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宁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愈来愈多的国有企业关注到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价值与功能。业务与财务的融合作为提高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水平的关键手段之一,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整合,更是对企业管理模式和流程的全面优化和升级。业财融合是一种在企业管理中整合业务运营和财务管理的策略,旨在通过协同作用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效率、精细管理水平以及风险管控能力。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业务与财务通常被视为相对独立的领域,导致信息孤岛的形成和资源利用效率的降低。通过业财融合,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整合、业务创新以及财务决策的精细化,促进国有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业财融合下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一)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业财融合的框架下,国有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的目标主要聚焦于两个关键方面,即提供财务个性化服务和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两个目标共同构成了国有企业迈向更加智能、灵活和高效财务管理的整体愿景。一方面,业财融合使国有企业能够向内部各个部门和业务单元提供财务个性化服务。通过整合业务与财务数据,企业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各部门的财务需求和特殊要求,从而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财务服务。个性化服务不仅满足了各部门的独特需求,还提高了业务部门对财务数据的关注和理解程度,促使业务决策更加科学和精准。例如,财务系统可以为不同部门提供定制化的财务报表和分析工具,帮助各部门更好地监控成本、评估绩效,并做出更具战略性的业务决策。另一方面,业财融合推动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目标之一是提高財务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深度整合业务和财务数据,企业能够实现对财务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精细化管理。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包括对日常财务活动的监管,还包括对财务风险、资金流动、成本结构等方面的深入分析。
(二)强化信息共享和应用能力
一方面,业财融合促使国有企业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各个业务单元之间和财务部门之间的紧密连接。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库,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得以无缝衔接,实现业务和财务数据的及时传递和共享,使企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时能够更迅速地做出反应,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应变能力[1]。另一方面,强化信息共享和应用能力有助于优化国有企业内部的决策协同。通过财务信息的及时共享,企业各层级的管理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财务状况和业务进展,为决策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信息透明不仅有助于高效的横向沟通,还能够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增强对财务风险的管控能力
一方面,业财融合通过深度整合业务和财务数据,提供了更全面、实时的财务信息,使国有企业能够更准确地识别、量化和评估财务风险。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更全面的数据基础,使其能够更敏锐地察觉潜在风险,并迅速做出相应的决策。例如,通过监测财务指标的波动,企业可以及时预警财务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避免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业财融合有助于建立更加灵活和智能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引入先进的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企业能够更深入地挖掘财务数据的潜在信息,识别出潜在风险的新型模式和趋势。智能化的风险管理使企业能够更具前瞻性地制定风险防范策略,降低因财务风险而造成的损失[2]。
三、业财融合在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运用的问题
(一)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不统一
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不统一的情况较为突出,其涉及多个层面。首先,由于国有企业通常由不同的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组成,各部门在过去采用独立运作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导致信息孤岛的形成。系统碎片化不仅使各部门之间难以共享数据,也增加了信息流通的难度,阻碍了整个企业内部协同运作的效率。其次,国有企业面临着由于业务的多样性和地域的广泛分布而导致的信息系统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不同的业务单元选择了不同的财务管理软件、硬件设备和数据库系统,由此造成了系统架构和数据格式的差异,不仅增加了信息集成的难度,还使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受到限制,阻碍了整个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协同作战[3]。
(二)业财信息系统融合不足
第一,业务与财务信息系统的融合程度不高源于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的分隔。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的业务和财务往往被看作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各自运作,导致信息系统建设时往往采用不同的技术平台和标准,缺乏整合性的设计。这种分隔导致了信息的孤立,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难以实现全面、高效的业务流程管理。第二,业务与财务信息系统的融合不足还受限于技术层面的问题。不同系统的技术架构和数据库设计差异较大,造成了数据格式和交换接口的不匹配,阻碍了业务与财务数据的顺畅流通,不仅导致了信息的重复录入和传递过程中的错误,也降低了整个信息系统的效率,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第三,业务与财务信息系统融合不足还受到企业文化和职工习惯的影响。在一些企业中,业务和财务部门存在着信息共享的文化障碍,造成信息闭环不畅,业务决策与财务管理无法形成有机联系,部门间的文化差异阻碍了信息系统的全面整合和业务流程的优化。
(三)财务内控体系不健全
首先,由于管理流程不够完善,导致了内控体系的设计和执行存在漏洞。在一些国有企业中,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同不足,企业内部对财务活动的监管和控制缺失,导致国有企业难以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的财务风险,增加了财务失误和不规范行为的发生概率。其次,内控体系不健全受到企业文化和职工行为的影响。在一些国有企业中,缺乏强调内控和合规的文化氛围,职工对于财务规定和程序的认知程度不足,容易产生疏漏和不规范操作。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和重视,导致国有企业内部存在违规行为,加剧了财务风险的发生。最后,技术层面的原因导致国有企业财务内控体系不健全。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中,如果存在技术设备的陈旧、信息系统的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就会导致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为潜在的内部欺诈和错误行为提供了机会,使内控体系的执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4]。
(四)信息化专业财务团队欠缺
国有企业在信息化时代面临的一个显著挑战是其财务团队在信息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欠缺。一方面,由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工作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手工作业和纸质文档管理。现代财务领域涌现出大量的信息技术工具,包括财务软件、数据分析工具、云计算等,要求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然而,一些国有企业的财务团队因为长期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而缺乏对新兴技术的适应能力,导致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另一方面,财务团队也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然而,一些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还未充分认识到数据分析在决策中的价值,缺乏对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的熟练运用,导致在信息化环境下财务团队难以充分发挥其在决策中的作用。
四、业财融合在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运用的策略
(一)建立统一的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
统一的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整合各个业务领域的数据和流程,加快业务决策的速度,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建立统一的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就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国有企业应该明确信息系统的整体目标,明确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需求,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长期发展战略的信息化规划。在规划阶段,国有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各个业务部门的需求,确保系统的设计能够全面满足不同层级、不同业务领域的需求。其次,整合和优化现有的信息系统资源。国有企业通常存在多个独立运行的信息系统,各系统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发挥作用。在整合时,要确保各系统的数据和业务流程能够顺畅衔接,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最后,在系统的选择和实施阶段,国有企业需要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规模的信息化系统。此时,国有企业可以考虑采用综合的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实现各个业务领域的无缝集成。资源规划系统能够整合财务、供应链、人力资源等多个模块,为国有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支持[5]。
(二)促进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融合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需要实现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的深度融合。通过财务与业务的无缝对接,国有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地运用财务数据指导业务决策,实现精细化管理,推动企业整体发展。促进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的融合,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方面,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整合财务和业务数据。采用先进的集成技术和数据标准,确保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能够无缝衔接,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推动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互联互通,确保信息在系统之间的顺畅流通,提升业务决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应推动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的相互操作性。采用开放式架构和标准接口,使财务系统能够与各类业务系统进行无缝集成,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为决策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国有企业还可以考虑引入统一的数字化平台,整合业务和财务流程,以提升整体效率。
(三)健全财务信息化内控体系
要健全财务信息化内控体系,应从以下几处着手:首先,国有企业应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关键的财务信息化风险和漏洞,包括系统安全性、数据完整性、业务流程合规性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建立详尽的内控政策和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确保信息系统在运行中不受到潜在的威胁和损害。其次,国有企业需要加强系统访问和权限管理。通过建立严格的权限分级制度,确保不同层级的职工只能访问其工作职责相关的信息,以防止内部滥用和非法访问。再次,国有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通过数据校验和监测手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数据错误。最后,国有企业需要审慎设计财务信息化的业务流程,确保其合规性和透明度。建立审计和监控机制,对关键业务流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6]。
(四)打造信息化财务人才队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财务领域也经历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深刻变革,打造信息化财务人才队伍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团队具备应用新兴技术和工具的能力,更好地適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要打造信息化财务人才队伍,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国有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信息化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财务人才队伍所需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在培训计划中,重点强调信息技术、数据分析、财务软件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在信息化环境下的综合素养。第二,建立灵活多样的培训机制,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适应不同人员的学习习惯和时间安排。推动职工参加行业研讨会、培训课程、在线学习等,使其能够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第三,国有企业应更加注重对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设立信息化财务专业的职位,吸引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人才加入国有企业,通过拓宽招聘渠道,吸引高校毕业生和有潜力的青年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7]。
五、结语
随着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业财融合已经成为推动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业财融合在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进行探析可以发现,业财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还可以促进国有企业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为国有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国有企业应该进一步推进业财融合,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引用
[1]罗翔云.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品牌研究,2023(11):117-120.
[2]田谷芬.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16):123-125.
[3]郭燕辉.国企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探究[J].中国民商,2023(06):140-142.
[4]杨凌艳.业财融合在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实践探析[J].质量与市场,2022(24):40-42.
[5]尤露.业财融合影响下的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探析[J].上海商业,2022(09):126-128.
[6]张建国.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时代商家,2022(09):70-72.
[7]邵玉萍.基于业财融合的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10):114-116.
作者单位:大连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 责任编辑:韩 柏 蔺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