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边界:教考关联下高中语文教学情境任务创设的创新实践

2024-04-05 19:59:39林碧云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能力

林碧云

(福清康辉中学,福建 福州 35030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一项重大创新,即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学、学习和考试的有机衔接,形成育人的合力;同时也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尤其在引导教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推动教师重新关注教材内容,加强教学质量,摆脱以刷题取代教学的怪圈。将考试与教学紧密结合,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综合能力和素养。[1]

教学考一体化促使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善于突破边界,不拘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将教与考整合起来,创设情境任务,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一、突破传统教学边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局限于固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师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则需要更加灵活和开放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创新实践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团队合作中。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索来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他们通过开展研究项目、参与实地考察、进行实验和设计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创新实践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需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和考试,缺乏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创新实践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实践探索和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他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创新实践的目标是打破传统的教学边界,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和实践探索的机会。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团队合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创新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创新实践,可以培养出更加有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未来人才。

二、高中语文教学情境任务创设的实践模式探讨

创新实践要注重教考关联。高考命题着力于与教材关联和衔接的趋势,对教师们来说是一个有益的推动力,这一趋势促使教师们重新审视和使用教材。基于具体情境的考查方法能够更全面地评价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实践要注重实践性和贴近生活,情境任务的创设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情境中能够真实地体验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样可以增加学习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课标中的高考命题建议强调了设计典型任务、以情境任务为主要载体和以综合考查为命题导向。这些建议旨在推动高考命题从传统的知识记忆和机械应用转向真实场景的情境应用和综合能力的考查。据此,高中语文教学情境任务创设的实践模式可作如下探讨:

1.教学情境任务创设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情境任务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环境相贴近,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实际应用和意义。(2)问题导向原则。情境任务应当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性的项目或案例研究,面对真实世界中的挑战和难题,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合作性原则。情境任务应当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或项目。(4)自主性原则。情境任务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和决策的权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并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

2.教学情境任务创设的设计要素

(1)问题设计。明确情境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2)情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三种情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和交叉。通过设计多元的实践活动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3)材料设计。选择和整理与情境任务相关的材料,如文本、图片、音频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源,帮助他们进行问题解决。(4)要求设计。明确情境任务对学生的要求,确保他们能够在完成某项任务或实现某个目标的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学习经验。这些要求应当具体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教学情境任务创设的实施步骤

(1)阐释情境。情境任务的背景和目标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通过这个任务,学生们将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其中,发现和探索新的知识和技能。(2)引导思考。提出情境任务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组织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讨论、调查、实验等,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实际运用所学知识。(4)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帮助他们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以上是一种可能的高中语文教学情境任务创设的实践模式,具体实施时还需根据教学目标、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设计。

三、突破边界的创新实践案例分析

创新实践要注重个性化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都不同,创新实践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调整任务的设置,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情境任务中找到自己的学习价值和成长空间。

1.案例一:经典名著整本书阅读

(1)任务目标。俞晓红教授认为,“整本书”的“整”,突出的是阅读的完整性和整体性,“阅读”的对象是“书”,“阅读”就是要读原著。[2]因此,整本书阅读的任务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完整阅读名著全书,感悟经典名著的魅力,建构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体系,提升鉴赏名著的能力。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提升自身修养,促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与思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促进生命感悟和精神成长,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任务步骤。第一,引入经典名著: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建构阅读体系与框架,布置阅读任务。第二,制定专题研读清单:①分析题目的含义,理解前五回的纲领作用;②重点阅读“可卿出殡”情节,了解小说深度叙事的匠心;③重点阅读“宝玉挨打”情节,领悟“大关键”情节叙事艺术;④重点阅读“葬花”“扑蝶”“醉眠”“黛死钗嫁”“宝玉出家”等情节,整体把握黛钗湘形象;⑤专题阅读大观园诗社的成立、活动与意义,赏鉴诗词,体会其内涵的博大精深;⑥把握红楼人物的居室特点,理解作品中人物的不同性情志趣和审美修养;⑦重点阅读“抄检大观园”情节,抓住情节主线,探讨小说主题;⑧鉴赏小说语言艺术;⑨展示交流整本书阅读成果,并进行总结和评价。[2]第三,分组合作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根据以上研读清单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互助式学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第四,主题研究报告。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结合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详细阐述该问题的体现和影响。第五,展示与分享。每个小组在课堂上进行报告展示,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对不同问题的了解和思考。第六,个人反思与总结。学生根据自己的参与经验和理解,撰写个人反思和总结,讨论自己在任务中的成长和收获。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将学生从狭窄的文学世界中解放出来,帮助学生对封建社会、人性、人生和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智慧。通过小组合作和报告展示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还能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社会现实问题,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通过个人反思和总结,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在任务中的成长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借鉴。

2.案例二: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情境任务

(1)任务目标。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情境任务,拓宽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思维视野,增强他们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任务步骤。第一,确定任务主题。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学习活动三“辨识媒介信息”。第二,明确任务目标。假如你是一家媒体新闻编辑部的成员,接到了一个重要的新闻稿件,需要对其进行辨识和分析,以确定是否应该予以报道。第三,整合学科知识。①语言文学:学生需要从新闻稿件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其文本结构,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等部分,以及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等。②媒体与传播学:学生需要了解新闻报道的原则和规范,包括平衡报道、客观公正、真实准确等,并运用这些原则来评估和分析新闻稿件的可信度。③信息技术:学生需要使用搜索引擎和新闻数据库等工具来验证新闻稿件中所提到的信息,了解媒体信息的来源和可靠性。④社会学:学生需要考虑新闻稿件涉及的社会议题和事件,理解其背后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并对其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和意识形态进行分析。第四,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组成编辑小组,分工合作,共同研究和分析新闻稿件,评估新闻稿件的可信度,根据新闻报道的原则和规范,分析其是否符合客观公正和真实准确的标准,辨识其中可能存在的偏见或失实情况。第五,展示与评价。学生将报告提交给“主编”,进行汇报和讨论,展示并辩护自己的结论和观点。

(3)评估标准。第一,学生的新闻稿件分析能力,包括对关键信息的提取和整理,对文本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等。第二,学生对新闻报道原则和规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对新闻稿件可信度的评估和分析等。第三,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包括搜索引擎和新闻数据库的使用技巧和信息筛选能力。第四,学生对社会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对社会议题和利益关系的思考和分析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更要努力拓宽他们的学科视野,让他们能够跳出狭窄的学科边界,拥有更广阔的知识领域。我们要树立起“大语文”意识,意味着不仅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学习,还要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其中。通过这样一个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情境任务,学生可以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验知识的丰富性和联系性,提高媒介信息辨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性思考的能力,同时也使语文教学更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

四、结语

高中语文教学情境任务创设需要突破刻板的边界。通过互动性的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和项目制作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与同伴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此外,在展示和反馈的环节中,学生有机会向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并积极接受他人的评价。通过个人总结与反思,学生能够更好地总结和思考自己的学习经验,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这样的教学实践注重教学与考试的关联,具有实践性和贴近生活的特点,同时也注重个性化学习的需求。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相信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将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情境能力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