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爱萍 成文
一、前言
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近几年,我国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权益维护、海洋制度建设、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进步,逐步完善了海洋强国战略体系。在2021年1月29日发布的《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并制定了《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此,准确把握当前天津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天津海洋经济的发展的对策,将为推动天津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助力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天津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天津的海洋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传统海洋产业如海洋油气和海洋化工占主导地位,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尽管增长迅速,但在总量中的占比不足10%,难以改变产业结构。产业链相对短且产业配套不足,限制了天津作为国家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潜力,特别是在船舶制造、海工装备和海水淡化等方面,对周边地区的依赖性较高。同时,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缺乏能够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高端专业人才。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海洋生物制药和海水淡化膜领域,产业技术研发迫切需要创新成果的转化。海洋生态保护,环境污染问题,对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1-2]。
三、推动天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拉“长”补“短”,做长做强产业链
1.积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把握科技革命和海洋产业变革趋势,依托五大海洋产业聚集区,重点培育发展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涉海高端服务、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及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海洋环保等新兴产业。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逐步加大对海洋创新药物研发的投入力度,不断开发海洋生物医药新剂型和新产品。引进培养打造多个国际领先优势人才团队,研发创制海洋功能制品和创新药物,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国内领先的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推进海洋能源尽快实现规模化利用和海水淡化快速发展,在关键装备和成套设备领域及海水淡化专用膜领域加快自主研发,助推其尽快实现产业化与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积极引进海工装备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扩容倍增,打造国际一流的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2.全力转型升级海洋传统产业
以海洋化工及船舶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为工作重点,推动不同产业间跨界融合、“跨界出新”,实现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在船舶制造领域,鼓励拟开展技术改造的重点船舶企业通过引进国内外相关技术设备助推技术顺利改造完成,提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在海洋化工领域,大力提升产品技术、能效标准及工艺装备,发挥好工生所科研优势,瞄准国际市场需求,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海洋新材料等产业[3]。
3.大力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
位于海洋产业链高端的海洋现代服务业为海洋经济各领域中现阶段增长的新亮点。加快发展亲海旅游业,完善旅游景点道路、供水、供电、网络覆盖等基础设施,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快速交通网络,打通全市各个景点之间的线路,打造一批海洋特色精品线路,加大滨海旅游宣传力度,提高天津亲海旅游的知名度。加快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海洋综合技术服务业、海洋管理咨询业、涉海金融保险业等,全面提升对生产制造类企业的支撑力度。
(二)引培海洋产业急需人才
1.加大海洋人才引进
充分利用“海河英才”“鲲鹏计划”等各级人才政策,把天津打造成涉海涉港高端人才聚集地。发挥现有天津海洋装备产业(人才)联盟作用,聚焦领军人才、技能人才、海外留学人才等产业高端人才,创新多元化引人、用人机制,以创新人才带动产业创新能级提升,在海洋经济的基础研究、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引培一批高精尖领军人才和团队,助力产业创新能力跃升新台阶。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推动海洋经济领域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在子女入学、落户、医疗等方面给予支持,必要时可实施“一事一议”。支持在人才集聚的海洋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建设人才公寓。
2.加大海洋人才的培养
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开展深入交流合作,开展协同创新、形成资源合力,鼓励海洋研发机构在津设立,创新应用人才联合培养机制。鼓励企业和高校联合建设专业人才培育体系,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优化海洋教育资源,鼓励天津各高校优化学科体系,大规模培养各類海洋人才。引导企业重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设立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设置创新奖励等方式培养高技能技师队伍、建设现代化的产业工人队伍。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各类涉海实用技能培训基地建设,为企业培养涵盖科技、技能、管理等不同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三)支持海洋重大科技创新
1.加强海洋科技创新
强化基础研究,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内顶级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4],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化工、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领域,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
2.加强应用研究
整合高校、科研机构、涉海企业的科技资源,联合开展引领海洋产业发展的重大研发项目、共同制定产业联盟标准、协同推进共性产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与知名国家级科研院所或知名高校以联合共建、多方入股等形式建立海洋研发机构,建立海洋人才联合培养、海洋关键技术协同研发机制,以科技力量强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设立海洋科技重大专项,建设一批海洋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海洋科技前沿、迅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科技成果。
3.积极搭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在海工装备、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制药等领域推进建设尖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新建一批以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为代表的研发平台。依托天津海洋装备产业(人才)联盟、海洋骨干企业集聚海洋产业创新资源要素、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在海洋领域应用、加快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研发,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科技创新机构、企业、品牌和标准,建立完成海洋科技创新产业链。
(四)放大现有政策优势
1.深化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发挥天津港保税区临港片区获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临港海洋高端装备产业示范基地获批成为全国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利用天津海洋产业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企业以及科技服务机构,持续深化基地建设,放大示范試点的引领、辐射力。
2.用好用足自由贸易试验区便利政策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开放前沿的优势和制度优势、资源优势,在天津海洋产业在遭受突发应急事件影响下,要对标上海等先进地区,用好用足自贸区政策,实现稳外资、稳外贸。充分利用免征关税、出口退税、免增值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降低海洋领域企业走出去资金、时间成本。利用自贸区保税维修、离岸贸易等政策新模式便利性,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船舶制造维修、海洋贸易等相关产业[5]。
3.充分叠加海洋经济各领域天津政策优势
充分利用天津发布的航运、海水淡化、船舶制造、海洋装备、海上新能源等领域的相关政策优势,在政策引导下催生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海洋产业现有各细分领域规模化发展。同时,政策帮助产业海洋经济发展集聚金融、人才、平台等资源要素,使要素充分流动配置,能够更好地赋能海洋产业快速发展。
(五)强化海洋生态保护
1.加强海洋污染整治
按照《天津市“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天津市海上污染事故应急预案》《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顶层设计文件挂图作战,加大船舶污染、入海排污、海上事故污染等领域的污染治理。明确海洋治理以及排查工作的节点与要求,构建起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均参与的“天津模式”,系统开展污染整治。与河北、山东等接壤或邻近省份建立起海洋污染治理的协同联动机制,集聚力量共同开展海洋污染整治。
2.壮大海洋污染防治力量
应用新技术新模式高效开展海洋污染监察与整治,在海洋污染监管治理等领域系统化应用无人机、卫星光学影像、巨型海洋垃圾清扫机等技术设备,提升防治效率。不断壮大天津市船舶防污染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力量,优化管理模式,增加成员单位,促进成员单位的技术升级,依托社会组织力量协助开展海洋污染的防治工作。
3.持续推进蓝色海湾打造
对海岸线实行分类管理,通过堤岸整治、退养还滩(湿)、生态廊道建设、河口综合整治、防治入侵物种等方式举措促进海岸线修复。加大对鼓浪水镇生态公园等重点工程的防治工作。持续推进新建一批海洋修复项目,做好牡蛎礁修复工程天津首个海洋修复重点项目的引领示范,以修复类项目持续修复海洋生态。
(六)推动海洋经济开放发展
1.推动海洋产业对外协作
依托海油工程、太重等大企业在海外设立分公司或销售公司,对外输出海水淡化、船舶制造、模块建设、工程总包等技术产品服务,增强海洋产业的对外输出能力与市场竞争力。打造海洋重点产业对外科技创新合作平台,纳入天津本地及海外协作国家的优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构建高效的供需对接机制,完善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2.推动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技术协作创新
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共建基地、产学研、工学交替等模式联合开展海洋人才培养,打造海洋领域的工程技术型、研究型、事务管理型、复合型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团队。支持本地涉及海洋领域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与国外的企业、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发中心,共同攻克高技术船舶、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装备、海洋环保、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关键共性问题。
3.增强海洋经济开放影响力
策划筹备举办国际海洋空间规划论坛、海洋高端装备国际展览会、海洋计量国际交流会等大型国际活动,提高天津市海洋经济的知名度。与海外国家合作共同打造海洋事务国际化的高端培训平台,在海洋信息技术、航道疏浚、计量、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开展相关培训。总结海洋经济相关成功模式,复制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海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区域,并开放相关技术设备,助力其有效利用海洋资源,提升经济发展速度。
四、结语
天津海洋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传统产业的重构、产业链的延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生态保护的强化等方面,都是天津海洋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对策建议的提出,可以看到天津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和未来方向。面对国内外竞争和合作的新局面,天津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完善产业结构,加大开放合作,培养和引进人才,以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在全球海洋经济版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引用
[1]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EB/OL].(2021-07-05).https://www.tj.gov.cn/zwgk/szfwj/tjsrmzfbgt/202107/t20210705_5496422.html.
[2]许爱萍.天津落实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的体系设计及实现路径[J].当代经济管理,2016,38(09):42-46.
[3]许爱萍.天津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金融约束:问题根源及破解路径[J].世界农业,2016(04):163-167+196.
[4]夏孝瑾,王方.发挥驻津院所引领作用 促进天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J].天津经济,2021(12):27-29.
[5]张文亮,张靖苓,赵晖,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天津海洋经济生态化发展的思考[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8(03):22-30.
基金项目:天津社科院重点项目“天津市海洋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1YZD-04)
作者单位:许爱萍,天津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研究所;成文,天津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所
■ 责任编辑:韩 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