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非遗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新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4-04-03 14:31王虹
美与时代·上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发展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是全球范围内衡量综合国力、评价地区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之一,可为地方性文化表述搭建传统文化与文化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可以向文化产品转化的优质文化资源。苏州是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非物质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文化创意产业为例,通过分析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发展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和创新,提出苏州“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

关键词:文化创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应用对策类)“苏州非遗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新融合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Y2022LX127);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基于一站式工作室平台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金课建设的探索与研究”(2021JSJG309)阶段性研究成果。

创意作为一种正式的产业概念、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性理念,是由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特别工小组于1998年首次明确提出的。他们把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界定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源自于个人创意、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声称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创作财富和就业的潜力。”[1]3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题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1]4。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不尽相同,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也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具有不同的地区特点。2011年,英国创意产业分为:广告,建筑,手工艺,设计包括产品、图形与时尚设计,电影电视、录像广播与摄影,博物馆、美术馆与图书馆,音乐表演与视觉艺术,出版,IT、软件与计算机服务。2010年前后,中国香港文化及创意产业分为艺术品、古董及工艺品,文化教育及图书馆、档案保存和博物馆服务,表演艺术,电影及录像和音乐,电视及电台,出版,软件、电脑游戏机互动媒体,设计,建筑,广告,娱乐服务。2018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对文化及其相关产业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于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9大类,大类下分48个中类,中类下又分146个小类,而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等[2]。

二、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问题

苏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且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浪潮,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正是由于这样的优势,让苏州能够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城市。

(一)苏州市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

2020 年末,苏州拥有各类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70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1095亿元,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连续5个季度保持增长。2021年上半年,苏州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营业收入 1364.62亿元,相比上一年同期增长 21.8%,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8.6%,两年平均增長4.2%[3]。

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园众多,根据前瞻产业园网的数据统计,其网站收录各级各类园区80000多个。截至2023年8月5日,关键词为“文化”“文化创意”“特色小镇”“艺术”“影视”“动漫”的文化产业园的数量如表1。

苏州作为江苏省13个地级市之一,在文化、文化创意、特色小镇、艺术、影视以及动漫领域的产业园区中,除动漫类之外,其他文化创意产业领先于江苏省其他地级市,其发展规模比较大(如图1)。

(二)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苏州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先于江苏省其他县市,但是相比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城市仍处于劣势。在2015年两岸城市文化创意竞争力评比中(如表2),不论是综合竞争力还是文化硬实力、文化创造力、文化发展力、文化软实力排名都相对靠后,在文化融合度一栏中甚至都未见苏州身影。

1.同质化严重

笔者走访调查了苏州市区的几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如人气较高的美地Park产业园(如图2)。该产业园由旧厂房改造而来,集餐饮、办公、服装服饰、休闲娱乐为一体,其中有多家网红咖啡、网红餐厅打卡点。

从美地Park入驻商户来看,餐饮酒吧等数量较多,婚纱服装服饰店铺数量居第二,装饰公司店铺数量居第三。其他如生活美容、游戏娱乐、运动健身、活动策划等商铺数量相近(如表3)。

除此之外,笔者走访了离观前商圈较近的两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其中之一为苏州花里巷创意产业园。其前身为缝纫机厂,该产业园北望苏州博物馆,南接观前街,东临平江路花里巷创意产业园,在园内宣传栏记载着当时缝纫机厂的发展历程。该产业园中每一家店铺都非常具有设计感,非常适合网红拍照打卡。

苏州花里巷创意产业园(如图3)中入住了喜马拉雅这样的大型企业,除此之外,其中数量占比最高的还是咖啡餐饮行业。从下表(如表4)中可以看到,餐饮咖啡酒吧数量达到12家,占花里巷创意产业园商户数量总量的41.38%。除餐饮咖啡酒吧外,婚纱服饰、游戏娱乐占比也较高。

另一在观前商区的创意产业园名为蓝麒麟创意产业园(如图4),该创意创意园与前两个产业园整体风格有一些差别,该产业园一半为郑氏祠堂、一半为医疗器械厂前身,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该创意产业园以公司或工作室类型居多,没有很多开放式商铺。该产业园中数量最多的商铺为网络文化科技传媒公司,其次为服务业各种公司,其中包括婚纱摄影、旅行社、信息咨询等,数量略少于服务业的为装饰公司(如表5)。

此外,苏州还有一些主题性相对较强的产业园,如苏州蓝·sport文化创意产业园(如图5)。该创意产业园内汇集了除餐饮、活动策划、网红打卡点外的很多体育场馆,如羽毛球馆、足球场、游泳馆、乒乓球馆、空手道馆、健身馆等众多体育健身活动场所。

根据上述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创意产业园为迎合市场需求,整体园区设计风格较为相似,采用老厂房老园区进行改造,且每个园区都有较吸引眼球的网红打卡点。此外,在这些园区中,入驻企业类别与定位也较为相似,大部分都为装修风格别致的餐饮类企业、吸引年轻群体游戏娱乐店铺以及一些办公区域。这也就造成如此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都欠缺“个性”。

2.核心文化产业比重不高

苏州是联合国评选的手工艺之都,作为传统文化的苏州工艺美术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是苏州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苏州工艺美术的发展是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展示,也是展现苏州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知名的“苏作”有苏绣、核雕、玉雕、丝绸、砖雕、苏扇等。业内的企业数量是相当多的,但是达到规模以上标准的仅有太湖雪、上久楷等少数借助纺织产业发展起来的丝绸企业,其他工艺美术还未产生达到规上标准的企业。

3.整体效益不容乐观

根据苏州市统计局数据,2022年2月份,苏州及周边区域出现疫情,3月中下旬开始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物流体系,4月份以后开始逐渐恢复。文化企业的盈利状况也随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上半年全市规上文化企业营业利润仅为36.22亿元,同比下降46.0%,全年营业利润143.41亿元,同比下降17.9%。虽然下半年明显恢复,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2022年,苏州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销售利润率为4.5%,比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低于南京1.4个百分点,列全省第八位。分地区看,仅有工业园区和张家港市文化产业企业的销售利润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苏州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的盈利能力水平整体偏低(如表6)。

4.产业结构不合理

根据苏州市统计局2023年6月年发布的《产业影响力持续扩大文化发展迎来新浪潮——2022年苏州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分析》,2022年苏州市文化服务业比重仍然较低,其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7.4%,而全省平均水平为30.7%,南京为57.9%,深圳、杭州等文化产业发达城市文化服务业的比重更是在70%以上。除此之外,文化制造业中传统企业比例较高,造纸及包装印刷企业284家,超过了一半,大多数生产方式传统,产品相对单一,对促进文化发展作用并不明显。因此要加快文化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科技赋能,引领文化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等价值链高端延伸,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将内部创意设计、信息服务等环节外部化。

三、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创产业融合创新研究路径

由于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存在诸多问题,很难表现出苏州文化的时代特点和价值观念。所以,苏州乃至我国迫切地需要非遗这样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传统魅力的文化资源来承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且推动其创新,从而使苏州的文化资源真正发挥出自己的历史和当代价值。

(一)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1.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数量众多、地方文化象征性强等优势,蕴含着苏州最具地域性、特殊性的文化内涵。系统性地创新、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可保护好传统文化传承,又可延续这一特殊的“活态”文化遗产,使其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对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截止到2023年6月,苏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38项(如表7),其中民间文学2项、民间音乐4项、传统戏剧3项、曲艺1项、民间美术7项、传统手工技艺11项、传统医药1项、民俗9项。其中第一批18项、第二批7项、第三批5项、第四批3项、第五批5项。苏州市省级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108项(如表8)。其中传统舞蹈6项、民间美术2项、传统手工技艺9项、民间文学5项、民间音乐7项、传统戏剧6项、曲艺1项、民间美术2项、民俗14项、传统美术11项、传统技艺37项、传统医药7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其中第一批29项、第二批25项、第三批15项、第四批39项。通过数据统计可以得出,不论是国家级非物质遗产还省级非物质遗产,传统手工技艺、民俗以及民间(传统)美术等占比较高,而曲艺、民间文学、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占比较低。

2.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独特

苏州市的非遗资源多種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苏绣、昆曲、园林艺术、剪纸艺术、民间音乐、传统节庆等项目。这些非遗项目在历史长河中延续了数百年,承载着苏州独特的文化记忆和传统价值。

其一,苏州非物质文艺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根脉和历史传承价值,它们是过去苏州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的活生生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涵盖的历史、文化、审美的记忆,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血脉之中,它是构成我们精神家园的文化影像,也是建构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的一个重要精神源泉[4]。例如,苏州的桃花木刻年画,其起源于宋代,直至明朝发展为我国民间艺术流派,桃花坞年画是在摄影技术发明前苏州市民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记录载体。其表现题材多样,大多表现的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是向往,表现出当时的社会风俗、生活场景以及社会景观,体现出当时人们的审美意趣。

其二,苏州非物质文艺遗产具有精湛的工艺和独到的技艺。传统工艺是人们世代相传的实践技艺,一般是指具有几百年发展的历史,有其自身完整的工艺流程,采用天然材料制作,主要是借助手工来完成的一些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工艺品种和技艺。它涵盖了传统饮食制作、传统建筑营造、染织、木作、 编织扎制、雕塑、陶瓷、刻绘工艺和包括日用器具在内的工具器械制作等内容,可以说不仅覆盖了人们传统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方方面面,也与当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5]。 例如,苏绣作为苏州市的代表性非遗项目之一,以其精湛的刺绣技艺和精美的作品而著称。这些技艺的独到之处在于,它们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代代相传。

(二)苏州非遗文化与苏州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1.建立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文化创意园区具有聚集性的特点,建立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适合将各项目各领域之间的人才、技术进行交流,实现多领域合作,从而促进产业化发展。

目前苏州依托非遗而建成的产业园有苏州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和苏州宋锦文化园。太湖雪蚕桑文化园是一个以蚕桑文化为主题的生态园,文化园内有蚕桑文化厅、恒温恒湿育蚕房、蚕桑技艺体验区、茧艺文创空间、丝品生活空间以及丝绸驿站等一站式游玩体验、知识学习、商业空间等空间,让游客在游玩中知晓栽桑、养蚕、剥茧、缫丝、制被等传统手工艺,传承吴地千年特色的蚕桑文化。苏州宋锦文化园是国内首个以宋锦为主题的丝绸文化园,集科普教育、创意产业、生态休闲、旅游购物为一体,全方位展示了世界非遗文化的发展、设备的变迁、工艺的变化和产业的发展等一系列历程。

韩国有一个著名的“韩国民俗村”,该民俗村将非遗的体验与演艺、科普、娱乐相结合,游览者可以在民俗村中看到非遗、摸到非遗、听到非遗、尝到非遗、感受到非遗,充分地享受传统文化给人带来的愉悦感和幸福感。这种体验式非遗产业可以较大程度激发非遗在当代生活、生产中的活力,形成文化创意品牌,实现规模化经营。

因此,建立非遗文化综合产业园,其一是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其二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非遗文化综合产业园可以包含非遗展示区、非遗体验区、非遗大师工作室以及非遗纪念品商店等。苏州非遗形式多样,例如在体验区可以通过动手体验“非遗”产品的制作过程, 定制属于自己的“非遗”产品;也可以发挥民间音乐、传统戏剧的优势,将文化创意产业与苏州评弹、苏州昆曲等项目结合。游客在游玩苏州产业园区的的同时可以观赏正统的苏州戏曲表演,或可以开发非遗体验式旅游活动,允许游客亲身参与戏曲的表演,尝试戴上传统的戏曲面具,在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演绎经典角色,感受古老戏曲艺术的魅力。

2.结合新思维与高科技,推动非遗传统手工艺产品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新设计与开发

苏州非遗传统手工艺是苏州地区地域文化具代表性的造物形式,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和产业资源。

(1)非遗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化转化可以在苏州市或是江苏省政府的政策引导下,以苏州地区的优势资源作为创意产品的灵感来源,如苏州的缂丝织造技艺、苏州宋锦织造技艺、苏州制扇技艺以及甪直水乡服饰等。文化创意企业、文化创意产业人、设计师等可以与非遗传承人或工匠合作,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开发出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产品,并可将这些产品在前文所述的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非遗文化创意商店以及网络平台上进行售卖,例如,可以设计以园林元素为主题的家居用品、服装或装饰品,让消费者在使用这些产品的同时感受到苏州的传统文化。

(2)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将非遗元素数字化,创造出虚拟体验和数字媒体内容,是另一种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路径。其一,可以将非遗相关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内容建立数字化文化档案和数据库,以便保留和管理非遗资源。其二,利用以ChatGPT、Midjourney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用文字描述、图片学习等方法,给设计师提供大量灵感来源,帮助设计师更好的发挥创造力与灵活性,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的现代化与创新性。其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受众或体验者在现实中体验设计师以非遗为灵感的设计的虚拟的艺术作品,以便在设计生产前进行模拟和测试,为设计提供可靠的支持。

(3)强化教育研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

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龄普遍较大,在传承中常面临后继无人的情况。因此,在非遗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其一,应该重视传统手工艺技能、非遗文化研究、文化创意管理等相关课程与培训,建立健全相关教育培训体系,培养专门人才。其二,高校等研究机构可以设立非遗学院或研究中心,专门致力于非遗的研究和培训,并且这些机构可以与非遗传承人合作,提供专业的培训项目,培养相关行业的专门人才,提升非遗文化创意产业的“板凳深度”。其三,相关学者或研究单位应该展开对非遗传承人相关技术的收集与保护,学界群体通过对民间文化的系统调查,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特性,形成以“非遗”为导线的文化创意产业实践的系统认识[5],有助于为苏州市“非遗”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是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一个需要长期论证与实践的过程。本文通过实地走访和文献研究的方式就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对当前非遗视域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可行性方案,也为其他地级市提供可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金波,康盛,陈金飞.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优化路径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

[2]北京文创园区创新发展团队.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0)——文创园区创新生态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

[3] 谢丹丹,范书斌.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定位与整合策略研[J].包装工程,2023(1):343-364.

[4] 王文章.非遺保护的继承与创新及其与文化市场、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由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十年保护引起的思考[J].艺术百家,2020(4):4-7.

[5] 黄洁.徐州市“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20(12):171-172.

作者简介:王虹,硕士,苏州城市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非遗纺织品图案保护、传承与创新。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发展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浅析传统工艺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启示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熵权—TOPSIS法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巧借“文化创意”实现转型升级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