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转移性肿瘤伴癌灶感染1 例

2024-04-08 02:43宋超
中国肿瘤临床 2024年1期
关键词:右小腿骨髓炎转移性

宋超

患者男性,65 岁。因右小腿反复疼痛伴红肿5 个月,加重7 天,于2017 年5 月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17 年1 月起,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小腿疼痛,为间歇性反复疼痛,疼痛时出现右小腿红肿,于院外多次就诊,予以对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治疗结束后症状反复发作。入院前7 天,患者疼痛再发,程度较为剧烈,伴右小腿肿胀明显,于院外就诊后(具体治疗不详)患者自觉症状无好转,肿胀疼痛加重。以“右小腿肿痛原因待查”收入院。入院后询问病史,患者自诉右小腿症状既往于当地诊所“输液消炎”后有所缓解,故未再进一步检查治疗;否认肿瘤家族史及既往肿瘤病史。入院时急诊胫腓骨CT 平扫:右胫骨中下段髓腔内可见小片状密度增高影,建议结合磁共振扫描。入院后胫腓骨X 线片检查未见骨肿瘤表现,予以完善右小腿磁共振平扫+增强检查考虑感染性疾病(图1)。血常规提示感染指标升高,考虑骨髓炎可能性较大,予以头孢替安抗感染治疗。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有所好转,疼痛有所减轻,复查血常规及C 反应蛋白均提示指标下降;但1 周后患者自觉症状再次加重,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90×109/L,中性粒细胞11.2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7.13%,C 反应蛋白85 mg/L。因考虑右胫骨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抗感染治疗后效果不佳,与患者家属沟通后签字拟行手术治疗。手术取右小腿中下段前方切口入路,术中可见右胫骨呈虫蚀样改变(图2),开窗可见右胫骨髓腔内黄白色黏稠脓性液体流出,取脓液行涂片及培养,开窗骨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患者脓液涂片可见少量格兰阳性球菌及少量白细胞,脓液培养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量生长。术后病理报告提示右胫骨转移性癌,免疫组织化学示:CK(+)、TFF-1(+)、CK7(+)、PSA(-)、P40(-)、P63(-)(图3);考虑肺部来源可能性较大。因患者入院时胸部X 线片检查未见明显肿瘤征象,根据病理检查报告建议,予以肺部CT 增强扫描,CT 检查提示肺部肿瘤,与患者家属交代患者病情后,患者家属要求进一步治疗,会诊后转肿瘤科进一步治疗。肿瘤科完善PET/CT 后考虑肺癌伴骨转移,予以化疗,但患者无法耐受,主动签字出院放弃治疗。

图1 入院时相关辅助检查

图2 术中胫骨虫蚀样改变

图3 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小结转移性骨肿瘤是骨骼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1]。而骨髓炎特别是慢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一般不出现全身性的炎症症状(如突发高热),更多体现在局部,表现为受累部位的红肿、疼痛、流脓等[2]。两者通常情况下通过影像学检查能够较好的鉴别、不易混淆。但是,由于转移性骨肿瘤与骨感染发病部位有所交叉,对于骨感染患者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骨破坏,并且可能表现出虫蚀状变化。对于不典型的转移性骨肿瘤特别是伴有癌灶感染的转移性骨肿瘤,可表现出近似于骨髓炎发作的症状,而骨髓炎和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特别是伴有癌灶感染的患者即使通过X 线、CT 以及MRI 等检查进行鉴别、诊断,仍有无法确诊的可能。本例患者的原发肿瘤部位(肺癌)无明显症状及体征,且术前常规胸部X 线片检查未见明显肿瘤征象;患者以右小腿肿胀、疼痛入院,入院后实验室检查提示感染指标升高,X 光片、CT 及MRI 检查未见肿瘤典型的溶骨性或硬化性破坏,也未发现病理性骨折,故患者入院后未考虑转移性肿瘤。针对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PET/CT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且能够发现较为早期的无明显症状的肿瘤病灶,但因为其价格昂贵,对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且全国多地尚未将其纳入医保范围,故在目前无法成为一种常规的肿瘤筛查方式。目前,对于骨髓炎的诊断,ECT 配合硫胶体显像的特异度与敏感度较高,且ECT 检查能够较好的区别感染及肿瘤性疾病,临床诊疗中能够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本例患者为转移性胫骨肿瘤伴癌灶感染,临床中报道较少,若仅当成骨感染进行治疗将会对出现误诊,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对于症状不典型的骨髓炎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临床上需警惕转移性肿瘤的可能,特别是考虑骨髓炎但证据尚未充分的情况下,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必要时予以进一步筛查,尽可能的避免误诊及漏诊。

本文无影响其科学性与可信度的经济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右小腿骨髓炎转移性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追风逐日
骨髓炎的诊治原则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VSD在治疗急慢性骨髓炎中的应用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转移性胃癌临床观察
载万古霉素硫酸钙在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诊断软组织异物1例
影响转移性乳腺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