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花岗岩地区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方案建议
——以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道某土质边坡为例

2024-04-07 07:54温兰
新疆有色金属 2024年1期
关键词:残积土土质坡体

温兰

(广东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广东广州 510800)

0 前言

在我国南方地区,花岗岩出露广泛,随着大量土建工程开工,对花岗岩的山体进行开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花岗岩类土质边坡,未风化的花岗岩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特征,但在风化后物理力学指标急剧下降,致使山体边坡应力重分布,不了解这种边坡的工程特性而盲目施工,在一定条件下易发生失稳,出现边坡破坏,对工程进展和边坡稳定都会造成严重危害。花岗岩类土质指花岗岩全、强风化的土,包括花岗岩残积土。类土质除具有土的特性外,还保留原岩中的结构面,有时残存少量中风化的花岗岩硬核。本文以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道某土质边坡为例,对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及防治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1 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特点

花岗岩区的类土质边坡包括残积土边坡、全风化边坡、半风化边坡等,根据已有的研究,可以发现花岗岩区残积土边坡具有以下特点:(1)破坏形式主要为滑动破坏(42%)、崩塌破坏(54%)、冲刷及圆弧滑动(4%)(据张文华研究归纳[1])。不同于岩质边坡以滑动破坏为主,也不同于土质边坡以圆弧滑动及崩塌破坏为主,充分说明了类土质边坡同时具有岩坡和土坡的特点;(2)花岗岩残积土具有高承载力、低含水量、低渗透性的良好工程特性,但在开挖或雨水浸润(花岗岩残积土中的软弱带tanφ 会降至0.2以下[2])的情况下极易发生破坏。花岗岩残积土的良好工程特性迷惑了许多岩土工作者,导致对这一特殊性坡体的长期忽视,陷入不断的修复治理困境;(3)边坡在比计算值高度(低至2~3m)更小、坡度更缓的情况下也会失稳破坏。

2 花岗岩类土质边坡滑动破坏模型

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的失稳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归纳分为两大因素:一是外部因素,如人为开挖边坡过高、过陡且未支护,外部荷载、降雨等;另一是内部因素,如坡体岩土性质、岩体的构造与结构等。不同类型的土质边坡坡体结构类型不同,发生滑动破坏模式也不同,常见的花岗岩类土质边坡滑动破坏模型有:

(1)圆弧滑动模型

这种破坏模型多发生在较均匀的花岗岩类土质边坡中,如均匀的花岗岩残积层或坡残积层中,有时也会发生在花岗岩全、强风化层中。通常发生在雨季,特别是长时间大雨或雨后不久。也就是当类土质边坡表层坡体饱水时,易发生这种圆弧形滑动。

(2)完全平面模型滑动模型

这种滑动模型的边坡坡体构造节理面较发育,而且有倾向临空面的缓倾的软弱结构面,当边坡开挖时,切断了软弱结构面,不稳定体就会沿软弱结构面产生完全平面形滑动。这种完全平面形滑动多发生在雨季、施工过程。

(3)前缘剪出滑动模型

当边坡倾角与构造结构面倾角大致相等时,边坡施工没有切断类土质边坡中的构造节理面(软弱面),但由于构造结构面以上的类土质边坡下滑力较大,在坡体前缘比较薄弱的部位将类土质本身剪断,形成前缘剪出滑动。

(4)楔形双滑面滑动模型

当花岗岩类土质边坡坡体中有两组相交的结构面,其交线倾向临空面、结构面以上的不稳定体将产生楔形双滑面滑动,其边坡稳定性计算可采用楔形双面计算式。

3 工程实例

3.1 工程概况

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道某土质边坡主要分布在增城区荔城街道东侧。本边坡为早期建(构)物的建设活动削坡而形成的人工边坡。边坡总长约47.0m,坡高16.0~19.0m,呈长条形状展布,总体走向为东向,坡体坡度总体较陡,一般30°~40°。坡体岩土层主要由坡积粉质黏土和残积砂质黏性土、全风化花岗岩组成,为土质边坡,坡表植被覆盖较好。边坡地处剥蚀残丘地带,边坡所在山体高程约28.5m~31.0m(1985 国家高程基准),坡脚高程约9.5m~10.0m,山脊大体走向为东向。目前边坡上部已发生一定规模的崩塌,崩塌后缘裸露呈陡坎状。

3.2 地层结构特征

边坡主要由第四系坡积层和残积层,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现分述如下:

(1)坡积层:以粉质黏土为主,含较多石英颗粒和强风化岩块,可塑,红褐、褐黄色,夹白色斑点,层厚1.60~4.80m。

(2)残积层:为砂质黏性土,主要为风化残留石英颗粒及粉、黏粒,花岗岩风化残积,硬塑~坚硬,黄褐色,层厚4.50~9.60m。

(3)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按岩石的风化程度可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3个风化岩带,分布及特征和岩性特点分述如下:

全风化花岗岩:广泛分布,黄褐色,岩石完全风化,岩芯呈坚硬土柱状,可辨原岩结构,遇水易软化。层厚约2.70~6.50m。

强风化花岗岩:分布范围广,黄褐色,岩石风化强烈,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局部碎石颗粒状,原岩结构清晰,岩质极软,手可折断,遇水易软化、崩解。层厚约4.00~13.30m。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属于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Ⅴ类。

中风化花岗岩:灰白、黄褐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芯破碎呈块状、短柱状,岩质较软,敲击易断。揭露层厚3.80~5.50m。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属于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Ⅴ类。

3.3 边坡稳定性分析

边坡区内未发现活动性断裂带通过,坡体岩土层主要由坡积粉质黏土、残积砂质黏性土、全风化花岗岩组成,可以把边坡表层看成是均质土。根据花岗岩类土质边坡滑动破坏模型的资料,均质类土质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多为表层近似圆滑形滑动,若圆弧的弧度比较小,也可以近似看成折线滑动。故本边坡采用圆弧滑动模型,定量分析采用理正岩土6.5版边坡稳定性分析软件圆弧滑动法计算,c,φ值采用室内试验结果的饱和快剪指标。对边坡进行计算,先通过软件自动搜索危险滑动面来确定边坡的最危险滑裂面,然后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并参考类似已发滑坡或崩塌的滑裂面,给定圆心、半径进一步搜索计算得出的最危险滑裂面和稳定系数。针对边坡选取代表性断面2 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在工况1(自重+地下水)和工况2(自重+暴雨+地下水)条件下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详见表1。

表1 边坡各断面稳定性系数统计表

从表1 可知,本边坡工程在工况2 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安全储备较小,应尽快加固处理。

4 结论

考虑到坡脚分布有道路、厂房仓库、学校宿舍楼等,人类活动较多,土质边坡在饱水、人工切坡等状态下可能发生崩塌或浅层滑坡可能性较大,危险性中等。提出以下的防治措施:

(1)边坡建议采用“挡墙+锚杆(锚索)+格构梁+绿化+截排水沟系统”整体思路。

(2)建议清除坡体中松散的岩土体,利用削整的坡形,对坡体进行分台阶的削坡治理,坡高<8m,放坡坡率:粉质黏土1:1.50,砂质黏性土、全风化花岗岩1:1.25,强风化花岗岩1:1.0,中风化花岗岩1:0.75~1:1.0。

(3)在分级边坡间设2.00~3.00m 宽的平台马道,平台及坡顶部应设排水槽,在坡脚可设置重力式挡土墙。

(4)坡体采用锚杆+格构梁增强边坡整体性,并完善坡面绿化及截排水系统,应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尽量利用原有的坡面植被。

猜你喜欢
残积土土质坡体
花岗岩残积土在增湿与干燥过程中的抗拉强度演变规律研究
降雨对库区边坡入渗规律的影响研究
采动-裂隙水耦合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理
非洲科特迪瓦残积土特征研究
高含铁大比重土质对泥浆配比的影响
通城花岗岩残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工程安全性对比研究
乌弄龙水电站库区拉金神谷坡体变形成因机制分析
不同开采位置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冻融循环作用下土质河堤的稳定性分析
土质文物盐害中硫酸钠的研究——从微观到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