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潇 傅正 邓强
聚力“三个突出”明确发展重点,结合“三个围绕”明细空间布局,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打造全国一流临空经济示范区
机场是一座城市离世界最近的地方,是人员、货物、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流动的关键节点,是组织生产最为快捷的区位,因此,机场的角色也逐渐从单一的交通枢纽向产业集聚、业态多元的航空城转变。2017年5月,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式获批,成为中国第九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并被赋予“全球资源配置的战略枢纽、探索制度型开放的示范高地、国际协同创新的重要节点、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源”的发展定位。为更好助力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发展,结合前期发布的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本文从“基础有什么”“要发展什么”“在哪里发展”和“怎么发展”四个方面阐述和提出杭州打造一流临空经济示范区的路径和建议。
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东北侧,钱塘江东麓,毗邻钱塘新区,规划面积142.7平方公里。自获批以来,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以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杭州萧山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以跨境电商、临空物流、临空高端制造等为特色的临空产业,目前,已入驻多家知名航空公司、物流公司和跨境电商企业。
三大优势。一是区位优势。基本构建起机场至杭州主城区45分钟(20分钟直达杭州东站,45分钟直达杭州西站)、至杭州都市圈1小时、至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2-3小时的交通圈,具备广阔的市场腹空间。二是能级优势。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是中国十大机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核心机场,拥有国际通航点52个,2019年,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跃升至“4000万级”全球最繁忙机场行列。三是产业优势。已初步形成以临空物流、航空总部为特色的临空产业体系,并加快布局航空维修、生物医药、临空会展等产业业态,长龙航空创新智能维保基地、杭州湾生物科技谷、杭州大会展中心等重大临空产业项目落地。
三大短板。一是港城联动不够。机场“红线”范围天然造成机场内外发展形成一定割裂,同时杭州萧山机场航站楼包裹在南北两条跑道之间,“H”造型也进一步割裂了机场核心服务设施与机场周边的互动,不利于机场“流量资源”价值在示范区转化。二是交通体系不畅。目前萧山机场绝大部分交通量需要绕行机场西侧通道进出机场,机场进出集疏运体系“西重东轻”明显,示范区内部客货分流的骨架网络体系尚未建立,同时机场高铁仍处于建设阶段,面向杭州都市圈、浙江省域乃至长三角广阔腹地的轨道交通体系尚未形成。三是产业空间不足。示范区内大部分开发空间处于机场净空水平面内,严重影响紧邻机场的土地利用,加之符合规划的连片土地面积有限、用地指标紧张。
目前,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已明确提出了以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和航空服务、数字贸易、会展商务为核心的“2+3”现代临空产业体系,建议有关部门在细化上述产业体系时做到“三个突出”。
突出临空智造。以数智化、高新化、绿色化为导向,聚焦成长性好、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要求,智能制造领域可结合浙江“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杭州“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要求,突出临空特色,重点布局和发力电子信息设备(如车规级半导体、光电传感设备)、精密制造(如精密基础件、航空零部件)和智能物流装备(如物流机器人、重载AGV)等领域,打造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制高点和增长极。
突出创新集聚。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业,如生命健康领域坚持创新研发和生物制药并重,重点布局创新药,打造全市合成生物创新策源地和高端新药研制基地;数字贸易领域托杭州数字经济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数字产品贸易、数字服务贸易、数字技术贸易和数据贸易等,加快打造全省数字贸易首位区。
突出港城融合。依托空港新城和杭州大会展中心等重大商务商贸配套项目建设,航空服务可重点聚焦航空物流、航空运营、航空检修等细分赛道,会展商务则可重点聚焦会议展览、总部经济、消费文旅等细分赛道,加速推动从“城市机场”向“机场城市”深度转型,全力打造绿色、和谐、宜居的航空都市区。
目前,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总体空间布局呈核心区、联动区和辐射区“三区同心”态势:核心区即为国家正式批复的范围,联动区主要包含萧山其他部分以及钱塘区、滨江区等全域,辐射区为杭州其他部分以及周边地区。为进一步强化和凸显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的资源配置战略枢纽和创新发展动力源泉的作用,建议有关部门在明细空间布局时做到“三个围绕”。
围绕打造千亿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做大核心区。进一步强化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航空枢纽地位,加快建设与世界一流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高能级国际化机场;加快建设航空总部区(位于机场西侧)、自贸物流港(位于机场东侧)、会展新客厅(位于机场北侧)、生物科技谷(位于机场西北侧)、智能制造园(位于机场南侧)五个环绕机场紧密布局的特色产业园区,放大机场对园区的溢出效应。
围绕打造城东智造大走廊战略制高点做强联动区。沿钱塘江和空港高架路沿线,重点联动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钱江世纪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南科技城)、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钱塘科学城等高能级产业平台,建设支撑杭州先进制造业大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围绕打造杭绍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做活辐射区。以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绍兴片区设立为契机,加快建设杭绍同城发展核心载体,为全省乃至全国创新链产业链市际区域协作探新路、当样板、作示范。
围绕前述产业方向和空间布局,借鉴国内外头部临空经济示范区或知名航空城的先进经验,建议有关部门在下一步工作推进过程中谋划“五场战役”。
打好招强补链“主动战”。围绕“2+3”现代临空产业体系,加大产业链核心企业的招引力度。借力“浙商回归”“杭商回家”工程,参考借鉴先进地区链式招引和招投联动等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争取国内外龙头企业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总部落户,努力招引入驻各类“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型企业。
打好交通畅联“提速战”。重点建设“地铁+高铁+城际轨道”无缝对接的综合轨道交通网络,加快补齐高铁最后一块关键拼块,织密周边区域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系统,构建机场至省内各主要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加强与上海、宁波(舟山)、金华(义乌)等周边主要物流枢纽和产业发展重点地区的联动合作,加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
打好品牌建设“升级战”。秉持长期主义理念,加快推进商务商贸、教育医疗等航空都市区配套项目建设,大力吸引知名商务零售品牌商、国际性机构与组织入驻,加强高端人才和国际化人才服务水平。充分释放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永久落户红利,依托杭州大会中心主动策划更多高级别、高规格、高水平的国内外赛事活动。
打好制度创新“突破战”。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衔接,争取在产业项目落地、国际商贸往来等领域获得更多省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大力推进更深层次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创建国家空港综合保税区,积极融入浙江-新加坡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的建设,全力打造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杭州自贸品牌。
打好空间再造“攻坚战”。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做好“腾、整、引”三篇文章,加快探索市场化腾换模式,充分发挥国资平台功能作用,纵深推进临空全域腾笼换鸟。以化工、印染两大行业为试点,倒逼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企业逐步关停外迁,努力盘活存量土地和空间资源,全力打造与航空都市区定位相匹配的新型产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