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生命

2024-03-29 11:08赵墨
中国美术报 2024年8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艺术家俄罗斯

赵墨

1940年生于今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州阿夫多季伊诺村的瓦列里·列德涅夫,先后师从梅尔尼科夫、科罗廖夫、梅多维克夫等,1970年毕业于列宾美术学院梅尔尼科夫的壁画工作室。瓦列里·列德涅夫凭借俄罗斯历史题材的鸿篇巨制,以及在博物馆和公共建筑创作的大型装饰性壁画而声名远扬,现为俄罗斯功勋艺术家、俄罗斯人民艺术家、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名誉教授、俄罗斯杰尔查文文学与艺术科学院荣誉会员等。瓦列里·列德涅夫受邀在俄罗斯及世界各地举办个人作品展50余场,作品被世界各国艺术机构收藏。瓦列里·列德涅夫在中国北京、西安、哈尔滨、兰州、大连、武汉等城市都曾举办过个人展览,为中国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及艺术类学生开设过多场讲座与大师班。2023年7月,瓦列里·列德涅夫受邀访问中国美术馆,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油画大师课。2024年1月5日,由中国美术馆、俄罗斯艺术科学院、俄罗斯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艺术与生命——瓦列里·列德涅夫油画作品展”与观众见面,共展出瓦列里·列德涅夫1970年至2023年创作的百余件作品。

瓦列里·列德涅夫的作品以现实主义为主要表现手法,同时融入了东、西方文化的色彩,具有厚重大气、热情奔放的绘画风格。不论是欣赏他的人物肖像、自然风景还是静物写生,总是能让人为之振奋。瓦列里·列德涅夫对生活极具热忱,对自然充满热爱,善于通过写生创造性地表现对象,既充满理性亦不乏诗意,确立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即和谐的色彩、从容的描绘、丰富的人物形象,作品纯净而抒情、美妙而深沉。俄罗斯人民艺术家、艺术科学院院士B.A·维特洛根斯基曾表示:“瓦列里·列德涅夫的油画作品再次证明,真正的艺术家是在表现自我、表现时代、表现理想。”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瓦列里·列德涅夫的油画作品层次丰富、意义鲜明,已然成为俄罗斯文化艺术中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他的艺术追求中,艺术家的高尚使命被真实地体现出来——即捍卫美学法则和美学价值,在现代社会传播崇高的理想。

19世纪被誉为俄罗斯文化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美术方面,画家们反对旧式艺术,力图突破专制而僵化的艺术教育局限和藩篱,不再拘于唯艺术和学院派的束缚,主张面向社会现实生活,采用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实描摹俄罗斯的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并以此表现艺术家对社会历史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崇高的理想追求,体现出浓郁的人道主义关怀和爱国主义忧思。兴起于这一时期的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流派,在近200年的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大师,如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希施金、柯拉姆斯科依、谢洛夫等,可谓群星灿烂。他们创作的众多优秀绘画作品,在世界艺术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从20世纪30年代起,我国的文艺名家被苏联的现实主义艺术所吸引,徐悲鸿就曾热情而大力介绍,并用“其守道之坚决,处事之敏慧,求真之勇迈,感觉之精微”这样的断语来推崇俄罗斯现实主义艺术精神。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不仅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有高超的艺术性,达到了内涵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因此俄罗斯美术作品往往真实地再现生活、体现民族精神、追求真善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冲击力,其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现实主义画作的思想性、历史性和绘画语言的叙事性特征。

现实主义创作不应仅仅是历史的图解和再现,更应是对历史的反省与思考。瓦列里·列德涅夫作为俄罗斯现实主义传统绘画的卓越继承者,在其主题性历史创作《送父亲去前线》《失去父亲》中,通过画面背景的氛围营造,人物表情、动作的细致描绘,色彩的选择,光线的排布等方式,不仅回忆了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去父亲的伤痛,表达了其对母亲坚韧品格的赞美,更通过个人遭遇反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每个家庭、每个国家的伤害,通过艺术创作传递出希望世界和平的愿望,传递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在瓦列里·列德涅夫的油画《保卫祖国》中,我们仿佛能够通过作品听到他心脏跳动的声音,听到一位战士的儿子所发出的呼喊。

20世纪70年代至今,瓦列里·列德涅夫的架上绘画除了大型历史题材外,大部分以无忧无虑的童年、家庭生活、风景瓶花为创作主体形象。他所描绘的肖像栩栩如生,诸如《母亲》《画家妻子的肖像》等作品,饱含了对青春与母爱的赞颂,作品中由内而外散逸出的精气神,也恰恰印证了一个民族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以及人性本质的光辉;他的家庭生活创作《在老家》等,充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充分体现了其五彩斑斓的内心世界与充满韧性的灵魂;在寓诗于画的风景作品以及传统静物写生中,可见其巧用精妙的色彩语言与交织变幻的光影所寄托和表达的真挚的个人情感,《巴黎的塞纳河畔》《在巴甫洛夫斯基公园》《献给普希金的花》《篮子里的丁香》《秋日静物》等作品都具备了炽热的乐观主义温度与澎湃的生命力。除此之外,我们能够明显地观察到瓦列里·列德涅夫偏爱暖色基调,善用镉黄、玫瑰红、赭石以及相邻色辅加群青、紫罗兰等进行调和点缀,使画面产生了强烈醒目且温暖柔和的视觉效果。为了使画面更通透,他在颜料厚薄、覆盖面与留白上进行了深入探究,看似随心散漫、粗犷无忌的笔法,却隐含着充满秩序、规律性的技巧,尤其在人物的面部刻画中,细腻的笔触恰到好处地贴合形体游走,宽细各异、不腻不燥、干脆利落,充分体现了其多年来形成的深厚功力。

瓦列里·列德涅夫的学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潘义奎在采訪中说道:“我曾跟随瓦列里·列德涅夫老师学习过六年的时间,他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色彩运用,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人物生动地呈现在画布上。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的画作不仅是对现实的再现,更是对人性的探索和反思。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赞美和对人性的关怀,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温暖。当然,瓦列里·列德涅夫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的创作才华,更在于他对于艺术教育的贡献。他一直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艺术家,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他们,不仅为俄罗斯艺术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也培养了几代赴俄罗斯留学的中国艺术家,这些人对于中国现当代的艺术发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的成长环境和我的家乡,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加接近自然、更加歌颂自然的人……我想提醒大家,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美妙的事情,就像我们的土地、我们的人民、我们的自然……”84岁高龄的瓦列里·列德涅夫仍矢志不渝地进行着艺术创作,其充满温度的作品在向我们展现着生命的美好。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艺术家俄罗斯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
新现实主义巨匠
什么是现实主义?