机制的设计,如建立淘汰机制、实施质量监控等,以保证培训效果和资源利用的效率。
6.多元参与合作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合作。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政策、统筹资源、监督指导等方面的工作;企业则需积极落实职业培训计划,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社会组织可以协助政府和企业开展培训活动,提供专业的教育资源和咨询服务;个人则要积极参与培训过程,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协同发展,才能实现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制度更迭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和研究。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其制度变迁的内涵与外延,才能更好地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实现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利用。
三、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形成的制约因素分析
在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下面将从教育体制限制、培训资源不足、市场需求与供应不匹配、社会观念影响、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育体制限制
教育体制限制是影响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因素,这包括教育结构、教育时间、教育内容等方面。例如,传统的教育体制可能更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在进入职场时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教育时间安排也可能不适应市场需求,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热门职业技能。
(二)培训资源不足
培训资源不足也是制约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因素,这包括培训师资、培训设备、培训资金等方面。例如,优秀的培训师可能难以找到,导致培训机构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培训。同时,缺乏足够的培训设备也可能使学员难以真正掌握相关技能。此外,培训资金也可能成为阻碍一些人参与培训的障碍。
(三)市场需求与供应不匹配
市场需求与供应不匹配是影响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另一个因素,这包括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技能,以及培训机构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等方面。例如,市场可能需要一定数量的程序员,但培训机构可能更注重培养设计师,导致程序员供应不足。因此,市场需求与供应不匹配可能会对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产生负面影响。
(四)社会观念影响
社会观念影响对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影响不可忽视,这包括社会观念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变社会观念等方面。例如,一些人可能认为职业技能培训不重要,导致参与度低;或者一些人可能认为某些职业“低人一等”,导致这些职业的培训资源不足。因此,如何改变社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地位,是形成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重要任务。
(五)法律法规不完善
法律法规不完善对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例如,关于职业技能培训的法律法规可能存在空白,导致一些培训机构或者企业趁机钻空子;或者虽然有相关法律法规,但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一些机构或者企业不遵守规定。因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法律保障,是形成体系的重要条件。
(六)缺乏激励机制
缺乏激励机制也是影响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包括如何建立激励机制,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如何激励企业积极投入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例如,一些政策可能没有为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个人或者企业提供足够的激励,导致他们缺乏动力去参与培训。因此,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推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要形成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需要深入分析并解决这些制约因素,这包括教育体制的改革、培训资源的优化、法律法规的完善、激励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发展,满足社会对各种技能人才的需求。
四、我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发展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未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將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一)培训内容更加实用
未来的培训内容将更加聚焦于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培训方式更加多元
除了传统的面授课程,未来的培训方式将更加多样化,如互联网+培训、企业内训、远程教育等模式将更加普及。
(三)培训体系更加完善
未来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将更加完善,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质量监督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总而言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通过明确培训目标、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和建立完善的资格认证制度等措施,可以有效改进和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将更加完善,培训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培训内容将更加实用。因此,应充分认识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其发展,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艳,陈玉杰.新中国职业技能培训70年:历程、经验与趋势[J].中国劳动,2019(11):20-31.
[2]Manfred Wallenborn.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g and 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current practice and future optionsJ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10,45(2):182 - 195.
[3]Dave Dhaval M,Reichman Nancy E,Corman Hope,etc. Effects of welfare43reform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11,30(6)1:1399-1415.
[4]Baah-Boateng William. The youth unemployment challenge in Africa: what are thedrivers[J].Economic & Labour Relations Revicw,2016(27):413-431.
[5]Sharma A.,King K. Skill India. New Skills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in India[A].McGrathS.,Mulder M.,Papier J.,ctal.Handbook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C],2019:39-61.
[6]宁高平,王丽娟.新时期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机制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9(8):59-67,74.
[7]刘晓瑞,黄彬洋,廖珑,等.对职教二十条中关于“做大做优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思考[J].科技资讯,2020(27):193-195.
[8]李艳,王朝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与发挥企业主体作用[J].人才资源开发,2022(8):68-69.
[9]刘沐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助力“好就业”“就好业”[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3,155(1):62.
[10]吴遵民,黄欣.实践终身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8.
[11]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3]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11号)[Z].2018.
[14]李桃,赵伟.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发展路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0):49-56.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