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
“不投入全部的学豆,就抢不到闫老师的课!”“不提前半小时去抢座位,就抢不到田明老师的课了!”“有趣有料又接地气,我居然被谢老师的‘思政课种草了。”
这是成百上千个学子在公开渠道发表的自己对思政课的看法。而在没有上思政课之前,如果问他们:“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样的?”他们多半会回答“抽象”“遥远”“枯燥”“和现实生活没有太多关系”。
“同学们,其实马克思主义就在我们身边,它所关注的问题正是我们这个时代中每个个体都在经历的问题,它将对每一个人命运的关怀置于自己的理性思考之中。”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闫方洁在思政课上如此说道。
类似的话,闵行中学高中政治教师谢晓东、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田明也说过,作为网红思政课的代表人物,他们从不回避重大且尖锐的问题,用有理有据的论证直击学生的困惑点,从最接地气的日常话语,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和价值关怀,让学生觉得茅塞顿开、分外“解渴”。
自2013年从上海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进入上海市闵行中学教授高中政治课开始,谢晓东已经在三尺讲台上度过了十年春秋。“政治课不就是死记硬背嘛。”部分学生对政治课不太成熟的看法,是谢晓东从教后遇到的第一个挑战。
能不能让学生喜欢政治课?谢晓东为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为了实现目标,他在工作之余花了两年时间攻读硕士研究生。“只有夯实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才能上好接地气的政治课。”谢晓东说,“只要你回避学生的问题三次,基本上就没有人想听你的课了。”
一次课间,他发现学生们正兴致勃勃地讨论网络上的视频。一个想法在他脑中萌发:能否通过在网上直播假期作业答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从2016年起,他就开始在网络上开设直播课程。谢晓东说:“只有学生真正对思政课产生兴趣,思政教育才能发挥出作用。”
在网上,除了常规的试卷分析,谢晓东还会解答学生们五花八门的问题。大概因为每个人都隐身在一个个I D之后,所以大家更容易讲出心里话,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这让谢晓东有了更多的机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他的课从最开始的几百人上涨到数千人,最高时有3000多人。
“思想政治课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去。”谢晓东说。2020年,他在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课的教学时,从学校周边的真实案例出发,聚焦闵行地区地铁5号线延伸线建设中不同立场居民的利益冲突,探究生活中价值选择的标准。他还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组采访地铁沿线一小区的居委会,去了解政府、居委会、人大代表等主體在其中都做了哪些事情,另外一组去采访离地铁最近的几个小区的居民,看看他们对地铁的真实态度。
最终,通过讨论真问题、关注真现象,谢晓东希望学生得出对他们今后人生有帮助的真结论,从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更具体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