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统增 冯琦
■摘 要:本文提出职校精品课程建设与开发应当践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职校特色”等基本理念,紧扣“脚本设计”“校企合作”“技术支撑”等关键要素,按部就班地完成精品课程建设以及数字化,突出职教特色,并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以契合国家发展理念,提升职教水平,打造职教品牌。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理念;开发路径;职校;教学改革
■课 题: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基于‘品质课堂的职校‘双高双培教学共同体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3YQJK415)的研究成果。
自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来,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多份政策文件,强调“终身学习”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在新形势下,多项政策也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2022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工作的通知》,2022年3月8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运而生,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有力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为新形势下教育信息化的具体表现之一。
(一)落实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最基本理念。精品课程建设应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应当落实“三教”改革精神,遵循课程标准指引;应当以培养优秀人才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应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教学方式为手段,全方位推进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教师需具备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勇于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课程建设,努力寻求更好更优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不断拓展精品课程的深度、广度和应用价值,提升社会影响力,发挥示范作用,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彰显职校特色
1.了解行业需求,注重人才培养
深入了解本地和行业需求,积极开发适应市场、符合实际情况、创新性强的精品课程。落实立德树人,凸显课程思政,融入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注重实践教学,培养技能人才。
2.遵循课程标准,融入工艺规范
遵循课程标准和人才成长规律,运用教育信息技术,融入新工艺和新规范,彰显类型教育的特色,适应项目教学、任务教学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需求,增强精品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吸引行业支持,建立合作机制
对标行业标准,双证融通设计精品课程资源内容,注重校企“产学研”合作,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让学生了解职业机会和市场需求,掌握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质。
4.培养师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注重课堂效果,实现“岗课赛证”融通,提升教学适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引进高素质的教师和专家,组织专业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5.打造智能体系,建立测评机制
打造“纸质教材、结构化资料、在线开放课程、测评系统平台”一体化的智能化书课融合课程体系,建立精品课程推广和评价机制,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馈、社会认可度等因素进行评价,进而确定改进方向、优化课程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凸显职教品牌,提升职教形象。
(一)脚本编写与设计
脚本是课程开发的主线依据,其作用在于明确课程建设的每一个步骤,要提前统一安排好各个环节,将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标准化、规范化,提高课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脚本包括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视听表现、画面形式、解说词、配音配乐,以及团队协同的方式、课程开发的技术、前期准备和后期完善等。脚本的编写促使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和重组,促进课程升级和创新。职校精品课程开发的脚本编写与设计应当以成果为导向,“双线”(线上学、线下做)混合,体现“社会价值”;应当融合“三全育人”理念,践行学科德育,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应当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应当适应个性化学习、差异化教学需要。
(二)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精品课程开发的高效路径之一。企业可提供更加优质的拍摄场地、專业的技术人员、前沿的信息技术,提供课程实践、实操环境,丰富的产业资源,有利于促进课程升级和创新。
精品课程开发的校企合作模式分为需求调研与课程设计、资源共享与师资培训、实践教学与就业指导、成果评估与持续改进四个阶段。可选择其中一个阶段或不连续的阶段进行校企合作,亦可进行四个阶段整体合作。
(三)软件与视频技术
软件与视频技术是精品课程开发的重要技术,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精品课程开发常见的软件与视频技术包括实景录制技术、录屏讲解技术、动画教学技术、讲坛主播技术、沉浸增实技术等。软件与视频技术可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让课程视频主体更加生动;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率。
软件与视频技术是“非校企合作”精品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必要条件、普遍性需求。当前软件与视频技术发展迅猛,软件多样化、人机交流和谐、操作趋于模板化等,都为精品课程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常见的技术软件分为录屏式、录制式、软件创作式、硬件创作式、沉浸式等,亦包括视频后处理软件,如Camtasia、Premiere、VideoStudio、After Effects等。
(一)确定拟建课程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职业专业教学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根据国家认定在线精品课程相关文件,按照学校双高校建设、优质校建设、专业提升项目和课堂教学模式的需求,结合学校现有专业课程结构、数字化建设基础、专业发展前景、研发难度和师资力量等,确定拟建课程。
(二)组建课程队伍
《关于开展 2022 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工作的通知》对课程团队提出了要求:课程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力;课程团队结构合理,教学改革意识强,信息素养高;课程团队必须有“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同一课程负责人限牵头申报一门课程;“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须每学年动态更新教学资源,提供教学服务不少于5年。
(三)梳理课程大纲
精品课程建设内容必定是知识重点和难点的解构和重组。以数学基础模块《集合》为例。模块:1集合;单元:1.1集合的定义;技能点或知识点:教学视频1个,教学课件1个,电子挂图2个,教学案例1个,教学动画1个,模拟实训0个,习题作业1个……教师需明确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按设计好的教学环节,把抽象知识、教学重点或教学难点进行解构和重组,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梳理、编写、完善课程大纲。
(四)拟建课程资源
根据课程大纲,拟建课程资源,制定课程资源设计表。以中职声乐《认识声乐》为例。模块:声乐;单元:认识声乐;知识点:歌唱的起源与发;视频数1个,视频时长3分钟;教学设计1个;教学课件1个;随堂测试:3道选择题;课堂讨论:1次;作业:5道选择题;全息演示:0个……按照拟建课程资源表,对相应课程资源收集、筛选、组织、整合、评估、优化、完善。
(五)启动建设工作
根据场地需求,结合实际场地和条件,统筹好团队成员任务单和时间表,启动课程建设工作。选择与课程契合的建设方式。如实景录制、录屏讲解、实操教学、虚拟场景、讲坛主播、互动大屏、动画教学、TED演讲等。
(六)共享精品课程
数字化是精品课程共享的前提条件,它把精品课程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都转化为数字化资源,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智慧平台等,共享共生,共创共赢。有形资源即看得见的资源,包括纸质材料、电子材料、实验、成果、人物形象等;无形资源即看不见的资源,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经验、认知等。
(一)特点与优势
一是多样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职场需求的变化,职校精品课程日趋多样化。在基础课、公共课、传统技能课的基础上,拓展了多样的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等新领域,以满足时代的需求。
二是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促使职校精品课程国际化。许多职校开设了国际化课程,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三是實践性强。职校精品课程强调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产学研合作特色凸显。
四是品牌打造。具有特色与优势的精品课程更具吸引力和宣传力,有利于专业品牌打造、学校名片宣传。
五是四跨四共。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精品课程资源数字化;基于智慧平台应用,线上开放精品课程,资源跨区域、跨学校、跨学科、跨学段,共创、共生、共享、共赢。
六是线上线下混合。线上学、线上做,提供了更灵活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需求,提升了教学效果。
七是教学相长。精品课程的开发与打造,倒逼教师深入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解构和重组,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不足与思考
一是流于形式。部分课程过于注重表面形式,忽视了课程的实质与内涵。教师应当注重课程内容的质量和深度,关注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创造更适应于学生需求的教学资源。
二是缺乏创新。部分课程过于传统和保守,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创新力。教师应当根据专业特点和需求,引入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工具,设计更具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课程项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是重评轻管。部分课程仅关注评估和考核,忽视课程过程性管理和持续改进,导致课程无法及时适应学生需求和行业变化。学校与教师应当加强课程管理,建立有效反馈机制和评价体系,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课程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当前职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开发、应用等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与需要改进之处,学校与教师应当把握新形势下职校的发展机遇,落实国家政策,努力建设更优、更精、更具专业特色的职校精品课程,在建设与应用中迭代创新,不断改进,突出职教特色,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打造中国职教品牌。
(作者:王统增,东莞市商业学校教师,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冯琦,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