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时代的迫击炮

2024-04-05 13:46孙建伟
东方剑·消防救援 2024年1期
关键词:斯托克斯迫击炮药包

孙建伟/文

进入17 世纪,火炮继续它的演化历程,炮兵成为战场上决定胜负的重要军事战力。

加农炮最早起源于14 世纪,声名显赫,它的名字来自拉丁文的Canna,意为“管子”“杆子”,通过金属管形火器发射弹丸。这也是欧洲早期火炮的统称,中国音译为加农炮。加农炮的炮身管长、重量、射程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标准。19 世纪中叶,加农炮改用球形爆炸霰弹,之后又采用线膛式后装炮,发射尖头圆柱形长弹,射程、射速和射击精度都有明显提高。加农炮的整体炮管比较长,口径大,射击角度比较平直,射程比较远。然而因为弹道平直,一旦遇到前方障碍,炮弹就像“隔山打牛”,无法直接命中目标,再者是重量制约了它的机动性。那么,如何打击障碍物(掩体)之后的敌人呢?于是就出现了臼炮。这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弹道弧线高的滑膛火炮,主要用于破坏敌方的坚固工事。因其炮身短粗,外形类似中国的石臼,因此汉语称其为“臼炮”。小口径、便于携带的臼炮后来逐渐发展为迫击炮,迫击炮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射击遮蔽物后方的目标。

17 世纪荷兰发明的榴弹炮炮管短,弹道比较弯曲,可装置在两轮炮车上,它的炮身更轻,攻击火力更强,也更便于移动,在袭击敌方隐蔽目标、扫清地面目标等方面具有更精准的攻击能力。它一出场就广受炮兵激赏。17 世纪末,榴弹炮跻身欧洲各国军队炮兵部队的标准化配置。加农炮、迫击炮、榴弹炮三者各有千秋,构成了近代欧洲火炮家族的主体结构。

不过,最困扰炮兵的还是火药装填和发射工序的繁琐。根据射程的需要,炮兵先要把一定数量的火药粉从炮口倒入炮膛底部,然后用铁棍或木棍将装入的火药捣实,再从炮口装入球形炮弹,置于火药之上,才能点火。点火还有一套程序,先把少量引火药放入后膛火门,再把燃烧的火绳杆插入火门,如此这般才能完成一次发射。这种繁琐的发射过程极不利于实战。

迫击炮的演进展示了划时代的军事意义,也使战争进入到一个新的层面。

日俄战争开始的1904 年,日本军方开发出一种类似传统烟火装置的曲射武器,并命名为“迫击炮”。俄炮兵军官则借鉴臼炮弹道高、射程近的特点,设计并使用了世界上第一门由舰炮改制的近代迫击炮。

1915 年,英国工程师斯托克斯发明了“斯托克斯式战壕迫击炮”,现代迫击炮正式问世。它不但可以在战壕内发射,还可以拆卸后伴随步兵进攻,成为伴随火力。英军迫击炮手们立刻爱上了这种新武器,迫击炮随后广泛装备英军。

对斯托克斯迫击炮炮弹的改进,还催生了迫击炮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发明:附加药包。

斯托克斯迫击炮除可以调节射程和射角之外,还可以改变发射药的装药量。缺点是,如要达到最大射程,就必须使用装药量最大的发射药,极易造成炮弹早炸,伤及己方。英军著名堑壕武器专家牛顿想出了一个绝妙办法,用织物包裹无烟火药,做成环状药包套在炮弹尾部,利用药包爆炸产生气体,将炮弹推出炮口。到一战结束时,附加药包已经成为迫击炮的标准装备。

1917 年英军总司令部介绍了一个经典战例,在步兵发起冲击前,斯托克斯迫击炮使用两个无烟火药药包和发射药对德军阵地进行火力准备,成功炸毁了500 米外的4 个德军机枪阵地。1918年,英军认为需要进一步增加斯托克斯迫击炮的射程,牛顿再次给出关键性建议,给炮弹装上尾翼。

采用这个建议后,尾翼使迫击炮的弹道更为稳定,射程最大增大到2 千余米。炮弹的外形也由“圆柱”变成“纺锤”,气动外形阻力更小,射击精度大幅提高。从此,轻便、可伴随步兵进攻的迫击炮终于演化完成。形态各异、五花八门的曲射火炮也销声匿迹。

猜你喜欢
斯托克斯迫击炮药包
空气迫击炮
如何一眼辨认出2S4自行迫击炮?
基于拉曼散射光动态校准的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
柱状药包爆破漏斗效率函数及其等效爆破作用
基于抽运-探测法的皮秒反斯托克斯拉曼频移器的理论研究*
绝地迫击炮
更正
别惹怒了迫击炮
水下爆炸中水面效应以及药包形状对冲击波的影响
基于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的二维温度场扫描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