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色彩小谈

2024-03-29 21:42云茜
中国美术报 2024年8期
关键词:水墨中国画色彩

云茜

“只有色彩是真实的……它能使万物生机勃勃。” ——塞尚

色彩是能引起我们共同审美愉悦的、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它是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它的性质直接影响人们的情感。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精神》中说:“艺术属于精神领域,音乐在没有模仿帮助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感染心灵,色彩也可以通过视觉作用于观众的心理。”色彩在绘画表现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水墨精神具有抒情言志的表现功能,而以中国传统哲学为基础的传统色彩观同样如此。因为它与人的生命本源连结,是自发的,是带着情感不自觉流露出的。色彩具有近代西方美学审美心理学所提到的审美感受的联觉性特质,它能与各个感官产生联觉性,调动情绪,充分发挥色彩的表現力。色彩仿佛是一种性格特点,根据色彩的不同运用,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都极具个性。

谈及中国画色彩的表现力,就得谈谈它的历史。中华民族是最早懂得用色彩传达情感的民族之一,中国画在不断摸索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很早就有了色彩意识。相对于西式主要以科学理论支撑的色彩观,中国画在东方文化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色彩体系,更具哲学性。周代的“五色”出自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阴阳五行学说,但当时更多的是与社会凶吉观念、礼俗教化相对应。到南北朝时期,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及的六法之一“随类赋彩”一条,六朝是多文化相互冲击和融合的时期,思想自由、富于创新,“魏晋风流”之说便源于此。社会对人的品评由道德慢慢转向人的精神气质,魏晋士人追求人格美,以诗文、艺术实现艺术化的人生,以达到“绮丽”文学风格,“随类”即遵循自然的唯美,“赋彩”则是体现了魏晋士人的主观灵动,即按照分类赋予随心的色彩。到唐代王维的“水墨最为上”,托物言志,受儒道释三家哲学学说的影响,以水墨寄情表达文人思想。儒家孔子之“素以为绚”;道家老子之“知其白,守其黑”,庄子之“朴素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佛家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素(白)”与“玄(黑)”,虚实相生,计白当黑,一阴一阳,一虚一实,构成了水墨之精髓。近代的“中体西用”,似乎又向西方的科学体系有所倾斜,色彩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文人的水墨至上已隐退。

当下时代,我们有必要延续继承古人的哲学色彩系统,凸显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结构形态,始终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作为基本机制,运用笔墨纸砚赋予艺术生命,继承保留古人的宝贵实践成果。然而,这当中似乎少了一些当下时代人的存在感。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审美观念、艺术精神应随流变更新机制,我们正处于全球格局转变及共鸣、信息互动的多元化时代,应该有所突破和创新,赋予“笔墨当随时代”的意义。如此精彩的气象万千的现代化生活,用当代人的思维,重新审视中国文化下的色彩观。杨慎《丹铅总录》“檀色”条云:“画家七十二色……计颜色二十九种,调合之色四十有九,变而通之,存乎其人。”我们作为当代人,应变而通之,思想上跳出藩篱,灵活多变,形成自己的艺术色彩观念和表达手段,创造出多维度全方位的自由创作空间。绘画形态的流变和风格的更迭,是时代生息万变的发展规律,汲取四方特色,以“大我”和“小我”共同呈现,必定会大放异彩。

(作者任职于中国国家画院)

猜你喜欢
水墨中国画色彩
中国画
水墨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神奇的色彩(上)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泼尽水墨是生平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