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赵晓波(1986-),女,河南郑州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从事音乐表演研究。
摘 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更加重视对精神和娱乐的需求,对音乐的追求也大幅度提升,以此来提高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在当前音乐发展模式下,不同唱法之间的有效融合成为主要趋势,如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良好的演唱效果。对世界著名音乐剧《歌剧魅影》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分析与研究,会发现该剧以美声唱法为主,巧妙地将传统唱法和流行唱法融入其中,不仅深化了唱法的内涵,还提升了《歌剧魅影》的艺术效果与价值,增强了人们的体验感与审美意识。对此,如何将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紧密结合起来成为现代音乐创作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歌剧魅影》为例,对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的概念展开了分析,并研究了该剧中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具体融合,为后续音乐剧创作与演绎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声唱法;流行唱法;二者融合;《歌剧魅影》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2-00-03
现如今,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的艺术欣赏视野与范围逐步扩大,有很多西方优秀的音乐作品进入国内,并受到国人欢迎和喜爱。在音乐发展历程中,音乐剧一方面可以直观地将表演者的个人情感、经历以及所要表达的情绪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还丰富了音乐市场,满足人们对艺术的多样化需求。音乐作品的演绎需要唱法的支持与帮助,美声唱法作为极为重要的唱法之一,在音乐作品演绎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四大经典音乐剧之一《歌剧魅影》一直受到国内外人们的欢迎,美声唱法在其中极为常见,要想促进该音乐作品可持续发展,就要与时俱进,将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有机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二者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逐步达到1+1>2的效果,让两种唱法碰撞出新的火花,逐步给人们带来艺术性、价值性以及审美性较强的音乐作品,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与互动,为音乐艺术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一、美声唱法概述
通过对美声唱法展开细致的分析与研究,不难发现美声唱法又被称为“柔声唱法”,从字面意思上我们可以将该唱法理解为利用柔美的声音进行演唱,为听众营造出一种温柔舒适的氛围与环境。美声唱法要求演唱者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演唱,闭合好自己的声带,让自己在歌唱过程中以最为放松的方式进行演唱[1]。演唱者在具体应用美声唱法进行演唱时,需要找到自然声带闭合和流畅气息之间的契合点,并以此为基础,真正做到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及相互影响,促使自己的声音能够顺着一条比较舒畅的管道在头部上方自然地释放出来,增强演唱效果,逐步完成演唱目标与任务。
在音乐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时期背景下会有不同的音乐唱法,唱法类型具有多样性与丰富性的特点。例如,在16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期间,意大利出现了意大利美声唱法,在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对意大利美声唱法进行创新与优化,促使意大利美声唱法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并在19世纪进入了黄金时期,在音乐艺术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并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2]。现如今,各个国家的作曲家在开展创作活动过程中,勇于突破自我,推陈出新,对基本的美声唱法进行了创新与完善,逐步提高了美声唱法的应用价值与演唱效果,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具有特殊性、创意性以及先进性等特点的唱法系统,为后续音乐创作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与帮助。
美声唱法在音乐歌曲创作与表演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同时在其中发挥着关鍵性的作用,美声唱法讲究的是将纯粹通透的音质、柔亮圆滑的颜色以及连贯通畅的乐句充分展现出来,不过多地进行演绎,注重演唱的自然性与舒适性,美声唱法的特殊性与特色性相对较强。演唱者在利用美声唱法进行演唱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呼吸训练、发声练习以及歌唱语言等,只有掌握好上述三个方面,才能够自然地进行演绎,达到预期的演唱效果。通过对中国传统声乐论著进行分析与探讨,我们会发现其中强调歌唱者要注重呼吸,并理解呼吸在歌唱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想要达到悦耳的效果,就要对呼吸的节奏、方式以及气息进行严格的把控和协调,通过呼吸为听众营造出舒适的氛围。若想达到上述效果,歌唱者在日常锻炼与演唱过程中,要灵活地呼吸,努力掌握呼吸锻炼方法,为后续演唱活动优质开展扫清阻碍道路。
二、流行唱法的相关概述
流行唱法是社会进步与发展下的新事物,流行唱法又被叫作通俗唱法,是“流行歌曲唱法”的简称,从字面上可以将其理解为能够被大众群体所接受并流传唱的一种演唱方式,具有一定的大众性和流行性的特点[3]。流行唱法的主要内容是指演唱者可以自由地根据自身的情感和所思所想,对自己最原本的声音进行优化与创作,将自身的真实情感、演唱个性以及作品的中心主旨充分展现出来。在当前音乐剧创作和演唱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演唱者应用流行唱法进行演唱,将流行唱法的内在价值与优势功能充分展现出来,对声音、气息以及个人情感进行规范合理的调控,严格坚持并遵循真实自然、柔美舒适以及咬字清晰等原则进行演唱,确保演唱效果与预期效果相符,从而满足新时期背景下人们对音乐的追求与实际需求,为音乐剧高效发展与广泛传播贡献自身力量,提供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支持。
流行音乐最早起源于欧洲,在当时情形下,流行音乐的风格、内容以及形式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与限制,当时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音乐风格,备受人们的喜爱与欢迎。在19世纪期间,欧美大陆工业文明不断推进,在这一过程中有很多阶层和文化逐步兴起,早期的流行音乐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为后续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与动力。在19世纪后期,音乐题材和元素进一步扩展,流行音乐在美国的音乐市场中大放光彩,不断壮大,在类型方面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其中主要包括摇滚、民谣、舞曲、说唱以及爵士等其他类型,并借助更加科学先进的传媒手段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个新世界音乐舞台,流行唱法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当进入20世纪30年代,流行唱法出现在我国的港台地区,并被广泛流传,后来才进入大陆,被大陆的人们所接受和学习。流行唱法的受众群体大多数为青年人。现阶段,人们所接触到的流行唱法是经过不断推广与创新而来的,发声体系更加系统和自由,将其科学规范地应用在音乐句当中,能够展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流行唱法的特殊性在于注重和强调演唱者在自由演唱时的本质颜色和个人情感,在演唱技巧方面与美声唱法的关键性因素有着相似性,同样都注重演唱者的气息、发声以及咬字情况,这三个因素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流行唱法,都极其重要,缺一不可。演唱者在正式开展歌唱活动过程中,气息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气息的规律、把控情况以及频次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演唱效果,所以演唱者要格外地注重自身的气息做好协调与把控工作。流行音乐的节奏较为自由,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可以对气息进行调节,保障气息始终保持连贯通畅[4]。流行唱法的爆发腔体主要集中在口腔、鼻腔以及胸腔上,在进行演唱时可以不用像美声唱法那样过于强调声音的影响力和穿透力,而是借助麦克风或音响等设施来扩大演唱声音的传播范围,以音乐的形态与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提高听众的满意度有着重大作用,流行唱法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
三、《歌剧魅影》中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的融合
音乐剧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自身的综合性较强,是多元性、商业性、艺术性、现代性以及观赏性的结合体,对提高人们娱乐生活水平和促进文化长远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5]。音乐剧与其他音乐作品类型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音乐剧是将戏剧、音乐以及舞蹈等因素深度融合,以更好地展现出美的内涵与表现力,音乐剧的灵魂是音乐,同时音乐是表达审美最直接的方式,如果音乐与音乐剧的主题不符或者风格不搭,将会严重影响到音乐剧的舞台效果与表演质量。所以,演唱者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自身具有良好的发声方法与技巧,在掌握声音技巧的基础上,将不同唱法的优势结合起来,真正创作出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音乐剧作品,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带动音乐文化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在音乐发展过程中,曾有四部音乐剧成为经典作品,被广泛流传和喜爱,具体包括《悲惨世界》《歌剧魅影》《猫》《西贡小姐》[6]。这里以《歌剧魅影》为例,从演唱技巧的角度出发,对该作品展开全面的分析,加深人们对该作品精髓的认识与理解。
现如今,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不断融合与发展,逐步成为音乐剧创作与演唱的主流趋势。通过观看《歌剧魅影》这一作品,我们在很多环节中都能够感受到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融合带来的优质效果,该作品在形式上对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进行的深度融合。通过观看歌剧的第一幕,观看者会看到歌剧的女高音在私下演唱咏叹调,而魅影想让女主角演唱该曲子,在私底下让大屏幕掉落并砸在女高音的身上,使其受伤,在此种情况下所演唱出来的效果较好,能感染众人,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与欢迎。通过这种跌宕起伏的剧情让表演者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演唱方式,前半部分的女高音使用了美声唱法,在实际进行演唱过程中头腔共鸣性较为强烈,声音更加饱满;后半部分女主角则是将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结合起来进行演唱,在演唱过程中声音能够做到收放自如、柔美灵活,给观众的感觉就像是日常说话或是叙事,与前半部分美声唱法进行对比,头腔的共鸣性较为薄弱[7]。将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进行合理的比较,会发现流行唱法的本质是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创新而来的,将流行音乐的演奏特点和因素科学系统地融入美声唱法当中,可以弥补美声唱法中存在的不足与漏洞,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声音的感染力。正是因为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的有机结合,才创造出如此美妙的舞台效果,形成经典作品,既保留了原本作品的优雅,又拉近了音乐剧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在情感和思想上与观众产生共鸣,有效扩大音乐剧的影响范围,逐步取得了良好的舞台效果。
通过分析音乐剧《歌剧魅影》,我们会发现较为经典的演唱桥段都是在传统美声唱法的基础上融入一些流行音乐的风格与元素,同时借助流行唱法的风格特点表达出来的,演唱者在具体演唱过程中,不但将自身的声音以最自然、流畅以及放松的状态呈现出来,而且当剧情进入高潮时,他们能够科学准确地自身的情感和歌剧的中心思想,同时严格掌控剧情的节奏。该作品的表演,借助了现代的麦克风和音响等设备,从中体现了流行音乐的特点,借助現在设备的优势与功能将情感发挥到极致。此种表现形式,将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的特点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出表达音乐情感与情绪的重要性,当进入低音部分时,演唱者充分合理地利用流行唱法,将自身最为真实的声音呈现出来,抒发个人真挚的情感,增强演唱的亲和力;当进入高音或是超高音部分时,演唱者将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结合起来,通过美声唱法来扩大自己的腔体,增强声音的饱满性和穿透性,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作品表演中,促使观看者在观看音乐剧时能够从中学习到某种精神,演唱者通过深化内涵将音乐剧作品的内在价值与核心思想充分发挥出来。
将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有机融合,可以创新与优化歌剧舞台的表现形式,有效摆脱传统歌剧舞台表现形式的控制与束缚,以最新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同时还可以丰富音乐剧的内涵与情感,并与观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在思想意识层面产生共鸣,有效帮助观众释放生活压力与工作压力,丰富娱乐生活。
四、结束语
在全球化过程中,音乐剧经过多个世纪的进步与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以及演唱技巧等方面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的融合趋势不断强化,音乐剧的观赏性、娱乐性、艺术性以及商业性等特点也在逐步成熟和完善,在全世界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上文对美声唱法和现代流行唱法进行了一一解释,并阐述了两种唱法融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歌剧魅影》为例,让人们与音乐创作家认识到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融合的重要作用。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相融合的方法被国际所接受与认可,各国和各地区的演唱者都在使用该方法,其摆脱了传统元素刻板的表现形式,将流行音乐的很多要素都融入舞台剧表演当中,为音乐剧表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更为优质地为观众提供舞台剧,让人们切实感受到艺术的内在魅力与文化价值,拓宽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方向与空间,使今后舞台剧音乐向先进性、创新性以及艺术性方向转变与发展,精准扩大音乐文化的影响力与影响范围。
参考文献:
[1]于洋.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融合——以音乐剧《歌剧魅影》为例[J].艺术大观,2023(16):43-45.
[2]赵楠.音乐剧《歌剧魅影》中美声唱法探究[J].普洱学院学报,2022,38(03):61-63.
[3]刘涛.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演唱特点的分析以及融合研究[J].明日风尚,2022(02):17-20.
[4]杨嘉莹.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演唱特点的对比研究[J].戏剧之家,2022(02):73-74.
[5]金思含.美声唱法与流行音乐演唱相结合的运用[J].参花(下),2021(12):81-82.
[6]李想.美声唱法与流行音乐演唱协同效应研究[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1(07):26-28.
[7]姚爱民.美声唱法在流行音乐演唱中的作用[J].艺术大观,2021(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