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女性形象在陶瓷绘画中的表现*

2024-04-03 17:20鲁立早
陶瓷 2024年1期
关键词:仕女陶瓷绘画

鲁立早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403)

1 女性形象在陶瓷绘画中的表现

女性作为一个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经久不衰的题材,她们生动于故事小说,与山水花鸟、亭台楼阁作伴,而陶瓷绘画正是以传统绘画为根蒂,其中的女性形象延续了传统绘画的细腻婉转,在材料上进行革新,更显独特。女性形象在陶瓷绘画上的表现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来研究:

(1)女性题材在陶瓷绘画中的表现,在中国早期的传统绘画中,女性一直以被欣赏,被凝视的客体存在与绘画中,且带有明显的弱势群体倾向,发展到后期吸收西方文化,对于女性形象的表现形式有所变化,尤其是民国时期的女性形象创作,能够明显感受到女性意识的萌芽与发展。

(2)女性艺术家在陶瓷绘画中的创作,在西方19世纪进行女性主义运动后,中国女性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20世纪末出现了大量的女性艺术家,女性意识觉醒引发女性更为主动的参与艺术创作,以女性视角来创作与男性艺术家不同的女性形象,肯定女性的独特社会价值。

1.1 女性题材在陶瓷绘画中的表现

在人物画成体系前,女性形象的表现常出现在工艺品上,如陶塑,或陶瓷装饰,其中大部分以借助女性形象来表达对于生育繁殖的向往。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盆中有许多使用了鱼纹装饰,有学者解释说鱼纹象征着女性,拥有强大的生育繁殖能力,在陶器装饰中,还常见对称的双鱼纹饰,这样的造型也是隐喻了女性的生殖器,将对生育的渴求寄托于鱼,是原始先民对生命延续的美好期望。

初唐的仕女俑整体造型比较纤细,整体风格沿袭了汉代仕女俑的清秀简洁,中唐时期仕女的造型线条更加的圆滑,人物的动态与表情更为灵活生动,盛唐时期的仕女俑基本定型,代表了唐代人物陶俑的普遍风格,仕女俑的体型丰满,脸部塑造圆润,人物表情祥和,姿态优美,服饰的变化更加丰富,整体造型端庄典雅,更加凸显出了贵族仕女气质的雅韵。

康熙青花四妃十六子图罐中绘有4名宫妃,身边环绕了16名孩童,意味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罐身绘制的4名女子动态不一,摘花、执扇,或是怀抱小孩,都穿着拖地长裙,服饰上有细碎的花纹点缀,楚腰纤细,面容消瘦,神态自怡,一副安康祥乐的场景。

明清时期的外销瓷将中国陶瓷文化传播向世界各地,尤其是女性的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在这一时期收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影响。

摩登女郎出行图常见于民国时期的瓷器绘画,毛子荣笔下的4位女子一改封建时期的保守,中间的女子甚至抬高右腿露出了里面的长袜,她们手里有的拿花,有的执阳伞,手腕上还佩戴有手表,一副接受新事物大胆又可爱的画面。

当代以戴荣华的粉彩作品《仕女抚琴图》为代表,图中以对角线的方式构图,右下方绘有一位身形窈窕的仕女,膝上架有一副古琴,纤纤玉手拨弄着琴弦,头顶簪花再配有简单的发饰,身着传统仕女服却袒露胸前的肌肤更添一丝风情,左侧画有几簇墨竹,前后浓淡变化自然,使画面富有了空间感,一轮圆月在墨竹的遮挡下更显得朦胧,右侧提诗,整幅画面韵味丛生,幽静自然。除此之外,李菊生的《南国风情》、汪晓曙的《美人》、裴永中的《美人》、王安维的《安居乐业》、张云龙的《渔家女》等作品中的主人公都跳脱出了传统的仕女形象,不再是吟咏诗文的“木头”美人,而是鲜活灵动的的现实人物。

1.2 女性艺术家在陶瓷绘画中的创作

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女性主义运动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女性,她们激励着女性也积极的参与进艺术创作中,在这样新潮的思想影响下,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不少的女性艺术家,她们的作品中不乏有女性题材的创作,在这一时期终于出现了以女性视角出发创作的女性形象。

画家俞暄的作品中的女性豪放又不失美丽,她以传统仕女为主题绘制五名仕女在丛林中骑马穿梭,马儿的潇洒步伐再结合马背上意气风发的女性,整个画面场景洒脱又自如。舒惠娟的一系列青花作品中绘制了具有民族风情的女性以及传统仕女,服装装扮多用碎花装饰,颜色搭配艳丽,嘴唇上用明亮的红色作唇妆,精致的美人与粗犷的山石树木对比,更加能够彰显出女子的明艳动人之处。

2 陶瓷绘画中女性形象变化的因素

陶瓷绘画作为绘画的一门种类必然是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其创作题材,表现形式,情感寄托等都以传统纸本画为模本。

女性题材的创作从《人物龙凤帛画》,再到浓丽典雅的《簪花仕女图》、清新通俗的《天寒翠袖图》以及程式规矩的《消夏赏蝶轴》,在勾勒线条,人物形态动作,画面色彩构图等各个方面,不同的女性形象都反应了各个时代的审美特征,这一时代的变化也随之体现在了陶瓷绘画之中。各个时代所追崇的礼教思想对陶瓷绘画中的女性形象描绘也有所影响,早期信仰神学,对于女性的描绘着重体现对生殖繁衍的崇拜,或是超脱生死对于人外世界的向往。

黄老思想兴盛后,广传儒家思想,《女戒》、《女孝经》、《女论语》、《列女传》等书籍专为规训女性而存在,“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所创作出的女性形象必定是羸弱且自我压抑的。

3 陶瓷绘画所映射的女性意识发展及变化

3.1 原始生殖崇拜

在原始时期缺乏生存资源,而人丁兴旺就代表着强大的生产力,所以原始先民对生育繁殖有着极高的崇拜,即使男性也进行着生产活动,但由于女性具有生育繁殖这一优势,她们有略高的社会生产价值,这一时期的两性地位达到了微妙的平衡。

而在原始先民向文明人进化之后,人口基数扩大,剩余价值不断地产生,男性就此掌握了社会中的大部分资源,但是大部分女性只能被动的依附男性谋求生存,这一种不平衡的两性关系延续到了之后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

3.2 盛世“自由”美

唐代各种艺术形式不断更迭,继承了前朝的特点,敢于吸收外来文化并创新,使得这个时代的艺术创作显现出很强的包容性。

唐代的社会风气极为多元和开放,女性群体地位有所提高,因为武则天继位,使得女性有权参政,有更多的话语权,女性可以选择各种形式谋求生存,选择读书接受教育,思想不再受到禁锢。但处于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不仅可以决定政治经济的发展走向,也可以引导大众的审美取向,以杨贵妃为代表的女性,李白写“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以她们的丰腴美为帝王的喜爱,为士大夫阶级所欣赏。虽然唐代女性对自我有较强的认识与改变,但本质来说还是顺应了他人的审美需求。

3.3 大时代桎梏下的“病态”美

唐代时期的开放风气随着朝代的衰落也一并消散,随之而来的是对于女性更为严苛的审视。女子的瘦弱美在明清时期得到了极大发展,这样病态的审美正是符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男尊女卑,男强女弱,女性不止在身体上受到压迫,在精神上受到的禁锢更甚,女子虽也接受教育,但其本质是服务于家庭服务,程朱理学要求女性具有顺从,贤德,温和的品质,女性在身体上表现得瘦弱,就更容易受到掌控,无法脱离家庭,只要身体受到束缚,精神也会有所局限。“人们开始摆脱旧有崇尚质朴的社会风尚,转而追求时尚,炫耀和个性解放,以求展示自我的人格魅力和通过物质富足体现自我社会价值。”民国的陶瓷绘画中能看出女性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女性的思想逐渐开放。女性意识的觉醒不是强制的让女性完全摆脱家庭追求自己的事业,而是使女性可以有选择的权利,只要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女性可以做任何力所能及的事情来突破自我。但在民国时期女性的自我意识并没有发展到完美,女性仍然是在摆脱家庭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挣扎,但只要有勇气与胆量迈出第一步,女性个体意识发展到女性群体意识,便能从思想精神层面实践到现实社会中。

3.4 新时代的“解放”

女性在改革开放后彻底的打破了传统束缚,时代的发展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她们能够参与学习与工作,与男性拥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女性所获得的权利等同男性,创作出具有新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进而促使女性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加深,她们所做的事情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在物质与精神上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对自身便能有更强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女性内在更大的潜力。

4 结语

女性形象在陶瓷绘画中的变化与时代,社会,个人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女性形象的研究是将人文与艺术结合,不断的为艺术创作提供新鲜灵感,进而发展成为传统文化中一个标志性的存在,由此更为绚丽多彩的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理念与文化传播价值。陶瓷绘画作为一种传统与创新并存的艺术形式,其中女性题材的创作逐渐从边缘走向了中心,这也意味着女性意识的发展,对于男性艺术家占主导的艺术创作领域,女性更需要有大胆突破的勇气与持之以恒的态度。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促进时代进步的标志,女性个体意识的萌发可以带动女性群体意识的觉醒,从而激发女性内在的潜能,为社会做出更有价值的贡献。女性意识的觉醒不仅依赖社会的发展,也要依靠自我的能力,新的女性价值体系依赖于跳脱出传统的思维想法,不甘与时代脱节,鞭策认识正确的自我。如何使用且发挥到最佳需要女性群体不断的尝试与探索,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建立女性价值体系,为自我和女性群体争取更有力的话语权。

猜你喜欢
仕女陶瓷绘画
清代仕女图轴选
浅论陶瓷艺术中的仕女纹饰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从《宫乐图》看唐代仕女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锦瑟韶华,最美不过仕女情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