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压力愈发加大,严重的市场同质化竞争、有待提高的从业人员素质和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中铁十四局集团青岛工程公司向远图强,依托南宁片区项目群打造了“一核双驱两翼”的特色项目管理文化,通过牢固树立“创新与诚信”的核心价值观,优化形成兼具内生和外延动力的“双轮驱动”,强化提升党建纪检“两翼护航”的保障能力,真正实现了以文化强企、以文化铸魂的发展目标,成功打造一支“善作善成”的现代化建设铁军队伍,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简介
中铁十四局集团青岛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四局青岛公司或公司)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铁建旗下的中铁十四局集团,集团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四师, 1984年由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 2001年改制为国有控股的现代企业。公司具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铁路工程、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公路路基工程专业承包一级,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资质,下设天津、和田、漳州、华南、晋源、诚红、焊轨、混凝土分公司等8个分支机构及60余个工程项目群。公司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4.89亿元,利润总额1.17亿元。
公司是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用户满意单位、山东省用户满意单位、山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连续4年进入中国铁建工程公司营业收入20强,多次获评中国铁建项目管理先进单位。2019年至2022年,公司先后荣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全国市场质量信用AA级用户满意企业、全国设备安全管理标杆企业、全国“安康杯”优胜集体、第四批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山东省省直机关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山东省先进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质量管理先进单位、青岛市城阳区青岛市总部企业、青岛市“经济发展突出贡献企业”等荣誉称号。
公司下辖的南宁片区项目群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项目总额近18亿元,主要包括:多氟多产业用地土方平整工程(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比亚迪45GWH动力电池二期用地场平工程项目、威宁青运村中学项目、南宁学院学术交流中心增加副楼项目、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项目、鹿寨至钦州港公路(柳州至覃塘段)TJ-5标项目等。其中,多氟多产业用地土方平整工程(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比亚迪45GWH动力电池二期用地场平工程项目、江南39号路项目是南宁市加快推动工业换道超车的关键举措;南宁学院学术交流中心增加副楼项目、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项目是为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政产学研”深度融合而搭建的重大创新平台,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节点。南宁片区项目群所属项目类别不一、分项繁杂,体量大、工期紧,政治意义大、管理难度高,对企业建立规范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和形成拥有强大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一核双驱两翼”项目管理文化的实施背景
(一)新形势下建筑企业提高竞争实力亟需创新与诚信的核心价值观统筹引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依靠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的“要素驱动”模式已难以为继。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来看,仍属于粗放式劳动密集型产业,思维保守、故步自封、信用缺失、不求精益只求利益的现象制约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建筑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建筑企业亟需厘清发展思路、锚定核心价值理念,以创新不断推动竞争实力提升、以诚信不断净化发展环境,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十四局青岛公司将南宁片区项目群作为深化改革的排头兵、桥头堡,提出建立“以创新为根本动力推进企业发展,以诚信为最大智慧赢得天下用户”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观,在“创新与诚信”上再度聚焦、深度发力,积极探求创新之道,营造全员创新氛围,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施工效益;加强诚信机制建设,全面提升信用形象,努力实现“守信得益”的良性循环;将“创新与诚信”做为工作主题主线,使员工队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效增强整体协作性,形成拳头效应。
(二)新形势下建筑企业扩增效益空间亟需兼具内生和外延双重能量的有力驱动
在我国从计划经濟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建筑业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领域,率先成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持续增长,产业集中度持续上升。但在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保持稳定且产值不断攀升的同时,受制于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利润空间在逐年压缩,产值利润率从2014年最高值的3.63%持续下滑至2021年的2.92%,“产值的巨人”和“利润的矮子”成为建筑企业的显著标志,市场的任何波动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十四局青岛公司预见到这一危机,以南宁片区项目群这一具体生产经营单元为试验田,清晰研判、规划内生和外延的增长路径,并在管理文化理念中融入固化,推动发展潜能持续释放。内生式增长,重点在于向管理要效益,搭建全开放式信息化平台,通过精进大数据管理和应用,全方位优化施工管理,实现“数字建筑”下的大成本精细化管控;外延式增长,重点在于提升“质量、安全、效率”等隐性品牌影响力,严格控制施工工序,全面保障施工质量,规范履行验收流程,以优质工程展现国企担当,确保主责主业和社会责任实现“双丰收”。
(三)新形势下建筑企业强基筑底稳步发展亟需党建与纪检两翼护航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发挥好在国民经济中的“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用高质量党建引领国企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中铁十四局集团所承建的各工程项目,广泛存在施工规模大、参建队伍多、管理覆盖广、协调难度高、政治意义大等特点,唯有党建引领才能将项目群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与此同时,建设项目因投资金额大、资金流动快、经济活动频繁,向来被称为易发腐败现象的“高危地带”,唯有实行纪检监督才能确保项目稳步前行。此外,党建工作还是彰显国企身份与担当、连接贯通社会各方资源的红色纽带。党建、纪检两翼护航,成为加强项目管理、推进项目建设、提高项目效益的重要保障。
十四局青岛公司坚持党建引领文化建设,推动南宁片区项目群党建工作和文化建设相互融合、互相促进。通过大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等落地转化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工作任务上;把全党高度集中统一的思想意志、凝心聚力的思想优势落地转化到企业全体党员和广大员工的思想共识、价值共识、行动共识上;把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动员能力等组织优势落地转化到企业的组织效率上;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作风优势落地转化到企业战略执行力上;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落地转化到用户满意、员工满意上。
二、“一核双驱两翼”项目管理文化的建立实施过程
(一)将“创新与诚信”理念融入企业核心价值观,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一核”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诚信是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立足之本。项目群将“以创新为根本动力推进企业发展,以诚信为最大智慧赢得天下用户”作为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明确目标导向,找准工作突破口和切入点,实现高效管理和优质履约。
1.坚持创新赋能理念,协同创新促发展
项目群将创新赋能理念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以推动项目持续性提质增效、创新优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以提高员工自主创新意识和技术业务水平为核心,加大部门间协同创新力度,立足各部门专业优势成立创新工作小组;制定创新激励措施,面向基层职工开展“五小四新”、创新改善提案征集等活动,充分激发全员热情,合力实现价值创造。
在创新文化的引领下,针对多氟多产业用地土方平整工程(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和比亚迪45GWH动力电池二期用地场平工程项目均建设规模大、技术难度大、建设要求高、地质地貌特殊等问题,创新工作小组成员聚焦实际施工问题深入开展技术研究,对施工工艺、规程措施、系统优化等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再革新、再升级、再优化、再完善,成功破解了在喀斯特地貌影响下的最小安全距离75米控制爆破难、泉眼多发喷涌封堵难、地下管线复杂施工难等各项难题;将无人机测量与BIM技术相结合并进行深度推广应用,在提高测量精度的同时,有效节约成本,大力提升工效。
在南宁学院学术交流中心增加副楼项目及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项目施工过程中,创新工作小组创新运用铝膜、爬架(钢防护网)井字升降式布料机,攻克技术难关;构造柱采用软质泡沫海绵贴条封边,墙体马牙槎最下面的砖采用预制切割45°斜面做法,剪力墙、柱子等采用存钢管加固措施,大幅提升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利用大气环境监测多合一扬尘噪音气象检测仪,对校区内PM2.5、PM10、TSP.噪声气象要素参数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测,全力打造绿色环保工地。
2.坚持长效诚信建设,优质履约铸品牌
诚信文化始终贯穿整个项目过程。与监理、设计院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上最大可能为业主提供增值服务。对施工队伍确保服务、管理“双到位”,既加强培训管理,又根据工程实际对队伍结构、管理模式、劳务来源、机械设备等进行细致策划,避免出现交叉施工干扰或工序安排不当增大成本现象。领导班子时时关注现场安全、质量、工期、技术、成本及资源配置情况,推动“以天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节点”模式,确保施工生产高质高效。
项目群建立了涵盖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综合评价量化管控机制。安全方面,重点对开展工人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排查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现场安全管理措施等日常安全管理行为进行量化评价;质量方面,重点就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配置、施工作业人员技术水平、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技术规范、施工验收、使用材料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以及最终建设成果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等进行量化评价;诚信方面,重点对施工队伍是否按照合同履约、是否按时按质完成施工进度、工程造价控制是否合理以及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进行量化评价。综合评价量化管控机制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履约率,为公司品牌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梳清内生、外延增长“双轮驱动”路径,推动发展潜能持续释放
1.向管理要效益,實现内生式增长
针对目前建筑工地现场危险系数高、智能化程度不够强的问题,南宁片区项目群坚持贯彻创新理念,搭建全开放式信息化平台,不断赋能业务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建筑”下的精细化管控。
信息化平台承载汇集了管理过程中零散的数据信息,打通各部门壁垒,实现数据共享,提升整体工作效率。过去,一旦出现问题,只能通过电话、微信、邮件来沟通,事后追溯数据不全,相关责任人也只能涉及部分数据,无法展示给所有部门人员看,不便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开放式信息化平台汇集进度施工、质量、安全、劳务用工、材料使用、资金支付等数据,不仅使各项数据有记录、可追溯,还减少了施工环节中的冗余步骤和重复接口,有效解决施工管理差、协作效率低等问题,工作效率提升超过30%。
以质量/安全管控流程化协作为例,明确清晰的管控流程后,从记录问题到下达整改、审批、完成,每个事项流程节点的负责人都能收到待办,并可在线上直接处理,各部门也能实时看到整个流程数据,一旦出现问题,能够有迹可循,快速找到具体责任人及时高效处理。
同时,业务数字化破解了空间和时间管理障碍所造成的成本控制难问题。各工程多工种多版块,区域分散周期长,各项成本投入复杂,测算环节繁多,项目群加强经济活动分析,按时组织各部室和施工班组长等关键人员召开周例会,通过每周数据对比,充分发挥数据辅助决策价值,严格把控现场施工费用和项目间接费用支出,实现精密动态监管,使大成本管理不断走向深化、精细化,多点位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以设备管理为例,一物一码,扫码即可查看最新档案。设备档案管理、报修、巡检、保养,全流程覆盖,随时监控,高效点检巡检自定义提醒,确保工作有效执行不被遗忘。
以采购和消耗为例,各项材料库存随用随记,实时汇总,每一笔消耗均可实时监控并溯源,从根源上精准把控消耗量和节超率。
2.以品牌赢市场,实现外延式发展
为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大力培育市场、巩固市场,项目群按照“施工安全最强化、施工质量最高化、施工过程最优化、施工效率最大化、施工成本最小化”五大工作目標,分层分级纵深推进标准化作业和常态化管理。
以工程进度为主线,以安全质量为保障,项目群严格落实技术先行、工序交接、实测实量、关键工序旁站监督制度,充分论证方案并通过专家会审,组织骨干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加强材料进场验收,明确工序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开展质量周会、事例研究及事例研究结果评价、QC小组等质量管理活动,培育项目群质量文化。对施工管理实行“日督促、周总结、月考核”,多工种穿插施工,及时动态纠偏,严格控制施工精度,力求工程质量、安全、队伍管理全面受控,呈报监理前严格自检到位,历次质检均一次性通过,以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目标、高标准兑现业主承诺屡获赞誉,实现滚动式经营发展。
(三)党建纪检锻钢铸魂淬铁军,两翼护航助活项目“一盘棋”
项目群是建筑业央企的最基层和最前方单元,只有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持续巩固和发挥国企优势。项目群将党建工作、纪检监督与项目建设同谋划、同落实,同频共振、互促共进,着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充分转化为项目建设优势和发展推进优势。
1.党建引领,聚力思想筑牢根基
项目群所辖项目均建设工期紧、要求高、征拆协调难度大、点多面广战线长;管理模式多元化、施工队伍社会化、参与施工人员构成复杂,管理协调难度大;加之建设条件艰苦、流动分散,员工与家人长期分居,多多少少存在思想涣散问题。
项目群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粘合剂”作用,把牢思想“总开关”,通过“三会一课”使骨干力量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带动提高队伍全局意识和认识水平;坚持思想务虚与推进工作相结合,讨论、研究、解决“三重一大”事项及经营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党员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利用一对一、一人一事谈心谈话,进行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和关怀帮扶,最大限度调动个体积极性,凝聚队伍精气神,基础管理效能显著提升。
2.党建融合,激活建设红细胞
党建做实就是施工力,做强就是战斗力,项目群持续探索党建+模式,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等延伸融入到经营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全面打通基层神经末梢,激活各方红色细胞动能,实现党建与经营建设有效融合。
“党建+经营”统筹融合。项目群建立党员干部“包保”机制,划定施工责任区,分区逐层压实管理责任,将党政同责延伸到管理最末端,形成集群“合力”,使党建与施工目标衔接、过程融合、落实同步。
“党建+施工”深度融合。通过“党员先锋岗”“红色生产线”等党员创先阵地,深度唤醒党员身份意识,增强先锋引领作用。延绵数月的雷雨季,高达40余摄氏度的漫长高温期,土方匮乏啃硬山头,泉眼频发涌水改河道,攻坚破难在哪里,党的旗帜就插到哪里,党员干部24小时栉风沐雨带头盯守现场,接连打赢广西地区常降雨施工、喀斯特地貌爆破艰难等硬仗。
“党建+安全”强化融合。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项目群深入开展危机意识教育主题活动,严格实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以“党员身边无事故”为切入点,打破职责壁垒,党员干部在现场既是项目管理人员,也是安全监督员、质量把控员,充分利用党员安全红线意识和责任意识带动提升全员安全素质,确保全员绷紧危机意识思想弦,着力提升安全施工标准化水平。
“党建+人才”对接融合。项目群以人才强企战略为对接融合点,指派党员干部承担传帮带重担,利用领导带骨干、导师带徒、技能培训等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各层级同步提升;搭建技能竞赛擂台,以赛育人,激发全员学技术、练技能、钻业务的热情,进一步提能力、提素质、提状态;健全人才培养考核机制,加大奖励力度、畅通晋升通道,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行党员、优秀人才双向培养,使党务和业务互融互促,党建和人才培养并轨运行。
“党建+群团”同步融合。项目群做足“带字功”,加大党建引领力度,组建“青年突击队”,辅助青年力量下沉一线。围绕施工急、难、新、险、重任务,深入组织开展“建功新时代,产值创新高”劳动竞赛,通过党团发挥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找差距、抓创新、控质量、保安全、促施工,全面掀起“抢工大干”高潮,屡创产值新高。
“党建+人本”厚植融合。项目群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考虑员工个体需求,对临时工、民工一视同仁,实行员工化管理,做好日常生活安排,保证生活质量;配置篮球架、乒乓球台、跑步机、各种棋类等娱乐活动设施,大力丰富员工业余生活;按时组织体检,将防暑防疫药品持续补充到小药箱,切实为职工健康撑起“保护伞”;系列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令职工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攀升,凝聚力、向心力持续增强。
3.党建联动,红色纽带促发展
项目群明确自身定位,以开放发展理念集聚党建资源,充分念好“融合经”,打好“合作牌”,唱好“发展戏”,积极主动与业主、监理、政府相关部门等单位签订党建共建协议,聚焦各自重点、围绕共同需求,在内引外联、互学互鉴中发挥联建效应,汇聚共保稳定、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共赢之路在红色纽带的联结下铺展开新篇。
4.靶向监督,淬炼铁军廉之盾
为强化纪检监督质效,助推施工建设提质提效,项目群不断强化纪检组织履职能力,提出盯点、抓线、管面三大靶向监督,构建起横向联合、纵向联动、内外互动的大监督格局。
一是紧盯“廉洁风险点清单”中心点,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管理薄弱点和问题易发要害点前移监督“关口”;二是抓实责任落实主线,监督党支部职责是否切实发挥、清单任务是否落地见效,持续保持高压监督态势;三是管好全员反腐倡廉新局面,聚焦“责任重于能力 自律胜于他律”主题,持续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让廉洁文化进驻地、进部门、进现场、进家庭,充分发挥廉洁宣教的教育、熏陶和导向作用。
项目群还主动与南宁市青秀区纪委建立联系,签署监企共建协议,结对共促廉建提升,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锤炼队伍政治品格,增强规矩纪律意识,铸就清廉之盾,护航项目建设在“阳光下”进行。
三、“一核雙驱两翼”项目管理文化的实施效果
(一)管理效益方面
管理至“优”,精益有“效”,“一核”、“双驱”、“两翼”五大元素相辅相成、互融共进,实现了管理理念的全员认同,推进了项目群在施工生产、安全质量、经营管控等方面的整体提升。
首先,锻塑了队伍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善作善成”之风,使项目群的基层战斗力不断凝聚、增强。项目群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履约优势,将组织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党员干部深入一线立身为旗,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长期雷雨、疫情限制、土石方无法合理调配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咬定目标任务不放松、不变通,确保使命务期必成,仅用2个月的时间完成110万方的石方爆破开挖及运输,接连按时完成多氟多产业用地土方平整工程(EPC)工程总承包、伶俐工业园区比亚迪45GWH动力电池二期用地场平工程、江南39号路工程施工建设。
其次,在安全质量管理方面,项目群通过贯彻品牌价值观,牢牢树立安全观、质量观,构建起全方位的安全、质量量化管控机制,强管控、提质量、保“双零”,努力提升安全冗余度,确保工程一次成优,质检一步到位,避免后期整改附加成本,实现了以安全保效益、以效益促安全。
在经营管理方面,项目群通过创新应用,深入研究BIM技术,对电子沙盘、深化设计、模型浏览、BIM算量、施工可视化等技术进行深度推广,产生经济效益超过100万元;通过数字化信息平台,对项目全周期进行精细化管控,截至目前,工效提升30%,节点完成率100%;通过强抓成本动态监管,实现设备、材料、人工成本的有效预控、复核,累计节约成本700余万元,管理效益水平稳步提升,收效显著,被业主授予“示范建设单位”、“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安全文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荣获2023年“南宁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称号。
(二)经济效益方面
“一核双驱两翼”项目管理文化为项目群的高质量建设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有效提高经济效益。自2021年8月入驻南宁市开工建设以来,短短两年时间,项目群利润率达到6%,实现滚动发展15.37亿元。
(三)社会效益方面
多氟多项目及比亚迪项目是南宁市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契机,加速全产业链布局,加快构建产业集群,举全市之力打造面向东盟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支柱项目;江南39号路项目更是南宁市产业园区主骨架路网之一,沿线均为工业用地,是服务南宁市“四个一批”、项目为王及东部新城基础设施大会战重点推进项目的配套基础设施道路,建设完成后将促进产业园区路网骨架格局的形成,对东部新城依托平陆运河建设带来的“通江达海”优势,实现“港产城海”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个项目均关系着南宁市将新城陆海通道经济建设为枢纽经济的战略部署,项目群发扬“善作善成”的新时代铁军精神,肩负使命,勇担重任,提高政治站位,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要求完成履约,为多氟多项目、比亚迪项目的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保障了项目早日落地投产,多次收到业主单位及南宁市青秀区伶俐工业发展指挥部的贺信。
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项目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与四川省政府科技创新合作的重大事项,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具体落实广西“三大定位”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举措,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谋划大格局、搭建大平台、建设大通道的实际行动,是为实现“政产学研”深度融合而搭建的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综合交通系统科学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科技合作、人才培养“高水平、国际化、开放式”重大创新平台。项目群加大资金、人员投入,加强日常建设和管理,集聚整合资源,担起在“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的政治使命,仅用6个月时间完成封顶任务。
与此同时,项目群携手助力地方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持之以恒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暖心助学捐款、助力乡村振兴捐款及帮农助销农产品、照料留守老人和儿童等爱心公益活动,在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精准扶贫以及疫情防控等工作中作出积极贡献,以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承担央企担当,实现了项目建设与地方和谐共处。驻地村民自发送来的“温暖企业 传递爱心”锦旗,见证了项目群与属地携手共进的深情厚谊,饱含了对项目群的高度肯定,更扩大了企业影响力,拓宽了企业发展空间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