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藏稿本《茂苑日记》作者及价值考论

2024-03-30 13:21:59孙天琪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图书馆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嘉定嘉庆日记

孙天琪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国家图书馆藏稿本《茂苑日记》一册,2006 年学苑出版社刊行的《历代日记丛钞》第三十三册予以影印,题为“茂苑居士撰”。关于作者,张梅说:“茂苑居士,生卒年不详,事迹阙考。”[1]但其根据日记中提及的人物、地点、诗文,推断作于嘉庆二年(1797),认定作者是寓居苏州的文人雅士。笔者结合《嘉定县志》《南翔镇志》和《墨香居画识》《墨林今话》《练水画征录》等史料,进一步考证出日记作者为清乾嘉时期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文人严钰。《茂苑日记》记载了嘉庆二年严钰寓居苏州山塘的日常生活及创作书画的详细过程,记录了与钱大昕、王昶、袁廷梼等人的交游经历,又收载个人诗文十余篇,反映了清代中期江南普通文人的生活与心境,对考察娄东画派的演变历史有参考价值。

1 “茂苑居士”得名由来和撰作时地的确定

《茂苑日记》线装一册,手稿本,用半叶六行稿纸书写,行草书。卷端题“茂苑日记 丁巳”六字,未署作者名氏。通篇笔迹一致,日期连贯,无作伪之嫌。《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著录:“茂苑日记,(清)茂苑居士撰,清嘉庆二年(1797)稿本,1 册。(清)茂苑居士,生卒年不详,乾隆至嘉庆间人;日记起清嘉庆二年(1797)六月,迄同年十月。”[2]这是已知最早的著录信息。《历代日记丛钞》影印时沿用了此著录信息,亦题为“(清)茂苑居士撰”。《历代日记丛钞提要》中收载由张梅撰写的提要也认为“此日记写作于嘉庆二年”[1]89。除此之外,未见更详尽的考述。

那么,将作者定为“茂苑居士”是从何处得来的呢?检《茂苑日记》第六叶记载自书堂榜“偶来茂苑称居士,且与名山结比邻”[3],第二十七叶自作诗文中又有“偶来茂苑称居士,得近名山是旧朋”[3]535,国家图书馆在著录时当是依据这两则诗文拟定了作者名号。张梅在提要中进一步分析:“从日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居苏州,时无官职,擅长书画,平日以作画读书为乐,应属姑苏的文人雅士。”[1]89虽比国家图书馆的著录信息更加具体,但仍未能考证出作者确切的名号及生平事迹。2013 年中国台湾学者巫丕恕在讨论明清江南士人的休闲消费时曾引用《茂苑日记》,仅称作者为“茂苑居士”[4],可见学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无法考定该日记的作者。

相对来说,《茂苑日记》的撰写地点和年代是比较容易确定的。茂苑是长洲县(今属苏州市)的别称,作者在写作日记期间由苏州城内移居长洲山塘绿水桥,时常往阊门、胥门、陕西会馆、虎丘诸地,故拟日记名为“茂苑日记”,其撰写地点为苏州是毋庸置疑的。关于撰写年代,《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明言:“日记起清嘉庆二年(1797)六月,迄同年十月。”[2]114此项著录准确无误。日记中多次提及钱大昕、王昶等学者,可将写作时限初步确定于清乾嘉时期。卷端首行题年份为“丁巳”,次行题“闰六月”,依据朔闰情况即可明确为嘉庆二年(1797)。

根据日记中提及的事件也可大致确定写作于嘉庆时期。七月廿八日载:“至蒋园新建白公祠,登仰苏楼。”[3]516顾禄《清嘉录》卷三《游春玩景》记:“虎丘山浜白公祠,嘉庆二年,太守任公兆炯即蒋氏塔影园改造。”[5]是年,钱大昕代任兆炯撰《虎丘创建白公祠记》,赵翼、蒋廷恩等皆有诗作述此[6]。九月十日载:“是日斟酌桥重建合龙。”[3]554顾禄《桐桥倚棹录》卷七记:“斟酌桥……国朝嘉庆三年知苏州府事任兆炯重建。”[7]此处日记作者和顾禄所记时间略有差异,日记作者具体描述了当日灯影笙歌、游人如织的景象,相对较为可信。诸条证据的时间线索清晰可靠,国家图书馆将写作时间定为嘉庆二年甚确。

2 《茂苑日记》作者的认定过程

前人已推定准确的写作地点为苏州,写作时间为嘉庆二年闰六月至十月间。笔者通过细读日记中提到的人物、地点、事件,爬梳所涉人物存留的诗文集、所涉地点的方志文献、所涉书画家传记资料,逐步缩小了考证范围,最终确定了作者为嘉定人严钰。

2.1 作者的里籍

《茂苑日记》中详细记载了每日会客、访友名氏,其中有数处标注“同邑”或“同里”,藉此可考察作者的里籍。然所记多为字号,仍需结合地方文献进一步证实。如闰六月十二日:“属同邑郁松坡振先乔梓补灵芝于卷。”[3]484十三日:“途小憩郁思上画馆。”[3]484检《练水画征续录》:“郁瑞王。子大成,字波臣;孙思上,字振先,俱擅传神。……振先又善画猴。”[8]练水为嘉定县旧称,郁思上为嘉定人,作者与其同乡。九月九日:“同邑王述祖来,未值。”[3]553王述祖,字怀之,一字玉甫,嘉定人,与修嘉庆县志,著《王玉甫诗文集》《嘉定金石录》,光绪《嘉定县志》有传。此亦可证作者是嘉定人。

标注“同里”者同样可将作者里籍具体到嘉定县。如七月三日记:“访同里姚明之于三浜。”[3]497嘉庆《南翔镇志》卷五称:“姚元琅。字明之,湖北隨州州同。”[9]作者在日记中多次提到嘉定县南翔镇,多简称为“翔镇”,如“但托新之带往翔镇”[3]546、“作程新之小札寄翔”[3]566。程新之是与作者交往极为密切的人物,此时程新之在苏州城内有馆舍,作者常去拜访。七月廿七日:“钱应祥招同同里甘孚尹、程新之乔梓及都儿观剧于祥和馆。”[3]515光绪《嘉定县志》卷十五《考职》记载:“嘉庆:程如金,原名本中,字新之,主簿。”[10]据此知作者和其好友程如金皆为嘉定县人,以其语气推断两人很可能为南翔镇人。作者平日交往者中还有数位嘉定籍文人,如孙铎(瑶泉)、陆振书(思健)、陆世康(平庄)等,故作者为嘉定人毫无疑问。

2.2 作者的日常雅好

通观日记,作者时无官职,临帖阅史和写诗作画是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在嘉庆二年闰六月至十月间,其先后阅读了张太复《秋坪新语》、袁枚《小仓山房诗集》、郑元庆《廿二史约编》,临摹米芾、黄庭坚、王羲之、王铎法帖,其中张太复的《秋坪新语》在乾隆六十年(1795)和嘉庆二年两次刊刻,袁枚与日记作者时代相近,但这些记录对确定作者身份并无太多帮助。

日记所载数月间,常有友人请托绘制扇面或山水小幅,如六月廿九日“为许廷魁、徐春江、焦锦画便面”,并在画扇中题跋“余侨居山塘,落笔仍属娄东宗派,不为习俗所移也”[3]496。值得注意的是,“娄东派”是以山水画闻名的画派,导源于太仓王时敏、王原祁,崇尚临古,在清代绘画史中具有重大影响。日记作者认为自己的画作属于“娄东宗派”,在创作实践中也是以摹古山水画为主。如七月朔日“作茶具盆石,仿李复堂意”[3]496,七月廿一日“临张逊巨幅松壑云泉图”[3]512,十月五日“临芷岩先生仿高房山长幅”[3]570,无论是元代张逊、清代李鱓(复堂),还是与日记作者同时代的嘉定南翔籍画家周颢(芷岩),均擅绘江南山水,日记作者有意临摹之。日记中提到的个人创作亦以山水为主,如九月九日“为戴兰谷画小幅山水”,并自书对联“白公苏子栖迟处,绿水青山斟酌间”[3]552,白公祠在虎丘山,距作者所居山塘绿水桥不远,乃即景创作。后又为钱坛等人画巨幅桃源图[3]539,并常有售卖画作之举。由此可见,日记作者是清嘉庆初年在苏州地区小有名气的山水画家。

2.3 作者的师承与交游

嘉庆二年闰六月十二日,作者在日记中写道:“过紫阳书院,晤子臬六弟,并乞竹汀师隶书‘百龄图’三字于卷首。”[3]483九月廿二日又记:“过紫阳书院,见竹汀师并东床许仲升。”[3]563竹汀即钱大昕,嘉庆二年在紫阳书院院长任,时年七十岁。这说明日记作者是钱大昕弟子。

作者在日记中还提到了许多活跃于乾嘉文坛艺苑的知名学者、藏书家、画家。王昶,号述庵,乾嘉文坛领袖,著《金石萃编》《湖海诗传》《春融堂集》等。据《述庵先生年谱》,嘉庆元年(1796)至二年王昶受聘主讲娄东书院。《春融堂集》卷二十二《存养斋集》收《蒋绍初招集拙政园,次赵云松韵》诸作,说明期间常在苏州活动。《茂苑日记》十月九日“过毕园,见王司寇述庵先生”[3]573,十月十七日“王述庵司寇过访,坐岸上再谈良久,为余题仿朱小幅四绝句”[3]579,十月廿日“入城见王司寇”[3]580,其与王昶颇熟识。袁廷梼,号受阶,乾嘉间四大藏书家之一。《茂苑日记》九月九日“袁受阶、方莹山两名士来会”[3]553,九月十六日“袁受阶顺过”[3]559,一月中袁廷梼两次到长洲山塘绿水桥新宅与作者畅谈。除此之外,日记中还提及宋思仁(蔼若)、任兆麟(文田)、王昙(仲瞿)、陆鼎(铁萧)、胡量(眉峰)、钱坛(槃溪)、蒋莘(于野)、张超(文圃、樵水)、缪椿(东白)等,然查考宋思仁《有方诗草》、王昙《烟霞万古楼诗集》、陆鼎《梅叶阁诗钞》、任兆麟《虎丘志》均无直接相关的信息。另外,居住在苏州城内的张星槎(薇掖)与作者关系极其密切,且与作者同为嘉定人,曾为作者画小像,笔者暂未考证出其生平。

2.4 作者身份的最终认定

上述各节中,笔者确定了作者是清嘉庆二年寓居苏州的嘉定县人士,擅长山水画,为钱大昕弟子,与王昶、袁廷梼、宋思仁、胡量、钱坛、程如金、郁思上等交往密切。清乾嘉时期江南文化昌盛,编纂了大量传记、笔记,其中《练水画征录》《练川名人画像》《墨林今话》《溪山卧游录》等关于翰墨艺苑的记述成为认定作者身份又一突破口。

盛大士《溪山卧游录》卷三对嘉定地区善画者进行了总结:

练川之画,檀园居士、松园老人,各以潇洒宕逸,擅绝后代。百余年来,名流继起,其为余所交接者,严香府外,有陈进士诗庭。字令华,一字妙士,嘉庆丙辰从王少司寇昶述庵先生来游吾娄。其画苍润高秀,直入司农之室。又有张明经彦曾,字农闻;程孝廉方济,字玉樵;邱茂才叔伦,字易斋;皆工画。若论老辈中,自当以香府、妙士为最也[11]。值得重视的是,盛大士提到了严钰、陈诗庭、张彦曾,三人均为乾嘉时期嘉定县人,皆善画,又均与钱大昕、王昶有交集,与日记作者经历颇为相似。根据传记、笔记中的信息可逐渐缩小范围。

首先,根据日记中嘉庆二年七月十五日记载的事件可以排除张彦曾。程庭鹭《练水画征录》记:

张彦曾,初名焱,字蜚文,号农闻,又号复庵,优贡生。少颖敏,受业于钱少詹,通经、史学。工小篆,亦善山水。体甚羸弱,以积劳咯血,卒年四十三。著有《农闻庵诗钞》[8]20。

清道光、咸丰时期由蒋宝龄编著的《墨林今话》卷八中的描述与程庭鹭相合,并评价张彦曾画作“精画法,瓣香廉州、麓台,浑厚沉着,设色居多”[12]。“廉州”即王鉴,“麓台”即王原祁,二人为娄东画派创始者,与前文提到的日记作者画作宗主娄东派相符。但是,阮亨《瀛洲笔谈》和阮元《定香亭笔谈》中记载了嘉定二年张彦曾居浙江。阮亨《瀛舟笔谈》卷七载:“嘉定张农闻彦曾,为兄丙辰督学浙江时幕中之友。”[13]丙辰即嘉庆元年,表明张彦曾在阮元任浙江学政后为其幕客。阮元《定香亭笔谈》卷三中对张彦曾的回忆更为具体:

丁巳秋七月,将按试浙东。十五夜,舟泊萧山湖内,张农闻为作《萧山泊月图》,同人题之[14]。

阮元说在丁巳年(嘉庆二年)秋七月十五日曾与张彦曾泛舟浙江杭州萧山湖。检《茂苑日记》丁巳年七月十五日,此日为中元日,日记作者举行家祀,当晚过虎丘、普济桥、冶坊浜,说明日记作者彼时在苏州活动。那么,这就表明《茂苑日记》作者并非张彦曾。

其次,根据日记中提及的“本家”,可以确定作者的姓氏为“严”。《茂苑日记》八月十四日载:“本家豹人顺访。”[3]526九月五日载:“过凌家,访本家豹人,晤。”[3]548同时期卢文弨曾撰《吴江严豹人二酉斋记》,钱大昕有《严豹人移居城东次西庄韵》。严蔚,字豹人,吴江人。家富藏书,藏书室名“二酉斋”,故又称之“严二酉”。吴翌凤、黄丕烈曾得其旧藏。《茂苑日记》八月廿六日又载与“家二酉”[3]540聚谈。诸条史料能够相互印证,但仍不能直接断定日记作者即为《溪山卧游录》提到的严钰。

再次,《墨香居画识》和《练水画征录》中对严钰的描述与日记相合。《墨香居画识》卷五载:

严钰,字香府,嘉定县国学生。乙酉圣驾南巡,香府画山水册十二幅,每幅书自制《江南好》词二阙于后,恭进御览,蒙恩欣赏,赐縀,并谕供奉内廷。香府丰神韶秀,举止安详,虽处下僚,自有鸡群鹤立之概。其画山水,笔意挺拔,乘兴挥洒,动与古合。今为扬州白驹司闸官[15]。

《练水画征录》中又对其事迹有所补充:

按:所见香府画小幅较胜,深得山樵秘奥,其自题云“余作画愈小愈佳”,信然。

又按:香府罢官后,于虎阜山塘设一画肆,门署硃漆圆榜,四角盘龙,中一“好”字,上有“玉音”两字。盖献画时,曾蒙睿赏也。其轶事有可资谈助者,闻之叶丈晴江[8]19。

《茂苑日记》七月五日载:“画着色扇,临孟津帖。余曩作进呈册中有丹台仙梵一帧,此仿佛其意。”[3]499此与《墨香居画识》所述进呈御览山水册相合。今故宫博物院藏有严钰山水册十二幅,似与进呈册相关,惜未能寓目。《茂苑日记》中提到移居山塘、作画售卖,又数次提到往观叶晴江作画,恰与《练水画征录》所记相合。

另外,我们在逐步查考《茂苑日记》的过程中发现了作者与王昶、钱大昕的交往较多。钱大昕在嘉庆元年四月初十日致梁玉绳的信函中曾提到“适有同邑严香府来武林之便,坿函奉候兴居,不任驰溯”[6]474,印证了严钰与钱大昕相识。乾隆五十四年(乙酉,1789)秋七月十八日,严钰离别金陵,奉檄回河上,奚冈绘《秦淮离别图》,吴鼐、黄世垲等十余人唱和题跋。《茂苑日记》十月十三日载“昔年在江宁藩府中”[3]576,又与《秦淮离别图》相印证。现存严钰画作中的题写笔迹亦与日记书写笔迹相似。这些史料均为确认日记作者为严钰提供了间接佐证。

综上所述,通过对里籍、姓氏、师承、交游、画迹的查考,现在可以确定国家图书馆藏稿本《茂苑日记》的作者是清乾嘉时期嘉定人严钰。

3 《茂苑日记》史料价值略论

严钰,字宝庭,又字香府,清乾嘉时期嘉定县人。工诗善画,为钱大昕弟子。(嘉庆)《南翔镇志》、(光绪)《嘉定县志》、《墨香居画识》等载其事迹。如今考定国家图书馆藏稿本《茂苑日记》作者为严钰,可弥补人物研究之不足。因《茂苑日记》中对苏州市井生活和娄东派山水画作的创作过程描述较多,藉此又可考见清代乾嘉鼎兴时期的苏州士人生活图景,并可考见乾嘉时期娄东画派的风范。

3.1 研究严钰生平及乾嘉江南文人日常交往的重要资料

据(光绪)《嘉定县志》,清代嘉定县有两位严钰。一字式如,生活在康熙时期,晚年隐迹吴门,著有《缀雪斋草》《一砚斋稿》;一字宝庭、香府,生活在乾嘉时期,晚年居山塘,即《茂苑日记》作者。因二人生活时代相近,又皆工诗词、善山水,后世对其事迹多有混淆。王光乾曾撰《严钰与〈仿古山水十二帧〉》[16]对严钰生平事迹进行了梳理,《茂苑日记》可予以更多补充。

《墨香居画识》《练水画征录》以及《嘉定县志》中对严钰的介绍文字几乎相同,后人多有因袭。(嘉庆)《扬州府志》载严钰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任扬州白驹司闸官[17]。(嘉庆)《南翔镇志》卷五载:“严钰,字宝庭,南河吏目,借补清江闸闸官。后以新例回避东河。”[9]37除此之外,未见更详细的记载。《茂苑日记》中记载的人事为我们了解严钰生平提供了众多线索。无论是其与乾嘉文坛领袖王昶、钱大昕、袁廷梼等人的亲密关系,还是与郁思上、王述祖等嘉定籍文人的往还交流,均是前人未曾关注到的更为丰富的资料,借此可以了解到很多生平细节。今后再借助关联人物的诗文集,并深入挖掘嘉定地区族谱、方志中的丰富史料,可将严钰的生平事迹研究延伸到一个新的层面。另外,《茂苑日记》所记嘉庆二年与钱大昕、王昶等人交游,是乾嘉江南文坛日常交往的真实记录,其间宴游、赠诗不断,亦可补相关人物年谱之缺。

清代嘉定地区文风昌盛,钱大昕、王鸣盛、王昶等文坛领袖交游唱和,诗文创作鼎兴一时,带动了地区诗文总集编纂。《吴疁诗钞》《练川十二家诗》《三槎风雅》《嘉定诗抄》等相继刊行,成为研究地域文化不可忽视的现象。邑志虽称严钰工诗词,但诸总集中并未见其诗作,《茂苑日记》在这方面有辑补之用。《茂苑日记》中载严钰诗作近二十篇,是目前了解其诗歌创作最为丰富的资料。其中尤以《漫述》十四首最为精到,如“城市林泉隐一般,暂将虎阜作竟山”[3]535、“怕使孽钱尝不尽,学他子畏卖丹青”[3]538、“会储千幅鹅溪绢,写遍江南雨后山”[3]538诸句,乃其晚年抒发心迹之作,也是其书画创作旨趣的一种体现。

3.2 生动再现有清一代鼎兴时期苏州地区生活图景

中国台湾学者巫丕恕总结《茂苑日记》的内容“主要是记其由苏州城内旧宅迁移至城郊山塘新宅的过程。其间日记主人常出访晤友人,或与友人出游,或到市场店铺购物,所以常雇舟经过苏州西北的阊、胥二门”[4]312。其率先注意到了《茂苑日记》中购买窗扇、珊瑚结帽顶、药品、食物、玻璃器等商品的记录,藉此分析了明清江南城市的休闲消费与空间变迁。现已考定日记作者为嘉定人严钰,从中可窥见寓居者对苏州生活图景的描绘,也反映出承平时代文人的舒缓心态。

严钰在移居山塘后,时常乘舟往返苏州城内访友、宴游、购物、观剧,又时常往虎丘山等名胜游览,其到访地点主要有紫阳书院、丁香巷、马踏头巷、仓米巷、胥门、上塘、三泉亭、仰苏楼、陕西会馆等等,无意间记载了乾嘉时期的苏州生活风貌。每逢重要节日、赛会,苏州各地更显繁荣富足,严钰日记中记录了多处灯船特盛、热闹非凡的景象。如八月十三日万寿圣节,“连日山塘游人如织,处处笙歌。此间隆平景象,万民欢乐,不知楚、蜀、滇、陕诸方骚然者作何光景也”[3]525。又如九月九日重阳节,“是日重建斟酌桥合龙,沿街灯影笙歌,数处彻夜喧阗,游人极盛,亦一段胜事也”[3]554。总体来看,严钰在嘉庆二年中生活并无太多波动,亦无波澜壮阔的描述,赋诗作画是生活中的常态,售卖画作则是其经济来源。从其交游来看,乾嘉时期的苏州城是江南文人聚集之处,城外虎丘山是重要的雅集之所。《茂苑日记》记载了嘉庆初年一个难得的片段,可视为乾嘉时期普通文人生活史的一个生动案例。

3.3 直观反映清代娄东画派创作旨趣与风尚

“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开创的娄东派是清代山水画的主流派别,对后世海上画派的定型产生了深远影响。娄东画派崇尚摹古、仿古,在技法与观念中尽显文人画超逸平淡的审美特质。严钰在创作中始终以娄东派为宗,《茂苑日记》中详细记录了具体画作名称、创作过程和题跋内容,是研究娄东画派发展历史的重要参照。

《溪山卧游录》有严钰语:“要严香府画,惟扇头或可应酬,若立轴则可遇而不可求也。”[11]107从《茂苑日记》所录画作看,仿倪瓒、沈周、张逊、李鱓等前贤设色山水小幅、扇面占绝大多数,充分践行了娄东派的理论主张。日记所录画作题跋常见论说之语,实则为娄东派创作实践中的理论化探讨。比如七月十六日:“唐摹《兰亭》,欧、虞、褚、薛各具本家笔,所谓临帖须有我者是也,作画亦然。此帧余仿石田之学云林,辗转相效,不患无我,只恐全是吾耳呵!”[3]509严钰在作画时采用了沈周临摹倪瓒之法,由此产生了对仿古的深层思考。日记中常有“略参南田法”[3]566等语,可见其对常州派恽寿平等人的绘画技法间有采纳,展现出博采众长的特点。另外,娄东派基于仿古理念的创作实践,使得严钰对前贤画作拥有较高的鉴赏能力。日记中记载了其佐友人鉴定赵千里、沈周画作真伪,并对赝本特征有所表述。综合来看,严钰将“四王”开创的娄东画派理念继承发展,《茂苑日记》是其创作旨趣与风尚的直观体现。今故宫以及嘉定、南通、青岛等地博物馆中存有严钰画作,国内外拍卖会中也常现其精品山水册,《茂苑日记》则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嘉定嘉庆日记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紫禁城(2020年9期)2020-10-27 02:05:40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定竹刻
文化产业(2020年12期)2020-06-18 02:47:10
再也不怕了
明成化唱本嘉定出土记
文史春秋(2016年1期)2016-12-01 05:41:53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新体育(2016年9期)2016-09-07 10:11:42
成长日记
清中期女性的日常生活——以嘉庆朝刑科题本为中心的探讨
走进博物馆,感受嘉定800年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