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仪式链理论下的虚拟偶像传播研究
——以洛天依为例

2024-04-06 04:43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1期
关键词:偶像符号群体

李 悦

自虚拟偶像诞生以来,一直带有二次元标签。从最早的《超时空要塞》的虚拟歌姬林明美,到一曲走红的初音未来,都显现着智能技术与二次元文化的融合。在国内,虚拟偶像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其中洛天依就是国内热度最高的虚拟偶像之一,其中国风的外貌形象吸引了大批热衷二次元的粉丝。洛天依通过在央视春晚、湖南卫视小年夜以及与真人合作直播中的出镜,使其在大众视野的曝光度逐渐攀升。通过频繁“露脸”,大众对洛天依接受度也逐渐提升,洛天依也渐渐地由小众圈层进入大众视野,其商业价值也逐步显现。

据艾瑞咨询《2019年动漫二次元人群营销价值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达到3.9亿人,核心二次元用户接近1亿人,其中“95后”人群占比高达46.4%。到2020年预计中国动漫产值将突破2000亿元。在这种情况下,推动虚拟偶像发展的粉丝群体的情感互动值得进一步研究。

一、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涵义

互动仪式链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提出。该理论指出,当两个及以上的人在同一现实空间相遇互动,他们之间的互动就是一种仪式,这种仪式被兰德尔·柯林斯称为“自然仪式”。在柯林斯的理论中,互动仪式链的实现需要达到四个条件:身体在场;设置局外人进入界限;注意力关注在共同焦点上;拥有共同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在互动仪式链生成后,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致使情感能量不断积累,最终产生群体团结、个体的情感能量、代表群体的符号、维护群体符号的道德感四种结果。

虚拟偶像的粉丝互动与真人偶像有很大不同。以洛天依为例,在其问世以来就采用“留白”的方式,只设定了任务的基本外形、姓名、性别等特征,其他人物特征更加依赖于粉丝共同创作,通过粉丝共同参与到偶像生产过程来增加粉丝对于偶像的黏性。可见,与真人偶像相比,虚拟偶像从人物设定到文本内容都更强调粉丝的参与度,更加注重粉丝的UGC内容产出。这也是虚拟偶像立足小众,走进大众的基础。对于虚拟偶像来说,粉丝不仅是偶像的追随者,更是偶像的塑造者。因此,本文将结合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对虚拟偶像粉丝情感互动展开研究。

二、互动方式:共同想象基础上的情感双向互动

对于虚拟偶像洛天依来说,参与偶像生产几乎是每个粉丝都经历的事。本质上来说,洛天依算作是一个“乐器”,粉丝可以通过洛天依生产出属于自己的歌曲或是以洛天依为符号的文本内容。但是由于洛天依的生产创作需要技术门槛,因此内容生产的参与度和方式会因为粉丝之间的技术差异有着很大的不同。一方面,掌握作词、作曲、绘画等技术的粉丝往往通过文本产出的方式来与偶像之间形成良性的情感联系;另一方面,对于没有相关技能的粉丝则通过应援、打榜等经济支持的方式来实现偶像支持。但是,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粉丝的情感劳动都是基于共同的偶像想象的基础上展开的,这种想象使得偶像和粉丝之间产生长久且稳定的牢固关系。

(一)文本产出

2012年,日本雅马哈与上海禾念在中国推出了第一个中文的Vocaloid声库,也就是洛天依,并公开征集其人物形象。最终确定洛天依的形象为身着蓝白色旗袍装扮的灰发碧眼的少女形象,届时,洛天依正式问世。搭载雅马哈Vocaloid语音合成软件的洛天依其实更加具有“乐器”的属性。粉丝通过购买洛天依的音源库,并在Vocaloid软件中加以编辑,就能让洛天依为自己演唱。经过10年的发展,洛天依的知名曲目已经数不胜数,甚至一些曲目还在电视节目中被真人明星翻唱。但是,与其说这些作品属于洛天依,更应该说是属于粉丝创作者,洛天依只是粉丝表达的“乐器”。

一般来说,粉丝购买洛天依音源库后会通过Vocaloid来进行编曲、填词,这些作品是洛天依从小众走进大众视野的奠基石。通常来说,洛天依的许多作品都具有很强的亚文化记忆点,比如说带有“洗脑”特质的《达拉蹦吧》《普通disco》等,还有融合传统文化和科技感的《权御天下》,这些都来自“草根”粉丝的创作。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作品的草根性,使得其更容易被普罗大众所记住。

(二)偶像应援

除了文本产出的粉丝外,另一类粉丝虽然不掌握技能,但是为了维持与偶像之间的情感联结,则通过应援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方式更像是一种对偶像的经济支持。这种支持一般体现在购买虚拟偶像手办、周边等物品,同时在微博、B站(哔哩哔哩)等平台为洛天依打榜应援。这些行为与真人偶像的粉丝应援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围绕偶像活动展开。但是不同之处在于,虚拟偶像的粉丝应援在一定程度上还包括了对部分内容生产型粉丝的支持。许多内容生产型粉丝在产出了优质作品后收获了大量的粉丝,成为粉丝们追捧的新“偶像”。而应援型粉丝除了在持续关注洛天依的信息外,同时还关注产出作品的P主(即内容生产型粉丝)。

另外,虽然应援型粉丝不掌握技能,但是他们也想做出技术尝试。在B站上不难看到许多新手“小白”的作品。即使并不成熟,但是也足以证明虚拟偶像粉丝互动方式的核心就是参与式互动。粉丝通过以偶像为文本内容进行创作,来实现情感能量的积累。

三、仪式生成

(一)基于平台的“身体在场”

柯林斯认为互动主体处于同一物理空间中,实现身体共同在场,是围绕共同话题展开讨论并进行情感积累的重要前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在场”越发减少。但是移动设备的便携性又使得人们之间的沟通打破了地缘限制,社交场所逐渐由线下迁移到线上。在互联网上,社交媒体成为虚拟偶像粉丝之间实现“身体共在”的场所。

洛天依因其从诞生起就带有二次元的属性,其发迹与粉丝最为活跃的场所都是在同样具有二次元特征的B站(哔哩哔哩)中。粉丝在B站(哔哩哔哩)检索洛天依相关资讯、观看视频时,通过评论和实时弹幕的方式畅所欲言,同时粉丝也能看到其他粉丝发表的评论和弹幕。这种方式弥补了“虚拟身体在场”的互动性不足的缺憾。同时,这种虚拟的“身体在场”恰恰符合部分洛天依粉丝这类青少年躲避社交、避免身体接触的网络原住民的特性。

另外,粉丝通过在QQ群,实现粉丝之间的实时沟通。在社群内,在线的粉丝都可以自由发言,讨论的话题大多围绕洛天依展开。QQ群就像是一个线上“房间”,所有群内的粉丝都在同一个房间中,房间内的人可以自由讨论,房间外的人则无权干涉。

(二)有门槛的群体准入

互动仪式的形成需要设置群体边界,将本群体与其他群体区分开来,群体内成员之间身份互认,并具有排他性。洛天依的粉丝群具有两个鲜明的准入门槛:常识和技术。这里的常识主要是指有关于洛天依或二次元的相关知识。粉丝群会对有意愿入群的成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一般围绕洛天依的大小事务展开。例如:洛天依的外号叫什么?洛天依因为哪首单曲而被称为“吃货”等。这些问题对于对洛天依有一定了解的粉丝来说非常简单,因为这些都属于圈内的“常识”,但是对于“伪粉丝”来说就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些准入考核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圈层内部成员的团结和圈层的稳定性,使圈层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明晰。

另外一个考察维度是技术。正如前文所说,对于虚拟偶像洛天依来说,她除了是一个偶像形象,同时还是一个“乐器”。对于那些被洛天依的音乐制作功能所吸引的,掌握着音乐制作技术的粉丝来说,他们的圈层准入要求也区别于其他粉丝。许多掌握着不同音乐制作技术的粉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社群,在社群里他们注明各自所掌握的技能,策划、编曲、作词或是视频制作等,他们所掌握的不同技能就如同他们的“工种”。创作一个完整的作品并发布在网络上还需要很多环节,包括策划、宣传、视频制作、人物动画设计、PV制作、调教等多方面的内容,当一个作品需要集体完成时,就在社群内部招募各个不同的“工种”相互配合完成。这样的社群他们称之为“社团”。加入社团的首要条件就是申请者必须掌握作品制作方面的相关技能,而这些技能需要通过社团成员的审核后才能准入。

(三)共同关注的焦点

柯林斯提出相同关注焦点是形成共享符号的核心之处。洛天依粉丝在进行情感互动时都是基于洛天依这一共同的符号而展开的。在粉丝群中,他们关注洛天依的歌曲、外形、人设等。洛天依不像其他来自动漫或是某一部漫画的人物,具有鲜明的故事背景和有连贯性的消费符号,其受到粉丝喜爱的特点一般是碎片的、零散的。同时,这些零散的焦点都是来自粉丝的共同创造。

就拿洛天依的人设来说,在官方给出的设定中,并没有对洛天依的个性进行详细的描述。但是,现在的洛天依却有“吃货”的人设,并且这个人设已然成为粉丝的“公知”。这是因为2012年H.K.君等创作者在B站发布原创歌曲《千年食谱颂》,由洛天依演唱。在这首歌中洛天依展现出强大的“吃货”属性,介绍了许多中华美食。随后,这首单曲在网络上爆火,这也是洛天依被称为“吃货殿下”的原因。粉丝在不断地讨论和交换意见后,达成了对洛天依身上的某些符号的一致认同,这些符号使得粉丝可以在网络上众多符号中准确辨认,并成为粉丝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四、结果:神圣物与身份认同

柯林斯认为,仪式生成并在群体成员内不断互动后,群体成员会产生:群体团结;个体的情感能量;代表群体的符号或“神圣物”;维护群体、尊重群体符号的道德感。洛天依的粉丝通过参与创造,在群体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的群体符号,并在不断地强化过程中,形成群体团结和维护群体符号的道德感。

(一)完美偶像的诞生

不同于真人偶像,洛天依的所有要素都是建立在虚拟的基础上,她并不存在真实的人格和自主性,她永远不会犯错、永远不会死亡,她的形象可以根据粉丝的要求而随意增加。对于粉丝来说,一方面洛天依是可以满足粉丝偶像幻想的对象;另一方面粉丝对洛天依的“再创造”是对自己需求的满足。在粉丝与洛天依之间相互反馈的过程中,被神化的完美偶像符号逐渐被建构出来。“吃货殿下”“天然呆”“爱吃包子”……这些特质在粉丝的不断建构和强化中成为属于洛天依的专属标签,也被粉丝们所认可,最终形成“完美偶像”的偶像文本。而这样的完美偶像并非官方给出的设定,而是由粉丝设定。她唱着粉丝为她写的歌曲,唱出粉丝心中的声音,维持着粉丝赋予她的人设。

在粉丝共同构建出“完美偶像”的群体符号后,随之而来的是产生群体道德感。这种道德感体现在群体成员维护组织的使命感。拿洛天依的粉丝群举例,几乎所有的有一定规模的粉丝群都有自己的明文规定,这些规定通常由群内的管理人员来制定。在群内,成员可以自由探讨与洛天依有关的话题,但是一旦出现个别人提到其他虚拟偶像进行拉踩或是发表其他言论,那么管理人员就会采用禁言或是踢出群聊的方式来保障群内的规范性。

(二)身份认同

在Vocaloid引擎下,粉丝通过创作音乐作品,并让洛天依为其演唱,实现自我的身份认同。作为虚拟偶像发展的重要一环,粉丝参与创作不仅极大满足了虚拟偶像的作品需要,同时也极大满足了粉丝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许多粉丝将自身经历写成歌,由洛天依演唱,并将其发布在网络上引发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创作者的个人能力得到了极大的肯定,另一方面作品背后的故事被人们关注后所引发的讨论也给创作者带来了极大的安慰。比如说《是不是我本不该出生》,这首歌是根据一位女孩长期被家暴的故事改编创作,通过这首歌,评论中展现出了粉丝们的善意和期望。

另外,近年来洛天依不仅仅活跃在二次元的小众文化圈中,而且走向了更大的舞台,真人秀、大型晚会、商业直播都可看到洛天依的身影。可以说洛天依的“破圈”路径也在不断地强化着粉丝之间的身份认同。2017年共青团中央制作Vocaloid曲目《天行健》,由洛天依演唱。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这首歌曲的观看量就突破百万。这意味着洛天依不再仅仅是“圈地自萌”的二次元偶像,而是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的虚拟偶像。同样,对于粉丝来说,洛天依的成长也成为他们的骄傲,通过洛天依的不断“破圈”,粉丝之间的身份认同感不断加强。

结语:

洛天依的粉丝情感互动,依托于社交平台来实现粉丝之间的“身体在场”,同时在粉丝社群设置明显的排他门槛,来保障社群内部成员的纯洁性。在此过程中,粉丝形成了统一的关于共同对象的集体符号,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情感积累,最终实现粉丝的身份认同。这种认同感不仅可以使得偶像与粉丝之间关系更加稳固,同时也使得在偶像的“破圈”路径中,粉丝能够发挥出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偶像符号群体
学符号,比多少
偶像报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符号的由来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变符号
我的偶像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出卖偶像
偶像们都恋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