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琳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各国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为了适应供给侧改革的需要,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体制问题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在经济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意在合理分配财政资源,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但是传统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所以有待改革与创新。
二、供给侧改革的原则
(一)坚持市场化原则
市场化原则,即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来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市场作为一种机制,能够有效地反映供需关系和价值导向,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效率。坚持市场化原则可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各类企业和个人将获得更为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使得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市场竞争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从而提高整体供给的质量和水平[1]。市场化原则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而市场化原则能够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手段,引导资源向效益较高的领域和企业倾斜,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市场化的竞争机制能够激发各类企业的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整个经济系统更加高效。
(二)坚持创新驱动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原则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传统的供给侧结构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无法满足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而通过创新驱动,可以推动经济从以数量为导向转向以质量为导向,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坚持创新驱动原则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效率变革,传统的供给侧结构存在着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而通过创新驱动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坚持创新驱动原则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动力变革,传统的供给侧结构存在着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无法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而通过创新驱动,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長点,激发市场活力。
(三)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则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则意味着要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本质,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之间的不匹配。传统的发展模式依赖投资和出口,导致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则就是要深入分析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特点和原因,找准矛盾的症结所在,为改革提供有力的依据。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则需要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改革的核心是要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益,通过加大创新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供给侧向中高端发展。同时,要通过市场化改革,打破垄断,促进竞争,增强市场活力和竞争力,还要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结构性改革不仅仅是调整资源配置,更是要优化制度环境,只有优化供给侧的制度安排,才能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意味着要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往往忽视了对环境和社会的保护,导致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问题。而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经济发展应该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然而供给结构的优化并不仅仅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更要考虑产业的长远发展和对环境的友好,只有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培育绿色产业,才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一)激励有效资源配置
财政预算通过对各项支出的安排和优化,引导和调动社会资源的配置,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在财政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向社会传递正确的资源配置信号,不仅可以引导社会资源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战略性产业倾斜,还可以促进各个领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通过财政预算的激励机制,政府可以引导社会资源向技术创新、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领域倾斜,使得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促进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控来稳定经济。例如,在经济增长趋缓时,政府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财政支出,提高投资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而在经济增长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加强财政收入的管理,稳定市场预期。此外,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还可以通过设立预算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机制,推动政府部门的改革和提高行政效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约束能力
财政预算通过对各项支出的安排和优化,引导和调动社会资源的配置,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建立可以保证财政预算编制的透明和公正,确保各项支出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民生需求。同时,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政府可以对各部门和单位的财政预算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估,激励他们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效率和效益。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四)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
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可以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通过合理安排财政支出,政府可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财政预算还可以用于改善社会福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的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3]。
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过程的透明度有待提升
目前,部分政府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还存在着信息不透明、公开程序不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部分政府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少公开的数据与信息,致使公众不能充分了解预算编制过程,更不能有效地监督政府财政活动。在现行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下,公众参与度不高,对具体预算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机会不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导致预算支出中存在着不合理和不透明的现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政府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但公众却不了解,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政府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恰当的支出或行为,而公众因缺乏信息而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从而导致资金浪费,财政管理不透明。
(二)预算执行效率有待提高
由于政府预算管理制度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比较严格,导致部分政府工程项目审批、实施等环节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过度的程序化管理,不仅降低了预算的执行效率,而且也影响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涉及部门多、人员多、信息传递滞后、不透明等问题,加大了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管难度。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各部门利益诉求不同,职能定位不同,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协调不力、责任推诿等问题,既造成了资源重复使用或浪费,也影响了整体预算的执行效率。
(三)财政监管质量有待优化
在财政预算管理过程中,部分监管机构职责与权力之间存在着不相适应的现象,部分监管机构在履行金融监管职责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约束与问责机制,容易导致监管失职、监管不力等问题,影响财政监管的效果与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财政监管问题日趋复杂,对监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财政监管机构在技术手段、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与缺陷,影响了监管的效率与质量。
(四)预算决策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部分监管机构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与分析,导致编制过程缺乏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有可能使预算编制脱离实际需要,造成资源浪费、效益降低。
五、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优化
(一)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预算指标是预算编制中的重要依据,应当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来确定。在制定预算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预算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还应对预算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以确保预算的目标和任务能够得到有效实施。政府财政预算的编制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和任务,目标和任务应当与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相一致,在编制预算时,应明确预算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并将其与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相结合,确保预算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例如,可以将预算的目标和任务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供给效率、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相结合,以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政府财政支出是利用纳税人的资金,因此应当对社会各界公开透明,通过加强预算编制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可以让社会各界了解政府财政支出的情况,增强预算的合法性和公信力。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公开预算编制的相关信息和数据、组织听证会等,以确保预算编制的公开透明。
(二)改进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的监督体系,包括建立完善的监督机构和监督程序,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监督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风险。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可以提升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果,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政府的财政支出对于社会各界来说都是关注的焦点,因此,应该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公开,包括财政支出的用途、金额等相关信息。同时,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性,让社会各界能够了解政府财政支出的情况,增加社会监督的力度。通过公开和信息披露,增强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公信力,避免财政资金的滥用和浪费。
(三)推行绩效管理
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推行绩效管理的关键,该指标体系应包括财政支出的目标、指标和评价方法等内容,目的是明确政府财政支出的预期效果。指标是衡量预期效果的具体指标,评价方法是对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准确评估财政支出的效果,为优化資源配置提供依据。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估机制,对各项财政支出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评估过程应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等环节,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同时,政府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和检查财政支出的绩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绩效评价结果应作为资源配置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政府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对不符合绩效要求的项目进行调整或削减,以释放出更多的资源用于高效的项目。绩效评价结果还可以用于对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的激励和考核,以推动工作的高效执行和创新。
(四)强化预算信息化建设
加强财政预算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关键,政府需要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建设一个完善的财政预算信息系统,系统应该能够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和流通。通过信息化手段,各个部门之间可以实时获取和共享财政数据,避免了信息孤岛和重复录入的问题,提高了预算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提高财政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共享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可以通过建设财政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各类财政数据的自动采集和整合[6]。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财政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能力,通过数据分析,找出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政府需要建立一个财政数据共享平台,将财政数据分享给需要的部门和单位,促进信息的流通和共享,提高预算管理的效果。通过强化预算信息化建设方法,可以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和流通,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不仅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发展,也能够增强政府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升社会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认可和支持。
(五)加强预算决策的民主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公众听证来加强预算决策的民主参与,公众听证是一种开放的平台,可以让社会各界人士就预算决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政府可以在决策前公布相关信息,邀请各方代表参与听证会,听取代表的意見和建议,可以增加决策的透明度,让更多人参与到预算决策中来,提高决策的民主性。专家是各个领域的权威人士,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政府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参与预算决策的讨论和评估,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可以确保预算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导致的决策失误。政府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在线调查和意见征集,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互联网平台,政府可以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邀请公众参与在线调查和意见征集,让更多人参与到预算决策中来,增加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六)加强财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财政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层次、更科学的要求,只有具备专业知识、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才能有效地制订出合理的财政预算方案,对资金进行科学的分配与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使财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经济结构调整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财政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既能有助于政府对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又能将资源引导到实体经济、创新创业上,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有效地执行财政政策,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加强财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能提高政府财政管理水平,而且能提高政府的执行力与协调能力,提高政府决策的效率与质量。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提高政府的透明度与公信力,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与公共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例如,政府可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岗位,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胜任能力的专业人才,同时可与大学联合开设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培养具有财务管理知识与技能的人才。政府应建立专门的财政管理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投身财政事业。政府可通过举办实习与交流活动,培养财务管理人才,使其对实务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有更深的认识,也可设立财政行业导师制,聘请资深财政管理者指导财务管理人才,使其迅速成长。财务管理人才既要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又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政府可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和讲座等方式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政府应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激励财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政府应加强与企业、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合作,共同推进财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政府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的需要,从而为财政管理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六、结语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研究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显得尤为重要,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使得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体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但是,当前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适应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就需要不断对政府预算管理体制进行优化和改革。但应意识到,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多方财政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才能找到科学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模式,从而为供给侧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引用
[1]屈梅.内部控制视角下基层政府部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探析[J].西部财会,2023(03):7-9.
[2]郑静.部门单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财经界,2023(01):39-41.
[3]陈媛.新时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与展望[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01):151-154.
[4]游宇.地方政府债务的公共财政化:制度框架与多元影响[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06):52-66+126.
[5]金明.探究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对政府会计影响[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24):66-68.
[6]于丽.对新形势下完善政府财政投资管理的建议[J].西部财会,2022(12):7-9.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责任编辑:韩 柏 蔺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