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卓
(桂林园林植物园,广西 桂林 541004)
景观园林施工设计及施工养护技术是园林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宜居环境的追求,对于园林绿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精心设计和高质量的施工养护变得尤为重要。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景观效果、生态性能、空间布局等多个方面;而在施工养护阶段,要保证植物健康生长、景观设施完好,并进行适时维护。
(1)改善环境质量。景观园林可以提供大量的绿色空间,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率。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空气污染,同时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它们还可以过滤雨水、减少洪水风险,并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促进社会福祉。景观园林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锻炼的场所。研究表明,与自然环境接触可以降低压力、提升心理健康,并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公园、花园和绿道等景观设施提供了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互动的空间,培养了社区凝聚力和邻里关系。
(3)保护生物多样性。景观园林为城市提供了适合各种植物和动物栖息的生态空间。它们可以成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选择本地、耐旱或蜜源植物等特定的植物种类,还可以吸引蝴蝶、鸟类和其他有益昆虫,构建城市的生态网络。
(4)提升城市形象与吸引力。景观园林是城市的名片,它们能够塑造城市的形象和氛围。美丽的公园、花坛、景点和绿化带吸引着游客和投资者,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这有助于促进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并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1)建立目标和需求。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需求。这可能包括提供休闲娱乐空间、创造社交交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等。了解客户的期望和使用者的需求对后续的规划布局非常重要。
(2)地形分析。进行地形分析是为了理解场地的地势特点和限制条件。通过测量和收集相关地形数据,例如高程、坡度、水流等信息,可以帮助规划师更好地利用地形特点,合理安排景观元素。利用三维建模软件,根据实际测量数据或地形图,对场地进行精确的三维建模。这包括建立场地的地形、土壤类型、水体位置和地貌等信息。通过场地建模,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场地的特点,并为后续的规划布局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图1为景观园林三维模型。
图1 景观园林三维模型
(3)区域划分。根据功能需求和地形特征,将整个场地划分成不同的区域。例如,将区分主要活动区、绿化带、步行道等。在划分过程中,要考虑人流、交通、视线和通风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空间布局。可以利用三维模型,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通过在三维场景中设置不同的功能区域、道路路径和植被配置,可以预览和评估规划布局的效果。例如,可以模拟人们在不同区域的活动路径、视线可达性和景观体验,从而对规划布局做出优化和调整[1]。
(4)道路路径设计。规划布局中的道路路径设计是为了提供便捷的通行和导引。根据功能需求和流线分析,确定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步行道的位置、宽度和连接方式。合理的道路路径设计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并与景观元素相互衔接。
(5)植被配置。在规划布局中,选择适当的植被配置对于营造美观的景观效果至关重要。考虑到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和植被结构。通过合理安排树木、花坛和草坪等,实现景观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6)景观要素安置。除了植被外,还需要考虑其他景观要素的安置。这包括水体、雕塑、座椅、灯光等。根据功能和风格需求,将这些要素巧妙地融入规划布局中,以增添美感和趣味性。
(7)绘制规划布局图。最后,将上述规划布局意图进行绘制成具体的规划布局图。规划布局图应该清晰明确,包括各个区域的位置、道路路径、植被配置和景观要素等。这将成为后续施工和养护的基础。并使用三维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和可行性分析。例如,在确定道路路径和建筑物位置时,可以检查是否存在潜在的冲突或不合理的情况。这样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规划布局的可行性和安全性[2]。
(1)研究材料属性。详细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属性,包括耐候性、耐磨性、防滑性、抗污染性、可持续性等。对于地面材料,应考虑其抗压强度、透水性和排水性能等因素。
(2)考虑环境因素。考虑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季节变化和自然环境。例如,在寒冷地区,需要选择抗冻融和防滑的地面材料;在炎热地区,需要选择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的材料。
(3)协调与环境的融合。材料选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考虑场地的自然特征、建筑风格和附近景观,确保所选材料与环境和谐统一,并营造出具有美感和连贯性的效果[3]。
(4)安全性考虑。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安全性因素。例如,在地面材料选择上,需要确保良好的防滑性能,以减少滑倒事故的风险。对于植物选择,需要了解其有无毒性和过敏原等方面的信息。
(5)合理控制成本。在材料选择中,需要综合考虑预算和项目要求。根据项目的经济条件和重要性,做出明智的决策,确保所选材料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也控制好成本。
(1)技术和工艺方法选择。根据设计方案的要求和选定的材料,确定适合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方法。这可能涉及不同的施工工艺,如挖掘、铺设、安装、修建等。选择合适的工艺方法需要考虑到施工的效率、质量和可行性。
(2)考虑现场条件。在选择工艺时,需要考虑到实际的现场条件,如地形、气候、土壤状况等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施工过程和材料的选择。例如,在坡地上进行园路铺设时,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工艺和材料来增加抗滑能力和安全性。
(3)施工监督和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持续的监督和质量控制,确保所选工艺得到正确实施,并满足设计方案的要求。这可能涉及现场巡视、样品检验、材料测试等环节,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完整性。
(1)土壤分析。首先,对施工区域的土壤进行分析,了解其pH、质地、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以及水分渗透性等指标。这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或采集样品送往专业机构进行分析。
(2)目标设定。根据土壤分析结果和植物需求,设定改良土壤的目标。例如,提高土壤排水性、增加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等。
(3)土壤改良方法选择。根据目标设定,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方法。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添加有机肥料、改进排水系统、施加土壤改良剂、深耕松土等。选择方法时需要考虑土壤状况、植物需求、可行性和成本等因素[4]。
(4)实施土壤改良。根据所选的土壤改良方法,开始实施土壤改良工作。这可能包括添加有机肥料、调整排水系统、混合土壤改良剂等操作。确保改良材料均匀分布,并与原土壤充分混合。
(5)监测和调整。在土壤改良后,定期进行监测,评估改良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监测指标可以包括土壤湿度、养分含量、植物生长情况等,表1 为土壤改 良监测。
表1 土壤改良监测
(1)水需求评估。首先,对景观园林项目中各个区域的水需求进行评估。根据植物种类、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不同区域的水需求量。水资源需求评估如表2 所示。
表2 水资源需求评估
(2)设计合理的灌溉系统。根据水需求评估的结果,设计合理的灌溉系统。这包括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喷头灌溉、滴灌或地下灌溉)、确定灌溉频率和时长,并考虑节水设备和技术的应用。
(3)收集和利用雨水。探索收集和利用雨水的方法,以减少对市政供水系统的依赖。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植物的灌溉或其他景观用水需求。
(4)应用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景观园林项目中的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地排除多余的水分,防止积水和根部浸泡。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可以减少水的浪费和环境污染[5]。
(5)植物选择和配置。在植物选择和配置时,考虑其对水资源的需求。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以减少浪费和过度灌溉。
(6)定期维护和监测。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和监测,确保灌溉系统正常运行,并及时发现和修复漏水或其他问题。
(1)疾病监测和识别。定期巡查和监测植物的生长状态,及时发现疾病问题。学会识别常见的植物病害症状,如叶片变色、凋落、斑点、瘤状等。
(2)预防措施:①选择抗病性强的植物品种或品系,尽量避免使用易感染病害的植物。②注意植物健康管理,包括合理浇水和施肥,保持适宜的植物生长条件。③保持园区整洁,及时清除枯萎、感染的植物部分,并处理好病害源。④定期修剪植物,保持空气流通和日照良好,减少病害传播的机会。
(3)生物防治。利用有益微生物、天敌和寄生虫等对抗病原菌或害虫。例如,引入益虫来控制害虫数量,使用抑菌剂或根际拮抗细菌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4)化学防治。当疾病严重时,可以考虑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在使用农药前,应仔细阅读并遵守产品说明书,确保正确使用、安全使用,并遵循施用时间和方法。
(5)教育培训。对参与园林施工养护的人员进行相关病害预防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病害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6)记录和评估。记录植物病害的发生情况、防治方法和效果,以便今后的管理和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疾病防治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根据具体的植物种类、环境条件和病害类型进行相应的防治措施选择。
综上所述,景观园林施工设计及施工养护技术的研究对于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平衡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理选择植物种类、科学施工和定期维护管理是保证园林景观质量的关键。通过精细化的管护手段,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未来,应该进一步深化研究,探索更有效、环保的施工养护技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园林绿化需求,并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