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乐亭 周逢年
摘 要:豫剧作为五大剧種之一,是中原文化传统的凝聚。脸谱作为豫剧视觉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原人思想意识和精神的缩影。随着媒介的不断发展,豫剧的传承也面临着多方挑战。本文对当下豫剧脸谱文化发展困境进行分析,以豫剧脸谱图形在设计领域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探索在新媒体时代客观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如何对豫剧脸谱图形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设计,使它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包含视觉层面的创意表现,又有文化内涵的延伸。
关键词:新媒体;豫剧脸谱;图形设计;发展思考
豫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起源于明清时期,是用河南地方方言进行表演的一种文化艺术。它的内容主要是以古代故事、人民生活等为主,是早期中原地区人民最重要的娱乐文化活动之一。脸谱作为豫剧重要的组成部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到繁的发展过程。戏曲演员用涂抹、勾画的方式在人物脸上进行勾绘图形和上色,以达到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目的,从而使观众能够目观其表,窥其心胸。新中国成立后,豫剧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加上戏曲演员的不懈努力,发展迅速,建国后达到了顶峰。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渠道多样、广泛普及、视觉转向的特点,对艺术创作和文化创意设计具有较大影响[1]。而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视觉内容呈现和信息传播速度上,更多的是使艺术与设计更加具有科技性。
一、反思豫剧脸谱文化发展的困境
豫剧作为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起源于乡野,常于高台上进行表演。观众常以一种身处局外状态之下来静观舞台上的演出,且距离舞台有一定的距离,这种体验感相疏离的境遇使得观众在心理上容易将自身与舞台区别开来。较远的视距离导致观众无法看清演员脸部勾画的脸谱,仅能依靠演员脸谱的大致颜色和晦涩难懂的台词进行区分,这种传统的戏曲表演方式相较于当下观众要求参与感和体验性的感知方式是背道而驰的。而如今,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丰富,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改变,加之新媒体艺术的冲击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豫剧脸谱文化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冲击。与此同时,新媒体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下视觉内容呈现的主要媒介和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在这种客观环境转变的情况下,豫剧脸谱文化的传播出现了创新性不足、传播方式有待拓宽、观众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人群体和河南地区等危机,这使得豫剧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一)豫剧脸谱视觉元素的创新性不足
脸谱作为豫剧的视觉元素之一,图案花纹主要是围绕自然元素、几何元素、器物元素、汉字元素等,具有反映角色性格特点的功能。选择何种元素在脸谱上勾画是依据戏曲演员的台词或者角色人物的身份而定,如《朱仙阵》里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郑州庙》里脸上画桃形的谢虎,《阎王乐》里一半人像一半骷髅的阎王等(如表1),可以看出部分豫剧脸谱在勾画图形上还存在老旧具象的现象,缺乏创新性。而豫剧作为地方剧种,是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艺术,因此豫剧的演出内容也要紧跟时代潮流。脸谱作为表现人物性格,传播戏曲内容的重要元素,它勾画的图案花纹也应与时俱进。
(二)豫剧脸谱文化的传播方式有待拓宽
传统豫剧于舞台上表演的方式使观众不能清晰地观看到演员的脸谱,只能根据大致颜色区分角色人物性格,造成豫剧脸谱文化的传播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风尚和获取文化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欣赏戏曲的观众不再满足于没有参与感的被动的观看式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豫剧为了满足当代人们的精神需要,要突破传统的传播方式。此前有学者将豫剧与动漫进行结合,超越舞台的限制,但由于对传媒科技缺乏认识,豫剧与动漫技术对接得并不完美,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如著名豫剧演员马金凤代表作《花打朝》被制作成的动漫(如图1),虽然剧中人物的脸谱和服饰经过简化设计,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观念,但该剧为古装剧,背景却是现代建筑,甚至还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给人一种把豫剧和动漫生硬结合在一起的感觉;且动漫中的配音是剪辑马金凤老师《花打朝》戏曲中的原唱,晦涩难懂的语言使得原本对豫剧不了解的人们,只能关注动漫场景的转换而不能深入了解豫剧文化[2]。为更好地使用新媒体进行传播豫剧脸谱文化,设计师应深入了解媒介的特性,并找出与之更符合的设计方法,实现内容和形式系统的融合,使设计不仅仅是“皮”像上的融合,更多的是“骨”像上的融合。
(三)地区的局限性和受众的偏倚性有待解决
豫剧作为地方剧种,以往的传播方式大多以电视进行传播,例如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或是一些剧团表演等。但由于豫剧传统的传播方式单一,导致其他地区的人们对豫剧仅仅是知道但并不了解。其次是豫剧内容老旧,演出内容多为古代故事戏,且使用晦涩的河南方言,致使受众主要集中于中老年群体,年轻人占比越来越少。久而久之,从事豫剧表演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后备力量储备不足,演员流失。
二、脸谱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表现形式的现状分析
豫剧脸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与现代视觉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的结合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文化价值,此类作品也可称之为文化的时代象征。据现有资料分析,豫剧脸谱图形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案例少之又少,更多是以京剧脸谱作为元素进行设计。因此,现状分析主要就京剧脸谱图形进行整理分析。
(一)抽象表现
脸谱艺术的抽象表现在于对戏曲脸谱背后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对豫剧脸谱特点的总结,做到强调部分,忽略整体的效果。如中国京剧院的标志设计(如图2),标志选取旦角脸部的局部特征,进行夸张设计,达到形神相似的生动状态。外围五片花瓣的点缀,展现旦角柔美的特征,同时也象征着演员对“手眼身步法”的技法使用,“生旦净末丑”的五种行当,“喜怒哀乐惊”的情感表达,“红黄蓝白黑”的色彩应用[3]。这种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梳理与总结,是充分表现脸谱文化的前提,也是对脸谱文化抽象表达不可或缺的表现方式。
(二)具象表现
脸谱艺术的具象表现更为直观,较难引发深层思考,多是提炼脸谱元素进行直接设计,使人们能够迅速地了解设计者想要表达的设计理念。设计作品减少对文化内涵的挖掘,脸谱元素的选取贴合实际设计载体和设计主题,相较于脸谱的抽象表现,具象表现更加侧重于装饰效果。脸谱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具象表现大多是与包装、文创、海报等视觉设计进行结合(如表2)。
三、新媒体时代豫剧脸谱图形设计思路转变
豫剧脸谱文化与静态视觉设计相结合的传播方式在当下时代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显现劣势。相较于传统静态的单一视觉表现,创意图形语言的动态化设计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强有力的记忆点。而动态设计作为一种动态的信息可视化,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较强的传播力。无论是在互联网视频网站、网络自媒体平台还是传统的传媒频道上进行传播,动态设计正在以几何级别递增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4]。因此,动态设计不仅能够对艺术和文化进行迅速传播,同时也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豫剧脸谱图形设计应以豫剧脸谱基础形态为切入点,进行几何图形归纳,结合现代人审美的观点进行创新设计,使豫剧脸谱文化快速在年轻人中进行传播,进而促使豫剧得以传承。
(一)豫剧脸谱的几何化图形构建
在艺术和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平面几何化图形作为概括性最强、形式最简单的图形种类之一,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作用,并且有易识别、流通性强的特点。经过艺术家和设计师们不断的摸索实验,平面几何化图形相比以往,已经成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符号化视觉形象。因此,平面几何化图形的设计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平面几何图形既不是单纯以审美为标准的装饰,也不是单一的标识,更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在特定思想意识下对某个或多个元素的一种感知化的图像性刻写和描绘[5]。豫剧脸谱上的图形种类有很多,平面几何图形便是其中的一种。但这种几何图形的设计仅仅是运用脸谱上小范围的图形设计,而非整个脸谱。为了吸引年轻人对豫剧的兴趣,设计师可采用夸张手法,大胆简化,剥离多余细节,提炼并保留人物角色代表性元素,以简洁的几何图形结合形式美法则和平面、色彩构成方法将豫剧脸谱图形进行重构,使得呈现的图形设计更加简洁直观并且富有趣味性。
(二)豫剧脸谱的图形现代化处理
部分传统豫剧脸谱勾绘的图案花纹存在一些具象图形,例如兵器、动植物、气象纹等。正如人们所知脸谱上勾绘的图形往往是具有或表现角色人物性格特点或叙述故事情节或体现角色特殊技能的作用。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具象图形的勾绘已不再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为了使豫剧能够更好地在当下得以传承和发展,豫剧脸谱的设计也应当与时俱进。设计师在保证脸谱图案传递角色信息功能的前提下,可将豫剧演员面部勾画的具象图案与当下流行的事物进行结合,对脸谱内容进行创新,做到既可以表达豫剧剧情地又与当下人们生活进行接轨,从而引导年轻人可以从不了解豫剧到了解豫剧再到喜欢豫剧。
四、新媒体时代豫剧脸谱图形设计的应用方式
相较于传统媒介,于新媒体上呈现设计内容,无疑是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由此豫剧脸谱文化也将从舞台上立体的呈现转为图像的流动,从虚实互换的场景转换为线上实体的观看,从仪式性的传播转为娱乐性的表达。
(一)动态海报设计
苏珊·朗格创造性地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6],豫剧脸谱作为艺术中的造型艺术,脸谱勾绘的图案更是戏曲演员对人类面部细微观察概括总结出来的特点。“喜怒哀乐”是豫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常呈现的情感状态,如包拯的“愁”、张飞的“笑”、项羽的“哭”等是戏曲长久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程式化脸谱。设计师可从“喜怒哀乐”四大情感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脸谱进行设计。而相较于静态设计而言,动态设计无疑是更能生动的表现情绪。学者孟娟认为:“数字动态海报设计师在新媒体的前提下所实施的广告传播设计。运动的画面与声音元素是区别与传统海报的特征。”[7]静态海报设计中的“动态”更多是追求心理和精神上的视觉,动态海报设计的“动态”是多重感官上的视觉[8]。设计师可对选取的代表性脸谱上的图形进行大胆取舍,仅保留最能代表角色人物性格特点的图案,运用色彩、图形构成的方法进行动态海报设计,图形的移动碰撞加上戏曲声音的音效,使得戏曲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更加饱满,并且具有趣味性。
(二)表情包設计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社交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人们更加注重个性输出和自我表达,枯燥的网络文字交流显然已经不能准确的表达人们的情感。社交情感表达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表情包由此诞生。广大的网民,尤其是年轻群体,使用表情包用于线上交流已经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沟通方式。如若设计师将豫剧人物中各类表情或情绪以表情包的形式进行设计,则可将豫剧脸谱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由此扩大豫剧脸谱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受众人群,能够让人们更多的关注豫剧文化。其次,表情包的设计可大胆突破戏曲内容的限制,对豫剧演员的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提取,融合经典元素和现代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进行设计,从而提高公众对豫剧脸谱文化的接受度。
(三)动态可视化设计
由于豫剧文化的受众人群老龄化,地区局限性导致其他地区的人们对豫剧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如今进入新媒体时代,各种媒体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豫剧脸谱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问题迎来了改变的可能。信息可视化作为一种同时兼顾数据技术与艺术美感的设计门类,能够更好的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信息可视化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个性化生成等应用手段[9],将豫剧脸谱文化的抽象数据以艺术性表达进行呈现。如此能够使大众更加了解豫剧脸谱文化,豫剧脸谱文化的传承也可突破地域局限性和受众的偏倚,在年轻人中流传更广。
五、结语
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信息传播具有渠道多样、范围颇广、形式多样、传播迅速的优势,对于艺术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此等条件之下,将豫剧脸谱图形设计结合数字化表达,打破传统豫剧脸谱文化的呈现方式,使豫剧脸谱图形设计更具有艺术性、科技性和现代性。通过动态海报设计、表情包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等方式让年轻人逐渐喜欢上豫剧,进而促进豫剧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力.敦煌飞天图形再设计及数字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21.
[2]王魁星.当前豫剧传播存在问题探析[J].天中学刊,2014(6):111-113.
[3]李桢.传统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现——以戏剧脸谱为例[J].戏剧之家,2020(27):23-24.
[4]胡克.广府文化在新媒体作品上的数字化探索——以《粤睇粤正》动态图形设计为例[J].装饰,2017(6):124-125.
[5]李泊键.平面几何化图形在文化创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20.
[6]宋璐瑶.情感与形式的统一——朗格艺术符号论视角下的中国戏曲脸谱[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2):38-41.
[7]孙琳.动态招贴中设计的表现方式探究[J].西部皮革,2022(17):137-139.
[8]方建国,石亚莉.数字设计视域下动态海报形式特征探究[J].绿色包装,2022(3):98-101.
[9]叶琳. 京剧“四大名旦”唱腔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D].北京:中国戏曲学院,2023.
作者简介:
余乐亭,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品牌设计与文化传播。
周逢年,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品牌设计与文化传播,城市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