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书强
摘要:塔式起重机简称塔机、塔吊,是将动臂安装于高耸塔身上部的旋转式臂架型起重机,是集施工中材料的水平、垂直运输以及全回转多种功能于一身的起重设备。建筑塔吊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施工现场,塔吊救援也日渐成为消防救援队伍常见的救援类型。如何快速高效开展塔吊事故的救援行动、提升救援行动效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结合日常训练、执勤战备工作中的所思所学,以上海市奉贤区某建筑工地发生的一起典型救援事故为例,通过对塔吊救援过程的复盘推演,研究提升塔吊事故救援方法,提出提高救援效率的对策建议,为消防救援队伍处置此类救援提供参考。
关键词:塔吊;高空遇险;消防救援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4)02-0041-04
2023年2月24日20时46分,位于上海市奉贤区一安置小区在建工地一塔吊操作人员因突发疾病被困于塔吊驾驶室,总队指挥中心先后调派庄行1号(组装泡沫车)、庄行4号(云梯车)、江海3号(抢险车)、奉01指挥车等共8辆消防车48名指战员前往处置。本次救援历时近2h,采用绳索从内部通道下降救援的方式成功救出被困人员,救援行动被中国消防救援微信公众号[1]、文汇报、劳动观察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1 塔吊基本情况
塔吊构造。塔吊的组成结构主要有金属结构、电气系统、工作机构和安全装置等部分。结构部位又由基础节、标准节、外套架、上下回转总成、驾驶室、起重臂、平衡臂、塔帽等组成,分为销轴连接或螺栓连接两种连接形式。
塔吊的分类。塔吊因功能需求不同,按照不同的标准,按回转支承位置、变幅方式、底架固定情况、升高方式分为四种不同类别。
塔吊技术参数。救援现场塔吊工作最小幅度为1.5m,最大幅度为50m,尾部回转半径11.5m,附着状态下最大起升高度100m,见图1。
塔吊内部垂直空间情况。救援现场塔吊标准节的尺寸为1.5m×1.5m×3m,内部还有坡度近乎垂直的楼梯,每一节的底部有安全平台转换区,见图2。
2 塔吊事故实战救援难点分析
通过对此次整个事故救援全过程的复盘分析,此次塔吊事故救援具有救援时间要求高、被救人员协助能力弱、场地条件受限等特点。
救援时间要求高。被困人员突发脑出血,这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对于被困人员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到场时被困人员发病已有一段时间,对救援人员救援速度提出了高要求。
被救人员协助能力弱。被困人員完全失去自我意识无法配合救援人员施救的开展,并且体重较重,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对其转身、搬运等救援动作均存在较大困难,加之救援现场处在塔吊标准节内可容纳救援人员较少,增加救援难度。
场地条件受限。一是施工现场各种建筑材料堆放于路边阻碍救援车辆通行,二是内部道路尚未硬化无法承载举高消防车重量,三是工地上方存在乱搭电线情况不具备举高消防车作业展开的条件。四是塔吊标准节的尺寸为1.5m×1.5m×3m,平台操作面最多容纳2名救援人员,且上升救援通道为塔吊标准节内部坡度极陡的楼梯,救援行动受限于场地条件难以开展大规模救援。
专用装备配备缺乏。一是常见的救生气垫能够有效作用的最大救生高度通常不超过20m,被困人员所处高度已超过救生气垫救生极限。二是举高类消防车的作业高度通常为54m,部分情况下被困人员所处高度远不止于此。三是当前高空绳索救援装具需使用绳索、滑轮、安全钩、担架等器材现场制作绳索救援系统,对救援人员操作技术要求高、制作时间长,缺乏专用便捷高效的高空救援专用装备。
针对性训练不足。一是受消防站场地限制,站内普遍没有同类型灾害事故救援的训练场地设施。二是根据作战训练安全要求,基层消防救援站开展高空事故救援相关训练较少。基于此消防救援人员缺乏实战及针对性训练经验,在遇到同类型的事故救援时底气不足。
3 事故救援经过
此次事故救援总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场询情,做好警戒。到场时通过对现场知情人的询问,了解到现场被困者为1名男性,当前所处位置为塔吊操作室内。由于身体原因突发疾病正处于昏迷当中,消防到场时已经昏迷约15min。因现场围观人员较多,救援人员配合到场民警一起做好现场警戒工作。
第二阶段:现场侦察,研判措施。现场指挥员对被困人员所处塔吊周围进行侦察,现场为在建工地,周围基坑、道路、高空情况复杂,后带领攻坚组队员及1名120急救人员攀爬至塔吊操作室,经观察操作室所处高度距地面约为35m,发现被困人员已无意识,且被困人员体重较重近90kg,经急救人员初步判定可能为脑出血。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初定四种救援方案[2]。
救援方案一:使用举高消防车架设登高平台作业面救援。优点:机动灵活、升降速度快、操作简单,能快速到达救援现场展开救援。缺点:对场地、空域、天气等要素要求高。经研判现场为在建工地基础打桩阶段,道路尚未硬化,难以承载举高消防车重量,不具备举高消防车展开条件。
救援方案二:利用绳索制作斜下救援系统救援。优点:受场地影响小,可减少队员体力,提升救援能力。缺点: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对于不熟练者救援难度大。经研判现场被困人员所处高度太高斜向距离太长,同时地面处未找到合适地点制作锚点,没有绳索斜下救援展开条件。
救援方案三:利用塔吊自带升降斗转运被困人员救援。优点:充分借助现场塔吊自身设备,使用快速便捷。缺点:升降斗与操作室之间存在最小工作幅度1.5m的距离,人员转运过程中需跨越这一危险距离。经研判被困人员近90kg的体重在转运至升降斗过程中风险较高。
救援方案四:使用绳索从标准节内部垂直下降救援[3]。优点:安全性高、稳定性好、可操作性强、救援人员在内部可对被困人员进行交替转运。缺点:救援时间长。经现场指挥员研判此方法最为安全可靠。综上决定采取绳索从标准节内部垂直下降救援的方式开展救援。
第三阶段:确定方案,开展救援。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采取使用绳索从标准节内部垂直下降的救援方式。指挥员带领1名班长(7号员)、1名安全员(6号员)攀登至被困人员下一层,并做好限位措施。6号员利用绳包将救援器材吊升至被困人员下一层,7号员携带器材至被困人员上一层制作双绳下放系统。见图3。
双绳下放系统制作方法:
第一步,7号员寻找2处牢固部位,用绳索护垫对制作固定支点部位进行保护,利用扁带制作1号、2号支点并扣上D型钩。见图4、图5。
第二步,制作双绳下放主系统。首先制作主系统,用绳索穿过D4(8字环)后,D4(8字环)扣于制作好的1号支点的D型钩内,并将支点的D型钩上锁。再用第二套绳索穿过8字环内,将8字环扣于制作好的2号支点的D型钩内,并将支点的D型钩上锁。见图6、图7。
第三步,再次寻找2处牢固部位,用绳索护垫对制作固定支点部位进行保护,用扁带制作3号、4号支点并扣上D型钩,利用两根鸡爪绳在双绳下放系统的主、副系统上制作普鲁士结,分别扣于3号、4号支点的D型钩内,并将D型钩上锁。见图8、图9。
第四步,取主、副系统的绳头,分别制作双股8字结,扣上D型钩,做好安全检查后,下放至被困人员处。见图10、图11。
多功能救援担架固定被困人员方法:
第一步,指挥员、安全员分别位于被困人员两侧,指挥员翻动被困人员使其侧卧,安全员展开多功能担架置于被困人员背部,会同指挥员翻转被困人员,使其平躺在多功能担架内。第二步,指挥员、安全员分别从头、脚两端依次收紧身体和脚部固绑带,防止人员滑落。第三步,指挥员利用1根4.5m绳两端绳头分别在被困人员脚部两侧的多功能担架孔洞中制作单套腰结进行固定,并在绳索中间处制作双股8字结;安全员利用1根4.5m绳两端绳头分别在被困人员头部两侧的多功能担架孔洞中制作单套腰结进行固定,并在绳索中间处制作双股8字结。绳索制作完毕后,指挥员将2个双股8字结,扣于7号员下放的主副系统D型钩内并上锁(D型钩开口方向不得相同),见图12。第四步,安全员会同7号员将主、副系统收紧(主、副系统收紧后,被困人员呈头高脚低的状态,可根据救援现场空间限制,合理调整担架角度),指挥员待被困人员双脚离地后,示意安全员与7号员做好下放准备。做好安全检查后,由3号指挥员指挥下放。下放过程中,主、副系统操作员同步下放,并每层设置人员对被困人员进行牵引。第五步,将被困人员下放至地面后。由地面人员将被困人员移交至医护人员进行检查。
4 塔吊事故救援处置程序与建议
一是接警调度迅速准确。接到群众塔吊高空遇险事故的警情后,指挥中心要准确、迅速地调派力量,结合高空抢险救援實际情况集中、合理地调集救援力量,忌讳分散调派,高空抢险救援力量调度宜精不宜多、宜全不宜缺,特别是举高消防车应第一时间调派,如果是夜间还应同步调派照明车。
二是信息搜集及时有效。消防救援人员应充分利用好现场所有的救援力量,分配好救援任务。到场后第一时间联系现场公安民警做好现场警戒,疏散围观群众与车辆,对现场秩序进行维持。同时还应迅速对现场进行侦察,做好各类信息的收集,与医务人员一起对遇险人员进行身体状况研判,掌握遇险者当前身体状况、所处位置、心理状态等情况,了解遇险的原因,积极联系家属到场,为快速确定所要采取的技战术救援措施提供依据。
三是救援方案安全可靠。救援方案不能唯一,须有多种备选方案确保救援顺利完成。进行登高救援作业时,消防救援人员首先要做好个人自身安全的防护,然后才能去开展有效的救援工作。否则不但自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更会危及待救助遇险者的人身安全。要指定专人对登高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情况进行细致检查,同时要密切关注遇险者及高空环境状态的变化,一旦发现险情变化,及时发出警示信号,提醒登高救援人员做好紧急避险措施。
四是辅助救援手段多样。接到此类救援事故警情,消防救援队伍要发挥好“119、110、120”三警联动的优势,及时主动地与公安、医疗急救取得联系,同时可以申请心理专家等社会救援力量到场增援避免单打独斗。公安民警到场后负责现场的警戒,为救援现场提供良好的救援环境,以及遇险群众个人与家属信息的查询方便救援人员多方面了解信息多方式展开救援。医务人员到场后负责遇险人员生命体征的判断为救援人员采取的救援手段提供建议,以及人员获救后的医疗救护。通过专家心理辅导防止精神失控、民警协助解决问题满足现实需求防止情绪突变、亲人到场进行亲情抚慰防心理落空等多种手段对消防救援行动进行辅助救援。
五是实战训练常态开展。日常训练开展要贴近于实战,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理论自学、观看视频、邀请专业老师授课增强队员高空救援理论功底;训练演练场景模拟实战化,结合队站现有装备探索不同场景下不同方式救援,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装备的作用和潜力,提升队员救援处置能力。
六是舆情应对客观快速。在消防等部门还未对外发布相关信息前,一些现场围观群众可能就将现场相关信息发布于网络。因此,现场救援人员要加快救援进度,减少事故处置时间,避免虚假消息在网络上发酵。同时,要遵循规定的流程,通过官方渠道主动及时地将客观、准确的信息向公众通报,对于网上出现的错误信息要及时辟谣,减少不良舆情的发生。
5 结束语
目前,我国对于此类塔吊救援还没有专门的操作规程作为参考,这也是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需要为之努力的方向。本文从塔吊基本情况、塔吊事故消防救援处置难点分析、事故救援经过和救援处置程序与建议四个方面做了粗浅的介绍及提出了浅薄的想法,期望能够给当前消防救援队伍在塔吊相关的高空救援专业化发展建设起到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消防救援.30米高空!3小时!救人![EB/OL].https://mp.weixin.qq.com/s/kdgY5aDp5BBehrqZCs-w5g.
[2]陈松,黄东方.高空遇险事故应急救援处置研究[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0,38(6):662-666.
[3]周栩羿.消防部队绳索救援技术应用分析[J].中国应急救援,2015(5):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