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研究

2024-04-06 17:34孙炳祥
学周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百合花问题意识解决方案

孙炳祥

(甘肃省成县成州中学,甘肃成县 742500)

创新思维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创新思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运用创新思维可以揭示问题的本质和深层次因果关系,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从本质上讲,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它要求学生对周围环境和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并提出疑问。学生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进一步激发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对现有知识、观念和做法提出质疑,从而激活创新思维。

一、问题意识的概念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存在的问题或困难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是学生对周围环境和自身情境中存在的不足、挑战或需求敏锐感知的能力,反映了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关注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1]。具体来讲,问题意识包含了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其中发现问题是“起点”。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存在的问题或困难,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阅读文本中的问题,并对其产生兴趣。理解问题是学生进入深度思考的重要标志,问题意识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原因和影响,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问题的要点和关键。分析问题是深度思考的高级阶段,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考虑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潜在影响。寻求解决方案则是“最终目标”,问题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促使学生积极尝试各种解决方案[2]。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价值

(一)有利于激发主动思考的热情

问题意识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和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具备问题意识时,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并主动寻求答案。这种主动性的思考过程有助于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能够积极地提出疑问、思考问题,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主动性的思考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的热情[3]。在学习一篇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特定的时间背景?”

“主人公面临的道德困境有哪些?你如何看待他的选择?”

“这个故事中的隐喻和象征有何作用?”

“作者在描写场景时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为整个故事带来了什么效果?”

“故事中的冲突和转折点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推动故事发展的?”

“你能将这个故事与你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吗?”

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鼓励学生思考文本中的深层含义、人物心理、情节发展等方面,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寻找答案。

(二)有利于培养批判思考的意识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观点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和判断的思维过程。它要求学生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对待信息,并运用逻辑推理和判断力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批判性思维强调对信息的深度理解和批判性评价,能够使思维更加深入、全面[4]。因此,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互相促进。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对信息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评估,从而为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阅读文本时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分析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构建新的理论,并主动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能够发现问题本身,还能够深入分析问题间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文本,从而提升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把握和解读能力[5]。

(三)有利于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困难、挑战或复杂问题时,能够有效地分析、评估和解决的能力,涉及问题识别、信息收集、分析推理、判断决策、解决方案实施等多个方面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密切相关。一方面,问题解决能力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分析问题的多个方面、评估不同的解决方案,能够对问题深入理解和全面评估,这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在寻找解决方案时,需要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需要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和实施解决方案的能力,而这些又是创新思维的关键要素。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可以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而问题意识的培养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当学生面对问题时,他们需要思考和探索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从中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并实施。这个过程学生需要运用创新思维,挖掘问题背后潜在的创新点,从而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使他们在高中语文阅读学习中更加主动、深入地思考和探索,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优秀读者和学习者。具体来讲,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

(一)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思考热情

引导性问题是有针对性、引导性的问题,旨在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细节、主题、人物形象等,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和解读文本,发展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性问题可以提供对文本不同角度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问题需结合教学目标和文本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计,可涉及文本中的矛盾、价值观冲突等方面。例如在小说教学中,教师可提问“为什么主人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故事中的人物之间存在哪些矛盾和冲突?”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以教学统编版教材中的课文《百合花》为例,教师可设计一组引导性问题,指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主题,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为什么小战士会向刚过门的新媳妇借被子?这一行为蕴含了怎样的情感和意义?”“故事中的小战士为何要参加作战并为掩护战友而牺牲?他的牺牲行为传递了哪些价值观和情感?”“作者通过描述小战士和新媳妇之间的互动,展现了怎样的军民情和战友情?这些情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有何特殊意义?”“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故事的主题和情感?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共鸣?”“故事中小战士的牺牲是否具有普遍意义?你认为在当代社会中,我们能否找到类似的情感和行为?”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故事背后蕴含的意义和价值观,深度思考小说中的军民情和战友情,并能够将其与当代社会联系起来,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由此可见,引导性问题的提出能够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自主探索,在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思维,进而能够超越表面理解,挖掘小说中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提升文本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情感、人性和社会价值的敏感度,培养了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和创新力等优秀品质。

(二)鼓励多元化思考,拓展思维方式

多元化思考是指学生在阅读中,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思考和解读文本的能力,要求学生超越表面理解,从多个维度分析和评价文本,包括文本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如人物心理、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学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多元化思考,从不同的视角和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发现文本中的深层含义和隐含信息,不断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百合花》一课时,可以提出一个引导性问题:“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故事的主题和情感?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共鸣?”教师可围绕这个问题指导学生展开多元化思考。

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学手法,如比喻、象征等,由此引发学生对相关语句的关注,如将战士比喻为百合花,表现了他们的纯洁和无私。这样的描写增强了读者对故事中人物情感的理解,同时也引发读者对军人品质和牺牲精神的共鸣。同时,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来增强读者的理解和共鸣,比如描写新媳妇焦急地等待丈夫归来的情景,表达了她对战士的牵挂和担心,引发了读者对军民情感的共鸣。此外,作者还通过动情的描写和对细节的把握,传达了战士为保护战友而牺牲的情感,唤起了读者对英勇无畏精神的敬佩和感动。在多元化思考过程中,学生可从不同的视角和角度思考问题,比如探究作者为什么选择百合花来比喻战士,思考这种象征在故事中的意义和效果等,进而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不同的视角和角度感知文本的主题和情感,实现创造性思维培养。

(三)创设开放性任务,鼓励创新实践

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任务和项目,鼓励学生基于问题意识进行深入探究和创新实践。例如选择一个文本主题或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背景调查、相关文献阅读等活动,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可以通过口头报告、书面论文、多媒体展示等形式进行。

在《百合花》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背景调查,了解《百合花》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将文本与历史背景联系起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可以基于课文和资料提出新的问题,例如“解放战争时期的军民关系如何体现在《百合花》中?是否有其他类似的文学作品也描绘了这种关系?”“在解放战争时期,妇女在军事行动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有没有其他文献资料可以支持《百合花》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百合花》中描写的战斗场景和战争氛围是否与实际历史事件相符?是否有其他历史资料可以作为比较和参考?”“通过背景调查,我们能否了解到更多关于作者的背景和创作动机?这对我们理解《百合花》有何帮助?”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文献资料,进一步了解与《百合花》相关的历史事件,当时的社会环境及作者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阅读中深入思考和探索。

四、结语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对文本中的问题、矛盾、争议或含义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质疑和探索文本中的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文本的表面信息。通过培养问题意识,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读文本,挖掘文本中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追寻文本中的深层含义,不断拓展思维边界,培养创新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品质。

猜你喜欢
百合花问题意识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百合花
简洁又轻松的Soundbar环绕声解决方案
一朵百合花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百合花
4G LTE室内覆盖解决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