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夫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明确指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两会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专门强调,高质量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民营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这些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科學地回答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吹响了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时代号角,为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活跃是江苏的特色优势,民营企业是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广大民营企业敢闯敢干,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江苏省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创新搭建政企协商平台,宣传政策,精准建言,凝聚共识,形成一批有亮点、有特色的履职成果,为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截至2022年底,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7.1万亿元,民营经济占全省GDP比重达57.7%,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2.2%,成为江苏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动力”和就业创业的“主渠道”。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江苏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努力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做示范,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旗帜鲜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2023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性机遇。江苏必须乘势而上,奋楫笃行,一笔一画将蓝图变现。一是加快推动政策落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意见》精神,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及时制定配套实施细则,在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发展动能、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更大支持。二是持续强化考核宣传。把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纳入政府督查激励事项,定期开展惠企政策落实情况检查通报,对取得明显成效的,予以支持激励。进一步健全政策发布、解读、回应联动制度,尤其是加强直接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政策解读,主动回应企业关切。三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大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客观正确全面认识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人士。适时设立“江苏企业家日”,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创造,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
健全民营经济工作常态化推进机制,有效稳定和提振企业家预期。坚持党的领导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根本前提。伴随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机制,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撑腰鼓劲”。一是健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机制。调整优化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提升规格、充实力量,强化工作职能。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协同、高效研判解决重大问题和发展难题,精准施策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鼓励各地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推动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经常性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及时了解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蜕变期等不同阶段需求,全力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对接政企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准确反映企业诉求。三是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深化落实江苏省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结合发展实际持续拓宽需要听取意见建议的涉企政策范围,有效发挥民营企业在政策、规划、标准制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涉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确需调整的,依法依规履行调整程序,合理设立过渡期。
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强调,要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江苏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我们要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是支持参与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和协同创新中心,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参与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向民营企业开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购置先进仪器设备,打造更多技术研究院、工程化和产业化平台。二是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强化对民营企业参与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有关科技专项扶持政策向基础领域瓶颈环节倾斜,争取更多“从0到1”的重大原创突破。聚焦先进材料、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切实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在创新中的牵头作用,支持民营企业联合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和融合发展。三是支持开放创新应用场景。加大高端装备、智慧医疗、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应用场景开放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新场景开发建设。完善优先使用国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的导向机制,引导鼓励国企强化示范应用,持续迭代提升产品性能,推动核心装备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促进高价值专利项目落地转化。
围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更大力度推动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体经济是江苏的家底,制造业是江苏的根基。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越是走在前列,越能推动先进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断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要聚焦“1650”产业发展体系,突出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导向,深化发挥民营企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一是推动高端化发展。以轻工、纺织等消费品行业,以及冶金、石化等原材料行业为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和性能。聚焦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支持民营企业加快链条协作、集群突破,大力发展工业母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二是推动智能化发展。深入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全覆盖,持续完善中小企业免费诊断工作指引,打造更多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加快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军服务商,推动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积极推动大数据融合应用,加快培育省级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三是推动绿色化发展。争取绿色低碳领域国家标准在江苏率先实施,支持重点领域民营企业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沿海新能源产业,加快风光资源开发向省内企业倾斜,打造沿海综合能源基地、(近)零碳产业园。拓展水电等清洁能源省际中长期合作,助力民营企业参与跨省电力现货交易。
加大优质企业培育力度,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加快培育发展优质民营企业,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龙头引领、示范带动、抱团发展,着力完善民营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一是引导“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加快遴选一批全省各行业头部高潜力企业、龙头企业,聚焦“核心技术、关键资源、知名品牌、市场渠道”等领域支持实施重大兼并重组,打造更多对产业生态有主导力的领军企业和对产业链关键节点有控制力的“链主”企业。引导支持龙头企业组建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加速优质资源有序流动,推动优势产业融通互联。二是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实施细则,进一步优化孵化培育、成长扶持、推动壮大等各阶段精准扶持举措,加快催生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参与行业质量标准制定,走品牌化发展之路。三是引导企业加快强链补链延链。聚焦工业“五基”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再造项目,重点支持基础材料、零部件和软件企业与产业链下游应用企业协同攻关突破,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充分发挥民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中小微企业主体作用,构建融通发展的企业群,着力抓好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工作,形成倍增效应,推动产业链与产业集群深度融合。
围绕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鼓励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行稳致远。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前提。江苏地处对外开放前沿,是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枢纽,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枢纽,为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要支持民营企业抢占对外开放先机,加快参与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一是支持开拓境外市场。以发展平台经济为抓手,开展“产业带+跨境电商”系列活动,放大江苏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载体功能,支持中小微外贸企业加快触网上线、布局海外业务。加快推进“快递出海”工程,支持企业加快重点市场海外仓布局,探索建设海外物流智慧平台。二是加快推动境外园区建设。借鉴新加坡在苏州、无锡建立联合产业园,以及红豆集团在柬埔寨建立联合工业园的发展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友好国家或东南亚国家共建产业园或合作园区,打造一批海外高标准合作示范项目。发挥国有大型企业、民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對外投资基金导向作用,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以有效降低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成本和“单独出海”系统风险。三是优化完善服务保障机制。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环节,缩短行政许可办理时限,提高货物通关便利性,优化展位补助、进出口退税等奖补政策落实程序。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加行业国际先进技术交流会、产品展示会,提高品牌海外知名度。加快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更好地为企业提供贸易与投资的项目对接、法律保障、金融支持等集成服务。
强化政策要素保障,进一步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要素保障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要害”所在。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要素保障趋紧已是客观事实。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科学有序高效地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一是促进金融等资源更多流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完善政银企对接常态化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支持民营企业用好省综合金融服务等平台,持续扩大授信覆盖面,提高企业获得贷款便利性和实效性。注重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项目用地、用能、环境要素等方面的保障力度。二是引导高端人才加速集聚。持续推进宁苏高水平人才集聚等平台载体建设,支持重点领域民营企业加强“高精尖缺”人才引育,积极探索柔性引才、人才特殊调配等机制。进一步健全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激励机制,畅通职称评审通道,精准落实教育、医疗、住房等扶持政策,不断优化人才发展“软环境”。三是推动公共数据共享共用。加快建立全省一体化公共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创新数据开放服务模式,加大数据供给、开放力度,服务民营企业数据资源存算和流通。积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规范数据交易安全合规,释放公共数据资源价值。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沃土。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一体推进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持续把营商环境打造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优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打好优化发展环境主动仗。一是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普遍落实“非禁即入”,进一步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支持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深化对接合作。二是强化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注重统筹,突出柔性,依法推动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再“扩面”,对新业态新行业包容审慎监管。妥善处理涉及民营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支持民营企业构建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三是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制度化规范政商交往,鼓励公职人员主动依法依规地服务企业。加快打造“一企来办”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更多服务管理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持续提高涉企服务效能。
(作者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责任编辑:刘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