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逆向设计的内涵、价值与策略

2024-03-30 17:14江苏南通市州区银河小学226000邱锦鸿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4期
关键词:逆向文化遗产目标

江苏南通市州区银河小学 (226000) 邱锦鸿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提出了深化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教师要“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这为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指明了方向。单元整体教学是大单元教学的主要形式。单元整体教学的逆向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惯有框架,构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样态,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接下来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这一方面的尝试和思考。

一、逆向设计的内涵

逆向设计是将教学过程中的目标设定、评价前置的一种教学设计理念。这与我们传统教学的后置性评价完全相反。美国学者格兰特·威金斯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了逆向设计的理念。他将整个学习过程比喻为产品体验的过程,以想要达成的产品效果作为目标,以思考并明晰是否体现这样的产品效果作为教学评价,通过评价前置的方式进一步清晰地定位目标、确定教学的基本板块与流程。这一想法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二、单元整体教学逆向设计的价值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逆向设计的核心在于顺应生命个体的思维认知规律,强调对事物内在的理解。这种基于学生内在认知思维的逆向理解,主要包含了以下六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说明:能够借助多方面的资源,在单元统整中进行系统化的描述;二是诠释:能够讲述富有意义的故事,揭示客观性概念内在的意蕴和价值;三是应用:能够将自我认知放置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加以灵活整合和运用;四是有观点:能够根据自身的理解,对相关事件、主题或者现象发表个人看法,在细致分析后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五是有同理心:能够站在其他人或者不同的角度,全面考量和把握问题;六是有自治:能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分析,并在梳理中形成全新的认知,调整自己有偏见的想法。

基于上述分析,逆向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语文要素中的必备知识,关注学生在理解和接受知识过程中的思考状态。这与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有着一定的区别,规避了教师的机械灌输,更注重学生自身的思维状态,能为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有助于设定精准的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都以制订教学目标、研制教学内容、遴选教学策略和实施教学评价为抓手,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但是,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教学目标完全处于一种虚设状态,无法对学生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引导。而逆向设计则明确了预期的学习效果和评价依据,并能清晰而精准地确定学生当下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找准目标依据与学生水平、能力之间的差距。这有助于教师规划教学板块、设计教学流程,从而使整个教学体系指向更明确,体现出教学的过程性、指向性。

在单元整体教学的逆向设计中,目标与评价以及最终的教学板块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

三、单元整体教学逆向设计的策略

统编语文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鲜明的整体性和序列性原则,不仅每个单元都设置了明确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而且语文要素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单元整体教学的逆向设计,在定位目标之后,教师要设定好评价的工具和标准,准确描述学生在目标统整下的课堂表现,并紧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规划。下面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一)全面解读要素内涵,精准确定教学目标

人教社的陈先云先生指出:语文要素包含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统编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语文要素,提出了单元学习的要点,为教师解读单元课文、设定单元目标提供了支架。逆向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确立单元教学走向何方。只有确定了最终的归属点,才能为后续评价的精准落地提供参考。

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

其一,动静结合的写作策略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并不是首次出现。在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就已经有所涉及,定位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对比这两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就不难发现,体会动静结合描写的表达效果与初步体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初步体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重在借助典型课文的关键语段,以感性认知的方式了解什么是动态描写和什么是静态描写,对这两种描写形成感性认知;体会动静结合描写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对表达方法以及表达效果相对理性的认知,能为学生学习本单元时尝试运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奠定基础。其二,在表达层面上,要求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这里的“搜集”,是要求学生在搜集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必要的归类、整理,甚至是删除与甄别,最终达成通过资料来“介绍一个地方”的习作目标。

教师对语文要素的解读不能停留在对文字表面的理解上,而是要根据语文要素确定单元中每篇课文的具体目标,同时在单元的各板块教学中进行落实,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单元文本内容的特质上。比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教师在梳理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并没有对威尼斯展开全面的介绍,而是聚焦在最具特色的小艇上,借助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将威尼斯作为水城的特质呈现在每一个读者面前。在教学描写人们休闲的生活状态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动静描写的特点,以及这种表达所产生的效果。在教学《牧场之国》一文时,教师紧扣作者描写牧场的自然景色、动物以及荷兰人民的生活状态的内容,引导学生根据上一篇课文学习到的方法,自己找出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借助典型语段说一说表达的作用。而在教学略读课文《金字塔》时,教师可以利用两篇风格完全不同的文章,让学生在对比赏析中认识到,根据介绍的地方的类型不同以及表达定位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策略和表达方式。

在教学该单元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介绍对象定位于自然景物类,或文化遗迹类,或特色建筑类;再让学生根据类型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表达策略。这样进行教学,就将动静结合的表达策略和搜集、整理资料的操作过程巧妙融合,达成完成口语交际和习作表达的目标。

(二)合理制订评价方式,明确课堂教学流程

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确定好教学目标后,教师就可以对单元的口语表达与习作板块设定具体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将想要达成的目标转化为相应的成果。这是逆向设计的第二步,也是最能体现逆向设计特点的地方。

无论是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还是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都同属于介绍类的内容。在教学时,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习惯的束缚,巧妙地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将这两项输出性活动视作一个整体,口语交际是基础,为最后的习作表达服务。这样,就可以确定本单元学习应达成的几个方面的成果。一是通过搜集资料、整合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一份海报,介绍一种世界文化遗产。海报的制作为口语交际活动的展开奠定了基础。二是录制一段音频。教师引导学生从网络上下载一段介绍中国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的视频,并结合搜集的资料,以配音的方式录制一段介绍这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的音频,作为口语交际的学习成果。三是基于前期制作海报和录制音频的成果,撰写一篇演讲稿,并在班里进行现场演讲。这样,单元习作的完成就水到渠成了。

这三项成果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体现了教师基于学情设定单元教学目标的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紧扣这三项成果,规划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基于设定的最终成果,创设贴合成果形式的可感情境:“一年一次的世界遗产大会,今年9 月将在沙特阿拉伯召开。如果你有机会作为中国的代表,需现场进行10 分钟的演讲,介绍中国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你将会选择哪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又将会怎样介绍呢?”其次,教师从情境出发,明确教学的整个过程。要想在世界遗产大会上完成演讲,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思考。一是演讲的内容。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拓展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对入选的39 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简单介绍,并让学生选择自己相对了解或者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介绍的对象。二是成立学习小组,合作展开学习。教师可将选择相同介绍对象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要求他们通过网络搜集、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等不同的形式,收集与这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的资料,储备大量的素材。但这些储备的素材是否能全部运用到介绍的内容中呢?又该用怎样的方法将介绍对象的特点和魅力展现出来呢?这就需要学生去思考和讨论了。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向课文学习表达方法。叶圣陶先生强调:“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向课文学习作者利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展现景物特点的艺术;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表达思维出发,掌握动静结合的表达技巧。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根据情境表达的需要以及所选择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不同特点,抓住某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方面展开介绍,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相应的删减、分类与重组,并采用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写好演讲稿。最后,教师创设世界遗产大会的活动情境,要求学生对海报、录音内容等进行整合,以中方代表的身份进行一次真实的演讲。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设定的教学板块和教学过程,都是从评价的预设成果出发,再回扣单元教学目标的,凸显了逆向思维的设计内涵,有助于学生言语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设定多维评价视角,回叩单元预期目标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一直都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知识新授的环节上,而对评价则关注得相对较少。即便有所评价,也基本上流于形式。而在单元整体教学的逆向设计中,评价作为呼应目标、设置教学板块的桥梁,承载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从形式来看,评价不仅要用到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的相互评价以及教师的评价等不同的形式,而且要引入第三方评价。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打开语文学习的全新思路,进一步彰显逆向设计的教学特点。

在选择中国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介绍对象时,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自己家乡的文化遗产或者自己曾经去过的景点。在评价时,教师不妨邀请与本次介绍内容相关的第三方人员介入,如邀请负责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人员,对学生所呈现的内容进行审视与评价,主要考量学生是否展现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和特点;也可以邀请从事导游工作的相关人员,从学生在介绍时的语言特点出发,主要考量他们是否能够根据游客的心态和内在需求来介绍,表达是否能吸引游客的注意。同时,还可以从这次活动的情境入手,要求其他学生站在他国与会代表的立场上,对学生的演讲进行评价,甚至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展开互动与追问,以反推的方式引领学生对所讲的内容进行调整与反思。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对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使学生掌握了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和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从而将语文要素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文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教师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逆向设计,需要走出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将教学评价前置,并确定教学板块、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内容,强化教学评价、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达成教学目标过程中的表现,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都与教学目标相符,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逆向文化遗产目标
逆向而行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文化遗产保护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