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地域文化与现代化建筑的有机结合
——结合南通西站高铁站房设计思考与实践

2024-03-29 06:12:02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4年5期
关键词:西站站房南通

程 霞

高铁站房建筑作为地方的城市名片,也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度挖掘传统地域文化,用现代化手法打造高铁站房建筑,可全力打造出城市新亮点。在对当地文化的挖掘和现代化诠释的策略探索实践中,设计者形成了新的理念,即该项目应当使高铁站房既能体现出高铁火车客运站建筑现代化需求,也能在一定层面代表地区形象。

南通西站高铁站房设计从当地传统文化探寻,提升建筑内涵,并通过建筑的手法在车站建筑中表达出来。同时还要体现现代化高铁建筑的进出站、候车等现代化功能需求,使高铁建筑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不失现代感,体现出传统与现代、地方与功能需求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

1 高铁站房建筑地域文化现代化诠释的研究

1.1 传统地域文化与高铁建筑关系

地域文化是指当时盛行的时代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相融合,从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群众基础的独特文化,并且具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殊性。建筑既是社会环境的塑造者,也是社会意识的直接反映[1]。随着历史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国建筑思想中传统地域文化与现代的关系,是一直反复探讨的话题。

1.2 高铁站房建筑的现代化交通需求强烈

按照高铁站房的规模和线位等级,高铁站房往往位于城市交通核心区,虽然短期内是城市新区,但是城市未来发展会向此处偏移,从而围绕高铁站房展开整个新区城市设计。

南通西站属于中小型高铁站房,是桥正下式站房,规模1.6 万 m2,候车和进、出站均在同层,负一层为地铁站,通过站房建筑外的落客平台扶梯换乘,交通流线简单。对于南通等规模城市而言,这类新建成的火车客运高铁站房通常是城市发展的新核心,同时代表了当地的地方形象,是这个地方的城市名片[2]。

根据常规的高铁站房的功能需求,一般会将站房功能分为2 部分:旅客服务用房、设备和管理用房。其中,旅客服务用房细分为候车厅、售票厅、出站厅等旅客主要需求部分。旅客服务用房尤其是候车厅需要采光及通风良好、视觉通透、舒适的环境和客运信息及时传递等来缓解旅客在等待列车时的焦急情绪。

2 地域传统文化现代化诠释的策略探索实践

下文将结合沪通铁路南通西站建筑设计,及相关设计原理的具体实施进行具体诠释和分析。

2.1 项目背景分析

要研究传统地域文化与高铁建筑关系,首先要从高铁站房所在的区域环境来看,然后深入挖掘当地地域文化,这种挖掘要通过查找地方志、考察当地古迹、探访当地老百姓等方式进行。

2.1.1 区域环境

南通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的北边,是江苏省地级市,简称“通”,别称静海、崇州等,古称通州。“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被誉为“北上海”。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素有“江海明珠”“扬子第一窗口”之美誉。

南通西站位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距离市中心约13.5 km。站区范围内用地主要为旱地和水田,地势平坦,民房较密集。南通西站作为沪通铁路的中间站,北与平东站、南与张家港北站相邻,同时也是盐通客专的共用站。

2.1.2 地域文化

南通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南通蓝印花布是全国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工艺保存完善,技术水平高超,社会影响范围甚广。南通蓝衣花布以青白著称,近代以通州二甲保留较好。它以花纹精美,又富有民俗文化内容名扬四方。

南通风筝也是南通市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是传统娱乐的一种工具[3]。南通风筝俗称“板鹞”,一般以平板六角或六角变形居多,精致的板鹞是民间工艺品,世代相传。

广玉兰属木兰科常绿阔叶乔木,树体高大,枝叶扶疏,四季常青,叶美花大。以广玉兰为南通市树,象征着南通市欣欣向荣,兴旺发达。

2.2 高铁建筑地域传统文化现代化诠释应用

2.2.1 站房概况

南通西站高铁站房站中心里程为DK5+612.06,为桥正下式站。车场规模为4 台8 线,站中心轨顶高程为19.181 m,站房室内地坪设计高程为6.800 m。站房 建筑面积1.6 万m2,站台上面覆盖钢结构雨棚3.6 万m2,总建筑高度28.903 m(图1、图2)。

图1 鸟瞰图(来源:作者自摄)

图2 剖面图(来源:作者自绘)

站房有东西2 个广场,分别从城市道路通过匝道上至落客平台到达高铁站房的站厅层,站房负一层为下沉式广场和地铁站厅层,负二层为地铁站台层,地铁正交穿过国铁站房。站房主要层数为一层,相关功能含旅客服务、客运系统机房及车站办公等。

2.2.2 地方建筑的延伸

南通西站高铁站房整体造型设计力求从城市建设的角度阐释地域性建筑的特点,采用现代、简洁的语言展现南通的城市面貌。站房把沿海地区的地域文化用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中,通过采用序列渐变及柔和曲线勾勒,站房和站台雨棚一体化设计,材料上运用铝板、玻璃组合,相互映衬、虚实对比、一气呵成,塑造进退有序的层次感与浑然大气的整体感;表现江海交汇处的云卷云舒、波澜壮阔,寓意“鸥翔江海、腾飞天地”,体现了南通“通江达海、展翅高飞”的城市形象,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根据桥正下式站房特点,将站房和站台雨棚一体化设计,采取序列渐变及柔和曲线勾勒,材料上铝板、玻璃组合,相互映衬,使整体造型更加完整并将形式与功能紧密结合(图1、图3)。

图3 两点透视图(来源:作者自绘)

南通西站是桥正下式站房,桥下站的设计难点在于候车大厅净高,由于轨道箱梁和地下地铁穿过导致的层高限制,使得大厅无法像普通站房一样做到高大、开敞,经各专业通力协作,吊顶采取变高处理,优化管线布局,最大化提高吊顶高度,消除桥下站房由于层高不足带来的压抑感;为了弱化桥墩视觉冲击,在桥墩外围采取钢龙骨外包石材、铝板等装饰材料化柱为墙,墙顶一体化,同时结合地域文化的建筑表现手法,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见柱不是柱、见桥不是桥”想法和创意,将设计做到极致。

为了让更多外地来南通的人还有新时代的年轻人了解当地文化,起到对本地文化的宣传和发扬作用,所以在站房内部及外部的细节方面,大厅吊顶以极具地方特色的蓝印花为主题,配以当地文化提炼出的“板鹞风筝”和南通市树“广玉兰”的花朵为元素,反映地方悠久的历史文化,做到外显轻盈灵动,内藏千载流韵[4]。

候车大厅的空间设计充分考虑南通西站是桥下站,顶面以蓝印花布为基调,以海安花鼓、江风海韵、双凤呈祥等为主题,呈现南通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出站通道位置,将墙面造型做成弧形与天花交接,形成一体的同时与白色吊顶高低叠级增加层次感。以建筑、纺织、江海文化等符号,充分体现南通西站的地域文化。站台部分将站台吊顶顶端封口以南通的市树广玉兰花为花型造型,遮挡切口的同时体现了地方文化(图4)。

图4 站厅室内透视图(来源:作者自绘)

站台栏板部分白色栏杆搭配淡蓝色水纹玻璃,用“通江达海”的篆体字体现南通的江海文化。进出站楼梯间扶手栏杆采用现代简约的线条并做凹槽内打光,中间采用蓝色不仅使得空间更灵动,也与南通的蓝印花布的主题相呼应。

站房落客平台的内里面等多处均采用南通传统技艺蓝印花布为主题,提取民间板鹞风筝元素,这些设计都结合了传统地域文化,运用现代化手法丰富和提升站房印象。

在进行南通西站整体造型和室内设计时,建筑设计首先通过通过现代空间艺术策划、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优化等方式,将桥墩“化墩为墙”,拉长空间整体视觉高度,消除了桥下站房的压抑感,避免了站房中桥墩突兀、空间压抑、光线昏暗的问题。

其次结合项目跨度大特点,结构采用了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实腹钢梁、管桁架等多种复杂结构形式。然后创新地利用线路桥墩上设牛腿+ 32.7 m 大跨度实腹钢梁的方式来设计线正下式站房候车厅屋面。以上这些手法都是为了满足高铁站房本身作为交通建筑的现代化功能需求,同时在外部展现的细节部位结合传统地域文化来展现[5]。

2.2.3 对南通西站地域性表现成果的思考

地域文化往往尺度较小,而高铁站房尺度较大,这“大”与“小”表面上看有冲突,但是运用得当,就是点“睛”之笔。具体手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具体抽化为形象。南通西站的整体造型灵感取自南通所在沿海区域的生物“海鸥”。虽然海鸥很具体,但是建筑只是抽象海鸥展开双翅的形态,使得整体造型灵动飘逸,寓意“鸥翔江海,腾飞天地”,同时寄语南通市“通江达海,展翅高飞”。

2)协调尺度和比例关系。充分研究传统建筑的比例,协调现代高铁建筑整体建筑的体块关系。在表达手法上以现代高铁建筑主体为母体,在引用传统元素的时候,适当增加立面和形体划分,划分后的尺度与传统尺度对比后比例是协调的,使高铁建筑整体形象保持在合适的尺度。南通西站将落客平台划分为小体块,减小建筑尺度后既能呼应建筑母体的“通江达海”地域元素,又能很好地满足旅客无风雨换乘的现代化需求。

3)传统地域元素运用在建筑细部。内装注重细节,所以地域文化表现上结合当地的工艺文化来展现,将传统地域符号运用到建筑细部。具体体现在吊顶和墙面的局部位置,对整个高铁站房的内装起到点缀作用。同时,传统地域元素作为室内装修的一部分,丰富高铁站房文化氛围和旅客的文化感受。南通西站在建筑内装细部部分,多次运用南通地方传统文化元素“蓝印花布”和“板鹞风筝”。这种运用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用现代化技术手法辅以建筑美学去演绎。例如,候车大厅的吊顶采用铝板雕刻手法将板鹞风筝造型和蓝印花布工艺结合到一起,使桥下候车大厅吊顶不再压抑,从而降低旅客焦虑的候车情绪;在桥墩处的灯箱用蓝印花布的表现形式讲叙地方文化故事,显得整个空间生动活泼。

3 结语

南通西站高铁站房建筑的现代化诠释是基于对南通地方建筑独特的地域性和需求的一种建筑语言表示方式,是建筑从功能到外部表现的一种需求,而不是强加于建筑的一种概念。沪通铁路的南通西站高铁站房建筑设计基于整个现代化建筑的文化背景,结合了当地特有的文化属性,满足了高铁站房建筑的现代化交通功能需求,是当地特色的现代化地标建筑。

猜你喜欢
西站站房南通
警惕加油(气)站房变成百货店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华人时刊(2021年19期)2021-03-08 08:35:44
非遗南通
华人时刊(2020年19期)2021-01-14 01:17:06
南通职业
纺织报告(2020年9期)2020-12-18 06:12:10
青岛西站正式开通运营
商周刊(2019年1期)2019-12-20 09:30:36
青岛西站的空间价值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06
青岛西站站房主体封顶
商周刊(2018年17期)2018-12-06 12:14:45
浅析铁路站房冲(钻)孔灌注桩质量缺陷成因及控制
江西建材(2018年1期)2018-04-04 05:26:00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船检(2017年3期)2017-05-18 11:33:12
BIM技术在铁路站房综合管线及设备维护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