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鹏,傅 治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抚顺 113122
课程衔接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不同教育阶段、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对于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本科而言,课程衔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课程衔接有助于提高教育体系的完整性,使学生在不同教育阶段能够顺利过渡,避免知识体系的断裂[1]。其次,有利于推动高职与开放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实现教育资源的衔接与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最后,课程衔接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整合,降低教育成本。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实践性和针对性。在课程设置方面,高职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占较大比重,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充足的实践经验,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2]。第二,专业设置紧密贴合行业需求。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充分考虑行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内容,确保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三,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高职教育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3]。
开放教育本科课程设置以成人继续教育为主,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开放教育本科呈现出多种特点:比如,课程体系较为完善,涵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三个方面;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尽管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在课程设置上各有特点,但在课程衔接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课程内容重复较多。由于高职和开放教育本科在课程设置上缺乏有效沟通,导致部分课程内容重复,浪费了教育资源[4]。第二,课程难度失衡。部分高职教育课程难度较低,而开放教育本科课程难度较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适应困难。第三,实践教学环节不足。高职教育虽然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开放教育本科阶段,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较少,不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第四,课程体系不够灵活。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课程设置相对固定,难以根据学生需求和行业发展进行及时调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对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课程衔接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课程设置的优化和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互通衔接转换的目的。
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课程衔接机制研究旨在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第一,确保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通过分析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阶段的教学内容,找出相互关联的课程,确保学生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构建和完善专业知识体系。第二,提高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阶段的教学资源互补和共享[5]。第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衔接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
课程衔接策略是实现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顺利衔接的关键,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双方的教育特点、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需求,强化沟通与合作。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院校之间需要建立紧密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课程衔接的顺畅进行[6]。具体的课程衔接策略包括:
一是制定课程转换指南。编写详细的课程转换指南,明确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转换标准,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相关课程。同时开展学分互认,建立学分互认机制,确保学生在高职和开放教育本科之间的学习成果能够得到认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优化课程结构。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就业方向,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确保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开展教学资源共享,使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院校之间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如教材、教案、教学视频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为课程衔接提供有力支持。
四是加强学生交流与互助。通过开展学术研讨、分享学习经验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院校的课程要求。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衔接体系是实现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课程顺利衔接的重要保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衔接体系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发展方向,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二,模块化设计。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模块之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可替换性,便于课程的调整和优化。第三,层次分明。课程衔接体系应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等不同层次,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第四,融入职业素养。在课程设置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第五,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第六,评价体系多元化。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掌握和表现情况。第七,持续改进。课程衔接体系应根据社会需求、产业发展和教育政策的变化进行持续改进,以确保其时效性和针对性。
为了确保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课程的有效衔接,以下措施需要予以实施。
1.制定衔接规划
制定课程衔接规划是实现高职开放教育本科课程衔接的重要步骤。首先,需要对现行高职和本科课程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和调研,了解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根据开放教育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衔接的重点和方向,制定出课程衔接方案,明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行业动态,调整课程设置,确保课程设置的前瞻性和实用性[7]。
2.构建学分银行,实施学分转换
构建学分银行制度是推动高职开放教育本科课程衔接的关键。首先,制定学分银行管理制度,明确学分银行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其次,建立学分转换机制,制定学分转换标准和方法,确保学分转换的公平、公正、公开。再次,加强与高校、行业协会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学分互认,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最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实现学分信息的实时查询和管理。通过建立学分银行,可以实现衔接课程互认和学分转换,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提升途径。
3.优化课程体系
优化课程体系是提高高职开放教育本科课程衔接质量的核心。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需求,对课程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确保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连贯性和实用性。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入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使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强调课程思政和课程的内涵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打造特色课程[8]。
4.编写衔接教材
编写衔接教材是确保高职开放教育本科课程衔接效果的重要环节。教材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组建教材编写团队,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确保教材的质量和水平。开展教材需求调研,了解学生、教师和行业的需求,为教材编写提供依据。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编写具有高职和本科特色的衔接教材。定期修订教材,及时更新教材内容,确保教材与行业发展同步。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开放教育本科课程衔接质量的保障。需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整体师资水平。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和创新。
为了确保课程衔接效果,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法:第一,学生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衔接的满意度,从而评估课程衔接效果。第二,课程成绩分析。分析学生在高职和开放教育本科阶段的课程成绩,评估课程衔接是否合理[9]。第三,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通过跟踪调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了解课程衔接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第四,专业认证与评估。引入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对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的课程衔接进行评估。
为了确保课程衔接的持续优化,建立反馈与调整机制至关重要。具体包括:定期收集学生、教师和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对课程衔接进行改进。根据课程衔接效果评估结果,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进行调整。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确保课程衔接的实时性。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优化课程衔接。通过有效措施,有望实现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课程的有效衔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对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课程衔接机制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当前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课程衔接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重复、教学内容脱节、教学资源分布不均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降低了课程的吸引力。课程衔接机制的不完善导致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不充分,限制了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教师队伍、教学设施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差距,影响了课程衔接的质量和效果。
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通过完善课程衔接机制,明确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连续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课程衔接提供有力支持;加大教学设施投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课程衔接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10];推动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本文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目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为主,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局限性;在研究范围上,主要关注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的课程衔接机制,未涉及其他层次和类型的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在研究时间上,以现阶段的情况为背景,未充分考虑未来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展望未来,有必要在拓展研究方法上,结合案例分析和对比研究,更全面地探讨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之间的课程衔接问题。关注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体系内各个层次和类型的衔接问题,提高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连贯性和质量。同时深入研究未来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的发展趋势,为课程衔接机制的改革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