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林 杨开国
(1.重庆市沙坪坝区石井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重庆 400032;2.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医院药剂科,重庆 400030)
冬季养生是四时养生的一部分,属于中医养生学研究的范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健康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与关注。冬季养生作为中医时令养生的重要组成,正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虽然民众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除中医学者外,很多人甚至是一些中医爱好者仍然不知道如何正确进行冬季养生,更不清楚冬季养生的理论渊源。而不法商贩正是利用这一情况,打着养生的口号推广中医熏蒸养生法、穴位按摩保健、五行养生法、草药养生法等各类保健方法,可谓鱼目混珠、良莠不齐,有的甚至挂着中医保健按摩的“羊头”,卖不法之实的“狗肉”,使中医养生文化蒙尘[1]。在当前背景下,中医学子理应自觉肩负起发扬中医养生文化的重担,积极传播正确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用尽可能朴实的文字让所有读者理解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开展作者所谈之冬季养生。
《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2]。这段话提示我们,冬季养生应顺应季节寒冷闭藏的特点,避寒就温,注重养藏、固精、益肾。具体要点阐述如下。
1.1 晨练要点 必待日光《黄帝内经》认为,冬三月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2],意思是说在冬季应该早睡晚起,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晚起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因此,冬季外出锻炼也不应过早。应选择阳光充足、天气暖和的上午10 点至下午3 点这一黄金时段,同时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习惯量力而为。此外,冬季在进行锻炼前,应做充分的准备活动,以防肌肉拉伤与关节扭伤。
1.2 心态要求 若有所得《黄帝内经》认为,冬季精神调摄应“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说冬季应使神志内藏,安静自若,如有隐私不能外泄,如获心爱之物而窃喜[2];引申出来,也有身怀远志不宣扬、行事低调不张扬、心藏隐私不外道,心神安定、心满意足、内心充实不空虚等意思。
1.3 饮食安排 去寒就温冬季天气寒冷,为了御寒保暖,人们应该多食用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而尽量少食寒凉生冷的食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糯米、高粱米、大豆、牛奶、韭菜、香菜、南瓜为温性蔬菜,石榴、龙眼、荔枝、木瓜、乌梅为温性水果,板栗、核桃仁、松子、葵花子、腰果属于温性坚果,小茴香、生姜、葱、大蒜、肉桂、辣椒、花椒等为温性香料,鳝鱼、鲢鱼、鸡肉、羊肉、狗肉、牛肉、虾、鸽、鹌鹑、海参、牡蛎、沙丁鱼等为温性肉食[3]。而如茄子、萝卜、冬瓜、丝瓜、青菜、菠菜、苋菜、芹菜、大麦、绿豆、豆腐、小麦、马齿苋、苦瓜、莲藕、蘑菇、荞麦、番茄、黄瓜、笋等为寒性蔬菜,苹果、梨、橘子、甘蔗、西瓜、香蕉等为寒性水果,鸭蛋、螃蟹、田螺、鸭血、皮蛋、蚌肉等为寒性肉食[4]。上述温性食物一般人冬季可多食,尤其平素畏寒肢冷,具有阳虚体质状态的人更应多食;而上述寒性食物则应尽量少吃。但需注意,根据中医“因人制宜”的原则,阴虚、湿热、实热状态的人则不可过多进食温性食物,即使在冬季,食用这类食物也易上火伤津;适量食用上述寒凉食物,反而有益。
1.4 适量运动 无泄皮肤冬季养生贵在合乎养藏之道,所以冬季运动除了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必待日光),也要防止运动过度耗泄津液能量。依据中医“津血同源”“血汗同源”的理论,汗为津液所化,汗出过多则津耗,津耗则血少。故冬季运动应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度,不可致大量出汗,以防损津耗血。
1.5 应时调摄 补益肾元根据五行学说理论,五行中的水,季节应冬、五脏应肾、五化应藏、五味应咸、五色应黑、五音应羽,因此冬季养生调摄,重在补肾固藏。补肾进食可选择黑色、咸味的食物,比如黑豆、黑芝麻、黑米、牡蛎、海参。补肾音乐可选择羽调式乐曲,这类乐曲凄切哀怨、苍凉柔润风格清纯,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符合“水”之特性,能入肾[5]。如《寒鸦戏水》《乌夜啼》《雉朝飞》《江河水》《昭君怨》《小河淌水》《寒江残月》《飞花点翠》《春江花月夜》等,均为补肾曲目[6]。
2.1 药膳药膳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食材本身或于食材中加入特定功效的中药材,使其具有调整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及生理功能的作用,并且具备形、色、香、味特点的膳食。冬季常选用黄芪、何首乌、芝麻、桂圆、鹿茸、山药、阿胶、肉苁蓉、锁阳、巴戟天、菟丝子、杜仲、益智仁、冬虫夏草等温阳、补肾、益气的中药材制作药膳[7]。比较知名的药膳有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牛尾汤、羊肾杜仲五味汤、干姜粥、巴戟炖猪大肠、姜汁牛奶、阿胶鹿茸炖甲鱼、生姜红糖汤、山药羊肉汤、甘草肉桂牛肉汤、菟丝子里脊、巴戟蒸狗肉、韭菜花炒虾仁、归地焖羊肉等[7],它们多具有温阳散寒、补肾健脾、活血通络等保健功效,特别适合阳虚及平人冬季进食。
2.2 中药足浴中药足浴疗法是依据中医药理论,使用补肾活血、散寒通络、祛湿止痒、清热解毒等中药材,通过足部药浴,刺激足部穴位,使药性直达肌表及五脏六腑;同时施以穴位按摩,调理气血、疏通经气,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因此,冬季常选用艾叶、红花、石菖蒲、陈皮、花椒、生姜、当归、川芎、小茴香、桂枝、干姜、紫苏叶等散寒、温阳、活血、通络、除湿、止痛类中草药配方,煎汤泡足。
除选用适宜中药材外,冬季泡足还有很多注意,如泡足时间以30 min左右为佳,身体微微出汗即可;水量不可过少,以淹没足踝为佳;饭后30 min不宜泡足,以防影响胃肠道消化;特殊人群不宜泡脚,比如糖尿病患者,足部或下肢静脉曲张、静脉血栓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浴盆材质以木质佳,木质可充分发挥中药药效、滋养身体,且无毒耐用;泡桶注意卫生清洁,以免罹患皮肤疾病;泡足结束,可自行按压涌泉穴以补肾温阳[8]。
2.3 三九贴敷“三九贴”是依据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顺应四时特性的一种“内病外治”疗法,秉承“治未病”的中医理念,在“三九”天里每“九”中的一天(最好是第1 天),将调配好的中药材研磨成粉,以生姜汁调成膏状,分别贴敷于人体不同穴位,经2~4 h 取下,可补气助阳、扶正祛邪,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达到“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目的。临床常选用大椎、肺俞、定喘、膏肓、膻中、足三里、肾俞、命门、腰阳关、气海、关元等穴,多适用于以咳嗽、喘憋为主要表现的肺系疾病患者及气虚、阳虚体质人群,比如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等患者,以及常年易感冒、身体及四肢怕冷者[9]。
2.4 导引术导引术是古代的一种健身方法,由人的意念引导动作,配合呼吸,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运气,相当于现在的气功或体育疗法,常与服气、存思、咽津、自我按摩等相配合进行。冬季气候寒冷,人体各项机能相对减弱,适度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机体抗寒祛邪能力。但冬季的养生运动不可过于剧烈,以免伤津耗气,扰动闭藏于体内的阳气。应以柔和舒缓的健身气功作为冬季健身的最优选择。
依据中医“五脏主时”理论,肾主冬,以腰为府,为封藏之本,与冬季同气相求、协调统一[10]。因此,在练习健身气功,全面调理脏腑经络气血的基础上,可选用补肾壮腰、固精纳气的术式进行重点锻炼,顺应冬季闭藏之势,补养身心。而在术式的选择上,八段锦之“两手攀足固肾腰”、五禽戏之鹿戏、六字诀之吹字诀等对肾脏有很好的锻炼效果,冬季可多习练。
2.5 艾灸艾灸属于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灸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效果。冬季天气寒凉,在相关节气施灸可温阳散寒、补肾益气、强腰健骨,增强机体抵抗力。小雪、大雪可选膻中、肾俞、关元、悬钟、足三里等穴施灸;冬至可选大椎、关元、心俞、肝俞、肾俞、神阙、命门、悬钟、足三里等穴施灸;小寒可选大椎、心俞、肾俞、关元、膻中、悬钟、足三里施灸;大寒可选心俞、脾俞、肾俞、神阙、关元、足三里施灸[11]。艾灸可操作性强,既可在医疗机构或养生保健机构接受专业人员施术,也可在家自学自用,是很实用的一项冬季养生方法。
2.6 茶疗茶疗是将中医养生保健理念与茶文化相结合,通过饮茶达到强身健体作用的一种养生方式,颇受茶饮爱好者的喜欢与推崇。冬天,天寒地冻,人的机体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而养生之道,贵于御寒保暖[12]。此时节喝些积蓄阳气、生热暖腹、强身健体、预防感冒的红茶、黑茶等,可起到养生健体、抵御严寒的作用[13]。中药茶饮方面,则推荐饮用生姜红糖茶(生姜10 片,红茶、红糖少许,煎煮10 min)、陈皮姜茶(陈皮20 g,生姜片10 g,甘草5 g,茶叶5 g,煎煮10 min)、草杞红枣茶(甘草3片,枸杞子10粒,红枣3枚,红茶包1个,冰糖适量,煎煮或闷泡10 min)等[13]。
3.1 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归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14],是临床常见病,因其存在“三高一低”(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知晓率低)及严重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从而备受关注[15]。冬季天气寒冷,冷刺激会使得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大,造成血压上升,从而增加脑血管疾病意外的概率[16]。因此,冬季高血压病患者在防治上,除规律服药、监测血压、低盐低脂饮食外,防寒保暖、适度运动、心情平和尤为关键[17],且可根据不同证型选择适宜的茶饮,比如肝阳上亢型宜饮菊花、决明子、罗布麻叶茶;肝肾阴虚型宜饮枸杞、桑椹茶;瘀血阻滞型宜饮红花、玫瑰花、生山楂茶;痰湿中阻型宜饮陈皮、薏苡仁茶,肾阳亏虚型、心脾两虚型宜饮前文推荐的诸温性茶饮[17-19]。
3.2 糖尿病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临床特征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依据其临床症状,中医学将其归属为“消渴”范畴[20]。医生临床观察及糖友自身体验发现,冬季是糖尿病病情加重和并发症发生较多的季节,故糖尿病患者冬季更应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以保证安然过冬[21]。
根据冬季气候特点及糖尿病临床特征,建议糖尿病患者起居上早卧晚起、洗澡不宜多,保证头暖、背暖、脚暖,重点护脚、泡足,切忌过烫[22]。糖尿病为慢性病,慢性病多系久病,中医有“久病及肾”之说,因而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常有阳痿、夜尿频多等肾阳不足的表现,可选用黄芪、人参、党参、冬虫夏草、肉苁蓉、生姜、茴香、肉桂等温阳益气中药煎水内服或制作药膳食用[21]。
养生属于中医“治未病”范畴,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中医知识的重要性,很多公立医院建立了治未病科室,养生保健机构更是以他们的养生保健项目作为盈利的主要手段。而在冬季养生这一方面,大家所熟知的便是三九贴与三九灸了,不管公立还是私立机构都大力推广,其效果也得到了多年临床检验的证实。但除这两个为人熟知的冬季养生手段外,文中介绍的诸如药膳、足浴、导引术等方法,世人知晓度及理解度并不高,运用较少。此外,关于冬季养生的科普文章虽然不少,但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关于冬季养生的研究性文章并不多,冬季养生仍缺乏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讨论。
综上所述,中医学者可在冬季养生文化研究方面多花心思、多做研究,将冬季养生理论与方法理顺。作者撰写此文,意在抛砖引玉,以期为临床运用与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