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的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

2024-03-31 20:31叶伯嘉
国际公关 2024年2期
关键词:市域社会治理大数据

叶伯嘉

摘要: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的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是当前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从智能化社会治理的背景和意义出发,分析了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的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可以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进程,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和公共服务的水平,政府可以更进一步为公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关键词:市域;社会治理;大数据;智能化

市域社会治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市域社会治理有助于创造稳定、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优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1]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可以推动公共服务创新和升级,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阶段市域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逐渐增多。在市域社会治理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无法及时有效整合和共享,致使决策缺乏科学依据。同时,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但目前资源相对有限,较难满足各种治理的需求。[2]智能化技术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应用水平,以更好地应对社会治理中的各种挑战。

在社会治理中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人工智能可以用于决策支持领域,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云计算可以提供稳定、高效的计算和存储服务,为社会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物联网可以连接各种设备和传感器,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输。区块链可以用于数据处理、身份验证、协同治理等领域,提高社会治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同时,也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技术应用水平,以更好地应对社会治理中的各种挑战。

通过对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的体系构建,可以起到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共安全、推动数字城市建设等作用。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体系构建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保障公共安全和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城市建设。

一、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的体系构建

(一)构建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体系的目标与原则

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体系的构建以提高治理效能、优化公共服务、实现信息共享、推动社会参与为目标。[3]在构建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创新驱动。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推动治理模式创新,提高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3.开放合作。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社会共治。

4.共建共享。倡导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形成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共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体系建设。

(二)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体系的体系框架

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体系包括智能化决策系统、智能化执法系统、智能化服务系统和智能化监督系统四个部分。

1.智能化决策系统。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优化方案。同时,通过智能化决策系统,可以实现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共服务的高效供给。

2.智能化执法系统。通过智能化执法系统,可以实现执法的规范化和高效化。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执法过程进行全面记录和监督,提高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智能化执法系统还可以实现行政执法信息的共享和联动,强化执法效果。

3.智能化服务系统。通过智能化服务系统,可以提供高效、便捷、个性化的公共服务。例如,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手段,实现公共服务的在线预约、办理和支付等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智能化服务系统还可以对服务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为政府提供精准的公共服务供给和优化方案。

4.智能化监督系统。通过智能化监督系统,可以对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体系进行全面的监督和评估。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治理过程中的风险点和问题进行预警和及时处理。同时,智能化监督系统还可以对政府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和反馈,促进政府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二、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的体系构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方向。[4,5]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主要力量,在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中发挥核心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参与下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的体系构建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体系构建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精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政策方面。政府逐渐认识到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 《智慧城市发展纲要》等,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方向。

2.技术方面。政府积极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为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3.人才方面。政府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供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高層次人才参与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

4.资金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的投入,通过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等方式,为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5.社会参与方面。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通过公开招标、合作共建等方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项目的实施。

(二)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规划。由于各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重复性。部分地区出现 “信息孤岛”和 “数据壁垒”,影响智能化治理的效果。

2.技术应用不足。一方面,部分地区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智能化治理的需求;另一方面,技术的应用缺乏针对性,过于追求技术的新颖性而忽略了实际需求。

3.人才短缺。一方面,部分地区的薪资待遇和发展前景吸引力不足,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无法满足智能化治理对人才的需求。

4.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地区的项目因资金短缺而无法按计划推进,影响智能化治理的效果。

5.社会参与度低。尽管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但实际参与度较低。部分地区的社会力量缺乏有效的参与渠道和平台,无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三、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与整合

1.完善数据采集网络。加强数据采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数据采集的广度和深度,完善数据采集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数据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强化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和交换机制,推动政务数据、社会数据和公共数据的融合和共享。通过制定数据共享标准和政策,明确数据共享的范围和责任,实现数据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推进数据标准化工作。建立数据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数据标准规范和指标体系,推动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4.建设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数据安全保障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和制度体系。

5.培养智能化技术人才队伍。加强智能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组织技术培训、人才交流等活动,推动智能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二)提升智能化技术应用水平

1.引进先进技术。积极引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智能化社會治理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2.推广成熟技术。将已经经过验证的成熟技术推广应用到市域社会治理中。

3.研发创新技术。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开展智能化技术的创新研究,推动技术创新和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通过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智能化社会治理的水平和能力。

4.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建立智能化技术的标准体系,规范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管理。通过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推动智能化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技术的应用质量和效果。

5.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智能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技术人才队伍。

(三)优化智能化应用场景设计

1.明确应用场景目标。在智能化应用场景设计之前,要明确场景的目标和需求。通过对场景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了解场景的特点和需求,确定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应用重点。

2.细化场景应用内容。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要细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内容。例如,在政务服务领域,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3.创新场景应用方式。积极探索创新应用方式,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的实际需求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推动智能化技术与实际场景的深度融合。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公众提供沉浸式政务服务体验,利用无人机技术加强城市巡逻和安全监控。

4.建立场景评估机制。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通过对应用场景的评估和反馈,不断优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方式和应用效果。

5.加强场景应用推广。对于已经取得良好应用效果的智能化应用场景,要积极进行推广和应用。

(四)完善政策法规与制度保障体系

1.制定智能化社会治理相关法规。加强智能化社会治理领域的法规制定,明确智能化社会治理的规范和标准。

2.完善智能化社会治理相关政策。制定和完善智能化社会治理的相关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

3.建立智能化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建立智能化社会治理的制度体系,包括社会治理信息化管理制度、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等。

4.加强智能化社会治理监督与评估。建立智能化社会治理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对智能化社会治理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和监督。通过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推动智能化社会治理的改进和完善。

5.构建智能化社会治理协同机制。通过协同机制的建立,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力量协同,推动智能化社会治理的深入发展和应用。

(五)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

1.建立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在市域社会治理中,应建立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通过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化。[6]

2.构建协同治理平台。利用智能化技术构建协同治理平台,实现各方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力量协同。通过协同治理平台,加强各方的合作和协调,推动智能化社会治理的深入发展和应用。[7]

3.加强政企合作。政府可以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和专业技术,为智能化社会治理提供支持和帮助。[8]

4.鼓励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团体和公众积极参与智能化社会治理,发挥其监督和建言献策的作用。[9]

5.加强区域协同。通过跨区域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力量协同,实现市域范围内的智能化社会治理的协调发展。[10]

四、结束语

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的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可以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在智能化体系构建方面,应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与整合,提升智能化技术应用水平,优化智能化应用场景设计,完善政策法规与制度保障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在实现路径方面,不但要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明确智能化社会治理的目标和路径,且应注重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的协同合作,形成合力推动智能化社会治理的发展。

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的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和公共服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新华,石术.从县域社会治理到市域社会治理:场域转换中治理重心和治理政策的转变[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0(4):4-13.

[2] 樊瑛.论新时期我国治安供给模式的转变[J].理论前沿, 2007(9):22-23.

[3] 魏锦鹏.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演进逻辑[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21.

[4] 徐屹垚.长沙市政务中心公共服务流程优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20.

[5] 兰翔,石润伯.关于进一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思考建议[J].决策咨询,2023(5):50-53.

[6] 王磊.电子政务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方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7] 康兰平,丁钦育.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范式嬗变与路径创新[J].理论观察,2019(12):86-88.

[8] 张玉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建构与推进路径: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J].行政科学论坛,2022,9(5):32-38.

[9] 田倩倩.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及应用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22.

[10] 王皓月.人工智能背景下政府行政伦理困境及路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2.

猜你喜欢
市域社会治理大数据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准移动闭塞系统针对市域快线的适用性分析
轨道交通市域线越行站配线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