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华人家庭语言规划及华语传承研究

2024-04-08 02:24李文静李丽虹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泰语华语华人

李文静, 李丽虹

(1.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北京 100083;2. 广西大学国际学院/中国东盟研究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泰国与我国地理位置邻近。 早在古代,中泰两国就有了交流和交往,华人向泰国移民的历史可追溯到宋元时期。 长期以来,中泰两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泰国成为东南亚地区除新加坡之外华人人数最多的国家[1],但华语在泰国华人家庭中面临着传承危机。 语言活力是语言生存的关键,家庭是维持语言活力的关键场所,本文以泰国华人家庭为调查对象,探究其家庭语言规划和华语传承的情况。

一、 相关研究回顾

学者对语言政策与规划的研究历史并不长,大约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早期,对语言政策与规划的研究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研究范式,重点关注国家层面的语言规划活动。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对语言政策与规划的研究逐渐向自下而上的研究范式转变。 近年来,家庭语言规划逐渐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家庭是语言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场域,是阻止语言转用的最佳场所,对移民家庭来说,科学合理的家庭语言规划对族裔语保护、族裔身份认同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和文化竞争力的提升,海外华人研究逐渐引起国内学者们的关注,但目前国内学者对海外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偏重于对海外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现状的描述。 如范立立以印尼巴淡华人家庭为调查对象,指出巴淡华人家长的语言管理方式传统且单一是导致其子女华语学习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2];李璇以缅甸华人家庭为调查对象,指出缅甸华人家庭的语言使用模式随着华人家庭的缅化程度逐渐改变[3];刘慧以柬埔寨华人家庭为调查对象,指出华人家庭对华语传承起着留根育苗的重要作用[4]。 目前,大部分研究成果对海外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家庭语言规划的影响因素缺乏较为充分的探讨。 本文将以泰国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的现状为基础,以影响并制约泰国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的因素为重点展开讨论。

二、 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在泰国定居并具有中国血统的华人移民及其后代为研究对象,以家庭为单位展开调查,每个被调查家庭只参与一次问卷填写。 调查对象既包括移居泰国的第一代华人,也包括他们的后代,其中,第一代华人移民需移居泰国五年以上,并育有后代,以保证其信息效度。

(二) 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泰国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的现状,包括家庭语言意识形态现状、家庭语言实践现状、家庭语言管理现状;泰国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的影响因素;促进华语在泰国传播的建议。

(三) 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查不同代际泰国华人的家庭语言规划和华语传承情况。问卷以Spolsky 提出的FLP(Family Language Policy/Planning)模型等为理论基础,参考康晓娟、董洁、曹贤文、刘慧等学者的实证研究成果编制而成,经测试,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采取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共同发放的方式,共收取有效问卷258 份,其中,家长卷135 份,子女卷123 份,参与问卷调查的受访者的基本信息见表1。 访谈是对问卷内容的补充,共选取12 位具有不同学历背景、年龄、职业等基本信息的受访者参与访谈,参与访谈的受访者的基本信息见表2。

表1 参与问卷调查的受访者的基本信息(N=258)

表2 参与访谈的受访者的基本信息(N=12)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泰国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现状

家庭是典型的社会终端组织,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组织[5]。 对移民家庭来说,家庭语言规划是保持族裔语正常传承、维持族裔语活力的关键。 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泰国华人的家庭语言规划情况进行了调查。

1. 泰国华人家庭语言意识形态现状

Spolsky 认为语言信仰或语言意识形态(language beliefs or ideology)是对语言本身和语言使用的信念[6]。 家庭语言意识形态是家庭语言规划的原动力[7],因此,我们对泰国华人的家庭语言意识形态进行了考察。 在语言评价方面,泰国华人普遍认同华语的实用价值,但多数人认为学习华语的难度较大,超过80%的受访者在听到华语时感觉亲切,新生代泰国华人与泰国社会的融合度较高。 目前,英语是泰国的第一外语,泰国华人虽然认可英语的实用价值,但对英语的亲切度不如泰语和华语。

Bourdieu 提出,语言意识形态包括人们对特定语言未来发展的展望[8]。 对泰国华人语言期待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泰国华人家长希望孩子首先学习泰语,其次是华语,然后是英语和其他语言;泰国华人对泰语水平的期望最高,其次是华语,然后是英语,华人子女对华语的学习兴趣则低于家长对其学习华语的期待。

2. 泰国华人家庭语言实践现状

语言实践(language practice)即对语言库(linguistic repertoire)中各种语言变体所做的习惯性的选择模式[9]5。 家庭语言实践体现了家庭成员对语言使用的偏好,是家庭成员语言意识形态的反映。 我们从语言学习背景、语言水平及语言使用模式等方面考察了泰国华人的家庭语言实践情况。

在语言学习背景方面,有78.68%的受访泰国华人在0—3 岁学习泰语,且学习泰语的年龄非常集中,泰语已成为不少泰国华人的第一语言;学习英语的年龄集中在4—6 岁,多数泰国华人子女从小学开始接受英语教育;学习华语的年龄分布比较分散。 在学习途径方面,有87.80%的受访泰国华人子女在家庭环境中自然学会泰语,华语和英语主要通过接受学校教育、观看电视和电影进行学习。 在学习原因方面,希望通过掌握华语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是泰国华人子女学习华语的主要原因,传承华族血脉、了解中华文化是泰国华人学习华语的次要原因。

对泰国华人语言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具有高水平(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能力)泰语能力的人数最多,具有中等水平(具备基本的听、说能力)华语能力的人数最多,具有较低水平(只会听、说简单语句)英语能力的人数最多。 大多数泰国华人都是“泰—华”“泰—英”“泰—华—英”双语或多语人,在语言水平等级上,“泰语>华语>英语”。

在语言使用方面,泰国华人使用泰语的频率及使用场合远高于华语和英语,华语和英语主要用于学习和工作方面。

3. 泰国华人家庭语言管理现状

Spolsky 在《语言管理》一书中,划分了家庭域、宗教域、工作域等十余个语言管理域。 其中,家庭域的语言管理指在家庭内部对家庭成员的语言意识形态或语言实践进行影响或干预的行为[9]18-24。 调查显示,近半数的泰国华人家长对家庭语言使用持顺其自然的态度,37.75%的受访家长为孩子学习华语支付了专项费用,38.52%的受访家长会顺从孩子的语言选择,34.81%的受访家长坚持在家庭中使用华语,20.74%的受访家长会在家庭中采用双语交流模式进行交流。

家庭语言管理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实施科学合理的家庭语言管理对提高家庭成员的语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 影响泰国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的因素

家庭语言规划作为微观层面的语言规划,既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长因素、儿童因素等家庭内部因素的影响。

1. 外部因素

(1)经济因素

中泰两国是友好邻邦,历史上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源远流长。 进入21 世纪,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中泰两国不断深化经贸合作。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成立;2012年,中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式确立;2013年,泰国成为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2021年,中泰两国的贸易额历史上首次突破千亿美元。 语言经济学认为,语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随着中泰经济、贸易联系的加强,华语在中泰经济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经济因素在泰国华人家庭语言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驱动作用,中泰两国的经济合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在经济因素的驱动下,泰国华人会更加重视家庭华语传承与后代华语能力的提升。

(2)政治因素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唐时期,中泰之间就有了联系和往来。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加强建设与周边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1975年,中泰两国正式建交。 此后,中泰双方不断深化政治互信。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泰双方就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赋予了“中泰一家亲”以新的时代内涵,中泰关系行稳致远。 中泰两国的政治交往史也是两国的语言交流史。 政治稳定是经济交流、文化交往的前提,“中泰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中泰两国的文化教育合作越来越深入。 华语是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语言工具,越来越多的泰国华人在泰国政府和社会的倡导下学习华语。

(3)文化因素

文化是影响泰国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的因素之一。 历代泰国华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到泰国,使华人虽远在海外却依然能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不少海外华人非常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会自发举办各种形式的节日活动,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许多华人仍保留着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感情,迫切希望通过学习华语深入了解中华文化。 近年来,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稳步推进,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文化产业不断发展,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纷纷问世,激发了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热情。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 语言不仅能够反映文化,还能成为文化的载体。华语的一些词汇、用法等本身就是对中华文化的反映,通过华语,海外华人能更加方便地学习并认识中华文化,华语为泰国华人了解中华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2. 家庭内部因素

王玲等指出,宏观的社会语言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微观的家庭语言文化氛围、社会关系网络、家庭成员构成等因素,以及父母自身因素等都会影响海外华人父母的语言意识,进而影响家庭的语言规划活动[10]。 本文认为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长因素、儿童因素会对泰国华人家庭语言规划产生影响。

(1)家庭结构

20 世纪50年代,家庭结构(family configuration)与儿童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Zajonc 认为家庭结构会对儿童的认知、语言、性格、智力等产生影响[11]。 儿童的语言能力在不断成长中发展,家庭在儿童语言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结构是影响家庭语言规划的因素之一。 21 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核心家庭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调查发现,核心家庭的泰国华人后代的语言能力普遍低于主干家庭,随着代际的更迭,泰国华人的华语能力在明显下降。 泰国第一代华人移民大多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华人移民潮时期迁移到泰国的,大部分华人只会讲方言,如潮汕话、粤语、客家话等,不会讲普通话,他们的后代有一部分在中国出生并随家人移居到泰国,有一部分在泰国出生。在泰国出生的第二代华人移民的华语能力普遍低于在中国出生的第二代华人移民的华语能力。 如果在泰国出生的第二代华人移民不与他们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其后代基本无法在自然的家庭语言环境中习得华语。 泰国华人家庭中既有华裔与华裔组成的家庭,也有华裔与非华裔组成的家庭,家庭成员的种族身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员的语言构成。 一般来说,族际通婚家庭的语言类型往往比较复杂多样,其后代的语言发展需要更多的规划和引导。 调查发现,在泰国华裔和非华裔组成的家庭中,其后代对华人身份的认同较低,华语能力也普遍偏低;在华裔和华裔组成的家庭中,家长更重视对后代华语能力的培养,他们的华语能力普遍较高。

(2)家庭关系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他们的沟通频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庭的语言使用和语言规划。一些华裔家庭的儿童原本可能具备习得华语的条件,一旦其父母之间的婚姻关系破裂或因为某种原因难以继续而形成单亲家庭,这种语言关系可能也就随之破裂。 语言传承始于家庭,一旦华语的传承环境不复存在,华人后代就很难再掌握华语。 如受访者H 的父亲是中国海南人,母亲是泰国人,在其很小的时候,因父亲意外去世,使其未能在幼儿时期习得华语,其母语是泰语。 泰国华人家庭与中国亲属之间的关系也会对其家庭语言规划产生影响。 调查发现,移居泰国后仍与中国有亲属联系的家庭,往往比较重视后代华语能力的传承与保持。 与之相反,与中国无亲属联系的家庭,普遍对华语传承和后代华语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到第三代以后基本就丧失了华语能力。 如受访者G 的母亲是祖籍潮州的华裔,父亲是泰国人,其从小跟随母亲习得潮汕话,平时在家与母亲说潮汕话,与父亲说泰语。 为了培养受访者G 的华语能力,自其上幼儿园,就断断续续多次到中国读书,每次在中国亲戚家居住的时间短则一月,长则半年。 在中文环境的熏陶下,G 很早就学会了说潮汕话,形成了较强的中文语感。

(3)家长因素

在家庭语言规划中,家长通常是家庭语言规划的制定者(King et al.,2008),所以家长因素,包括家长的语言背景、受教育背景、经济实力等都会对家庭语言规划产生影响。 在泰国华人家庭中,自身具备多语能力的家长往往对语言的价值体悟更高,更重视对后代多语能力的培养,会主动为后代创造语言学习条件,重视家庭语言规划;而自身只具备单语能力的家长,普遍对后代的语言学习持放任态度,对家庭语言规划不够重视,对后代的语言发展缺乏合理指导。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越重视后代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家庭语言规划。 调查发现,学历水平较高的父母对后代的语言能力培养较为重视,会通过提供专门辅导、文学读物、语言影视作品甚至就读华校或国际学校等方式来培养后代的语言能力。 家长的收入水平以及家庭的经济实力也是影响家庭语言规划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较高的家长更愿意投入金钱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收入水平较低的家长则很少为孩子提供额外的语言教育资源。

(4)儿童因素

在子女幼儿时期,家长在家庭语言规划中起主导作用,随着子女个人意识的觉醒以及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家长在家庭语言规划中的作用逐渐凸显。 早期关于家庭语言规划的研究对儿童在家庭语言规划中的作用关注不够,随着对家庭语言规划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家庭交流中逐渐展示出个人意识、思想及判断。 目前,家庭语言规划的主体间性观点已经逐渐取代了主体单一性观点,儿童因素对家庭语言规划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 如受访者J 的父亲是华裔,母亲是泰国人,在她出生之前,父母一般使用泰语交流。 为了让J 在家庭环境中不断练习中文,父母用华语和泰语与她交流。 在J 熟练掌握华语和泰语之后,父母将她送到国际学校学习英语。 此后,J 的家庭使用华语、泰语、英语三种语言进行交流。 受访者J 的语言学习经历为家庭语言规划起到了导向作用。

四、 建议

(一) 对泰国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的建议

1. 提高泰国华人家庭语言规划意识

泰国华人的家庭语言规划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一是因为对语言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语言在其后代的职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因为对家庭语言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庭语言规划对儿童语言发展、儿童身份文化认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所以,应该提高泰国华人的家庭语言规划意识。

2. 促进泰国华人家庭语言实践多样化

泰国华人家庭语言实践比较单一,家庭成员倾向于选择一种掌握最熟练、所有家庭成员共通的语言作为交际工具。 统一的语言使用固然能拉近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距离,但是对于家庭成员的语言发展来说,单一的家庭语言实践不能为后代创造多语的家庭语言习得环境,不利于后代语言能力的发展。 应当进一步促进泰国华人家庭语言实践多样化,在其后代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为其创造多语习得环境,促进家庭成员语言水平的提高与语言能力的发展。

3. 提高泰国华人家庭语言管理能力

语言管理能力是决定语言管理效果和家庭成员语言能力的关键,家庭语言管理在家庭语言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移民家庭而言,语言管理问题更加复杂,既要服从移民国家的语言政策,又要考虑族裔语言文化的传承以及世界语言文化发展的形势。 学习并掌握一门语言需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泰国华人移民为后代选择什么样的语言进行学习、通过何种方式培养后代的语言能力、如何维持后代的语言能力等都是需要慎重考虑并谨慎选择的。 若想使其后代学习并掌握多门语言,泰国华人家长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管理能力。 但目前不少泰国华人家庭的华语传承中断,在泰国“华语热”的背景下,仍有很多华人后代不具备基本的华语沟通能力,提高泰国华人家庭语言管理能力迫在眉睫。

(二) 对促进华语在泰国传播的建议

1. 加强中泰语言教育合作

当前,中文在泰国的传播正处于“黄金时期”,得到了中泰双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泰国急需提高本国的中文教育质量,以便更好地与中国开展多方合作,中国希望通过增强中文的国际传播效果,进一步提升中文的国际影响力。 未来,中泰双方应进一步加强语言教育合作,互派教师,互相输送留学生,促进两国语言教育资源的互通和共享,进一步提升两国的语言教育质量,尽可能消除两国的国家安全顾虑,为促进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铺设语言道路。

2. 创新华语传播方式

传统的华语传播方式主要有华语的家庭传承与华校的华语教育。 家庭传承的方式会随着家长华语能力的降低而逐渐失去传承效果,不少泰国华人的家庭华语传承已经中断。 泰国华校数量众多,华校是泰国培养华语学习者的主阵地,但很少有学生会一直坚持在华校学习,且选择就读华校的人数在泰国总体受教育人口中不占优势。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创新华语传播的方式是扩大华语传播范围的有效途径。

3. 提高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

中文教师是泰国中文教育的主力军,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泰国中文教育的质量。 目前泰国学生的整体中文水平并不高,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仍有待提高,应当通过加强对中文教师的语言培训、教学培训等方式,提高中文教师的整体职业素养,提高泰国中文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中文水平,进一步促进中文在泰国的传播。

猜你喜欢
泰语华语华人
何为“华人”?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暹罗馆译语》与现代泰语读音差异
新加坡华语的语音与流变
浅析提高泰语阅读技能之我见
浅谈《泰语听力》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云南省精品课程《泰语听力》系列论文
华语大片经典改造的迷失与救赎
心灵幽暗处的悬疑风景——2013年华语惊悚片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