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东市乐都区青少年活动中心(810799) 李 娟
所谓质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指学生遇到难以利用旧有知识解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希望得到解答的心理过程。可见,质疑能力体现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与一般的提问有所区别——提问在乎的是结果,即提出了问题;而质疑指向的是心理过程,尤其指遇到问题经过思考与努力仍不得解决之后,才提出疑问。低年级学生因年龄小、识字量低,阅读课文时虽然会遇到很多不理解的内容,但他们常常只是提出简单的问题,而并非就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疑问。基于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质疑。
质疑能力具有主动性、独特性、反思性以及创造性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质疑不仅是一种思考方式,还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经历思考的过程,并基于自身对文本的理解,对原有观点提出怀疑以及意见。因此,在质疑过程中,学生需要摆脱对教师的盲目依赖,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进行提问。在这一环节中,每一个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不同的,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将得到提升与发展。
低年级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在课堂中表现为过度依赖教师、缺乏自主思考意识等,这一现象将对学生的后续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具有以下价值。第一,语文是语言学科,更是思维学科。教师基于教学主题引导学生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文章内容进行质疑与分析,能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质疑中得以发展,并在思辨的过程中形成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第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基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出发,在观察、探索中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这样,既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又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第三,质疑是学生学习、思考、辩论、实践的前提。牛顿正是有了“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落下?”的质疑精神,才能够解开万有引力之谜,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能为学生开启智慧之门,使其在主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升学习质量。第四,在探索高效教学之路的过程中,教师在长期实践中也要通过质疑的方式实现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从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由此可见,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教师及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敢疑”的态度,促使学生在“善疑”中获得发展。
学生质疑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师要以温和的话语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1.捕捉课题空白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虽然低年级学生还不明白题目在文章中的重要地位,但每篇课文的学习都是从题目开始的。如果教师在此时将质疑的方法引入,学生就会逐渐明白课文题目中藏着许多奥秘,值得细细品味和咀嚼。
在平常的语文课堂上,一些教师会提问学生“你对题目有什么疑问”,这其实算不上是围绕题目质疑。我们所说的质疑,主要是指在对题目内容进行理解的基础上,针对组成题目的词语之间出现的空白、矛盾等,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理解水平有限,在教学课文题目时,教师应选择各种类型的题目进行示范引导,带领学生抓住题目中的空白,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在所产生的众多问题中筛选出合理的问题,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解答。而在同类课文题目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尝试,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时,在读了课文题目之后,有的教师没有进行引导就直接让学生围绕课文题目进行提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般会提出“小壁虎是什么样的?”“小壁虎怎样借尾巴?”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从某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价值不大。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课文题目:一是小壁虎本来是有尾巴的;二是既然是借就需要还;三是长在身体上的尾巴是无法借给别人的。有了这样的理解做基础,学生就可以围绕课文题目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选择自己觉得最有价值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还能说出自己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从学生交流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发现了课文题目存在的空白和矛盾,并针对这些空白和矛盾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小壁虎借尾巴的目的是什么?”“小壁虎为什么借不到尾巴?”“小壁虎断了尾巴后为什么到处借尾巴而不回家?”这样的质疑与交流能够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与探究。当学生学会了这样对课文题目进行质疑之后,每读一篇文章的题目,就会认真思考、提出问题,从而为后续的阅读学习找准有效抓手。
利用捕捉空白的方式探寻课题内涵,能帮助学生在质疑中获得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为后续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2.抓住关键字词质疑
字词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一篇文章由许多字词组成,其中有一些字词在文章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这样的字词就是关键字词。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慢慢积累一些理解字词的方法,如组词理解关键字,借助近义词、反义词理解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字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词等。同时,要注意低年级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的特点。当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属于特定对象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采取观察、比较的方法理解关键字词;再让学生围绕课文中的关键字词质疑,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课的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话:“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课文最后的自然段有一句话:“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两句话中的“一同”和“果然”属于关键词。对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关键词的意思——“一同”用找近义词“一起”“共同”的方法去理解;“果然”用举例说明“先有设(猜)想,结果与设(猜)想的一样”的方法进行理解。接着,教师让学生把词语的意思代入句子中,去理解句子的意思,并注意关键词“一同”“果然”在句子中的作用。然后,教师采取去掉词语进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关键词发挥的关键作用。最后,基于以上理解,教师再让学生围绕课文中的关键字词质疑探究。有学生质疑:“课文在开始用‘一同’除表示‘一起’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意思?”学生经过探究发现,如果曹冲走路跟不上大人,被落下了,或者贪玩跑到一边,没有听见曹操以及官员所说的话,就没有机会提出这个机智的称象办法,因此“一同”还强调了“在同一个时间到达同一个地方”之意。有学生质疑:“按照曹冲的办法真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果然’能够表示结果与料想的一样,但这个词能不能表达心情方面的变化呢?”学生经过讨论发现,“果然”在课文中还有意外惊喜的感觉,毕竟说出这个好办法的是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这种意外的惊喜不仅是在场官员的感觉,更是曹操内心的感觉,因为作为父亲,曹操对儿子的表现特别满意。
结合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发现容易被忽视的重点内容。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3.针对句段结构质疑
文章是由句段这些语言材料逐层建构起来的,而句段也有自身的结构。这些结构体现了语言表达的特点,值得学生深入分析。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感知能力比较弱,教师不仅要对基本的句式开展读、说、写的训练,还要及时借助质疑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不同句式的认知,以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一文有这样一个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课后练习有“看看插图,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读一读”的训练要求。教师在教学这个句子时,就不可简单地让学生读一读就完事,而要引导学生认真读读这个句子——先读出句子的内容是描写周总理的样子,再质疑:“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周总理的样子?”这样,学生再读句子就能找到答案——褂子、裤子、头巾、笑容。在分析句子的结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谁怎么样”的句式对照着找一找词语,看看这个句子中共有几个这样的结构。这样的质疑既为学生学习句子结构指明了路径,又能够引导学生围绕句子结构进行思考,并经过共同探索得出结论,从而帮助学生积累写人物时的语言表达范式。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句段结构的方式进行质疑,能使学生初步把握写作技巧,掌握不同文本的写作方式,对学生后续的写作训练大有裨益。
4.根据语言表达质疑
低年级阅读教学多以了解课文内容为主,但在细读课文、赏读课文句段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入语言文字的深处,引导学生突破对语言文字的表层理解,使学生获得新的体验、感知新的方法、领悟新的意义。同时,这在无形之中也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同样的语言表达,换一个角度或者方法进行理解,怎么就产生了如此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当学生就此提出自己的疑问,想进一步弄清楚时,他们就会渐渐走上自主质疑、自主探究的道路。语文学习永无止境,只要时机适宜,即使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领学生走出以识记、理解、应用为主的浅层次认知,进入以分析、评价、创造为特征的深度阅读状态,向着深度学习迈进。
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一文以“我会变”为总起句,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了水的三种形态的变化情况。在介绍液态的水时,课文是这样表达的:“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这段话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如果仅仅让学生背下来作为积累,难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所以,教师要继续带领学生多走几步,借助质疑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语言表达之中。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水在池子里是在睡觉?”学生发现这是一种拟人的说法,主要是说池子里的水通常是静止不动的,像人在睡觉。其次,教师让学生尝试从其他角度提出类似的问题,并努力找出答案。再次,教师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水出现在不同的地方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发现水在池塘、小溪、江河、大海这样的先后顺序是不能调换的,这是水自然流淌的顺序,大自然中的水是不会倒流的。最后,教师让学生再仔细读读句子,看看能不能再提出新的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从‘睡觉’‘散步’‘奔跑’等词能看出水是越来越快的,为什么水到大海里看不出快慢了?”有的学生提出:“水在池塘、小溪、江河中都只有一种表现,那么在大海里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倘若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教师可以及时施以援手。在这样的质疑探究中,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
教师抓住文本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在掌握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开阔了文化视野,逐渐提高了综合能力,为后续高年级的语文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题目空白、关键字词、句段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质疑,并适时给出示范,鼓励学生自主运用质疑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质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