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湖南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

2024-04-02 12:33童音
艺术大观 2024年1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传承

基金项目:1.2023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湖南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校本教材开发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3C1015);2.2023年永州市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高校本土音乐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yzzyjy2023076);3.2021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湖南省农村幼、小定向师范生PCK提升研究”(项目编号:ZJZB2021225);4.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0年度科研规划项目课题“大数据时代下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精准供给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0A0035)。

作者简介:童音(1992-),女,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

摘 要: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民族民间音乐是其中的一朵仙葩,它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文化展现。因此,做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工作,是坚持文化自信的一项重要内容。文艺工作者要将民歌传承的工作承担起来,为祖国的文化建设事业做出贡献。在众多的民族民间音乐中,湖南民间音乐因其曼妙的旋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探讨湖南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文化自信;湖南民族民间音乐;传承

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1-0-03

“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其在文明的发展演变过程当中,形成了具备悠久历史的,且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文化自信,就要深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深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在不断地推进国家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法治建设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使其完成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融合,让中华传统文化能够立足国家和民族,走向世界,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文化强国之列。音乐是一种独有的人类情感倾诉的方式,体现了人们最原始最本质的精神诉求和寄托。中国的历史悠久,在如此漫长的文明传承中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对其进行传承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就湖南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一、湖南民族民间音乐的类型举隅

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缔造了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也在历史与人文的沉淀下因特殊的劳动方式、语言特色和民俗文化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湖南民间音乐。湖南民族民间音乐的种类有很多,下面我们仅就其中的湖南花鼓戏、湖南戏曲说唱、湖南花灯戏举例。

(一)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一大类型。花鼓戏的代表名作为《刘海砍樵》,这原本是湖南花鼓戏的传统剧目,在民间流传许久,20世纪50年代,被音乐家葛顺中改编成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改编后的《刘海砍樵》共分为三大乐章,均采用羽调式。作品中,作者使用了多种曲式,以配合故事情节的推进,这让原本传统小戏的情节变得更加丰满,人物性格特征也更为鲜活,深受民众的喜爱,不但在湖南本地非常普及,在全国各地都有传唱[1]。

(二)湖南戏曲说唱

湖南戏曲说唱是湖南民族民间音乐中的另一重要类型,其流传于常德地区,种类丰富,流传广泛,尤其受到乡镇民众的喜爱。湖南戏曲说唱包括说说鼓、呐鼓、三棒鼓等多种。

1.说鼓。说鼓以念白和演唱的双重形式完成,表演者一边表演,一边击堂鼓以示节拍,故名“说鼓”。这种说唱类型的曲调更偏向吟诵式,没有鲜明的唱腔,表演者以念白和演唱穿插的形式完成对曲目故事的讲述和表演,表演结束后,要击鼓示意。

2.呐鼓。呐鼓说唱要使用唢呐和堂鼓两种乐器,一般会在婚礼上进行表演。表演者先使用乐器进行表演之后,再进入演唱部分。呐鼓的演唱曲调类似于说鼓,但是演唱多以清唱为主。演唱部分结束以后,再进行乐曲的吹奏表演。

3.三棒鼓。三棒鼓的表演形式更为活泼,对于表演者的要求更高,表演者除了要演奏功底过关之外,还要学会杂耍式的技巧。三棒鼓一般由男女两位演员一起登台演唱,男演员手持三根鼓棒负责击鼓,鼓棒上带有铜线,表演时,要做将鼓棒丢入空中再接回等技巧性动作,以增加说唱节目的观赏性。

(三)湖南花灯戏

花灯戏是在湖南湘西一带广为流传的民间音乐形式。花灯戏是结合演唱和舞蹈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通常是由十人左右的群体团队表演。表演时会使用花灯作为道具,花灯外部由各类图案装饰,通常由两人持花伞,其余表演者均持花灯,要做出各种各样的步法、动作,以配合演出的内容。花灯戏的伴奏乐器较为简单,一般都是用唢呐和锣、鼓等击打乐器。在演出的过程当中,表演者还会根据乐曲加入哨声等,以表达欢乐、激动的感情,营造出欢快、热闹的气氛。

二、湖南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

(一)文化交流价值

湖南民族民间音乐富含重大的文化交流价值。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规划的不断推进,作为其中重要地区的湖南省,在对外交流方面承担着重要的文化责任,湖南民族民间音乐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其中所展示的湖南的地域特色以及民众的人文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的文化交流当中,湖南民族民间音乐能够促使传统音乐文化与外来音乐文化的融合,以促成湖南地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向世界各地的传播,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为国家的文化发展打开新的局面。当前,国家的相关政策给民族民间音乐对外交流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而湖南本地政府也加大力度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让湖南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擁有了更好的环境和更多的机会,让其影响力不断扩大,并且越来越开放化,让湖南音乐文化沿着“一带一路”传播到各个沿线国,完成对于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促使中外音乐的交流和融合[2]。

(二)文化传承价值

“一带一路”倡议规划使得湖南民族民间音乐获得了良好的对外交流的契机,在此过程当中,音乐文化的传承也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要做好对外的交流,就要将地域的民族民间音乐的类型特色和代表作品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深入挖掘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路径,而当前相关部门对于湖南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还有很多需要拓展和延伸的地方,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小众的音乐剧种和类型研究得还远远不够,如渔鼓琵琶歌、侗戏等,然而这些音乐也都对湖南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它们的传承和保护能够让民族民间音乐的资源更加丰富,促使“一带一路”的中外音乐文化多元化发展[3]。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湖南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策略

(一)设立湖南民族民间音乐保护制度

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核心是传承人,对于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归根到底在于如何让传承人本身得到更好的保护,并且让其能将音乐技艺和文化一代代地延续下去。当前对于传承人的保护是迫在眉睫的,因为很多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者已经谢世,健在的也多是年事已高的老人,其中很多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保护工作一旦没有做到位,那么这些传承人身上所承载着的音乐技艺将就此中断,这个损失几乎是无法弥补的。目前,湖南政府对于传承人的保护工作稳步有序,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化的保护措施。首先,政府为传承人提供和打造了适宜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继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平台,建设相关的学校、培训班,让传承人可以安心在其中选拔和教授学生。其次,政府进行了大量的搜集、调查、研究工作,建立起了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库,并且遴选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和舞蹈传承人的名单,并给予重点保护。政府还牵头举行了多种多样的音乐文化活动,扩大民间音乐的受众群体,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多了解民间音乐,并鼓励他们学习、表演民族民间音乐,让大众都能够参与到传承工作当中[4]。

(二)进行湖南民族民间音乐的校园传承

校园是音乐传播的重要场所,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他们更易于接受各种类型的音乐。湖南民族民间音乐要学会走入校园,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且喜欢和热爱上这些音乐,同时,民族民间音乐在校园的传播,也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认知,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在校园活动中使用民族民间音乐,如学生课间活动、用餐时间通过校园广播播放;还可以开发相应的多媒体软件,建立网络资源库,鼓励学生多下载、欣赏民族民间音乐;还可以通过音乐表演比赛的方式,让学生练习、表演民间音乐,这些都利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播[5]。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湖南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

当前是一个信息化高度透明的时代,文化的传播获得了多种多样的途径,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让湖南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更加迅捷和有效,相关的部门要学会运用这些信息化的手段。一是运用“大数据”的方式,搭建相关的资源信息库,将民族民间音乐的相关知识、内容、节目等囊括其中,让民众能通过网络可以更为直接和便捷地搜寻到自己需要的音乐内容。二是开发更丰富的互动式音乐平台,让民众能在平台上更顺畅地和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者、表演者、评论者进行实时的交流,提高民众的关注度。三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科技,为民众打造更具有体验感的平台,如可以运用虚拟技术搭建网络体验场所,让民众可以通过网络就能“现场”领略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6]。

(四)打造具有湖南本地民族音乐元素特征的优秀作品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放眼世界文化历史,那些享誉人类文明的音乐作品无不带有鲜明的民族地域文化特征。中国的音乐文化向世界领域推进的过程中,如何能打造出带有民族音乐元素特征的作品也就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带着具有湖南本地传统文化特点的音乐作品,才能引发人们的共鸣,让湖南民族音乐文化在世界音乐的行列当中脱颖而出,并引领世界音乐文化的潮流。因此,当前的文艺工作者不能束缚自己的脚步,在中外交流热烈的当下,除了要借鉴外国音乐元素,更重要的是要坚守民族特色,要创作更多优秀的民族音乐歌曲。这些作品一定是要能够代表传统文化的特点,要具备强烈的展示性,要让外国民众从中读取到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总之,这些民歌作品要成为中国文化的“名片”和“窗口”,要带着文化自信走向世界[7]。

(五)强化湖南民族民间音乐团体建设

民族民间音乐团体在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够让民族民间音乐的受众更加广泛,而且能深入地发掘音乐的艺术特征以及文化内涵。因此,相关部门要在政策倾斜、资金投入、活动兴办等各个方面强化对于民族民间音乐团体的建设。首先,文化部门要积极地承担起组建音乐团体的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注重民族民间音乐的特性,以发挥这些特性为出发点,去进行团体的组建,要寻找更加专业的演奏人员、演唱人员和表演人员,让团体具备更强的专业性。其次,音乐团体的建设要带有更多的亲民性,要积极地去进行相关的宣传工作,让民众当中的更多人群都能够参与进来,除了专业的歌手、演奏家之外,普通的音乐爱好者也要吸引进来,尤其是青年学生,团体的亲民性能促使民众对民族民间音乐更加了解和热爱。再次,相关文化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多举办和民族民间音乐相关的活动,在经济资源上多给予支持,并与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建设结合起来,扩大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力。最后,在进行团体组建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要以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音乐为出发点,时刻谨记这一原则,不能偏离,尤其不能为了组建团体而破坏了音乐艺术的专业性,同时,在活动项目举办的时候,也要注意虽然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平台实现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宣传,但是过程中绝对不能喧宾夺主,忘记初衷,盲目地举行各种花哨的活动,而忘记了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宣传和发扬[8]。

四、结束语

社会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发展是人类文明延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其中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当前民族民间音乐传承面临着种种机遇和挑战,相关文化部门必须正视这一点,为民族民間音乐创建更为科学的平台,塑造良好的发展和传承环境,让音乐立足于民众,并让观众和传承者形成互动体系,让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形成良性的循环,并且用完善传承的机制、培育广泛的受众基础、培养更多的传承人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手段,为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助推。

参考文献:

[1]谢墨晗,谢铁华.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刍议——以洞庭湖地区民歌音乐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2(13):55-58.

[2]李巧伟,张天慧.湖南常宁瑶族民歌的人文价值与传承[J].艺术评鉴,2020(03):50-53.

[3]俞婕.新媒体时代“4C”协同理论下的湖南民歌基因库构建与传承路径研究[J].黄河之声,2020(02):14-15+17.

[4]宋彦斌.“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南民族民间音乐传播研究[J].大众文艺,2018(12):46-47.

[5]许凯瑞.21世纪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流行化趋势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9.

[6]魏军,廖西琳.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推进高校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3(08):211-212.

[7]王桂芹.湖南土家、苗、瑶、侗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从湖南少数民族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谈起[J].艺海,2009(11):43-45.

[8]吕若舟.湘西土家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初探——以湖南湘西永顺县双凤村为例[D].中国音乐学院,2018.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传承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