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
[摘 要]英语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征,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英语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口语表达的基础性地位是无可撼动的。它不仅是词汇积累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语感、探究文本的有效手段。有了口语训练的辅助和支撑,阅读和写作教学会更加顺畅。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相机引导、创造机会,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06-0068-0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听、说、读、写是语言学科教学的必由之路。其中,说是读的内化,是写的外在表现形式,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地位无可撼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味地灌输,而是要在了解教情、学情的基础上创造条件,捕捉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表达。英语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表达中发展思维认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一、视听融合,营造语言表达氛围
导入是教学的前奏。高效的导入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唤醒他们的潜在认知,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导入的形式层出不穷。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取而代之的是以多媒体为代表的视听媒介。多媒体本身具有独特属性,集交互性、集成性于一体,让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以视听融合的方式导入教学,营造鲜活、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表达。
例如,教学译林版英语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6 My e-friend时,课始,学生尚未进入学习状态,教师以声吸引学生,为后续学习活动造势:“Boys and girls, come here. The teacher has received an email here. Lets listen to whose letter it is and to whom it is addressed?”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安静下来,兴趣得到激发。听,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学习方式。听的过程看似单调,但要想获得有效信息,汲取更多的知识,就必须全神贯注。小学阶段,单纯的聆听还不足以打动学生。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期待,先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观看,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在视觉、听觉的双重作用下,学生思维迅速启动,对知识的感知更加深刻,表达欲更强。这时,再引导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教学自然更加顺畅:“How many names did you hear?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ho wrote this email to whom?”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由注意力分散的状态转为主动思考的状态,积极探究新知。
语言学科教学需要从听说读写的不同视角出发,展开引导。上述教学,教师抓住学生的感官需求,结合学科的独特价值,利用多媒体导学的形式进行具体指引,让学生对相关信息和具体语言知识有更加清晰、深刻的感知,在积极主动的信息梳理中获得学习主动权。
二、情节阐述,夯实语言表达基础
语言表达有一定的载体。就英语学科而言,教材就是学习的重要资源。在相关主题的引领下,教材内容和故事情节逐渐呈现出来。生动化、形象化、趣味化是语言学科最显著的特色。英语教学涉及的内容丰富、主题多元,且往往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英语教材,其故事性和形象性的特征更加显著。如果能够从学科属性中寻找到突破点,充分利用英语学科的故事性特点,教学过程将会趣味无穷。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从故事情节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在情节梳理、阐释的过程中走进故事,发现语言的独特价值和魅力。
例如,教学译林版英语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时,教师没有急着让学生进行表达,而是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和范本,展开全面、系统、深入的引导,帮助学生夯实学习基础,确保后续的表达活动顺利推进:“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do you see?”“I saw a little girl.”“I saw a house.”“I saw a forest.”“God, I saw three big bears.”学生的关注点不同,表达自然存在差异。借助色彩缤纷的插图,学生的表达积极性被激发。看到学生热情洋溢、积极主动地表达,教师继续深入引导:“There is a lot of information in the illustrations. Can you connect these information points to show the story?”教师从最基础的视觉感知着手,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让学生将零散的信息串联起来,展现故事内容。有了知识的积累,学生只要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将情节进行串联即可。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表达得以顺利推进。
作为强有力的语言基础,词汇、情节、句型等都属于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有了基础知识的辅助,学生才能理清表达思路,扫清表达障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言基础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以文本为基点,梳理相关的内容和情节,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主动进行表达。
三、多维关联,打通语言表达脉络
对文本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后,学生自然会积极思考和探究,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语言表达,实现认知发展目标。知识往往是以整体化、脉络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的,知识点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语言表达。梳理知识脉络,找到知识支撑点,并以此为触发点进行拓展延伸、相互关联,这是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选择。在相互渗透和关联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语言表达基础得到夯实。
例如,教学译林版英语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时,为了让教学活动更加新颖、有趣,教师采用接龙游戏的方式,以字母表为基本顺序,引导学生梳理本单元的单词。如教师给出“all”这个单词,让学生回忆本册中学到的以“a”开头的单词,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就会被扣分。词语接龙游戏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学生异常兴奋,身心都得到充分调动。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一个个单词探究知识之间的相关性,迸发强烈的探究热情。“How do you feel after finishing this game?”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学生从知识层面和学习技巧等视角出发,进行归纳总结,找到学习的有效方法。口语表达教学要给出相关话题,让学生进行完整的表达,前期的准备工作极其重要。教师巧妙设计教学,从词语关联性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使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单词。
学生对知识学习存在畏惧心理,这一点在英语学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顺畅流利的表达不仅需要词汇、句型做支撑,更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强大的心理素质,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考验。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从学科本身的脉络和价值出发,以某一个知识为基点,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关联,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
四、质疑推导,锤炼语言表达思维
语言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口语表达的体系性更加显著。口语表达看似简单,实则含金量极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主动质疑、主动发问。质疑本身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使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最有效的渠道就是主动提出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主动思考,对问题的探究也会更加深入。由于表达基础存在差异,学生很容易混淆知识点,不知道从哪里着手进行表达。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思维灵活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给出相关的话题或内容,引导学生从疑难处质疑,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例如,教学译林版英语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时,教师发现学生对待动物的态度两极分化,有的非常喜欢动物,有的非常讨厌动物。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话题讨论,让学生在辩论中对动物形成深刻的认知:“Boys and girls, do you like animals? Do you think we can become good friends with animals?”这个问题很直接,也很犀利,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I like small animals very much. Rabbits and dogs are my favorite animals. I think they are our good friends.”学生各抒己见,个性特征逐渐显现出来。为了驳斥“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一观点,有的学生提出疑问:“The tiger is also an animal, but it can eat people. I dont think it is our good friend.”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在质疑问难中,学生语言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作为学习活动的强大动能,质疑的助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心思细腻、思维灵活,兴趣点较多。在英语课堂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或给予引导,让学生在质疑中分析、探究,进而触摸到文本的核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
五、沟通交际,拓展语言表达空间
口语表达本身就是多向思维的碰撞,是学习主体进行交际的具体体现。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口语交际的价值,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展示平台,使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找到输出路径,促进情感的迸发。传统的口语训练形式相对单一,无法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导致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不愿意参与,表达效果自然无从谈起,知识消化、吸收、运用等也不复存在。因此,教师可以从交际本身的特点出发,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展开口语交际训练。
例如,教学译林版英语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2 A new student时,教师设置“小小接待员”的职位,让学生竞争上岗:“Our class will welcome a new student. How will you do a good job as a receptionist and introduce our school to the new student?”一开始,学生抓耳挠腮,不知道如何切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找到相关句型,积累词语句型。有了文本阅读的铺垫,学生信心满满。为了将优势更好地展现出来,所有参与竞选的学生都要寻找合作伙伴,进行现场演绎,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在生生互动交际中,学生完成了沟通任务,语言交际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
上述教學,教师结合单元主题,以学习内容为基础进行知识拓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互动的机会。由于对单元主题非常熟悉,表达欲求强烈,学生自然会好好把握教师提供的机会。这样的教学设计无疑是精巧的、独特的,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影响英语口语表达的因素多种多样,如兴趣爱好、语言基础、话题形式等。要想学生顺利进入主动感知、主动表达的状态,教师的相机引导、择善而教极其重要。它是启动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夯实语言基础、深度把握表达技巧的关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身位置,对教与学的关系有清晰认知,从学生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巧妙引导,让学生在视听融合、情节阐述、多维关联、质疑推导、沟通交际等多种教学方式的指引下,于实践体验中生发独特的感知,感悟表达的乐趣与意义,为综合能力的提升和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