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2024-03-31 17:07:36季辉
唯实 2024年1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建设

季辉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多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每次都饱含着对江苏“三农”工作的殷切期望,2023年又赋予江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的重大任务,要求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江苏省委、省政府动员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立足江苏农业农村发展所处阶段方位、所肩负责任使命,把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作为新征程上做好“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总要求、总牵引,锚定三个阶段目标,实施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七大专项行动,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固根基、扬优势、求突破,夯实农业强的基础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不仅是现代化的基础支撑,更关系其质量成色。江苏农业基础扎实,不仅端牢了8500多万人的饭碗,实现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总量平衡、口粮自给、调出有余,而且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立足省情农情,必须统筹经济社会和农业生产发展,探索农业现代化实现路径。

高站位夯实粮食安全固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首要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必须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经济强不忘多打粮。一是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良田粮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折不扣完成主粮和大豆、油料生产任务。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清单,加大激励补偿力度,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配套,促进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二是加强耕地保护与建设。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坚持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探索解决碎片化问题,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措施,積极盘活利用盐碱地、丘陵山区等后备资源。三是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推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持续巩固生猪基础产能,强化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海洋渔业“深蓝”拓展,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双十双百”示范工程,推广先进设施装备和种养模式,探索植物工厂、垂直农场等农业工厂化生产,支持人工合成淀粉、生物合成蛋白质等发展。

高质量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扬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面向长三角广阔市场,应积极做好“土特产”文章,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一是立足资源禀赋开发乡土资源。瞄准新兴消费市场,因地制宜培育“小而精”的乡土产业,传承发展传统手工业、传统耕作方式、生态循环农业等,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培育推广“苏韵乡情”品牌,带动“乡产”“乡食”“乡宿”发展。二是注重质量品牌培育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地选准优势特色产业,引入现代管理理念,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型。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构建农业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追溯管理平台建设。发挥标准体系引领作用,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因地制宜地打造更多有特色、有认可度、有竞争力的“金名片”。三是推动集群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构建“4+13+N”农业全产业链体系,推动每个农业大县培育若干10亿元级以上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乡村产业向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建设一批农业园区、产业强镇,跨区域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形成规模优势、竞争优势。

高技术引领农业科技创新求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要积极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努力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一是开展种业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作用,集中力量开展育种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研究,力争在优质食味水稻、抗赤霉病小麦、优质设施果蔬、高效畜禽水产等品种创新上取得更多突破。加强商业化育种能力建设,支持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种业创新联合体、商业化育种创新中心。二是建强用好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平台。高质量建设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农高区,协调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落地,集中力量建设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开展多元化服务,加快成果转化应用。三是加快先进农机装备创制应用。建设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实施国家和省级重点农机装备研发项目,认定一批新型农机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加快农机与农艺集成配套技术研发,建设全省统一的农业机械化应用管理平台。四是加快发展智慧农业。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拓展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加快“苏农云”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农业“智改数转”。

补短板、优服务、塑风貌,丰富农村美的内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不仅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家园,还承载着人们的乡情乡愁。江苏城乡发展较为协调,乡村面貌持续改善,美丽乡村星罗棋布。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必须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加快乡村建设补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短板要加快补上。应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短板。一是坚持规划引领。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合理安排村庄建设时序。推进镇村布局规划动态更新,分层分类加快村庄规划编制,规划发展村庄基本做到“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全覆盖,一般性村庄应编尽编。制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指南,分区域明确工作重点和建设标准,确保做一村成一村、做一片成一片。二是突出建设重点。以行政村及新型农村社区为单元,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能力,探索资源化利用有效途径。聚焦“一部”“四沿”“五旁”等重点区域,常态化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推动道路、快递物流、网络电商等公共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向村覆盖、往户延伸,打通连接农户“最后一公里”。三是注重建后管护。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落实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加快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长效管护机制。激发农民群众参与管护的主体意识,引导企业运维专业性较强的基础设施,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机制。

完善乡村功能优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应积极构建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可及性、便利性。一是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以县域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以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为抓手促进工商资本有序入乡,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资源投入和统筹配置,增强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二是强化乡镇功能提升。发挥乡镇联城带村纽带作用,构建县乡联动、功能集成、反应灵敏、扁平高效的综合指挥体系,增强乡镇统筹协调能力,加大乡镇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和乡村治理中心。积极引导适宜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向镇域集聚,吸引资本聚镇、能人入镇、技術进镇,加快要素聚集和业态创新。三是强化村级公共服务职能。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到村。推进村级为民服务空间融合,促进党群服务中心、村民活动中心、农村产业和农产品展示销售中心等集中整合。探索建立集电商、金融、招商引资、产权交易“四站合一”的乡村发展综合服务体系,集聚服务资源,叠加服务功能,健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乡村综合服务网络。

推进乡村治理塑风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党组织引领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积极探索“1+4+1”乡村治理江苏路径,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一是塑造文明和谐乡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增强科学素养和文明意识,倡导和树立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传承优秀农耕文化,丰富拓展乡村文化生活。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二是留住乡风乡韵乡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既是乡村鲜明的标识,也是乡村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注重突出乡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厚植民俗文化,留住田园乡愁,保护乡村社会价值体系和集体感情记忆,建设承载乡愁记忆、充满文化内涵的精神家园。三是集中连片整体提升村庄风貌。总结推广各地集中连片整治提升实践经验,依托自然地理、河流水系、交通线路、重要景区等,跨村、跨镇、跨县一体推进自然要素和道路、村庄、景区、园区等生产生活要素整合更新,点线结合、以点带面、串珠成链。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在跨省域美丽乡村风景线培育上加强合作。

促改革、强集体、提素质,增强农民富的成色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江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各省区第二,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1:1,全省农村集体资产规模近4500亿元,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约374亿元。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中心任务,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积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迫切需要改革增动力、添活力。需要积极探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一是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稳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确保绝大多数农户承包地继续保持稳定。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坚持守住底线、细化标准、明确要求,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二是创新支农惠农政策体系。深化财政支农体制改革,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机制,提高政策系统性、精准性、导向性。推动“财政金融支农16条”等政策落实。大力推进“富民易贷”“整村授信”,积极推广“苏农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等信贷产品。建立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推动农业保险由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三是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股份合作、订单生产、保底收购、保底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建立关联紧密、分工明确、链条完整、利益共享的联结关系,广泛开展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轨道。

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充分利用农村集体自身资源条件、经营能力,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江苏积极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一是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支持集体经济组织探索多种发展路径,鼓励通过入股联合、项目开发、委托经营、合资合作等方式实现联合发展,在确保集体所有制性质不改变、资产不流失、成员权益不受损的前提下,支持探索发展混合经营。强化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在规范流转交易、盘活存量资源、促进增值溢价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妥善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权属归位,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推进集体资产数字化管理,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治理机制,健全财务监管制度,规范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三是实施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聚焦经营性年收入不足30万元的村研究提升方案,深化“五方挂钩”、南北结对帮扶合作,组织“千个结对单位帮千村”“千个第一书记带千村”“千个专业人才助千村”“千个产业项目兴千村”,发动党政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强村名村等“组团式”结对帮扶,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带,配备“金融村干”,鼓励乡土人才等到村指导,带动经济薄弱村发展。

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要求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积极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培育壮大“新农人”队伍。一是扶持推动农民就业创业。统筹城乡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强化各项稳岗政策落实,优化乡村就业创业环境和服务供给。依托乡村资源和特色产业,建立有利于农民灵活就业和适应新就业形态特点的用工制度。加强农村创业园区、孵化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在乡、返乡、下乡创业平台载体。加强返乡入乡创业群体创业指导培训,提高初始成功率、创业稳定率、带动就业率。二是持续提升农村技能素质。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完善科教结合、产教融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实施高素质农民、在职农技人员学历提升行动,全面推广“定向委培”,开展“半农半读”农民中高等学历教育。定期举办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省级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赛和乡土人才建设成果展,组织乡土人才高级研修班。三是发展壮大“新农人”队伍。出台加快“新农人”队伍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建立“新农人”动态信息库,全力做好服务扶持,聚焦返乡下乡大学生、城市能人、退伍军人等和在乡创业乡贤、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加快培育一批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时代“新农人”。

(作者系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责任编辑:张蔚菊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