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范柏乃 孔子禾
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复杂严峻形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新飞跃,为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作出更大贡献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对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各地民营经济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好政策,深入研讨复杂严峻形势下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金华市金义新区管委会、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共同举办学术沙龙,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复杂严峻形势下如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展开热烈交流和深度研讨。
2023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强调,“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并对“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等明确提出一系列要求。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与会专家学者对复杂严峻形势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展开了讨论。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房汉廷指出,民营企业是创新中的重要角色:一是民营经济具有创新的有效性,从生产力理论、“实事求是”理论和创新理论看,民营企业具有创新的实效与疗效;二是民营经济具有创新的时代性,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数字经济的时代阶段的三分看,在数字经济时代,民营经济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民营经济具有创新的担当性,中小企业可以担当起“小创新”、专精特新企业可以担当起“精创新”、领袖级企业可以担当起“大创新”,均被实践所证明。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蓝蔚青提出,当前,社会预期偏弱,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彰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并且第一次提出把非公经济政策也纳入宏观政策,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宁波大学商学院教授燕小青认为,在逆全球化、结构性下行趋势下,民营企业特别是浙江的民营企业的韧劲以及潜能还没有被激发,如果被激发,将会发挥中国改革中的“领头羊”作用。
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葛燕认为,民营经济具有造富属性,与共同富裕可有效促进、互为支点。2022年,浙江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67%,民营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92%。民营经济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就业机会的提供者。民营经济发展越好的区域,往往也是越富裕的。
金东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旭锋认为,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应当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为民营经济培根布土、浇水施肥,以优越的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提振民营经济。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因为国内总需求不足,导致供给端产能过剩的现象突出,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经济环境体现出复杂和严峻的态势。在这样的复杂严峻态势下民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关注。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潘毅刚指出,当前经济处在恢复性增长阶段、向上走的基础还不是很稳固,经济结构正向常态恢复,民营经济的信心和预期不足。PPI、PMI作为与企业生产相关的两个关键指标,如心电图一般不稳定,已经几乎突破正常的数值,这意味着企业的订单和成本结构很不稳定。
浙江省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杨卫敏指出,当前,民营经济的“难”体现在:一是传统中小微企业和传统大企业生存发展很难;二是传统大企业的数字化改革与转型升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不转型等死、转型就是找死;三是在亲清政商关系的构建上,民营企业家的政策获得感不强、人情社会的理念还是根深蒂固。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蓝蔚青提到,调研中发现,民营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境的重要原因,从对民营经济的某些不友好的舆论压力转变为担心地方政策多变的顾虑。权力任性常使企业措手不及、无法应对,而主政的领导干部最强的愿望也是坚持依法治国,因为政策急转弯使他们很难操作且被迫承受后果。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正卫指出,当前,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包括:一是通过“一带一路”消化国内过剩产能的做法效果不理想,因为国内外不同市场的消费需求不一致;二是从国内转移到“一带一路”国家去,欧美国家市场对我们有歧视;三是如果民营企业将产业转移走,会造成国内产业的空白难以填补。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钱水土认为,当下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长期稳定的法律,却过分关心变动性强的政策。这造成资源占有极其不公平。保障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这一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哪怕出一百条、一千条政策都是徒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辛金国认为,当下民营经济的困难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因为国际形势影响没法完全发挥出它的能量;二是未来的发展预期不太乐观;三是创新投入远低于国有企业;四是企业的成本问题。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落实好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推动相关制度和政策的不断调整与完善,还要引导民营企业通过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如何在复杂严峻形势下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与会专家学者最为关切的议题。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蓝蔚青认为,法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法治具有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确定性和行动后果的可预见性,所以实际上法治化程度是企业和老百姓预期强弱的决定性因素。一是对企业坚持“法无禁止即可为”,对于不干实事、光挑刺、妨碍宏观政策落实的行为同样要追责;二是对政府坚持“法无规定不可为”,鼓励企业勇于在市场大潮中寻找出路,确实有困难,政府应该帮的主动帮。
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一级巡视员张建明认为,一是要加强党对民营经济的领导,既要强化“两个毫不动摇”,又要维护亲清政商关系;二是要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指导,产业要转型、更要升级;三是要高度重视对民营经济的监管,建立监控平台,及时提醒风险;四是关注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潘毅刚认为,要从政府、民营企业和社会三个角度关注。从政府角度,要做到政务增值化,一定要做到“无事不扰”,不拖欠、不歧视、不朝令夕改、不官大于法、不越俎代庖五个“不”。从民营企业的视角,一是要自身控制风险,做好企业合规工作;二是在地瓜经济的背景下,要有拓展海外市场的新思维;三是关注“一带一路”战略,找寻企业发展机会。从社会的视角看,一要产业增值跟科创经营增值;二是要利用好国资;三是省市县三级要联动,不能把工作当改革、不能把措施当改革、不能把政府配置资源当改革,要针对要素市场化、投融资体制、内外贸市场一体化、国际化开放等做真正的改革。
浙江省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杨卫敏认为,对于企业来说,民营企业要自觉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抓紧“一带一路”打造布局海外、全球布局的优势;民营企业要自觉融入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举国体制和国家人才战略布局,探索与高校共赢共建道路。对于政府来说,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能仅停留在浅层,还要落实到行动上的精准服务,更要建立长效机制以“直通车”“帮企云”等形式建立企业家保护机制、监督评价机制,最终形成亲清生态。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房汉廷认为,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平等,W TO的所有准则都是平等。如果规则是透明的,权力是在笼子里的,就不会存在大量的贪腐问题。面对当下复杂变局,应当回到常识、回到法治、回到市场,这些是最简单的东西。
金东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旭锋认为,政府要始终与民营经济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一是进一步强化要素供给,及时帮助企业破解破产融资、土地耗能、环境容量、招才引才等方面的难题,切实解决企业燃眉之急;二是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常态化开展政企交流会等活动,促进各项服务再提速、再提效;三是激活创新发展动力源,持续深化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更大力度稳订单、拓市场,不断提升企业生存能力、盈利能力;四是用好企业市场的助推器,鼓励优质金融产品参与资本市场的投资,练好发展内功,用好资本外力,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层次;五是抢抓数字经济的新风口,加快数字化改造步伐,深化数字技术在生产、应用、管理和营销等环节的应用,释放数字技术对企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的作用。六是拧紧合规清明的安全阀,坚持讲正气、走正道,依法诚信办企业,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扎实做好质量控制、环保达标等工作,确保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钱水土认为,为了推进市场主体的地位走向平等,在竞争性领域尽可能使国有企业退出,以更多地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要保障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平等竞争却不被追究责任。
金东区改革办常务副主任王习武认为,要将政府服务增值化改革与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这个导向融合起来。一是细化拆解全量纳入清单,细化拆解政策,开展精准匹配,实施动态更新;二是推动融入“一类事”的服务场景,承接共性高频“一类事”,打造特色服务“一类事”;三是优化迭代线上服务平台,全面梳理涉企服务应用,拓展“企业码”应用场景;四是建立健全一体融合的工作机制。
宁波大学中国非公经济研究院教授张聪群认为,从企业端出发,一是民营企业要提升持续的创新能力,我们只谈创新能力还不行,要强调持续创新能力。民营企业只有持续创新才能提高产品的持续竞争力,产品的持续竞争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二是民营企业要加大品牌建设的力度,大家都知道名牌产品的价格就高,毛利空间就高,自然企业就赚得多。民营企业在重视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要加大品牌推广的力度,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进而提升品牌的溢价;三是民营企业要提升管理团队的战略谋划能力和战略执行力,以提高企业的动态管理能力,使得民营企业在不利环境下能够更有发展的韧性和应对市场的环境变化的柔性,在有利的环境下能够更好地抓住发展的机遇。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正卫指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市场、研究创新。大部分的产品不一定需要高科技,却需要准确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要根据需求画出科学的客户画像,再设计相应的产品推向市场,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金东区经信局总经济师徐冬认为,一是要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强化资金保障、优化技改政策;二是要强化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支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三是要构建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以企业“小升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阶梯式培育形式,从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能力四个维度强化企业培育成长;四是要完善拖欠账款和欠薪常态化预防清理机制。
金东区科技局局长曹锦认为,从科技政策、科技资源的配置和科技环境创造三方面入手,在政策上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在指标的设置上减少财政资源的浪费;在资源配置上在关注“招院引所”和“招大引强”外,要关注民营资本的投资空间;在科技环境上,关注公平法治的营商环境营造。
金东区财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孙岳彪认为,应当组建自有基金管理团队,形成“专业力量+自有力量”的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开展政府采购业务培训。
金义新区商务局新型贸易高级主管吴钢良认为,一是要继续大力支持企业赴外参展,支持赴外参展对企业拓市场效果最为明显,且企业积极性最大;二是加大企业对外投资的指导,企业普遍存在有需求但缺乏专业人才的矛盾,基层商务部门也缺乏相应的辅导经验。
范柏乃教授认为,会议提出的问题和具体政策建议,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企业家是劳动时间最长、职业经历最苦、精神压力最大和创造财富最多的一个特殊群体。创造就业、创造税收、创造财富和创造竞争力的企业家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金义新区要着力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并提出四条建议:
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的教育培训。金义新区要把民营企业家教育培训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研究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要像培养党政干部一样培养企业家,着力抓好年轻一代企业家的教育培训。根据企业家的归类定位,组织金义新区企业家分期分批到中央党校、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进行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组织领导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
营造更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环境。为了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热情,建议金义新区在全国率先设立最高经济贡献奖以及创造就业、创造税收、创造财富、创造竞争力等特别贡献奖,凝聚传递崇尚企业家创新创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正能量。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企业、车间、研发中心,多创造反映企业家诚信经营、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坚韧不拔、实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文艺作品。新闻媒体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展示新时代企业家的新面貌、新作为、新形象和新精神。宣传教育系统要尽早让企业和企业家精神的学习教育进中学、进党校、进校园、进社区、进政府。在金义新区形成理解企业家、崇尚企业家、学习企业家、呵护企业家、服务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优越的社会环境。
进一步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建议金义新区在全国率先制定关于提高民营企业代表人士政治待遇的实施意见,用制度明确规定民营企业家代表人士的政治待遇,着力提升和保障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一是可以参加或列席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召开的有关工作会议;二是听取有关部门传达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三是参加社会相应领导职务的应聘;四是出席党委政府组织的春节团拜会等重要活动;五是参加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研修班,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境内培训考察活动;六是把民营企业代表人士优先纳入各级各类嘉奖、表彰的范围;七是可以聘请民营企业家代表人士担任党委、政府经济咨询机构的成员,参与党委政府的重大经济研讨;八是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的代表、委员名额分配向民营企业代表人士适当倾斜。通过这样政治地位的提高,让他们感觉到有地位、身份。
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激励。目前,我国95%的市场主体是民营企业,而95%的民营企业中大约80%左右是无研究开发机构、无研究开发团队、无研究开发经费、无研究开发产品、无专利、无品牌的“六无”企业。这样的民营企业很难高质量发展,也很难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建议税收政策支持的重点应放在着力激励企业方面,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效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财政支持的重点是要加大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增加公共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强化对低技能劳动者的职业培训。要对现行的财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效应的科学评估基础上,金华和金东区在自己的政策范围内,进一步强化对企业研发费用抵扣、税收减免、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持续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支持力度,形成政策的合力,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全面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