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研究

2024-04-03 12:06路一鸣王坤茜蒋子晗
黑龙江科学 2024年6期
关键词:信宿信源文化遗产

路一鸣,王坤茜,蒋子晗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昆明 650500)

0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CH)是指人们历代传承和延续的文化载体,并将其视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1]。目前大部分对非遗的数字化展示主要集中在浏览层面,缺乏体验感和更为深层次的交互设计,只有基于互动模式对展示和设计进行不断更新才能带动接收者对文化内涵的思考,促进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基于德弗勒互动传播模式,针对几大要素阐述了数字非遗的传播特点,促进数字化非遗的研究及发展。基于德弗勒互动传播理论,采用数字化手段将非遗的体验、认知、传播以创新性内容表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多元化的传播形式和数字化表达。

1 数字时代非遗的新特征

数字非遗的技术手段颇多,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衍生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体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中的影视、动画、戏剧、游戏中融入一定的非遗文化,但这种形式的非遗目的性弱,交互性弱,且不考虑传播效度的非遗容易造成非遗文化与大众群体的脱节,如果缺乏大众群体的文化认同感,很难实现活态发展的道路,无法体现文化价值。数字技术如AR、VR、XR、MR、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非遗在展示和表现形式及信息载体呈现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数字化和交互性慢慢成为非遗发展的两大新特征[2]。

在行为上,非遗需要通过展示、创造一种生活方式或演示活动来加大其传承和推广,而计算机和数字技术是数字空间的搭建基础,构建数字空间中多元化的数字内容,包括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运作形态、制作工程的数字化。计算机和数字化算法采用针对性信息处理技术运作数字网络空间,将信息接收者与计算机的交互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和处理,采用大数据综合分析,结合用户信息和数字平台数据获得传播效度最佳的数字非遗展现形式。

在文化上,非遗需要通过文化认同感和影响力来提高其可持续发展与传播,这种概念形成了从个体到社区、从个人到群体的地方认同,突出个人文化权益和需求,结合地域文化特征和资源,更加注重将人与遗产互相联系。数字化技术的沉浸性(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多感知性(multi-sensation)、构想性(Imagination)是从用户角度出发的数字化设计,对非遗体验价值、存续规则、人类学理念等产生良好的催化作用[3]。

2 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下的数字非遗

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又称大众传播双循环模式,这一模式的衍生主要是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展开,相较于前者进行了反馈要素、环节、渠道等因素的补充,提出了外部条件噪音的概念,更加符合人际传播与互动的特点,受传者既是信息的传送者也是信号的接收者[3],更适用于作为非遗活态传承数字化的研究方法。主要从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的信源、信道和信宿、噪音3种视角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传播进行综合分析。

2.1 信源视角的数字化传播

信源又称信息源,即传播者。从信源视角来分析,作为互动过程模式的环节之一,信源是互动过程模式中针对信息控制的一环,主要负责发送要传输的信息。信源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信源的传输者既可以是设计者,亦可以是用户目标群体。

2.2 信道和信宿视角的数字化传播

信道,即传播过程的通道、媒介、手段、传播渠道等,是连接传播过程的重要纽带[6]。从信道和信宿视角来分析,信道和信宿是互动过程模式的传输通道,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载体。非遗是以人、群体或社区为载体,承载文化价值内涵,寻求群体的结合点,而在数字化高度发展的当今,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虚拟现实手段是寻求群体结合点的重要互动过程方式[4]。相较于传统的非遗传播形式,数字化虚拟技术的传播形式有以下优势:在非遗活态传输过程中,数据化和计算机模型动静态的损耗性更小,传播过程信息载体的损耗更小,相较于传统的传播方式可以打破展示和接收信息过程中信息的单向性、低效率性、低反馈性传播,加深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数字化的传输过程和展现形式相较于对非遗直接性的观察来说,可有效提高对非遗技艺和文化的理解接受度。在数字展示过程中,参观者是主动的学习模式,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模式。这种数字交互相较于传统传播来说,可以提供一个人与非遗互动的手段,能够多维度地接收信息、多元化的反馈信息。

2.3 噪音视角的数字传播

在当代非遗发展过程中,噪音的外部条件问题是具有不确定性的、繁琐的,在外部条件的存在下,信道和信宿的传输过程会产生不同程度认知误差和内容差异性,主要包括地域文化求同存异的争论异议、资本介入的文化娱乐性、非专业或半专业人士的认识偏差、信息多方位传递的碎片化等因素,从而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的有效性传播。数字化虚拟技术可有效减少噪音的认知误差,加强信宿群体的认知度和理解力,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对噪音外部条件问题的控制主要表现为非遗自身的信息是静态的、直观的,其数字化阐释内容是动态的、多样化的、解释性的、非线性的、互动的[5]。

图1 德弗勒模型Fig.1 Defler model

3 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下数字非遗传播的综合分析

3.1 数字化的信源分析

应用制作者作为信源,必须考虑如何将数字创新形式与非遗传承的内容深度充分结合。在设计中将数字化展示和交互融为一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用户的情景体验,设计者在数字非遗中的信源一般是非遗本身、工艺、技法等文字图像,这种单向的没有反馈性的传播只有用户的被动接收,而如果增加交互性,则可以收集用户的信息,不同环境、不同视角的用户提供的信源也不尽相同,这样用户也变成了参与者,制作者和用户的信源具有双向性。这种具有积极性、参与性、交互性的双向信源结合可提高用户的体验价值及数字非遗的信息承载,从而促进用户在传播过程中的主动性[6]。

3.2 数字化的信道和信宿分析

信道依托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手段,在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下的数字交互主要采用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基于虚拟现实的信道可以延伸人的视觉体验,增强人的感官体验,将现实生活中的可能性和想法附加到虚拟引擎的内容上,形成虚拟与现实的双向互动。在数字化传播过程中,用户既是信宿也是信源,具有双重属性,从传统的非遗传播形式到数字化非遗再到数字化非遗交互,用户的主动参与性、选择性提高,在交互中用户接收信息、发出信息。由此可见,数字化非遗的信宿更加依靠基于制作者的信源,从而形成从制作者信源到用户信宿再到用户发出的信源,故整个过程的重点在于设计制作者基于非遗文化的交互设计,交互设计的内容、逻辑和过程尤为重要。

3.3 数字化的噪音分析

在德弗勒传播过程中,噪音对传播过程的每个要素都会产生影响。在具有交互性非遗的数字化传播过程中,噪音的主要影响对象在于信源,交互性的数字非遗设计噪音主要来自于制作者[6]。在数字非遗中主要以数字化形式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和蕴含的文化特征,这就要求制作者对非遗深厚文化本身具有足够清晰的认知和了解,对数字技术与用户群体的交互技术有足够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文化含义的结构和数字形式上的呈现,这是十分困难的[7]。由此可见,只能在数字交互性的基础上根据非遗本身文化的特性采用不同的交互数字技术,尽可能减少噪音。

4 非遗数字化的创新与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可持续发展可在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的基础上进行探讨,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首次提出了数字化生存概念,认为“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这便是数字化生存”[8]。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进入了发展程度更高的数字化生存语境,需对传播模式进行优化,将传播模式的源头和过程进行创新型表达。

4.1 内容与交互性

交互性的设计应着重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基础架构,与用户在交互过程中的信息相结合,用户通过数字化设计的信源建立知识传播体系,作为数字化非遗传播过程的个体性因素,促进非遗活态性的某种变通和发展方向,设计者采用数字技术手段对分散的信息体系进行架构,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从现实到虚拟的完整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信息源,形成用户到设计者到用户的互动模式,即非遗活态性传播的双向性,由此,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活态性传承中便形成了双信息源的互生效果[8]。

4.2 设计与反馈性

数字化技术虽然基于计算机的传播过程,但也要基于用户的交互来提高反馈性,这是数字非遗的关键也是数字设计传播的核心。德弗勒传播过程模式是根据人际传播来进行的,而当今数字非遗缺乏这种人际传播,如线上博物馆、线上展厅、数字放映展厅等数字非遗传播形式在设计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反馈性,反馈机制较为薄弱。

在数字化设计过程中需把控信息维度,在交互设计基础上增加线上云平台,接收用户反馈,将用户信息整合,提高群体的契合度,融汇贯通非遗传承中的文化价值内涵,逐渐形成活态性理念,即从个体到社区、从个人到群体的地方认同,结合个人文化权益与需求和地域文化特征及资源,达到人与遗产的互相联系。

5 结束语

数字化非遗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强调交互性的传播,在德弗勒传播过程模式下通过交互和反馈形式的互动引发文化认同和情感,形成从个体到社区、从个人到群体的非遗传播。应加强以人为本的非遗文化与数字技术手段的灵活结合,真正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信宿信源文化遗产
基于极化码的分布式多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优化Sink速度的最大化WSNs数据收集算法研究
采用虚拟网格的格头连通的WSNs路由算法
养猿于笼
信源控制电路在功率容量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养猿于笼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信源自动切换装置的设计及控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