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林拳的形成,向来诸说不一,下面一种说法比较符合实际。远在北魏时代,民间练武术之风日盛,后来,一些武功较深的人,由于各种原因,遁入空门,在少林寺削发为僧,操练拳棍,看山护庙,健身自卫,为少林武术奠定了基础。历经数代不断充实发展,才形成了少林拳派。
本门五形拳法据传源于少林达摩祖师之十八手(即罗汉十八手)。其徒昙宗等辅佐唐太平王世充,有功者十三人,皆能习此十八手,运用精巧,变化无穷。至金元之时,有白玉峰者,剃度入山,尽得少林之衣钵,传以觉远上人,变化增益十八手为七十二手,化散为整,错综参互,尽其体用,复从七十二手增为一百七十三手,才有五拳流传于世。五拳者,龙虎鹤蛇豹,以练神骨精气力。
清朝中叶,大侠马朝柱得传少林五拳,因反清未成逃亡四川,为躲避朝廷耳目,改名换姓为百家姓之首赵姓,以卖麻布为生,人称赵麻布,遂将少林内家五形八法拳及易经洗髓经内外功法传入新都、郫县、双流、成都等地。在多年的传承中,融入了部分道家功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以及后人不断地发扬光大,才使得该拳法成了四川八大门(僧、岳、赵、杜、洪、化、字、会)之首的僧门。
赵麻布深得少林之精髓,武功精绝,教有黎猴子、刘阙扒、觉登武、魏登云、周玉山等人。众多弟子为不忘恩师拳法之根出自和尚(僧)故立僧门拳派。在所传徒中魏登云最得赵之真传,并应用易经、八卦之哲理创造出八母手以及七十二子手,武功达到出神入化境界,被当时朝廷封为“武圣”。
其后,有徒周腾蛟先从刘阙扒、觉登武学艺后,又从魏登云习内外功,终得大成。旋赴武科考试,中进士出任为广东偏将。周出战皆用大镗,时人呼为“周镗”,晚年周在成都韦驮堂教授学生。
周所教学生计有上千人,著名者有侯坦、宋鹞山、王镜平、钟志安、杨先发等人。其中,侯坦武艺尤为精绝,被周收为义子,又请吴娇子隐士授玄门内丹功及道家掌法、剑法。侯坦源于其师,亦擅大镗,后人称其为“侯镗”,名列四川武林“五龙二侯”(李飞龙、张永龙、陈柱龙、李云龙、李犹龙、侯坦、侯万里)之中。一九二九年,侯坦在成都中莲池街开棚授徒。
侯坦先后教成一批学生,其中的蓝伯熙、彭栋梁(彭元植)、刘文华、侯仲约、张自清(女),以及晏星五、杜自明等,这批弟子后来都成了四川及成都“打金章”擂台赛上威名赫赫的人物。
彭元植原名彭树仙,亦名彭栋梁,1911年生于成都华阳,僧门武术泰斗。幼年家中请来岳门名师向坤山授其技艺。尔后,听亲戚说有一老表侯坦为西南五省总教习周腾蛟的二徒弟,功夫甚是了得,年方十八,遂于十三岁在侯坦处正式拜门学艺,为其入室弟子。彭幸得名师真传僧门武功及道家玄门功法,再加上天资聪颖、刻苦不懈,历五年寒暑,熔两家功法于一炉,终至功得大成。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彭奉师命参加了“省考”(南京中央国术馆组织全国性的擂台比赛,通称“国考”。为迎接国考,以四川武士會会长刘崇俊为首,组织了“四川省国术一级考试”,考试与成都每年一届的“打金章”合并举行,通称“省考”)。初战,打败了往届擂台赛金章获得者、身手不凡的彭县何某;再战,又胜了峨嵋武林有名的“王一捶”王子卿,一举成名。彭元植被誉为“常胜将军、千手观音、蜀中第一快手”,其身手之迅捷,如雷霆闪电,令人眼花缭乱,难以抵挡。
“省考”后,彭便应聘到了刘文辉的二十四军担任国术教官。此时,正值四川成立国术研究班,彭又进一步进入学习阶段,同学者有晏星五、蓝伯熙等。后来二刘(刘文辉、刘湘)混战开始,彭便离开了二十四军,进潼南中学当了教师。
一九三四年,彭到重庆,正遇上川军二十一军司令蓝田玉组织的重庆擂台赛,一举击败蓝田玉手下号称“二将”的“铁捶”“铁腿”两位好手,获称“蜀中第一快手”“千手观音”。之后有人登门挑战,来者自号为“华北第一快手”,彭遂与之较量。数招之后,彭突发一收裆腿,踢中来者小腹,来者当即倒地不起,回家后即气绝身亡。此事之后,彭深感内疚,自此离开重庆回到成都。此时正值抗战爆发,先生又重新出山,任四川抗日军官总队武术教官,所教大刀深获将士欢迎,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不少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彭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但彭一生都在收学生传授武功。“文革”后恢复武术比赛,彭曾参加一九八三年二月举行的成都市武术比赛,夺得老年组拳术和器械第一名。同年三月,又参加了在自贡举行的四川省武术比赛,再以大刀和缠丝拳(蛇拳)套路夺魁,获得老年组拳术和器械金牌。
彭一生未逢敌手,一生未有败绩,完全以自己的精绝武功和出色战绩,奠定了在峨眉武林崇高的地位。
侯仲约,侯坦之子,幼承父学,铁棒苦砺,终得大成。一九四七年在成都青羊宫擂台赛上勇夺金章,一举成名。新中国成立后在成都望江公园、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教授学生,并整理部分武学著作,后隐居于青城山一道观,直至仙逝。
彭元植、侯仲约根据自己身体素质和爱好,在演练中发挥各自的特长。侯仲约继承了传统的工整拳架,而彭元植所操之拳因其实战较多,拳架更加圆滑、灵活、快速,由此,僧门拳法形成了拳理一致、拳架大同小异、各有特色的“彭”“侯”两种风格。
二位师爷一生授徒众多,其中,先生石坚最能承其技艺,融二师之技于一身(主要以彭氏风格为主),又兼习本门固有之玄门内功和易筋经、洗髓经;后又拜阴灵子道长、毛元生道长、定海法师和张元明为师,学习武术与内功。经多年潜心习练,应用内功布气法创造出独具一格的气剑(柔剑),且对本门拳械进行了系统修改和整理,充实丰富了其技术内容,使其结构更为合理,更为优美,更富于攻防意义和健身价值,并在长期授徒中广为传播。
先生还独得彭元植师爷之厚爱,学得少林罗汉堂稀世秘传“金刚护法棍”“炮拳”之练法和独具特色的道家“天罡神剑”,以及“双扎子”“阴把双头枪”“青龙剑”等器械。
僧门武学内容丰富,有内外功、拳术、器械、技击、药功等几个部分。
流传到现在的功法有:呔子劲、嗨字功、剑指功、罗汉功、易筋经、洗髓经、丹功、天罡神功等。
拳术套路以龙拳、虎拳、鹤拳、蛇拳、豹拳之五形拳最具代表性,另外还有炮拳、罗汉拳、大练对扣、二路龙拳、连手拳、虎下坡等,拳式中每招每式均可拆成单手训练。
器械套路以棍、剑为主,棍法有疯魔棍、金刚护法棍四路(其中一路为短棍)等。刀法有白虎单刀、旋风单刀、春秋大刀、朴刀以及双手带、龙翔双刀。枪法有十三枪、滴水连珠枪(又称小怀枪)、双头枪等。剑术有慧灵剑、青龙剑四路,另有道家秘传剑法天罡神剑二趟。其他兵器有双扎子、锯齿镗、八楞四方单锤、双锏、双鞭、双拐等。
技击部分包括八母手以及八卦掌(六十四卦手)的操练,以及各种上桩手法之实用操习和本门之最高功法捕风捉影的操练。
药功包括本门各种洗手药方及部分伤科药方。
本门拳法在研修锻炼中,根据经络学说和气功导引理论及内功锻炼方法,逐步发展形成一种内外合一、内外俱练的技击拳术。要求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气催力。
本门拳法手法快速多变,小手不断(故称为少林无形小手),行拳时长短相应,刚柔互用,窝裆行步,讲究重硬,重心较低,步法稳固,招式分明,发力沉脆,刚劲有力,手法丰富(上肢动作较多),身法敏捷,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意识逼真。
一、拳打一条线
练拳时,要求拳打一条线,不管是前进后退、起横落顺、反侧收纵、闪战腾挪、攻防格斗、纵横相制等,全然不兜圈子,均在一条直线上来回变化、往返运动。
二、圆滑柔活、快速多变
练拳时,动作要圆滑柔活、不要见棱见角,免使转换不得力。快速多变,快速是指出收要神速,打人不见手;多变是指制人之势劲力变化很多,劲力变化中有刚劲、柔劲、寸劲、直劲等等。
三、曲直相宜、滚出滚入
拳法掌法之出击,要求肘臂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滚出滚入,妙用自如。臂太曲,就有欠一寸击不中之弊病,臂太直,力不含蓄,无回旋余地定吃大亏;滚出滚入是使手臂出收像螺旋一样,向前钻击对方要害部位,并且可以加大攻击力度。
四、内外合一
练拳时要求内外合一,拳自心出,拳随意发,以意运气,以气催力,内外形成一个统一整体。讲究蓄劲发力,气沉丹田(反之就容易使气血上涌,气往上浮,则内部空虚,空虚则气促,气促则力短,力短就不能运动持久,就会呼吸短促,头晕恶心,动作紊乱,运动的平衡性也就遭到破坏),注重整劲、抖劲、透劲的运用,发力时劲由脚跟起,发于腿,行于腰,现于手,松活弹抖,贯串一气,力求顺达。一肢动百骸俱随。
五、朴实无华
拳法套路朴实无华,重技击实打,不摆花架,每招每势非攻即防,有很强的技击性;技击中常利用不同的圆化解对方的劲力,再以直线发劲制胜对方。
六、刚健有力、刚柔相济
本门五形八法拳已属于内家拳的范畴,原来讲究明刚明柔、暗刚暗柔的劲力已转变到暗刚暗柔为主,加以意导形,神似更多于形似。出手发力要猛,才能重击对方,这就是刚;对方一旦出手挡架,我则马上会变成勾搂刁采,这就是柔化。具体的使用中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是谓刚柔相济。
七、小手不断
在防守中,小手不断变化而出,滔滔不绝,灵活快速,奥妙无穷。
八、拳打卧牛之地
套路的演练,可在开阔之地,也可在卧下一条牛的地方就能演练。
僧门部分拳械简介
龙拳又称大练拳练神,乃入门之功夫,着重天、地、人三盘基础功,着重天变,致令脱胎换骨、换进体质;拳法古朴质练、灵捷敦厚、首尾转托、隐显变化、手法灵敏、抓拿巧制,如游龙娇娇、长拳短打、攻防紧凑。
初学者务必按套路演习,重点掌握其步法、身法、手法的运行和变化,只有在娴熟、精深、融化、研练中悟得无穷无尽之理,达到随心所欲的妙境,才能熟能生巧,威力自长。这是修炼少林内家五形八法拳的根本法度。古谱曰:龙拳之运使,以运气为主,周身无须用力,暗听气注丹田,遍体活泼,两臂沉静,五心相印,如神龙游空,夭矫不测,骨节通灵,身心手足,均一气贯穿,上下相印,苦修不辍,自有神应矣。
虎拳又称单鞭拳,虎拳练骨,步伐较大,手法丰富,风格骠悍,如虎扑食,外猛内柔,注重集内力于肢端,龙虎二路拳法融于僧门的主要打法,而虎拳则风格勇猛。
古谱曰:虎拳运练之法,须鼓实全身之气,臂坚腰实,腋力充沛,一气整贯,始终不懈,起落有势,怒目强项,有怒虎出林、两爪排山之势。
鹤拳练精,拳形似鹤,取于鹤行、鹤捕、鹤食、鹤翔、鹤斗之意,地盘灵巧,手法玲珑,目光照前应后,转动敏捷。鹤之精在足,鹤之神在静,所以练习时要凝精铸神。
古谱曰:鹤拳的运练以缓急适中为得宜,盖以鹤之精在足,鹤之神在静,学者法此也。故练习之时,须凝神铸神,舒臂運气。所谓神闲志暇,心手相志,独立华表,壁悬千仞。学者暝心孤往,久炼精熟时,自能于言外得之,非仓促所能领悟也。
蛇拳为滚桩之上乘拳法练气,身、肘、膝、手皆用滚劲、滚摇,行步迂回缠绵,如蛇行、蛇斗,回旋细腻,平心静气,按势演练,天盘功夫较三路拳更为活跃,柔劲手法较多,固有缠绵不断之状。
蛇拳动作要求刚柔相济,开合得宜,以柔为主,游动快速,屈伸自如,左顾右盼。
古谱曰:蛇拳之运气,气之吞吐抑扬,以沉静柔实为主。如蛇之气,节节灵通,其未着物也,若甚无力者;一与物遇,则气之收敛,胜于勇夫。有经验者自能知之。练气柔身而出,臂活腰灵,游荡曲折,有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之意。
豹拳练力,拳法凶悍,大追大赶冲击,拳势刚劲而灵活,小手连攻,冲打不断,如豹性凶残。
豹拳要求像豹一样灵活,行如狂风,转折自如。在着重力量时,特别强调速度,要求动作起伏快,两手出拳紧靠身体,如拧绳一般,完整紧凑,毫不松懈,短促严实,拧裹而发。
古谱曰:豹之威不及虎,而力则较虎为巨。
炮拳古称炮捶,是少林秘不外传的精华套路,有“诸拳之王”之称。因出拳威猛如发炮,拳势动作多以炮为名,故名炮拳。拳法要求眼似闪电,目随手转;发拳曲而不曲,直而不直,劲力饱满,内力充实,刚柔相济,气劲合一,进步快,退步快,封手快,出手快;一手接一手,一环套一环,一招一势连绵不断,招势变化犹如迅雷不及掩耳使人防不胜防,且连进不舍;身正步稳,身进脚手随,一吞一吐,技法明显;足法稳固而灵活,步法以跟步、后滑步为主,进退在一条线上,俗称“少林拳打一条线”。(此拳为本门最后一层功夫,上桩及实战前必须修炼之套路)其拳共有两路,二路更有本门秘传踢腿之法。
大练对扣二人对练之法,招势清楚,动作逼真,擒拿挤靠,突出攻防。
白虎刀,朴实无华,务求临战,法窍鲜明,结构简明,不使重复,含强打弱,诱杀巧施,暗藏打法,上下相随,快速多变,收发自如。在演练时气势凶猛,绝无华而不实之弊,且藏手法,绝无空行,徒作陪衬之势。
旋风刀,刀法清晰,刚劲有力,气势逼人,迅疾如风,刚柔相济,虚实互用,变化多端,注重实战,既有大开大合,又灵巧多变,多用夺命三刀,虚实转换,指前打后,望左击右,使对手难以招架,防不胜防。
滴水连珠枪,此套枪术侧重灵活性以及稳、准、狠、快的技击训练。
少林十三枪,要求手、眼、身、步要用活,去如箭、来如线、眼要快、枪要毒,且有长枪短用之法,神出鬼没。行枪走势讲究三不空,即心不空—心明身正;身不空—步活身灵;手不空—拧枪出枪有力,讲究六合:心意、意气、气力、神形、内外、身枪相合。此枪以扎枪为主,行枪飘忽不定,着势刚劲有力,击点神出鬼没,枪棍合一,变化莫测。此枪还讲究进锐、退速、势险、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慧灵剑剑术为注重轻盈、流畅、走内的实用性剑法,为少林派内家名剑法。慧灵剑步法灵活、动作古朴无华、技击性强,而且左手不用剑指,以利于在搏杀中运用擒拿、镖箭等诸多技法。
青龙剑法系古传之名剑,其剑法古朴大方、套路严谨、衔接巧妙、招势简洁、剑路清晰,其剑法中有刺、带、点、撩、截、剪、拦、抽、削、劈、崩、挑、抹、挂、穿、拨、格、斩、绞等用剑的方法。
拳谚云“剑走青”,击剑之时,要求“练时无形似有形,起落翻转任你行,气要随剑走,眼要随剑行,步要随腰动,腰动手脚灵”,讲究“上刺咽喉,中扎心,下刺脚面和会阴,起身剑挑眉,背后削下肢,绞缠藏杀手,冲刺不留情”,快如闪电(眼快不如手快,手快不如步快,步法即身法,意到神到,手足身法俱到),是不可多得的上乘剑法。
此剑古朴大方,招势简洁,一招一势,端庄势整,心动形随,意前剑后,刚劲有力,击法明快,撩挂划圆,吞吐浮沉,轻灵圆活,变化莫测。其剑法分为四路,其中三路为行剑,四路为柔剑。
天罡剑为僧门传人从道家引进的二路玄门护山剑法,经改编过后成为现有风格,一路为太虚剑,二路为混元剑。
要求脚走八卦,身如太极;剑随身行,招随步换,步随法行,身随剑走,剑掩身行,身剑合一;柔中有刚,刚中有柔;慢中有快,剑法清晰。
应敌时应因易制胜,不拘成法,避实就虚,虚实互用,以柔克刚,剑不空回,顺人之势,借人之力。
演练时两足摆扣走转,稳捷轻灵,舒展优美,身似游龙,剑如吐信,吞吐旋转,穿连不断,疾稳轻快,变化自然,随心所欲。
疯魔棍法又名凤尾棍、十三棍,为少林名棍之一。此棍法完全注重实用及意念训练,无花架、活动范围小,充分体现少林派“拳打卧牛之地”之说法,据传此棍为十三棍僧救唐王时所使用之棍法。
金刚护法棍乃少林罗汉堂之看家棍法,自古以来得之者甚少,能解其妙者更是少之又少。此棍动作简约,不崇花招,其特点是用力顺、发力猛,既可健身,又可防身,实战能力很强。
应敌时讲究“手前一尺下功夫”,即在敌手前一尺处制住敌械,使之伤我不著,而我又可乘敌旧力刚过新力未发之际下杀敌手或近取敌身。
此棍迅猛有力、气势逼人、轻劈戳撩、走势灵巧、内动外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互换、雄健刚烈、闪展腾挪、发劲雄厚、泼辣迅猛、活把倒手、头尾兼用、半把持棍、破中带进、招发凌厉、攻防兼备。棍法分为四路,其中三路为缠棍之法,四路为短棍之法。
八楞四方锤属于锤法中的长柄单锤,其技法以劈、砸为主。
八楞四方锤朴实无华,以实战为标,结构严谨,凶猛健捷,势如炸雷,变化无穷,攻防兼备,独具一格,技法上讲究猛、狠、疾、准。
以上所简介的是僧门武学的部分内容,在即将出版的《彭元植、侯仲约僧门武学》一书中会有更详尽图文表述。
(作者云中逍遥为七世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