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月楠,吕建永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共同组成。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重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要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1]新时代,作为思想引领的主渠道,思政课建设受到高度重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其必要组成部分的实践教学,则更需要有完善的教学体系,以确保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从教学运作机理来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实质上是“理论内化、行为外化”,就是围绕教育教学活动目标,理论指导和亲身体验相统一,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过程。对高职院校而言,“思政课实践教学正好是高职学生立足实际、关注现实、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平台。”[2]近年来,各高校积极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范围不断开拓、内容不断深入、模式不断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仍然相对发展不足,在组织管理、重视程度、教学参与、教学运转和考核考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1.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建设滞后
思政课实践教学虽然在教学方式上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整体性规划,设立详细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计划,但注重形式的虚化现象却在实践教学实际过程中不断出现,教学计划不清晰,缺乏可行性,也没有详细的实施细则,组织上不够严密,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有关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的文件较少,缺乏学校的顶层设计和机制支撑,实践教学制度建设滞后甚至缺失。思政课教学部门与学校其他部门之间缺乏密切的联系,统筹实践教学到学校各部门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难以有效实现,各部门之间没有贯彻协同育人的思政大格局,开展大思政课难以落地落实。
2.实践教学不能得到有效重视
思政课实践教学不同于专业课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注重专业技能的掌握,实践教学带有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重专业实习实训、轻思政实践教学的现象,不能有效地配置教学资源。一些高职院校领导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教学的最佳时间段和课程安排大多被专业课占用,以传统理论课教学为主导,实践性教学为衬托,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有很大的随意性,实践教学不被重视,在开展上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3.实践教学不能保证全员参与
实践教学要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面向每一个大学生开展。而现实中,开展大规模的实践教学、建设运转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有些高校实践教学经费不能正常供应,无法实现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教学中,仅仅安排优秀学生代表参与,教学资源的有限性与学生的需求形成矛盾。尤其是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时,需要学校、社会、家长、师生的认可支持,但普遍的认识是专业课学习才重要,思政课实践教学价值不大,加之考虑时间因素、安全因素等问题,导致教学部门压力过大、顾虑重重,不敢轻易组织大规模或全员的实践教学。
4.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有待提升
思政课实践教学不同于课堂理论教学,考核评价也应该有所区别。实际上,评价理念相对落后,在评价体系建设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应试考核方式已相当成型,但对没有成熟规范考察标准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心理健康发育等方面素质考查程度较低,评价体系不具有多元性,难以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考核对过程的重视程度不足,考核结果往往只取决于实践教学结束后提交的报告总结,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无法呈现,不能发挥评价应有的效果。
新时代,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作用,必须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高效开展。尤其是高职院校,要从学校的办学实际和学生的专业实际出发,针对实践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1.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首先,学校领导要进一步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强化管理机制,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思政课教学部门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建设的整体设计、统筹协调、组织指挥。其次,学校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党政办、组织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团委、计财处等职能部门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协同配合思政课教学部门全面顺利开展实践教学,形成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思政课教学部门要组织落实好实践教学,细化实践教学方案和课程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前期准备、日常开展、过程实施、质量监督、结果评价做好管理跟进,保证实践教学开展有序。再次,实践指导教师要全程跟进实践过程,考虑教学计划实施细节,有条不紊地指导学生实践,最大程度地减少无序性和不安全因素。最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时代大学生个性化多样发展,实践教学的开展应激发吸引大学生自觉主动参与,以课堂理论知识为基础,聚焦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2.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教育活动,同样归属于课程教学。因此,要具有逻辑清晰、科学可行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首先,规范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要制定思政课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一个学分的实践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体现。通过课程设置的规范化,改善实践教学无序、随意、不被重视等问题。其次,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内容选取和活动设计上,选择贴近学生专业和职业教育特色的素材。高职院校思政课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职业教育和专业教学的特色,确立具有专业性和导向性的教学目标,把思政课和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3]再次,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尊重高职学生认知特点,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坚持全面发展与学院特色、统一要求与学生个性的原则,设定科学完整、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方案,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打破模式化教学。
3.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体系
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创新,是促使实践教学实效性得到提升的必须要做的任务。
一是立足校内实践。校内实践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基础点。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校内开展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首先,在课内实践环节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理论知识联系客观的原则,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社会普遍关注问题、重大理论创新问题、学生高关注度热点现象,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以课堂讨论、案例讨论、对抗辩论、主题演讲、情景模拟表演等活动形式作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平台载体,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参与度。其次,课外实践教学需依托现存的教育教学资源,充分挖掘校内现有资源,利用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活动中心、校史展览馆等作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让大学生不出校门即可亲身体验,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能力。还要勇于拓展实践形式,如:通过研读类实践让大学生课外或自习时间学习马列经典原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权威著作等,思考领悟理解理论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竞赛类实践让学生在参与各类知识竞赛、经典诵读、讲红色故事大赛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理论的把握;展演类实践让学生把思考、研读、调研的问题通过汇报或节目展示出来;访谈宣讲类实践让学生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和情与情的碰撞,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达到情感的升华和信念的坚定。
二是重视社会实践。应立足于区域特色,建设多样充足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在建设过程中,要寻求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让企事业单位、社会主义新农村、红色革命旧址、革命历史展馆、社会组织、城镇社区都纳入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打造范围。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依托学期开设思政课程确定活动主题,通过实践研学、参观考察、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多形式,锻炼学生辨析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的能力。大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的一系列社会实践中可以体悟社会发展进程,汲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力量。
三是拓展网络实践。网络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从线下转变到线上,具有成本低、覆盖面广、实时更新、展示生动等优势;实现了思政课线上实践与线下实践的结合,便于大学生在虚拟与现实中自由切换,满足了多样化需求。因此,要发挥好网络教学资源的功能优势,使网络空间发展为锻造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教育教学平台,通过建立精品在线课程、在线学习平台、网络智慧课堂等网络教学方式,充实拓展课堂教学。同时,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挖掘微博、微信、QQ等媒介,积极开展网络调查、主题宣传片拍摄、话题大讨论、网络微视频制作等活动,扎实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创设思政课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首先,围绕育人的总体目标,构建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设置科学可行的考核评价标准以及具体的评价方案、指标体系。其次,建立多层次的质量监控体系,分管校领导、教务处、思政课教学部门各负其责、各发其用,针对实践过程开展质量监控。再次,建立多元评价主体立体互动的反馈机制,记录和呈现好实践教学要素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全面真切的反映实践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同时,注重收集采纳参加实践的师生、实践教学基地、参与实践教学社会方的反馈意见,真实呈现实践教学效果。最后,针对师生考核结果进行针对性激励,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考核结果挂钩工作量核定、职称晋升、绩效工资提高。学生考核结果挂钩奖学金评选、个人先进评选,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激发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开展实践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组织遴选优秀实践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并同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实践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不可代替,意义重大。要构建四维实践教学体系,使思政课实践教学高效运作,就需要相应的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措施
思政课教学要建立与教学体系相融合的实践教学长效机制。“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的操作运行涉及学校的决策层、计划层、落实层三个密切联系的部门和单位。”[4]制度保障需要校内各级各部门的协同发力。决策层面,党委书记要发挥第一责任人作用,校长要承担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计划层面,高校领导负责,形成学校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的协同育人管理制度,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落实层面,思政课教学部门要制定教学大纲、落实教学计划,详细安排实践教学的目标、时数、条件、活动、考核、评价、步骤等环节。
2.物质保障措施
物质保障包括技术与资金等层面的保障因素。进入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思政课堂的灵活性,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助力,需结合高校自身具体情况保障技术创新,保障信息的政治导向性和数据的安全性。实施实践教学要具备充足的资金投入,才能使实践教学稳定运行和高效发展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要设立专项资金给予专门支持,并随着学校财政总额的增加而逐年合理稳步的增长;建立开放式的实践教学资金筹集渠道,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建实践教学。
3.社会保障措施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将在校大学生从校园小课堂带入社会大课堂的纽带,是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手段,是引导大学生提早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社会保障具有重要地位。不同空间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各式的锻炼机会,如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主义新农村、红色革命旧址、革命历史展馆等,都可以提供支持保障。因此,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依托社会资源协调共建,如当地符合地域特色和专业特点的教育资源、红色教育资源、纪念馆、展览馆等,都可以成为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支持和依托,是进一步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发展的有力保障。
4.人才保障措施
作为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践行者,思政课教师掌控实践教学的节奏,是实现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人才保障的重点是思政课教师的自身素质。实践教学过程包含了活动准备、组织、实施、应急、协调、管理、评价等整个流程,对思政课教师的能力素质、理论素质、政治素质等各方面要求都很高。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信仰,信仰真理才会表达出真实的情感,思政课堂会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要认识到思政课重在解决知行问题,主观上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要具有良好的思想与道德品质,以自身言行举止引导学生向上向善。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并重。要具有创新意识,对实践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理论和方法,将创新精神贯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