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野下的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

2024-04-02 11:25郑吉颖
家长·中 2024年2期
关键词:物体理念科学

郑吉颖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与实施为义务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教学指明了前进与努力的方向。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当积极研读新一轮科学课程所倡导的诸多先进教育理念,并将其恰当、灵活地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其中,项目式学习作为新课标所倡导的先进教育理念之一,备受关注与重视,不少教师纷纷从教育实际出发,围绕项目式学习展开了大量探索,收获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也积极加入这一行列之中,获得了有关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的丰富认识与体会。本文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际经验进行的梳理与陈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为广大科学教师活用项目式学习理念组织科学教育实践提供些许参考与借鉴,切实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效,在助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同时,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落地。

一、小学科学践行项目式学习理念的可行性

(一)小学科学学科主张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是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态度责任一起共同构成了适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际的核心素养框架体系。也正因此,小学科学学科主张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形成探究实践能力。项目式学习便将具体的知识融于若干个探究性的项目中,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建构知识、锻炼能力、发展素养。可见,小学科学学科的特征及其核心素养要求与项目式学习的特点高度契合,这奠定了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践行项目式学习理念的可行性。

(二)小学生初步具备了项目学习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有了明显发展。这都便于学生围绕特定的项目展开探究,而不至于一頭雾水,不知从何下手。可见,小学生逐渐形成的各项能力,为小学科学教师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落实、践行项目式学习提供了充分的可能。

二、小学科学践行项目式学习理念的价值

小学科学教学中积极践行项目式学习理念,对于推动与优化学生的科学学习有着突出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常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缺乏充分的体验,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但在积极践行项目式学习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与学的过程融入了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学生由项目入手,充分参与到科学教学过程中,与教师进行互动、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便于学生迸发出浓厚的、持续的科学学习兴趣。在学习兴趣的推动下,学生自然能全身心地融入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中,奠定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的良好基础。

(二)深化学生科学学习理解

项目式学习一改以往将总结好的知识讲解给学生听的做法,将具体的知识融于一个个探究性较强的项目中,使学生在项目的驱动下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与知识进行互动的过程,更是学生建立知识框架、获得对所学知识深刻理解的过程。可见,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不再是浅显的“是什么”,而是突破本质,深刻理解“为什么”,由此,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自然便得到了充分保障。

(三)发展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多种方式解决具体问题,这不仅有益于学生建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与他人协作互助等能力进行了有效锻炼与发展。可见,依托项目式学习开展的小学科学教学,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推动学生的长远发展积淀重要力量。

三、小学科学践行项目式学习理念的策略

小学科学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采用恰当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以确保获得更佳的科学教学质效。

(一)研读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具体项目

项目式学习服务于小学科学教与学,这就决定了小学科学教师不能随意设置项目,任由学生操作,这样既会耗费宝贵的师生时间与精力,也难以达成有效的教育效果。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认真研读教材,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并据此精心设计与学生实际认知高度契合的具体项目。如此,科学设计的项目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驱动学生展开探究性活动,使其在此过程中获得锻炼与成长。

例如,在“声音是怎么传播的”这一节知识教学时,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科学观念:通过声音在空气、桌子、水中等传播的不同实验,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

科学思维:借助不同的例子,分析论证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探究实践:从实际出发,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现象,明白声音传播的基本特点。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树立正确的对比观,能通过对比获得想要的信息。

基于上述思维核心素养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探究项目:

项目一:准备一个闹钟、一个真空塑料袋。首先,定好闹钟,观察其在正常空气中产生的声音情况。其次,将闹钟放置到真空塑料袋中,使其处于真空状态,观察闹钟是否还会发出声音。

项目二:学生两两为一小组,一人把耳朵贴在课桌上面,另一学生在课桌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把耳朵贴在课桌上面的学生认真聆听声音,同时对比不把耳朵贴在课桌桌面上的声音,体会两种声音的不同。

项目三:轻轻敲击音叉,同时轻轻地用敲击后的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波动情况,感受水中音叉所发声音的不同。

这三个探究项目由教材上的“探索”板块演化而来,紧扣教学内容,同时与本节知识的核心素养目标高度契合,因此,能驱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声音传播背后的奥秘。这显然要比教师直接告知学生“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传播”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也能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二)合理划分小组,驱动学生合作探究

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而这往往需要学生相互间的协作,单靠一人难以达到预期中的理想效果。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学生小组,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驱动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合作探究,使其在合作探究中完成项目,在建构知识的同时锻炼各项素养与能力。

教师在实践中应当坚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小组划分原则,即同一小组内的学生要具备不同的“质”,包括不同基础、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等学生,这样同一小组内的学生才能互相弥补,形成统一的合作力量;不同小组应当“质”相同,这样才能公平、平等竞争,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如此,整个班级学生被划分成了若干小组,在精心确定好的项目的驱动下,在小组内共同发挥聪明才智,朝着同一项目目标而努力。

(三)给予精准指导,推动项目有序进行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到项目式学习中,要求教师赋能学生,给予学生项目式学习充分的时间、空间,以便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有所获、有所得。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完全放手,任由学生去做,须知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影响,极容易在项目式学习中遇到各种阻碍与困难。这时,教师应当给予精准的指导,给予学生科学、合理、及时的帮助,推动学生项目式学习的正常进行,切实为学生获得预期中的项目式学习效果保驾护航。可见,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样在项目式学习中至关重要。

例如,在“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这一节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项目:

项目一:思考在生活中见到过的物体在斜坡上运动的情景,想一想它们是怎么运动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项目二:搭建斜坡,预测小木块、小球、六棱柱等不同形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并进行操作,观察实际现象与预测是否一致。

项目三:增高斜坡的斜面,预测小木块、小球、六棱柱等不同形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并进行操作,观察实际现象与预测是否一致。

这三个项目同样由教材中的“探索”板块延伸而来,对于推动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观察到学生在实际项目进行中较为随意。如,在进行项目二、项目三时缺乏系统性,将所得到的信息与数据随意记录,以至于后续想使用时又不确定哪一数据、信息对应实际物体的运动情况,只能再来一次,消耗了时间与精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及时提醒学生,鼓励他们仿照所给图片的信息对项目中所得到的各项信息进行记录、整理,以确保其对应具体的物体运动情况且不会混淆。这一提醒给予了学生项目式学习极大的启示,推动着他们有条理、有逻辑地参与项目。与此同时,笔者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参与项目时并不是轻轻地将物体放在斜面上的顶端,而是用力推一下,这显然会影响了物体的实际运动情况,对此,笔者及时提醒,纠正学生的这一错误做法,以示范的方式引导他们将物体正确放置于斜面的顶端,确保其自然的、真实的运动情况。

如此,相关精准提醒使学生在上述项目中都能规范操作,在对比不同现象并对其进行分析中,切实领悟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系:斜面增高,相同物体的运动方式不变,但其运动速度会加快。这充分证明了教师的指导对于推动项目有序进行,使学生获得预期中项目学习效果所具有的突出作用。

(四)搭建展示平台,鼓励分享项目成果

作为群体中的一员,总是想向外界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这是个体内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但是他们同样具备展示自我、呈现自我的主观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一心理,在他们进行了积极、主动的项目式学习之后,为他们巧妙搭建展示平台,借由平台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项目式学习成果。这构成了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极为重要的一环,有着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动物的繁殖”这一节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由教材中的“拓展”部分延伸出如下项目:

项目一: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动物,生宝宝前一般都会给自己建个“家”。查阅资料,了解几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一般选择在哪里建“家”。

项目二:调查人类有哪些行为会毁坏动物的“家”。

项目三:请写一封建议信,倡议保护动物们的“家”,為它们创造温馨的生存环境。

在上述项目的驱动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项目,且获得丰富的成果。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专门抽出一节课,鼓励学生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在展示项目成果的过程中,学生全身心投入,积极而主动。这既是对学生本次项目式学习的一次肯定,还是学生对外展示自我的有利契机,能够驱动着学生加深对本次项目式学习的认知与理解,更对他们后续产生持续的、浓厚的项目式学习热情形成了积极、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展示自我,对于推动项目式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引导总结,明确后续努力方向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中成长的,项目式学习亦然。学生有的时候会得到成功的经验,有时候也会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达成预期效果,无论何种情况,都是学生学习中宝贵的财富。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这些财富,将其转化为有效的学习资源,从中取长补短,明确日后项目式学习应当努力的方向,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水平具有积极影响。

例如,在“磁铁的两极”这一节知识教学时,本课涉及磁极与方向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项目的形式探究具体的知识点。在结束了项目式探究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梳理并总结在项目式学习中的收获及不足。有的学生总结:“项目操作中,只进行了一次实验,感觉不太合理,实验最好多操作几次,多次出现相同的结果更能说明正确性”。这便是学生由项目式学习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对其日后在科学项目式学习中重复若干次实验获得精准的数据结果显然产生了积极影响。如此,学生既从总结中提升了本次项目式学习质量,也确保了后续项目式学习的质量。

四、结语

项目式学习理念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有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可持续化的发展。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当从自身教育实际出发,以新课标为依据,巧妙融入项目式学习,助推学科教学、助力学生成长。在后续的教育实践中,笔者将继续针对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以个人之研究推动项目式学习理念被更多的教师同仁所关注、所运用,促使其更好地落到教育实处,为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贡献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
物体理念科学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科学拔牙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