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广 任艳
摘要:高校是文化传播的主阵地,网络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网络文化传播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我国高校如何维护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校园文化传播中的主导地位,关系为国育才、为党育人。多元化网络载体和新传播方式导致高校网络文化传播管控力呈现衰减趋势,网络技术泛化应用也带来诸多风险。构建维护高校网络文化传播主导权成为迫切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依托课题研究范本 “广东团学文创中心‘青悦汇网络育人平台”建设经验,探讨高校网络文化传播主导权构建及治理的重要性,提出相应创新策略,为高校在网络文化传播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方面提供对策。
关键词:网络文化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权;舆论引导
高校是文化传承者和创造者,近代以来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播、社会变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居主要地位。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种类繁多的互联网新媒体平台衍生推广,对高校传统的文化传播模式带来冲击和挑战。网络多元化载体为信息自由传输创造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一是社交媒体、在线视频平台和各种数字化工具为个体提供机会,使其成为文化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校传统的文化传播管控力和主导权;二是随着信息技术进步,传播方式和速度也发生变革,高校传统的宣传舆论引导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此环境下亟待增效突破;三是校园网络安全防护及技术滥用问题愈发凸显,不实信息、网络欺诈和侵犯隐私事件频发。
以上状况对高校网络文化传播治理及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巨大挑战,如何重构并维护高校网络文化传播主导权,以保障其在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核心主导地位,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广东团学文创中心 “青悦汇”网络育人平台助力所在高校网络文化传播与舆论话语权构建为例,通过思想教育类网文撰写传播、正能量影音及图文制作和文创实物设计创造等,聚合青年师生合力,构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的阵地,取得明显成效。
一、高校网络文化传播主导权构建及治理重要性
数字化时代高校作为知识的守护者和文化的传播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网络文化广泛的覆盖面和即时性,深刻影响青年师生日常生活、价值观和认知方式。基于此背景,高校网络文化传播主导权构建显得尤为重要,关系高校如何在数字时代保持其文化话语权核心地位、如何培养具备批判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的学生,以及如何维护和传承学术真理和文化价值。
一方面,网络充斥着各种文化信息,从学术知识到流行趋势,从真实新闻到虚假消息,种类繁多。高校掌握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的主导权,能确保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理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及学术氛围在网络空间中传播,实现得当、真实和有影响力传播,对塑造师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和确保高校声誉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网络技术快速演进和广泛利用,高校在网络空间必须有充分的主导权以应对网络中的信息安全隐患、技术入侵和其他潜在威胁。维护健康的网络生态,师生才能在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中学习生活。
高校构建网络文化传播主导权,培育形成特有的网络文化和精神内涵,有助于加强与校外其他机构、团体等的交流合作。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促进校际间、校地间的交流合作对提高高校影响力、提升教育发展质量、促进知识传播、推进科学研究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网络文化传播主导权构建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一)多元化网络传播载体弱化高校网络阵地管控力
近年来,网络平台载体多元化成为大趋势。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在线直播等新兴网络载体快速崛起,成为思想文化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1]以上多元化载体使用户均可成为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使信息传播更为即时化和去中心化,多元化网络载体给高校主流思想文化传播带来明显挑战,思想舆论导向压力明显增大。高校通过线上和线下建设的官方渠道及教育平台传播其育人理念和办学文化等,但在多元化网络载体面前,传统的传播方式变得力不从心。网络文化信息爆炸式增长,高校主流文化信息极易被淹没在各种公共网络信息中,失去对师生的显著影响力。此外,多元化网络载体也导致思想文化资源信息真伪难辨,不良文化、虚假信息、错误观点等在多样网络载体平台上大量输出传播,无疑对高校的网络文化传播带来巨大威胁,文化价值、学术研究和育人理念在当前环境下难以获得有效传播。
(二)文化传播方式变革削弱高校主流价值引领效果
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阵地,通常以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实践及第三课堂延展等实现对青年学生正确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引导。随着网络数字化发展,传播方式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首先,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即时互动等新兴传播交互方式的兴起,使思想文化传播更为迅速和广泛。新兴的网络载体平台强调信息即时性、简约性和娱乐性,捕捉受众短平快心理,与高校深入系统传播文化知识和思想价值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在此情境下,浅尝辄止、简化的信息往往更容易被受众关注,而深入、系统的思想文化体系则可能被忽视。
其次,传播方式变革导致文化传播信息碎片化。青年学生越来越习惯于通过快速浏览、点赞关注和分享来获取传播信息,而缺乏深度思考和批判分析,不仅影响其对高校主流思想文化价值的认同和接受,也削弱高校主流价值引导效果。
最后,新兴传播方式强调个人思想观点表达和参与。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文化的传播者,导致信息来源多样化和去中心化,高校思想文化传播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可能受到质疑,在价值引导上的主导地位则会被削弱。
综上所述,传播方式的变革为高校思想文化价值传播引领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在快速、多元和泛化的網络传播环境中维护和强化高校思想文化价值的引领效果,是高校在网络文化传播主导权构建及治理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2]
(三)网络技术泛用增加高校校园网络空间治理难度
网络技术迭代发展为社会变革带来诸多便利,但也衍生出系列问题。就高校而言,网络技术演进发展对校园网络安全防护和思想文化传播治理带来诸多困难。
一方面,网络技术发展使文化资源传播变得迅速,也导致虚假信息、错误观点和有害内容快速扩散。网络的相对匿名特性为网络不当言行和观点传播提供便利,对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环境带来挑战。例如,匿名的网络评论和交互平台可能被用来传播对高校的不实言论或恶意攻击,对高校声誉和网络文化的传播带来负面影响,如某校 “女生军训跳舞”事件以及采用机器学习和算法生成的虚假新闻、不端学术、不当观点等,可在短时间内实现广泛传播,对高校社会声誉和人才培养等造成损失。[3]
另一方面,高度个性化的推荐算法导致 “信息茧房”现象,学生用户在某些经常使用的网络平台上只会接触到与其已有观点和兴趣相符的信息资源,即出现 “你喜欢看什么就给你推什么”的现象,从而限制了高校主流思想文化价值资源的传播。在此现象下,大学生群体极可能面临 “回声室”效应,缺乏对不同观点、知识的接触和思考。
三、高校网络文化传播主导权构建及治理策略
(一)利用新兴传播媒介,巩固高校网络文化传播主阵地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文化传播模式正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为更好适应变革,高校需要主动建设多元化的新型主流媒体,以现代感强、交互性好、黏合度高的方式传播高校主流思想文化。
一是高校可建立数字化网络文化传播平台,如专属的社交媒体频道、在线文化交流论坛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等。这些校内平台可为师生提供更为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思想文化传播途径,同时也为主流文化提供更广阔的展示空间。
二是高校需加强与现有新兴媒体和社交平台合作,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的思想文化内涵和正确学术研究观点导向等在新兴媒介平台上充分展示传播,抢占在新兴媒介上的文化传播主导权。例如,与短视频平台合作制作文化短片,与知名网络大V和KOL合作推广大学文化、开展网络活动等。
三是高校需培育网络文化传播特色平台,孵化系列思想文化精品。在数字化时代,网络文化传播内容的质量和创意成为决定其传播效果的關键因素,可通过设立专门的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思想文化平台矩阵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园文化正能量。如 “青悦汇”网络育人平台即是所在高校党委培育孵化的网络文化工作室,通过在某新兴网络媒介上架设平台,通过创造高品质的网文、音频、视频、海报及举办网络文化活动和具有思想文化元素的文创实物等,凝聚广大青年共识,引导高校网络文化舆论。
可见,通过利用新兴媒介输出高校文化,孵化高品质文化精品,可以凝聚师生合力,传播网络正能量,巩固学校在舆论场中的主导地位,确保网络文化传播中的领导力得到充分体现。
(二)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增强高校网络文化传播吸引力
为应对网络文化传播挑战,确保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在网络空间得到广泛传播,高校需建设更具专业性、创新性和执行力的宣传工作队伍。以 “青悦汇”网络育人平台的思想文化宣传队伍建设为例,提出队伍建设策略。[4]
第一,高校需对宣传队伍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在宣传思想文化传播的正确导向,掌握最前沿网络传播技术和策略,在社交媒体推广、搜索引擎优化、数据分析、文化专项传播选题策划等方面进行深入培训提升,并增强网络实时舆论动态的敏锐性和模拟应对策略。
第二,高校需提升新媒体宣传队伍的创新能力,网络传播环境中,枯燥说教式、单一文字式传统宣传方式已难以引起师生共鸣或广泛关注,可通过开展特色网络文化活动、线上线下互动及融合多学科领域的文化精品创作等,激发宣传队伍的创意潜能,从而创作出更具吸引力和更有黏合度的网络文化精品。如 “青悦汇”网络文化工作室宣传队伍创造性开展的网文大赛、网络接力、线下摄影展线上展播、融合多专业学科的文创产品制作等,均取得良好文化传播成效。
第三,网络文化具有多样性,高校还需注重学校与社会媒体、校内各宣传队伍间、宣传队伍与师生校友等的交流合作和沟通协调,获取更多资源支持,确保文化输出内容更具广泛性和时效性,确保各方文化传播口径、宣传策略与高校总体发展战略高度一致,共同发声方可形成强大的网络文化舆论场。
(三)主动适应网络技术发展,创新网络文化传播治理机制
面对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日益复杂化的网络传播环境,高校应具有前瞻性,主动适应网络技术发展,实现文化传播治理机制创新。[5]
第一,高校可利用新型技术对校内传播的网络文化内容进行实时监测管控。如通过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快速检测和应对网络虚假信息、有害内容对师生的侵蚀,有效应对负面信息对高校形象造成的攻击损失等,确保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的真实性和积极性。
第二,高校可采用区块链技术保护学校文化及学术内容的原创性和权威性。通过为学校文化成果、学术文章、研究成果等建立独特的数字识别指纹,确保其在网络传播中不被篡改或盗用侵权,实现对高校文化资源的保护。
第三,高校可推广和应用社交媒体监测工具和情感分析技术,以更好掌握校内师生对高校主流文化传播的观点和需求,以此帮助高校及时调整其网络思想文化传播策略,强化与受众的交流互动,提高其网络影响力,增强网络文化传播主导权。
第四,网络技术持续发展升级,高校还应建立健全动态优化的网络文化传播治理机制。通过定期培训宣传队伍、更新网络传播策略、与网络信息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保持在校园网络文化传播治理领域的主导地位。
四、结束语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加快网络强国建设,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掌握了网络文化传播主导权,才能在网络强国建设中贡献高校力量。在新形势下高校必须探索与数字化时代相匹配的网络文化传播策略,通过搭建网络文化正能量传输平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在高校得以有效传播,加强新时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凝聚高校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强大合力。
参考文献:
[1] 李文华.风险社会视域下网络舆情危机解析与控制策略[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22,34(03):143-152.
[2] 王月莹,谷玥.“文化+网络”双向赋能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品牌建设[J].时代报告,2023(08):67-69.
[3] 刘思广.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挑战与对策探究[J].山西青年,2022(12):6-8.
[4] 李春茹,龚锦涛.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构建策略:以自媒体网络传播为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5):94-101.
[5] 徐晓红.高校网络安全工作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3(1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