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红色档案”为例,详细探讨了党建引领下红色档案分级鉴定的理论依据、技术路线、标准原则、等级内容及策略路径,对指导新时代“红色档案”分级鉴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红色档案;分级鉴定;档案价值;党建引领
国家档案局5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永久保管档案分一、二、三级管理”。这是从行政法规的高度提出并具体落实档案分级管理的具体体现。新的《档案法》明确提出“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强调了档案管理的精细化、精准化。红色档案记载了党的奋斗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从其诞生、成长、奋斗历程的真实见证,涵盖了革命、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这些档案展现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做好这些档案的分级管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其历史经验的重要史料[1]价值功能。因此,红色档案鉴定要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围绕党建、档案、思想文化教育等工作需要,开展好红色档案分级鉴定。近年来,红色档案研究成为理论界的热点,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检索源,以“红色档案”来检索词进行主题搜索,不限定发表时间及文件类型,截至目前“红色档案”共511篇,红色档案资源373篇,而且呈现出逐年增长之势(见表1)。但罕有红色档案定级鉴定研究。党建引领在红色档案分级鉴定、档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党建引领下红色档案分级鉴定理论依据
红色档案定级鉴定的实质就是基于“永久保存”范围内的红色档案,根据相应标准、程序和方法判定其价值大小、高低。红色档案定级鉴定所运用的理论依然是档案价值论,而有关红色档案价值论的探讨又涉及哲学问题。哲学中有关价值论包括“主体价值论”、“客体价值论”,以及“主客体价值论”。红色档案鉴定的依据主要是该档案所承载着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主要是从红色档案信息中所蕴含着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大小确定其相应等级。
1.1 党的绝对领导
档案事业是党领导下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管档案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只有继承和发扬党对档案工作的绝对领导,才能始终保持档案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红色档案记录并见证了党的伟大发展历程,红色档案的分级鉴定也要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切实发挥党建政治引领作用,以党建促党建,为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1.2 文物分级理论
从我国的文物分级来看,既有珍贵文物,也有一般文物。国家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均属国家珍贵文物,属于级别较高类别的文物,而且三个等级中的每一个等级都有其不同划分标准。文物分级所依据的正是不同等级的文物承载着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高低、大小差异。红色档案与文物二者关系密切,有的红色档案也是珍贵文物。红色档案没有青铜器、瓷器、陶器文物那样悠久历史,但现存的红色档案大多具有甚至超过同时代文物价值。红色档案数量较多,一些红色档案同样兼具文物价值特性。可见,红色档案等级划分可借鉴文物的分级理论和方法,将其分级的考量依据作为红色档案分级的重要参考。
1.3 档案本质理论
红色档案实际就是体现了党的机关、组织及个人在党成立、发展、壮大过程中,开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具体实践中产生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档案资料。通常认为,红色档案所反映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进行革命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重要革命历史档案,各级党组织、社会机构,甚至是个人的职务层级,以及重要活动的参与者,在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活动中产生的,均是红色档案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较高的档案。以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判断红色档案中所记载着的信息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指导红色档案进行分类定级的主要依据。从历史价值来看,历史时间越久,尤其是党成立初期的重要红色档案资料,或者是在党的历史上见证了重大历史时刻的红色档案,一般都应作为价值更高或更为重要的红色档案等级。而记录了一般性活动的,通常作为等级相对较低进行鉴定。这也是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将红色档案信息的历史价值作为分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1.4 历史文化理论
从广义上来看,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一系列活动的产物,红色档案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同样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包括各个时期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的一系列开创性活动,创造出非凡的历史功绩。从这些红色档案来看,既体现了政治文化内容,也有体现经济文化的内容,还有反映军事文化、群众文化等等,不同时期的不同类型的文化价值也有其高低、大小之分,按照矛盾论分析,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也决定着承载着的文化价值。因此,红色档案等级鉴定,也充分体现了历史文化价值理论。
2 党建引领下红色档案分级鉴定的技术路线
红色档案分级鉴定与红色档案鉴定不同,后者是根据红色档案保管期限进行鉴定,或者馆藏红色档案“去伪存真”。而前者鉴定依据的则是《档案法》或者地方性档案管理条例,如《山西省档案管理条例》就明确提出红色档案采取“分级分类”保护,“重要、珍贵”红色档案“有限抢救和修复”。红色档案分级鉴定主要是综合评价红色档案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就其本质而言,实际是“去粗存精”的过程。红色档案分级鉴定的技术路线应为:馆藏永久红色档案普查→甄别→鉴定→分级→保护→宣傳→开放。在此分级鉴定过程中,要综合评估红色档案所具备的历史、文化、凭证、科学、利用等各方面综合价值功能,并最终对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定,最后根据评定结果得出红色档案的具体等级。红色档案分级鉴定的结果,主要根据权威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经过严谨的鉴定流程和方法,并采取科学的鉴定技术,具体需要以法律法规、规章作为依据和保障,如《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等。由档案馆、博物馆或者有鉴定资质的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综合分级鉴定。
3 党建引领下红色档案分级鉴定的标准原则
红色档案分级鉴定要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进行红色档案分级鉴定。其中宏观层面,就是从红色档案本身的形成机构及其承担着的具体社会职能,并结合红色档案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作出具体的分级鉴定结果。微观层面,就是具体到每一个/件红色档案,根据其价值进行综合性评估分级,确定鉴定结果。总之,在进行鉴定时,既要把握宏观层面,也要注重微观层面,从红色档案的信息内容、形成时间、具体价值及本身特殊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3.1 内容原则[2]
也就是从红色档案本身承载着的信息内容进行分级,通常会将具有永久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并且与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等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重点改革、重要会议等形成的红色档案。并且从内容上来看,这些红色档案都真实地反映或记录了这些重要时刻的决议或决定,是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教育意义、纪念意义和文化价值的红色档案。
3.2 时间原则
时间长短也是判断红色档案分级的一个重要依据。这一点,从国外档案界的通常做法相一致,即遵照“高龄档案应该受到尊重”这一基本价值判断的原则。而且这一价值判断的原则至今被应用和落实。在我国的档案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中,也体现这一价值判断原则。“时间要素”一直以来也是档案价值认定的重要参考因素。红色档案形成时间越早,往往越具有珍贵性。例如首个红色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中共一大会址,早期的党章等,由于时间形成早,价值高而存量少,显得尤为珍贵。在实际分级鉴定中,通常会给予较高等级别鉴定。
3.3 价值原则
无论是红色档案,还是一般的档案分级鉴定,价值都是重要的分级考量因素。通常是从红色档案所承载着的信息内容作为其价值评价的重要因素。这些信息内容主要从红色档案形成者、形成时间,以及红色档案内容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此外,还有红色档案的稀缺性,这些因素综合考量评价其分级类型。如重要革命人物的书信、手稿、手迹等;形成于党的成立初期;全国或某一行政区域内独一无二的红色档案。
3.4 特殊性原则
红色档案的分级鉴定还要考虑其特殊性。这里的特殊性既指形态的特殊性,也指其所承载的特殊时期或特定事件的重要信息。例如“半条棉被”“半截皮带”,这些红色档案所承载的红色经典故事,至今仍具有重要启发和学习意义,展现了党同人民群众始终风雨同舟、血脉相通。“半条棉被”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被誉为“半条棉被温暖一个世纪”。此外,还有方志敏狱中手稿,这些都是红色档案中的珍品级。
4 党建引领下红色档案分级鉴定的等级内容
永久保存的红色档案按照革命历史档案、新中国成立至今档案以及人物类档案三类开展分级鉴定,认定三个等级。
4.1 一级
被鉴定为一级红色档案,主要是指反映党创建初期的重要历史活动、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人物的一些重要物件或重要文书类;还有党领导的革命组织和革命活动家的档案资料;反映1949年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红色档案类资料;以及其他反映党在重要历史时期的重要活动、重要人物及重大事件中所形成的红色档案资料,以及一些特殊性载体及特殊形式的,具有极高价值的红色档案。从范围上来看:一级红色档案应是在全国范围内记录红色内容或载体形式珍贵稀有的红色档案,包括在全国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的特殊革命时期、重要历史节点、重大历史事件形成的珍贵红色档案等。内容:反映党早期成立、革命历史时期,及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红色政权建立开拓者、社会名人参与红色革命政权建立、新中国成立至今形成的档案。尤其是1921-1949年期间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红色档案。
4.2 二级
有关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某一行政区域的重要活动,或有关某一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级重大规划、指示等;有关某一行政区域组织、承办或在某一行政区域发生的,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全国性、国际性会议、活动等;有关某一行政区域重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领域的实践活动、项目成果等;某一行政区域重点建设工程;某一行政区域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某一行政区域重要人物、典型人物形成的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内容:反映省部级领导人、红色政权建立或新中国成立至今重要事业开拓者、地方名人参与红色革命政权建立、新中国成立至今形成的档案。1949年之后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红色档案。
4.3 三级
除一级、二级珍贵红色档案外、其他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红色档案。
5 党建引领下红色档案分级鉴定的策略路径
红色档案分级鉴定的本质是红色档案“价值评估+分级+保护与利用”,其技术路线是以红色档案卷宗或实体为对象,根据《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等标准和规范,鉴定红色档案历史、文化、凭证等价值,作出红色档案权威评估等级,优化馆藏永久红色档案资源,做到精细化管理和利用。
5.1 普查资源,摸清家底
要对馆藏永久红色档案资源进行普查,全面掌握红色珍贵档案资源的基本情况和分布规律,包括红色档案的数量、规模,红色档案题名、形成时间、载体状况、保管情况、保护情况、数字化情况、档案利用情况等,通过全面的摸底普查,建立详细的馆藏永久红色档案目录,并建立永久红色档案填报及审核机制,确保馆藏档案资源普查的真实、准确和全面,最终形成“馆藏永久红色档案基本情况普查报告”,为下一步红色档案分级鉴定提供根本指南。
5.2 成立组织,提供保障
新《档案法》明确提出档案管理实行分级管理体制,在红色档案鉴定方面也应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机制,国家级、省级层面分别建立红色档案鉴定管理部门和工作部门分别建立一级和二级档案评估机构[3],分级鉴定结果可分为国家一、二、三级,地方一、二、三级。其中国家级档案主管部门还负责省级红色档案分级鉴定业务检查和技术指导。省级档案主管部门根据鉴定意见,形成初审鉴定结果,并填写《红色档案鉴定复核申请单》,建立全国或省级珍贵档案名录。
5.3 以点带面,积累经验
红色档案分级鉴定应逐步推开,根据全国红色档案普查结果,珍贵红色档案集中且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档案馆可重点投入,先期进行试点。在红色档案分级鉴定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由档案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解决,分级鉴定过程要保留,并形成具體分级鉴定报告。通过试点逐步向全国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君.红色档案:概念界定、时代价值与建设路径[J].档案管理,?2022(3):41-42.
[2]赵彦昌,周婷.馆藏档案分级鉴定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63-69.
[3]周燕萍.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分级鉴定的原则、标准与途径[J].新上海档案,2005(3):14-17.
作者简介:陈丽(1988— ),大学学历,南宁市第三中学馆员,主要从事档案管理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