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显性 隐性知识探讨针灸推拿本科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案的构建与评价 *

2024-04-07 20:09占茂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国医显性隐性

占茂林 倪 康 张 宇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当前,中医学术传承面临着方法不足、深度不够等问题。针灸推拿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及评价体系欠缺。如何将国医大师学术传承延伸至高校本科教学中,是目前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以学术传承为理念,探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针灸推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时融入国医大师显性与隐性知识,对针灸推拿复合型人才培养及促进中医药高等院校教学理念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 国医大师学术传承延伸入本科教学中的必要性

1.1 国医大师学术传承的内涵国医大师的学术内涵包括狭义上的专业知识和广义上中医层面的道、法、术。其过程包括传授与继承,传承的效果既受到弟子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影响,也受到传承方法的影响。中医教育既需要学术传承又需要创新,所以说现代的中医教育既要做有本之木,又要做有源之水,在原本的基础上创新。李业甫教授是我国首位推拿国医大师,年事已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学术传承的广度和深度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将中医学术传承延伸至高校本科的教育中是较好的传承手段,传承的内容既要包括显性知识也要包括隐性知识,这既会增加本科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又能使学生具有稳固的专业思想。

1.2 国医大师学术思想传承对本科教学具有促进作用院校教育是目前中医本科教育的主阵地,普遍沿用“基础理论课→专业课→临床实习”[1]的模式。这种模式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更好地培养优秀中医人才、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有必要在本科医学教育中引入和推广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以启迪和感染学生。开展国医大师、名老中医讲座,组建学习交流小组,建立远程教育工作站,应用大数据和现代智能可发挥名老中医对本科中医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2],这对本科生“核心素养”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2 显性与隐性课程知识对针灸推拿本科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中医知识博大精深,既具有显性的特征又具有隐性特点。显性知识是能看见、能触及且易用语言表达的;而隐性知识具有高度个体化、难以形式化等特点[3],既包括理论认知层面又包括技术层面。曾智[4]研究认为,隐性知识难以通过显性的文字、语言、技能等形式来传授和表达,多为个人的体验和知识感受的提炼。

显性与隐性知识课程建设对本科教育具有积极作用,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针灸推拿学术传承提供认知指导。针灸推拿显性知识只有演变、内化成学生个体的隐性知识后,才能成为学生自身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国医大师的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课堂的多种教学形式传授给学生,如理论讲授和多媒体视频播放等。而跟师学习被认为是针灸推拿隐性知识传授的较好方式。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国医大师的言行举止,可以将国医大师的隐性知识慢慢内化成自身的隐性知识,再在实践中将其显性化,变为自己的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综合竞争能力。当然,现代信息技术学术传承平台、数据挖掘等,也会促进隐性知识的获取、转移,使其显性化。

本研究基于现代网络教育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开发,构建了国医大师传承视域下的显性和隐性课程,包括对国医大师的特色推拿诊疗技术的学习、国医大师访谈记录的学习与讨论、国医大师门诊跟诊和诊疗录像的学习、参观国医大师学术展览等。

3 以针灸推拿本科生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的方案构建

3.1 综合性针灸推拿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本研究对针灸推拿本科生核心素养现况进行问卷调查,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构建适用于针灸推拿本科生核心素养的检测要素,包括个人的态度、信念、意志等。要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知识,过硬的针灸推拿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鼓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要有必胜的信心,要以国医大师的学术精神引领自己,以其高尚的医学道德精神指导自己。自主发展是医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是终身发展的基本要求。医学生要具备健全的人格、较强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5]。医学生在继承国医大师学术思想的同时,需做好理念的创新、技能创新、临床思维的突破。

3.2 以核心素养为目标 剖析针灸推拿本科生培养的问题

3.2.1 针灸推拿理论和实践教学缺乏核心素养理念渗透医院、研究所等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纵观我国的针灸推拿教学,大部分都比较传统,对针灸推拿在校本科生的培养仅注重文化课,多倾向理论等显性知识的灌输。这种模式不利于针灸推拿本科生人际交流、自主发展、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培养这些能力需要大量隐性知识的学习和渗透。一项关于医学生核心素养的调查[6]显示,学生对核心素养中的人文教育认知较低,这也是对隐性知识不重视的重要体现。

3.2.2 针灸推拿本科生德育培养不足 核心素养要素构建不全面德育的培养既包括个人品德,又包括职业道德,仅具有专业知识而无“德”,不能真正体现“大医精诚”。从现状来看,学校多注重专业知识教学而忽视德育培养。很多教师不能以医德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仅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能做到“以德服人”,也就不能做到言传身教,导致学生培养质量较差;学生培养要素框架不够全面,没有以现代中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出现口号喊得响,但真正落实不足的现状。

3.2.3 针灸推拿本科生评价体系综合性不足针灸推拿综合性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培养复合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从目前培养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看,整体不够完善,仅以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得分来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缺乏对其综合核心素质的考核评价,没有把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对医德医风的认知程度等纳入综合评价体系。未建立信息化动态测评指标模型,学校、授课老师及学生自己不能动态地了解各阶段的状态数据。

3.3 基于核心素养的显性与隐性知识课程模式构建要素本研究通过积极探索,结合目前针灸推拿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与要求,再结合国医大师学术传承的特点,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显性与隐性知识课程培养要素,包括品德素养、人文素养、学习能力、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3.3.1 品德素养医学生品德素养的培养,包括个人品德的培养和医德医风的培养,这是实现自我价值、发挥自我能力的重要基础。尤其是推拿的临床工作人员,工作强度较大、较辛苦,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医德医风的培养是医务人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新时代党的方针政策的要求,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要求,是现代新型医学模式的要求,亦是医学科研诚信、创新发展的要求。要同等重视课堂内外的医德医风教育,让其形式多样化。本研究以国医大师的成长、成才经历为例,以国医大师90岁高龄仍坚持在临床一线为患者解除痛苦,言传身教培养新生代的年轻医生为例,为医学生树立以德治医、救死扶伤奋斗终生的信念。同时结合社会医疗热点问题、医疗腐败问题、科研诚信问题等,开展负面教育,讨论其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不良医疗风气等,让医德医风教育渗入课堂,让针灸推拿专业学生从学生时代就有颗纯洁的心,时时刻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3.3.2 人文素养文化素质教育要有多样性,要让医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文化价值[7]。从目前的针灸推拿本科阶段教育现况来看,教育多重视医学知识、轻视人文素养,或将其边缘化。仅开设的医患关系与医学伦理学课程涉及人文素养教育,但学生多以考试通过拿学分为最终学习目标,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这门课的价值。有的辅导员会在思政课程主题教育中纳入医德医风教育、医学文化教育,作为人文素养教育的补充。

国医大师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本研究邀请国医大师给学生讲解中医与哲学的关系、人文与医学的关系、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等,讲述自己对医患关系的认知与处理。这也是国医大师的隐性知识传化为医学生的显性知识的体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学生学习。安排跟诊也是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社会实践环节。总之,要规范和改革人文素养课程建设,强化人文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名老中医、国医大师学术思想在本科生教育中的影响力,鼓励本科生参加社会实践。

3.3.3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后者是高等教育的终极培养目标,而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获得较好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保证。研究[8]表明,不同性别、年龄、年级、专业、家庭背景的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这提示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能力需要长期、系统培养。首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及良好的学习观和知识观。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及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给医学教育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挑战。我们要用终身的学习理念作指导。其次,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不断更新知识、反思学习成果。国医大师李业甫每天坚持阅读中医经典,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向学生一再灌输“活到老、学到老”,推拿手法、功法的练习要持之以恒等思想。国医大师用那份坚持感化着学生。这都是隐性知识的重要体现,使学生对针灸推拿的学习更加充满信心。

3.3.4 专业素养针灸推拿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专业素养的培养。这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9]表明,90%的学生认为,医学院校开设人文素养类课程严重不足,有必要加强此类课程尤其是医患沟通类课程的投入和学习;5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身专业能力及沟通能力欠缺,这也反映了专业素养薄弱的一面。针对针灸推拿专业培养现状及本项课题的研究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1)将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成长经历、学习经历、行医经历与案例及成就引入课堂教学,积极纠正部分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专业观念意向,帮助其巩固专业思想。(2)在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理论课堂中,加强医患沟通权重的学习,尤其是将国医大师一些成功的案例穿插其中。(3)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身心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多主体的讲座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10],能将国医大师的特色手法融入推拿社团平时的学习中。组织推拿手法大比拼活动,彰显学生的专业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学术思想传承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学习、判断、沟通以及思维应变能力的积极促进作用。

3.3.5 创新能力当前的医学教育使不少医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学习的主动意识,学校及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及培养力度也不够[11]。要提升学校整体对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视,可以从针灸推拿教学培养理念、教学模式及方法、创新能力培养及训练模式着手,加大投入,改善针灸推拿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模式。要积极发挥教师对针灸推拿学生理论、实践、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引领和主导作用[12]。

首先,教师要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增强创造性思维,积极参与学习讨论。在平时的讨论教学中融入国医大师在学科领域的新科研成果、学术理论,给予学生鼓励,培养学生兴趣及专业荣誉感,提高针灸推拿学生科研创造性能力。其次,将国医大师的推拿手法,疾病的诊断思维、治疗方案与方法同现行的推拿教材内容作比较,引领学生参与讨论并提炼异同点,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掌握国医大师学术思想,作为大纲要求之外的补充学习。引领学生在临床见习中实践国医大师的治疗方案,积极思考与沟通,甚至融入自己的治疗方法,观察疗效,增强自身临床信心。

4 构建针灸推拿本科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4.1 以国医大师学术思想传承为导向 进行评价体系设计根据针灸推拿本科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制定符合高等学校本科生教育培养目标的量化指标和实施细则。对学生生活、学习中的隐形素养和显性素养进行综合评价。以国医大师学术思想传承为导向,将国医大师相关的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内容纳入考核体系中。

4.2 综合素养评价是关键综合素质较强的技术型、创新型、学习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和学习过程,因此要将品德素养、人文素养、学习能力、专业素养、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融入评价体系中。将针灸推拿本科综合素养测评作为高校对针灸推拿本科生进行客观评价的重要方式,促进普通高校中医素质教育发展,提高针灸推拿本科生综合素质。

4.3 建立信息化动态测评指标模型将针灸推拿学生本科各阶段的学习情况、奖罚情况,以动态的形式展示给院部、授课老师,使学校、授课老师、学生自己能清楚、动态地了解学生各阶段的状态数据。建立三个运算模式的指标模块,即职业素养、针灸推拿专业技能、基于国医大师学术思想的隐性和显性知识技能。这些运算模式经过实践检验,能真实反映针灸推拿本科生的综合素养。构建针灸推拿本科生动态指标体系模型,仔细分析院部、授课老师、学生自己的反馈信息,给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并激励学生朝着此目标努力;利用针灸推拿本科生综合测评体系,为针灸推拿学院人才培养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为国医大师学术思想在高校本科生中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思路。为针灸推拿学科发展培养更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5 结语

学术传承在中医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开展、实施,为积极探索国医大师学术传承融入院校教育提供了实践经验,为推进学校针灸推拿人才素质教育梯队及传承建设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结合现代医学模式的需求,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教育应将核心素养贯穿针灸推拿本科生培育过程的始终。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培养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独立的创新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更符合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国医显性隐性
“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国医大师金世元的养生经
重庆举办第十五届国医名师大讲堂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国医大师忘记年龄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呃逆验案1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