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拉措
(青海民族大学,810000,青海西宁)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将农村产业发展提到了新高度。农村产业发展中,畜牧业是支柱型、主导型产业之一,在产业兴旺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畜牧业发展,一方面可稳定“菜篮子”工程,另一方面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增收,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的实现。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需尽快补齐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短板,优化和完善畜牧业产业结构,推动乡村振兴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提出“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我国畜牧业发展和供应链韧性提升需要朝着稳增长、促发展、高科技和产业化集群的方向发展。股份合作社为草地畜牧业经营体制创新的主要形式,联合散户牧民,打造具有集体性质的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促进农牧民经济增长,同时对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改善农牧村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具有促进作用,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步伐。
本文之所以选择兴海县高原丰收合作社为研究个案,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兴海县高原丰收合作社是青南地区典型示范合作社,在改变农牧业生产方式的同时,改善了草场生态环境,提升了土地产出的生产效益,是最早在青南地区实现丰收梦的合作社。其次,兴海县高原生态丰收合作社探索出了特有的发展模式,以种养结合的方式实现高收益。最后,兴海县高原丰收合作社的兴起让村民就近就业,人口老龄化和留守儿童现象不断缓解。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强财政保障和金融服务,继续实施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并进一步加大了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及资金的保障和扶持力度。畜牧业合作社作为集体化下的新型产业形式也得到了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在政策方面,出台相关新型合作社的政策方案,税收政策倾斜力度比较大,生产资料的购买方面免除增值税,在合作社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给予更多的补贴。在资金方面,通过和各大银行合作对农牧民实施无息贷款以及各种融资产品的推介,提供信贷资金服务,同时完善相应的保险业务,降低合作社的经营风险。对农牧民在创办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帮助,缓解了农牧民筹资融资难的问题。
高原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集体经济的体现形式,增加每位农牧民收入的同时带动了整村甚至是全域经济的发展。自2021 年以来,青海省大约1 500 家合作社,参社成员分红金额从起初的一年大约5 万元到现在的一年平均20 多万元,参社成员经济收入明显增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发展会带动一系列产业链的发展,如饲料供应业、乳制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屠宰业等一系列的发展,农牧民在增收致富的同时提升品牌效益,迈向共同富裕。青海处于青藏高原,由于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很多产业无法在青海引进。也正是青海独特的地理区位因素,大片大片的牧场让青海成为五大牧场之一,是乳畜产品的主要输出地。高原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兴起,为青海地区畜牧业实现从集散到集约、从量到质的转变提供了科学的方式,是青海地区农牧民实现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高原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贯彻落实好生态立省的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1]高原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发展规避了草场退化导致生态恶化的风险。分散式饲养模式开始向集约化饲养模式转变,畜牧业养殖人员也从“自然人”到“职业人”[2]转变,更加清洁绿色高效开展畜牧业养殖,不仅节省人力成本,还获得比之前更高的收益。青海省贯彻生态优先发展理念,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划区轮牧、科学养畜、草畜平衡、协调发展”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格局,积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促进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生产转型和农牧民增收。
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高原丰收合作社成立于2015 年,由上游40 户牧户181 人组成,并且像其他合作社一样成立了种植组和养殖组。“2016 年,青海大学的专家、学者来到合作社,给农牧民带来了高效藏羊养殖技术,遵守技术流程,阶段性喂养不同饲料,藏羊繁殖实现了两年三胎。2017 年底合作社第一批养殖的500 只羔羊以每只700 元的价格出售,2018 底315 头入股牦牛以每头20 000 元的价格出售,分红118.5 万元,牧民群众分享到了高效养殖的红利。”[3]2019—2020 年,高原丰收合作社按照生产发展要素,分别建立形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农业机械和劳务输出5 个小组,各个小组都有组长分管,组长由理事长管理,各个小组各司其职,履职尽责。2021—2022 年高原丰收合作社依托“互联网+”农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建设,利用可可西里、青藏码头线上线下网络销售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兴海牦牛藏羊肉”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生态”产品,“兴海有机”产业日趋成熟,为群众增收致富拓宽渠道。
高原丰收合作社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的河卡村,建立初期是比较困难的,由牧民吉本太与几位亲朋好友共同筹资组建。入社牧户为11 户,入社率为10.36%,合作社全社的草场面积为30.5 hm2,耕地面积为15.4 hm2,有牛23 头、羊56 只。吉本太每年会积极动员农牧民加入畜牧业合作社,很多牧民担心会走之前人民公社化的老路,害怕把牛、羊、草场等入股会充公。在吉本太的细心劝说并解说相关政策后,合作社在生产资料的整合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2017 年底,全社共有40 户入社,入股草场面积为2 718.8 hm2、耕地面积为135.2 hm2,有生产母牛135 头、生产母羊2 029只,入股率达到100%。不仅如此,为了巩固社员利益,社员入股的资产经过了司法公正,打消了社员的顾虑,提高了社员参社的积极性。高原丰收合作社在整合牛羊资源的同时也种植燕麦、青稞等农作物,遏制草场退化的同时节省了牛羊饲料的成本。
首先,在合作社成员参与数量方面,近年来随着参社成员在合作社中股份分红的收益不断增加,合作社也吸引了当地更多新的成员入股参社,2015 年参社成员仅有40 户,而且这些参社成员是在社长的极力劝说下入股的,然而到2018 年,仅经过3 年的发展变化,河卡村入社村民从原来的40 户增加到了157 户。不仅有河卡村民而且还有邻村村民的参与,合作社成员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参与。2020—2023 年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合作社成员在数量上保持稳定。其次,在合作社成员义务承担方面,由于合作社成员以往都是采用分散式传统的养殖方式和自给自足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种植方式,自合作社建立之后集约化规模化的种养方式替代了传统的种养方式,农牧民传统模式下生产劳作的思维观念及行为方式还没有完全转变,因此农牧民在合作社中的组织纪律性有待加强和责任感有待提升。
按照任重等构建的烟农合作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4],对畜牧业合作社在绩效方面进行三维划分。经济效益方面,2016 年起,高原丰收合作社的发展给参社成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仅一年实现了年底分红35 万元,户均分红8 750元,带动贫困户8 户26 人,2017 年底高原丰收合作社收入达到126.184 万元。乳制品加工、菜籽燕麦等农作物加工、羊毛销售的效益蒸蒸日上,2019—2020 年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合作社的绩效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社会效益层面,高原丰收合作社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牧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提升了河卡村的知名度,促进项目引进,有利于扩大出口,在融资投资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进而推动了青海高原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生态方面的绩效是非常明显的,合作社尚未建立时农牧民分散养殖,植被啃食严重,生态恶化。自国家推行以草定序、划区轮牧、分群饲养、种养结合等模式以来,要求进一步严格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合作社的成立正顺应生态保护的要求,既符合科学畜牧的规律,又兼顾了生态优先的发展方针。
合作社的管理是否科学关系到一个合作社的兴衰成败,对提高合作社运行效率、明确合作社发展方向、发挥参社成员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思想认识方面,有些农牧民对合作社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加入合作社是“大锅饭”的合伙,甚至是回到人民公社化的时代,对牛羊、资金等投资入股有些消极被动。其次,合作社的管理者缺乏经营管理的理念,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统筹意识不强,组织能力和带领能力有待加强。最后,由于乡村属于“熟人社会”,合作社在人事管理方面挑战性较大,参社成员大多是村里的农牧民,农牧民文化程度较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和技能培养,生产效率方面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管理者和社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参社成员对合作社管理事宜方面建言献策的积极性不高,在章程等的制定方面主动参与意识也比较薄弱。
合作社的运行机制指合作社运行和发展的内在机能及其运行方式,是引导和制约合作社经营决策并与人财物相关的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是决定合作社经营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关关系的总称。首先,受到参社成员教育水平较低导致整体素质较低、小农意识较强等方面的影响,合作社发展后劲不足,成员分工上会出现相互扯皮和推诿责任的现象。其次,合作社筹资融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高原丰收合作社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五县中的示范合作社,筹资融资方面相比其他五县有比较多的筹资融资渠道,但为了合作社长远发展、扩大规模,还需要进一步拓宽筹资融资渠道。最后,符合本地特色的畜牧产品有待进一步挖掘,合作社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是人才振兴,“扶贫先扶智”。广大农牧民要实现产业兴旺,迈向共同富裕,不仅仅是“钱袋子”的问题,还需要“脑袋子”。青海省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过程中,积极结合省情实际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畜牧业合作社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高原丰收合作社在人才发展方面主要体现以下几处不足。首先,参社成员没有一个接受专业技能长期培训的过程,虽然也有很多政府扶持的人才培训计划,但培训时间较短,见效慢。其次,合作社外来人才的引进比较困难,高原丰收合作社仍处于发展幼年阶段,知名度不高,加之受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的影响,人才引进的难度比较大。最后,需要进一步优化人员岗位分配情况,在按照人员优势分配岗位、发挥每位社员最大价值方面需要进一步调整。
生产规模的大小代表一个合作社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是否先进,意味着参社成员分红的多少,扩大生产规模是每个合作社在发展阶段都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截至2019 年底,高原丰收合作社已经对1 980 只母羊进行了高效养殖,通过项目繁活羔羊1 820 只,繁活率达到91%。”[5]合作社纯收入达到新高,牧户家庭年收入从最初的2 万元增加到6 万~8 万元。合作社在当前发展处于良好状态时,还需考虑合作社后期的发展,合作社销量的不断提升导致生产资料的原有供给压力较大,需要进一步扩大合作社的生产规模。处于互联网融媒时代的今天,电商直播助农已经不再变得新奇。高原丰收合作社在电商直播助农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村里缺少专业的融媒人才,参社成员在合作社生产、分配、消费、交换的过程中存在着技术适配性较低的问题。缺少打造合作社特色品牌的意识,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狭窄。
合作社管理方式的改进,有利于最大限度整合合作社资源,提高成员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生产率的提升。首先,农牧民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现代化合作社并不是人们误认为的像过去那样的 “人民公社化”“吃大锅饭”,不要害怕搞合作,有必要向广大牧民认真宣传和讲解合作社的性质和原则。其次,管理者要树立经营管理的理念,增强管理者科学有效运行管理合作社的能力以及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具备合理规划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以及组织带领等能力。“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人们被束缚在土地上,地方性的限制所导致的‘熟悉’成为乡土社会的重要特征。”[6]因此,合作社在农牧区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需要处理好农村“熟人社会”中人事管理方面的各种关系,秉持公事公办的理念,以合作社规章制度为宗旨严格实施人员考核及奖惩制度。合作社管理方式的改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对某些代表性合作社的照搬照抄,由于受到区位因素及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合作社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合作社管理方式的改进要适应该合作社自身的发展模式及运行情况。
合作社的运行机制是合作社运行过程中的主体机制,合作社的经营活动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要保证合作社各项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真正实现,必须建立一套协调、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首先,需要进一步提高合作社成员的整体素质,摆脱小农思想束缚,避免出现各种问题,鼓励参社成员树立集体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根据每位参社成员的特性,挖掘社员潜能并发挥社员的长处,实现社员的自身价值,提高参社成员的积极性,增强合作社的发展后劲。其次,要进一步拓宽合作社筹资融资的渠道,合作社的筹资渠道不仅仅是政府给予的一系列优惠性政策,合作社之间以及合作社与企业之间可以进行筹资融资。最后,高原丰收合作社需要进一步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产品,其产业结构需要不断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产业链条需要不断完善和丰富。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人力资本水平是合作社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关系到合作社的长远发展。首先,在专业人才培训方面,要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化,严格考核成员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提高培训成效,避免走过场。其次,加大复合型“三农”人才的培养力度,需要各个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实施产教融合的育人方案,加强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复合型“三农”人才的待遇。扶持和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能工巧匠、致富带头人等,打牢人才基础,不断提高人才能力。再次,对团队成员实施专业技能培训,按照各成员岗位要求和实际操作中的不足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最后,在乡村人才振兴的道路上需要政府、合作社和社会三方面的通力合作,政府在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需要激发人才市场的内生动力,合作社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人才聘用标准,提高人才聘用薪酬和待遇,社会层面需要给予一个客观公正的人才晋升标准,积极提供人才培育的机会。
畜牧业养殖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及科技现代化的适配性较高。首先,政府要积极鼓励畜牧业养殖者扩大畜牧业养殖规模,在信贷资金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和帮扶。畜牧业的规模越大,合作社承担的风险就会越大,因此在扩大畜牧业养殖规模之前可以寻求专业人士进行资金评估,为尽可能规避畜牧养殖业扩大规模的风险制定出一整套的可行性方案。其次,依据各地域特色和适合本土条件扩大养殖规模。很多时候借鉴别人扩大养殖规模经验时可能照抄照搬,从而导致失败,因此扩大规模养殖要走适合本土的发展模式。最后,投资规模的扩大还需要畜牧业养殖者看清市场风向,根据时间季节、用户喜好及市场供求等因素进行科学投资,严控风险。在规模化养殖中要注重发挥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优势和作用,选择优质畜牧业品种,提高畜牧业质量,打造好畜牧业品牌。
当前,兴海县高原丰收合作社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进入了发展关键期、攻坚期和转型期。要鼓励牧区发展合作经济,积极完善和壮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合作社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不断提高合作社的运行效率,真正发挥合作社的功能,为加快建设具有高原特色、青南地区特点的现代生态畜牧业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