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编语文教材,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思考

2024-03-30 17:14:28江苏灌南县新安小学222500翟井新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4期
关键词:思辨性意识文本

江苏灌南县新安小学 (222500) 翟井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明确要求,要让学生“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并设置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这充分说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思辨性阅读强调在阅读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意识。这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分析能力、批判能力以及评价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在统编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呢?

一、深度研究教材,培养学生思辨意识

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教师注重对学生思辨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思辨能力。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注重对教材中隐含的思辨性阅读点进行挖掘,以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一)关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思辨意识

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教材文本中的每一字、每一词,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要想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就要注重对学生思辨意识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呢?教师可以从课文的一字一词入手,引导学生以质疑的眼光去审视、分析,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有助于学生思辨意识的形成。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一课中的“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这句话时,一些教师会抓住“悲惨”一词引领学生感受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原因。其实,对“悲惨”一词,课文中“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这句话已经做了最好的解释。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发现课不同寻常之处,以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促使学生形成对课文独特的认识,从而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文本语言的价值,提升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

(二)大胆质疑教材,培养学生思辨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文本的思想,那么他们的思维就会固化,思维能力也会随之退化。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打破权威,以审视、批判的眼光去质疑教材,以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提升学生阅读思辨的品质。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麻雀》一课时,有一个学生对“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这句话提出了质疑,认为麻雀没有多重,可作者却说它“像一块石头似的”,这个地方显得不恰当。针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思辨性阅读,帮助学生深入分析,理解作者这样写的原因。长此以往,学生的思辨意识就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注重资源整合,培养学生思辨意识

在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方面,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的内容进行理性分析,还应该注重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打破知识壁垒,使学生在完整的阅读体系中获得思辨能力的发展。统编语文教材以单元的形式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了神话故事,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编排了民间故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把神话故事与民间故事整合起来,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性和不同特点,以促进学生对不同体裁文章特点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可供学生整合的阅读内容有很多,如同一主题的古诗词、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教师都可以依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找到适合的思辨点,引导学生展开思辨性阅读,以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为提升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二、优化课堂提问,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课堂提问是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提问能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展开深度学习。因此,教师要优化课堂提问内容,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一)以有效问题引发思辨

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着浅表、琐碎等现象。要想避免无效提问现象的产生,教师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巧设思辨性问题,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一课时,结合课文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的是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你觉得这样称呼好不好,理由是什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重问题的质量,就很难激发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辨性阅读的意识,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二)以高阶问题催生思辨

学者祝新华把学生的阅读能力分为复述、解释、重整、拓展、评鉴和创意六个层次,其中,复述、解释属于低阶认知能力,其余四种属于高阶认知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视角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课时,教师从文本的矛盾点提出问题:“老虎给你们的印象是什么?(威风凛凛、百兽之王)课文中却说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你们觉得‘这只大老虎’窝囊吗?说说你们的理由。”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理由是“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唉声叹气地对我说……”。有的学生认为“我”的演出不窝囊,理由是“我笨拙的表演把老师和同学都逗乐了”“台下一阵哄堂大笑”,说明表演能给大家带来快乐,这样的表演就是成功的表演,一点儿也不窝囊。这样,教师就文本中的矛盾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让学生经历分析、综合和评价等过程,从而理解了文本的丰富内涵,获得了思辨能力的发展。可见,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高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以促进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设置交流平台,展现学生思辨过程

思辨活动具有内隐性的特点,很难对其进行量化或者判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采取恰当的形式,使学生的思辨性活动外显,以便于师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提升学生思辨性阅读的品质。

(一)课堂演讲,让思辨可听

演讲、辩论等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形式。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文本内容,提炼出适当的思辨性话题,让学生以演讲、辩论等形式学习课文,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将学生的思辨活动外显。这样,使学生真正深入文本中,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展开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为此,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实地进行考察和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展开理性分析,充分理解地球会面临怎样的困境等内容,然后进行演讲。这样,让学生经历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以及撰写演讲稿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过程,使他们的思辨活动外显,有助于教师动态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并及时给予指导。演讲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外显,便于教师展开针对性的指导,有助于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读写结合,让思辨可视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跃然纸上,还可以深化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受”。教学该单元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展开思辨性读写活动:“对同一首诗,巴迪父母分别有怎样的评价?你赞成巴迪父母中谁的评价?请结合生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问题支架的搭建,从现象到本质、从内容到思想、从文本到生活,都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读写活动,以促进学生学会全面、辩证地思考问题。这样有理有据的表达,不仅把语文要素落到了实处,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四、注重教学评价,提升学生思辨素养

要想使学生的思辨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就要注重对学生思辨活动的评价。评价让学生的思维更深入、更全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延时评价,让思辨活动具象化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直接予以肯定或者否定,这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延时评价的策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表达清楚,并对学生思考的方法、内容等进行指导,以提升学生的思辨性阅读品质。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一课的课后练习第三题是“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回答这个问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回答时,不同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不一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回答不要急于肯定或者否定,要采取延时评价的策略,依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适时进行追问,使学生把自己的思辨过程展现出来。这样,教师就能对学生的认知错误予以纠正,引导学生不断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思辨性阅读品质。在思辨性阅读过程中,延时评价能使学生的回答逐步朝正确的方向迈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与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多元评价,让思辨活动综合化

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从多个视角来感受文本的内容,获得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跳水》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船长、孩子、水手的行为找出隐藏在文本背后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展开思辨性阅读。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学生在评价时,对船长该不该拿手枪指着孩子跳海的做法意见不统一。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说一说这个办法好不好、理由是什么,自己还有什么营救孩子的方法。这样,教师帮助学生理清问题产生的背景、处理方法和处理结果,使学生真正了解到人物的思维过程,思辨性阅读品质也得到了提升。在思辨性阅读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多元评价,能使学生养成从多方面、多角度看待事物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辨性阅读品质。

(三)发展性评价,让思辨活动阶梯化

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向深处发展,以达到提升学生阅读品质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忆读书》一课时,教师以“你是否赞成作者的读书方法”为话题,引领学生展开思辨性阅读,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阐明理由。对作者的读书方法,有的学生赞同;有的学生反对;还有的学生保持中立,认为一知半解地读会浪费一定的时间,但如果因此而不读书,那么读的书就会更少。这时,教师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使其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并给予学生认可、鼓励等评价。这样,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可与期待,在有理有据的表达中,在发展性评价中,思维能力逐步发展,阅读能力也会获得提升。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文本的特点,注重挖掘阅读的思辨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解读、从不同的维度提问,用思辨的眼光审视阅读内容。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批判能力,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独立、开放的思维品质和去伪存真的思辨精神。

猜你喜欢
思辨性意识文本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