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成涛 鱼芳
1商洛市中心医院胸外科,商洛 726000;2商洛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商洛 726000
肺癌是全球公认的高致死率恶性肿瘤,截至2022 年全球癌症数据统计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分别居所有类型恶性肿瘤的第二和第一,且其中超过85%的肺癌均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1-2]。由于NSCLC 早期并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特征,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5 年总生存率不足15%[3]。早期研究中,化疗、放疗作为治疗晚期NSCLC的主要方法,疗效欠缺[3]。近些年分子靶向治疗凭借其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愈加广泛。研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是NSCLC中常见的致癌驱动突变,可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及侵袭能力增强,促进癌症进展[4]。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是目前治疗EGFR 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 的一线药物,其中吉非替尼是第一代EGFR-TKI 药物,通过与三磷酸腺苷竞争性结合酪氨酸激酶结构域,抑制EGFR 发挥作用[5]。而研究报道,第一代、第二代EGFR-TKI 治疗NSCLC 的客观缓解率虽最高可达60%左右,但部分患者多于治疗8~14个月后出现EGFRT 790M 耐药,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15 个月[6-7]。伏美替尼是近两年新研发的治疗EGFRT 790M 耐药突变的三代EGFR-TKI 药物。但由于伏美替尼在晚期NSCLC 中的临床研究数据有限,其疗效及安全性仍需大量研究不断验证[8]。基于此,本研究对比伏美替尼与吉非替尼治疗EGFR 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 的效果,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中心临床研究方法设计。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接诊的90例晚期NSCLC 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筛选45 例,剔除2 例,最终43 例纳入分析;对照组筛选45 例,剔除3 例,最终42 例纳入分析。(1)诊断和纳入标准:①均符合NSCLC 的临床诊断[9],经病理穿刺确诊;②不符合手术适应证;③预计生存期>3 个月;④TNM 分期ⅢB~Ⅳ期;⑤年龄>18 岁;⑥基因检测EGFR 突变阳性;⑦首诊确诊,均采用伏美替尼或吉非替尼联合化疗的一线治疗方案;⑧患者家属签写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肝、肾功能衰竭;③合并尿毒症、脓毒症等其他重症;④严重精神疾病;⑤入组前3 个月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或其他靶向治疗;⑥肺部手术史;⑦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缺陷;⑧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⑨对本研究药物成分过敏。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通过商洛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ls20210309)。
(1)药品。甲磺酸伏美替尼片,规格:每片40 mg,国药准字:H20210008,江苏艾力斯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吉非替尼片,规格:每片0.25 g,国药准字:H20213551,苏州特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规格:200 mg,国药准字:H20153186,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2)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采用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生产的试剂盒。
两组患者均静脉滴注培美曲塞500 mg/m2,1 次/21 d,每个治疗周期首日用药。对照组口服吉非替尼片250 mg/次,1 次/d;试验组口服甲磺酸伏美替尼片40 mg/次,2 次/d。21 d 为1个治疗周期,两组均维持治疗3个周期。
(1)主要指标:短期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质颗粒蛋白21-1(CYFRA21-1)]、不良反应、生存预后。亚组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蛋白-1(TIMP-1)。于治疗前、治疗3个周期后,采集受试者肘静脉血3 ml,抗凝。以3 800 r/min、半径13.5 cm离心分离12 min,取上清。采用ELISA 检测血清CEA、CA19-9、CYFRA21-1、MMP-9、TIMP-1水平。(2)疗效判定按文献[10]中的方法进行评价,分为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稳定(stable disease,SD)、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客观缓解率=(PR+CR)例数/总例数×100%,记为有效。(3)不良反应参考文献[11]评价严重程度分级。(4)生存预后。所有患者自首次接受治疗开始,根据病房查房、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结果,跟踪记录18个月内的生存情况,记录PFS 和总生存期(OS)。以截止随访日期或随访期间死亡为随访终点,失访患者计入删失。
采用SPSS 24.0分析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行Log-rankχ2检验。
表2 两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μg/L,)
表2 两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μg/L,)
注:两组患者均静脉滴注培美曲塞500 mg/m2,对照组口服吉非替尼片250 mg/次,试验组口服甲磺酸伏美替尼片40 mg/次;CEA 为癌胚抗原,CA19-9为糖类抗原19-9,CYFRA21-1为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MMP-9为基质金属蛋白酶-9,TIMP-1为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蛋白-1;t1、P1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2、P2为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t3、P3为两组治疗后比较
?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EA、CA19-9、CYFRA21-1、MMP-9、TIMP-1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3 两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69.77%(30/4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7.62%(2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3,P=0.038)。
对照组消化道反应9例(Ⅰ级8例、Ⅱ级1例)、皮疹1例(Ⅰ级)、骨髓抑制3例(Ⅰ级)。试验组消化道反应12例(Ⅰ级10例、Ⅱ级2例)、皮疹2例(Ⅰ级)、骨髓抑制3例(Ⅰ级)。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9.53%(17/43),对照组为30.95%(1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685,P=0.408)。
随访结束,试验组失访2 例,中位PFS 8 个月;对照组失访2 例,中位PFS 14 个月,两组PFS 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3.608,P=0.045)(图1)。截止随访日期,试验组死亡8 例,对照组死亡17 例,两组均未达到中位OS,两组OS 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4.939,P=0.026)(图2)。
图1 两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生存曲线比较
图2 两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OS)生存曲线比较
在NSCLC 的诊疗中,以EGFR 为代表的致癌驱动基因的发现及EGFR-TKI 靶向制剂的研发,成为打破NSCLC 传统治疗方法的里程碑式变革,极大程度地延长了中晚期NSCLC 的PFS 和OS[12-13]。然而,随着近几年EGFR-TKI 在NSCLC治疗中研究数据的不断扩增,Park等[14]研究发现,约60%的NSCLC 患者在EGFR-TKI 治疗约1 年后出现耐药反应,且基因检测显示以EGFR 20 外显子T790M 产生的耐药突变(+)为主,继而导致NSCLC对EGFR-TKI治疗的敏感性降低,长期生存率仍不容乐观,亟需寻求更为有效的抗肿瘤治疗药物以改善耐药。
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1 年正式批准并推荐国内自主研发药物——第三代EGFR-TKI 伏美替尼应用于NSCLC 的临床上,以期攻克NSCLC EGFR T790M 突变导致的耐药[15]。与传统化疗方案比较,伏美替尼更有助于提高NSCLC 的客观缓解率[15]。Shi 等[16]研究表明,与第一代EGFR-TKI 比较,伏美替尼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性晚期NSCLC,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PFS 及目标反应率。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伏美替尼与第一代经典EGFR-TKI 吉非替尼在NSCLC中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伏美替尼在抑制肿瘤标志物表达、提高客观缓解率、延长PFS 方面疗效更为突出。研究分析,NSCLC 可通过增强EGFR 信号途径,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血管新生及远端转移[17]。EGFR-TKI 治疗NSCLC通过靶向结合EGFR 的三磷酸腺苷结合位点,抑制EGFR 自身的磷酸化反应,延缓或阻断肿瘤进展[18]。但吉非替尼与EGFR的结合具有可逆性,意味着药物可与受体分离并允许信号的传递恢复,不利于NSCLC 的长期控制[19-20]。伏美替尼在奥希替尼有机结构基础上,将强疏水性的三氟乙氧基吡啶链引入,强化了与EGFR 的结合特性[21-22]。此外,伏美替尼的活性代谢产物AST5902表现出与伏美替尼相似的抗肿瘤活性和靶向选择性,均可与EGFR 不可逆性结合,发挥双效抗肿瘤活性[23],是进一步提升NSCLC 治疗效果的原因。药物不良反应是影响肿瘤治疗的另一关键因素。本研究显示吉非替尼与伏美替尼的药物不良反应相近。吉非替尼在NSCLC 治疗中的用药安全性与EGFR 的可逆性结合特性有关,使吉非替尼具有更快的药物消除速度,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24]。而伏美替尼的代谢产物以选择性的AST5902 为主,减少了非选择性的代谢物生成,有助于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其次,药代动力学显示,伏美替尼80 mg/d给药,于7 d后达血药浓度稳态,半衰为56 h,药代动力学良好,同样有助于稳定药物安全性[8]。
综上,相比于吉非替尼,伏美替尼治疗晚期NSCLC更有助于提高疾病缓解率,延长PFS和OS,安全性良好。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樊成涛:起草文章,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鱼芳:酝酿和设计试验,实施研究,采集数据,分析/解释数据,统计分析,获取研究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