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廷廷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在我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医疗保健价值,其中观赏价值受到了民众的高度重视,因此芍药在中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应用十分广泛。但是,我国土地广袤,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存在相当明显的差别,相同品种的芍药在不同地点的生长表现差异显著,因此,在将观赏芍药应用于特定地区之前,必须对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详细分析,以保证其观赏价值能够顺利发挥。
芍药隶属于芍药科芍药属,在我国已有4000 年的栽培历史,被称为“花相”,又名将离、可离、离草、留夷、没骨花、白术、余容等。芍药这一名字可以根据《本草纲目》的内容略知端倪,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名花之一,广泛应用于庭院、公园美化工作中,不仅在园艺观赏方面具有突出价值,还能够用于医药领域,深受民众喜爱。中国北方城市种植最为广泛,品种资源丰富,数量约500 个。芍药主要存在花色丰富、株型叶型多变、倍性多样等特点,在实践中存在较大的选育与优化空间[1]。
芍药的生长周期分为萌芽期、抽枝期、开花期、枯枝期、休眠期五个阶段,其中,休眠期指的是从花芽分化完成后一直到萌芽前期的一段时间,具体表现为,随着秋季温度降低,芍药会生出根系,在经历一定量的低温后,打破上胚轴和芽的休眠后才能破土萌发,芍药的休眠解除是其正常开花的重要基础。而一定量的低温积累对于芍药休眠解除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芍药在生长方面具有喜温怕热的特性,在我国南方低纬度地区,夏季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强光、高温现象,影响芍药的正常生长与发育,芍药的观赏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导致芍药死亡。另外,芍药还存在洪涝灾害不耐受的特性,很难适应水涝灾害,雨水侵蚀很容易影响芍药体内水分平衡、碳水化合物生成代谢,在洪涝灾害后,芍药经常会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
不同品种芍药的生长特性基本相同,但是在需冷性、耐热性、耐涝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不同地区种植之前,需要对芍药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选择适宜生长的芍药,才能发挥出园林美化的作用与价值。
本文所研究的芍药种植在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实训基地芍药园内,芜湖地处安徽省东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6℃,夏季平均气温超过28℃,年日照时长约为2000h,平均年降水量为1200mm,主要集中在春季、梅雨季节、初冬。这样的气候条件就会导致芍药作为北方常用的园林美化宿根花卉却不易在芜湖城市园林中栽培应用,是因为花期多雨容易使得芍药垂头严重、花期缩短、降低观赏价值;雨水囤积、光合作用效率降低使得芍药滋生病虫害,降低其生长势;甚至芍药根系因为多雨排水不畅易积水腐烂而致死。除了雨水原因,夏季的高温会大面积灼伤芍药茎叶,使得芍药短时间内迅速脱水死亡;当然还有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就是芜湖冬季温度相对北方较高,易导致芍药无法满足需冷量,地下芽和根茎休眠不足,花芽无法正常分化,翌年萌发后出现生长不良,花蕾败育,开花性能逐年变差。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芜湖并非是芍药生长的优良场地,如果想要保证良好的生长态势,就应当从品种角度着手,对北方常见芍药品种进行耐热性、抗涝性、低需冷量性进行评价,结合芜湖城市园林高温、多雨的特点,筛选出能够适应芜湖湿热气候、可用于芜湖城市园林美化的优良芍药品种。这些筛选出的优良芍药品种可用于芜湖公园、庭院、办公区、风景区等绿化景观方案中,使其在完成生态作用的基础上发挥最大的美观、经济、社会效益。为芜湖城市绿地建设和园林城市建设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加速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现代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本文从3 个维度出发,对观赏芍药优良品种在芜湖园林中开发价值进行评价与分析,并提出选择策略,希望能够为芜湖园林芍药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冷量在芍药生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在自然条件下,芍药休眠之后,需要积累一定的冷量才能解除休眠状态进而萌发。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数据可知,不同芍药品种的需冷量存在一定显著差异,例如,‘新西兰芍药’(‘Festiva Maxima’)在5.6℃的环境背景下,经过28d 即可解除休眠状态,进而萌芽。‘大富贵’在0~4℃的环境背景下,经过35d 即可解除休眠状态,进而萌芽[2]。
在需冷量方面,本文分别对早花品种、中花品种、晚花品种进行分析,其中,早花品种芍药的代表为‘大富贵’‘东方红’,中花品种芍药的代表‘紫凤羽’,晚花品种芍药的代表为‘晴雯’‘桃花飞雪’。根据分析可知,‘大富贵’‘东方红’和‘晴雯’在2℃下冷藏处理7~10周,‘紫凤羽’和‘桃花飞雪’冷藏处理10 周能充分打破其休眠状态,均可以很好的满足实际生长需求[3]。
同时,芍药在低温贮藏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水分亏缺胁迫,因此,在低温贮藏中后期可尝试补水[4]。
抗涝性也是芍药在芜湖地区种植必备的品质之一。具体而言,芍药较耐干旱,地势高、土壤干燥是芍药生长最为适宜的场地。与之相比,芍药的抗涝性普遍较差,6~10h 的积水通常就会导致芍药出现烂根现象,影响其正常生理代谢,在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芍药死亡。综合可知,在水涝胁迫下,芍药植株的叶片颜色会发生显著变化,抗涝性较差的芍药品种中,其内部SOD活性升高较少,POD 活性降低,CAT 活性显著升高,MDA 含量显著升高,抗涝性较好的芍药品种通常具有较高的SOD 活性与POD 活性。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数据可知,不同芍药品种的抗涝性存在一定显著差异。
根据张青侠等[5]的研究内容可知,在‘丽红’‘大富贵’‘红绣球’‘奇花露霜’‘桃花飞雪’‘杨妃出浴’6个比较典型的芍药品种中,其抗涝能力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综合来看,6 种芍药品种的抗涝性按照强弱排序为‘丽红’>‘杨妃出浴’>‘桃花飞雪’>‘大富贵’>‘红绣球’>‘奇花露霜’。同时,抗涝能力较强的‘丽红’与抗涝能力中等的‘大富贵’60%叶片出现受害症状时所经历的时间相对较长。
本文对芍药的抗涝性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分析,发现大多数芍药的抗涝性表现均较差,即使抗涝能力较强的芍药品种通常也很难满足实际洪涝地区室外种植需求,均需要进行特定处理。如栽种到地势相对较高的街道或者地区,否则一旦出现洪涝现象,芍药均很难正常存活。在种植过程中,一般不需要浇太多水,仅在需要的时候一次性灌透水即可[6]。
耐热性也是芍药在芜湖地区种植必备的品质之一,具体而言,芍药的主要生长地点为北方,其温度通常较低,大多数芍药品种通常不具有较为优异的耐热性特征。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芍药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性逐渐提升,在中国中部、南方地区均开始引进了大量的芍药品种,然而,由于我国江南地区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大多数优良芍药品种引入后会出现生长不良、开花性能变差等情况。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芍药耐热性研究开始受到了相关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数据可知,不同芍药品种的耐热性存在一定显著差异。
根据某研究人员课题组的研究内容可知,芍药‘红绫簪’的热害指数为0.20、‘碧天晴空’的热害指数为0.22、‘紫凤羽’的热害指数为0.24,其耐热性均较强。‘红艳争辉’的热害指数为0.90、‘粉玉现’的热害指数为0.92、‘大富贵’的热害指数为0.92,其耐热性较差。
本文在芍药耐热性方面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可知,不同芍药品种的热害指数如表1所示。根据表1 中内容可知,不同芍药品种的热害指数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其中,‘红绫簪’的热害指数为0.20,与上文提及的某研究人员课题组的研究内容符合,其耐热性表现最好;而‘粉荷飘香’的热害指数为0.97,耐热性表现最差,无法适应芜湖地区实际种植需求。
表1 不同芍药品种的热害指数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芜湖地区的芍药种植对于芍药的耐热性、抗涝性、低需冷量性均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中,‘紫凤羽’在两个指标上均有着较为良好的表现,在中国北方地区最为常见的‘大富贵’在需冷量上虽然有着较好的表现,但是其在耐热性指标方面表现极差,无法适应芜湖地区的特殊生态环境。
综合来看,在芜湖地区,‘紫凤羽’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当具有比较良好的表现。
在完成芍药品种选择之后,还需要确定具体的种植方式,在实践中,芍药在园林中的观赏应用主要是通过以下4 种方式。
(1)芍药牡丹园。芍药、牡丹两种植物在花色、花型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大多数牡丹品种花期较芍药花期更早一些,综合来看两者花期能够衔接在一起,两者合作种植就可以延长牡丹芍药在整个阶段内的观赏期,同时还具有提升观赏内涵、优化景观深度的优势,在实践中应用较为广泛。
(2)芍药专类园。即将芍药进行单独种植,在我国古典园林种植中比较常见。
(3)大田片植。此类种植方式是近年来诞生的一种比较流行的芍药种植方式,其主要策略如下:将芍药布置在面积较大的圈地中,在开花时向游人开放,此类种植方式种植的芍药通常属于经济作物,其观赏属性属于附加功能,在实践中具有经济性、观赏性的双重价值。
(4)花坛、自然栽植等。即在园林景观中,将其放置在特殊位置作为景观植物进行栽植。此类种植方式在国外已经受到了高度重视,与之相比,我国在芍药种植方面的研究较浅,此类种植方式在中国的普及率并不高。但是,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可知,芍药的花坛、自然栽植在实践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景观效果,值得相关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综合芜湖地区的芍药种植需求以及实际地理情况可知,当地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气候条件等内容,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配植策略。同时,当地也应当改变“重牡丹、轻芍药”的传统观念,可以将观赏芍药作为独立植物进行种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国观赏芍药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内容,从耐热性、抗涝性、低需冷量性3 个维度对不同芍药品种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最终发现,‘紫凤羽’应当能够适合芜湖地区的环境特点。同时,该品种芍药与其他芍药相同,在抗涝性方面表现均较差,在种植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种植位置,尽量使其避免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此外,为了提升芍药品种在芜湖地区的成活率,相关技术人员应当从抗涝性角度出发,采取基因工程、品种筛选等方式,结合SOD 活性、POD 活性、CAT 活性、MDA 含量等指标,根据需求对其进行适当调整,着重提升品种芍药在抗涝性方面的表现,这是芍药“南移”工程的核心内容。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一定能够培育出适宜各地区种植的芍药优良品种,进而为我国城市园林工程建设增添一抹靓丽的“新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