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盛,任洁,杨凤丽
(德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德清 313200)
近年来,随着农业部门非粮化整治,水稻种植规模化面积大幅增加,部分稻田管理水平日趋粗放,稻田杂草发生总体呈加重趋势,草相也随之发生变化,且杂草抗性不断上升,防除难度逐年加大,已经成为影响水稻产量的最重要因素。为有效防控杂草,筛选高效、安全药剂,本试验选择了几种目前市场上防治杂草的主流药剂进行田间防治效果研究,为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供试药剂见表1,其中封闭药剂5个,茎叶喷雾药剂4个。
表1 供试药剂和用量Table 1 Test agent and dosage
供试作物为单季晚稻,品种为嘉优中科3号;供试田块在德清县新市镇加元村,前作为小麦,肥力中等,水稻于2022年6月20日播种,播种前经催芽处理,试验田品种、播种期、栽培管理方式等因素均相同。
1.2.1 试验设计
试验设10个处理(表1),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计30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150 m2,随机排列。
1.2.2 施药时间和方法
300 g·L-1丙草胺EC、25 g·L-1五氟磺草胺OD+300 g·L-1丙草胺EC、38%苄·噁·丙草胺WP、40%苄嘧·丙草胺WP、4%双唑草腈SC 5种封闭药剂于2022年6月23日施药,当日天气多云,气温20~31 ℃。30%氰氟草酯EC、10%噁唑酰草胺EC、13%氰氟·吡啶酯EC、17%五氟·氰氟草OD 4种茎叶喷雾药剂于2022年7月6日施药,当日天气多云,气温25~36 ℃,此时水稻处于2叶1心,施药方式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蓝艺3WBD-16L)喷雾,用水量450 kg·hm-2。
1.2.3 调查方法
具体调查方法依据GB/T 17 980.40—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除草剂防治水稻田杂草》开展。播后苗前封闭处理共调查3次,第1次调查在药后7 d,目测安全性;第2次调查在施药后15 d,进行杂草株数调查;第3次调查在施药后30 d,进行杂草株数及鲜重调查。苗后茎叶喷雾处理共调查4次,第1次调查在施药当天,开展杂草基数调查;第2次调查施药后7 d目测安全性;第3次调查药后15 d进行杂草株数调查;第4次调查在施药后30 d进行杂草株数及鲜重调查。调查时每个小区4点取样,每点0.25 m2。11月中旬各小区水稻实割测产,根据产量计算各处理产量损失挽回率。
药后7 d目测观察,处理2,即喷施25 g·L-1五氟磺草胺OD+300 g·L-1丙草胺EC的田块,水稻苗出现少量叶片白化、植株发棵慢、相比其他处理植株稍矮化的症状,15 d后白化症状消失,30 d后与其他处理无异。其他8个药剂处理的水稻长势正常,未出现不良症状,表明该试验条件下,供试药剂应用对水稻生产安全。
2.2.1 播后苗前封闭处理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表2),5种供试药剂对稻田杂草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药后15 d,4%双唑草腈SC和40%苄嘧·丙草胺WP防治效果最好,对稗草、千金子、马唐等主要杂草平均株防治效果均为100%,总草株防治效果分别99.19%和97.64%;25 g·L-1五氟磺草胺OD+300 g·L-1丙草胺EC和38%苄·噁·丙草胺WP表现尚可,且25 g·L-1五氟磺草胺OD+300 g·L-1丙草胺EC总草株防治效果达95.86%;300 g·L-1丙草胺EC对稗草、田菁等杂草防治效果较差,对稗草株防治效果为79.91%,总草株防治效果仅72.81%。
表2 播后苗前封闭处理防治效果Table 2 Control effect of post-sowing and pre-seedling treatment
药后30 d,各处理的杂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性生长,防治效果均有所下降,但趋势和药后15 d相同,4%双唑草腈SC和40%苄嘧·丙草胺WP对田间禾本科杂草防治效果理想,总草株防治效果分别为98.25%和97.08%,总草鲜重防治效果分别为98.62%和98.11%;25 g·L-1五氟磺草胺OD+300 g·L-1丙草胺EC处理与38%苄·噁·丙草胺WP防治效果相当,总草株防治效果和鲜重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300 g·L-1丙草胺EC株防治效果和鲜重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下,与其他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2.2.2 茎叶喷雾处理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表3),茎叶喷雾处理总体防治效果要差于封闭处理,其中13%氰氟·吡啶酯EC表现突出。药后15 d,13%氰氟·吡啶酯EC对稗草和千金子防治效果最好,株防治效果达100%,对马唐防治效果稍次,株防治效果达87.52%,总草株防治效果94.77%,与其他3个处理有显著差异;10%噁唑酰草胺EC和17%五氟·氰氟草OD防治效果相当,总草株防治效果分别为83.05%和83.87%;30%氰氟草酯EC防治效果较差,总草株防治效果51.74%,与其他3个处理有显著差异。
表3 茎叶喷雾处理防治效果Table 3 Control effect of stem and leaf spray treatment
药后30 d,随草相恢复,防治效果有不同程度降低,13%氰氟·吡啶酯EC对稗草持续发挥药效,平均株防治效果和鲜重防治效果均为100%,对千金子、马唐及其他杂草防治效果稍下降,总草株防治效果和鲜重防治效果为93.06%和96.21%,与其他处理有显著性差异;10%噁唑酰草胺EC和17%五氟·氰氟草OD防治效果一般,总草平均株防治效果相当,无显著差异,总草鲜重防治效果17%五氟·氰氟草OD较高,存在显著差异;30%氰氟草酯EC防治效果最差,总草株防治效果和鲜重防治效果仅为49.83%和56.65%,与其他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由表4可知,施用除草剂处理的产量较空白处理均显著增加,4%双唑草腈SC处理的产量、产量损失挽回率均最高;其次分别为13%氰氟·吡啶酯EC、40%苄嘧·丙草胺WP、25 g·L-1五氟磺草胺OD+300 g·L-1丙草胺EC、17%五氟·氰氟草OD、38%苄·噁·丙草胺WP,小区产量在150.63~157.00 kg,平均产量损失挽回率在55.82%~62.41%,这5个处理产量和产量挽回损失率虽低于4%双唑草腈SC,但与4%双唑草腈SC处理间并无显著性差异。10%噁唑酰草胺EC和300 g·L-1丙草胺EC处理的产量表现一般,2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与其他处理间有显著性差异;30%氰氟草酯EC处理的表现最差,产量、产量损失挽回率均最低,与其他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
杂草防控是直播田水稻生产中的最为关键的一环,目前生产上依赖化学除草剂防除,根据水稻生长特性,除草时期主要集中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和苗后茎叶喷雾2个时期[3],杂草若防控不当,产量损失可高达75%以上甚至绝收[4]。本试验开展的田块杂草种类主要以稗草、千金子、马唐等禾本科杂草为主,其次为田菁和阔叶杂草,其他杂草较少。本试验中9种药剂对禾本科杂草均有靶标防治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试验效果。本研究表明,9种药剂对单季晚稻直播田虽均有明显的防除效果,但又不尽相同。播后苗前封闭处理的药剂中,4%双唑草腈SC作为新型除草剂[5],表现较为突出,40%苄嘧·丙草胺WP、25 g·L-1五氟磺草胺OD+300 g·L-1丙草胺EC、38%苄·噁·丙草胺WP药后30 d总草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产量损失挽回率均在55%以上,总体效果良好;300 g·L-1丙草胺EC防治效果不理想。茎叶喷雾处理的药剂,13%氰氟·吡啶酯EC从防治效果、对产量的影响看,控草效果堪比40%苄嘧·丙草胺WP和4%双唑草腈SC;17%五氟·氰氟草OD药后30 d防治效果虽小于90%,但对产量的影响与38%苄·噁·丙草胺WP相当;10%噁唑酰草胺EC 30 d后防治效果虽达80%以上,产量影响较大,产量损失挽回率偏低;30%氰氟草酯EC无论是防治效果还是对产量的影响方面均表现最差,根据张怡等[6]研究,浙江稻区因长期使用氰氟草酯,目前已经对该药剂普遍产生了抗药性。
结合本次试验,单季晚稻直播田化学除草要达到理想的控草效果,最好采取播后苗前封闭处理方式,即在催芽播种后2~4 d内,推荐使用双唑草腈、苄嘧·丙草胺、苄·噁·丙草胺、五氟磺草胺+丙草胺,考虑到安全性问题,在施用五氟磺草胺+丙草胺应适当减少使用剂量。施药后秧板保持湿润状态,沟内保持半沟水,待稻苗二叶一心后及时灌水上秧板,达到以水控草效果。若封闭效果不理想,采取茎叶喷雾处理方式来挽救,即在播后15~20 d,推荐使用氰氟·吡啶酯和五氟·氰氟草,施药前排干田水,药后1~2 d复水,保水5~7 d。本试验田块禾本科杂草占优势,对于阔叶杂草或其他杂草占优势的田块,这些药剂的防治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